书城亲子快乐教育学
19725100000031

第31章 进行情感教育,让孩子快乐地操控自我(3)

孩子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他有自己的成长发展过程,父母必须重视孩子成长发展过程中的独立性、独特性,努力认识并尊重孩子成长发展过程中的独立性、独特性,与孩子保持畅通的沟通,成为孩子的朋友。同时孩子又是社会中的人,是人类的一分子,社会其他成员成长发展的基本过程他都要经历,社会人成长的一般规律他都要遵守。父母比孩子长一辈,已经历过人生的某些阶段,对人生有着较丰富的理性、感性认识,父母往往也是最关心、最了解自己孩子的人,因此,父母对孩子的引导、指导与管教是社会其他成员的教育不可代替的,具有相当的权威性。只有充分地尊重孩子,作孩子的朋友,才能真正了解孩子,给孩子提供最准确、最及时、最有效的帮助,使自己对孩子的教育发挥应有的权威效应;反过来,只有能给孩子以有益指导的父母,才是孩子真正的益友。

当然,父母作为朋友、权威两种角色,在孩子成长的不同阶段及不同方面发挥的作用也不完全相同。一般来讲,在孩子小的时候,对很多事情和道理缺乏起码认识时,父母应较多地发挥权威的作用,告诉孩子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误的,什么当做什么不当做(比如交通规则、用电规则、与人打交道等)。在孩子长大初人社会时,面对较复杂、不易把握的陌生事物、重大事情(如恋爱、结婚、择业等)时,父母应充分发挥自己的指导、监督,甚至管教的职责,不能看着孩子往坑里走。在这样的时候,正确的权威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当然,在方法上应更多的使用朋友式的引导与规劝,但权威仍是不可少的。当孩子已经长大成人,对很多事情的认识与处理已比较成熟,甚至超过父母时,父母针对孩子的一些重大选择时,就应较多地放手、观察,甚至欣赏。

父母的权威并不是靠单方面的力量就能形成的,它是父母在和孩子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形成的。因此,你最好还是不要单方面地、有意识地把所谓父母的“权威”强加在孩子们的身上。

有一点必须明确,父母和子女之间的界限一定要非常清楚。比如说,和孩子相比,父母一定是居上的,并在这个位置上为自己的孩子提供保护,成为他们在成长过程中的引路人。可是,母亲的权威经常会因为他人(比如自己的丈夫和婆婆)的妨碍而不能建立起来。在这种时候,母亲和孩子:之间的界限就会逐渐变得模糊起来,孩子就会瞧不起自己的母亲,不听她的话。

总之,父母的权威不是天赋的,也不是在育儿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就会形成的,它是在父母正确地行使并履行自己的义务和职责的过程中,孩子在他自己的内心世界中逐步建立起来的。也就是说,父母的权威不能靠你对孩子进行这方面的“教育”或灌输就能获得,而要靠你做出模范性的行动。

让孩子品尝豁达的益处

有句话说得好:将军额头能跑马,宰相肚里能撑船。这是告诫后人:要做一个心胸开阔,宽以待人的人。在家庭教育方面,我们也要努力让孩子从小成为一个豁达开朗的人,不过首先,我们要从自己做起。在这方面,小迪妈妈的做法就值得我们借鉴。

小迪刚会走路那会儿,常常走着就摔倒了,摔疼了,小迪的外婆心疼孩子,总是踩着地板说:“都怪地板不好,让宝宝摔跤了,都怪地板。”迪妈见到了,多次跟妈妈说:“妈,不能怪地板的,孩子还小,不能因为摔交就怪别的东西。自己摔倒了就摔了,疼也就疼了,不能养成怪别人的习惯。

这不好。”因此,以后小迪再摔了,很快就马上自己爬起来,不再会用小脚踩地板,也不会怪这个怪那个的了。

最初看出小迪的宽容是在小迪还只有两岁多的时候,那时刚上幼儿园不到一周,一天晚上,妈妈帮小迪洗澡,发现小迪的左手的手腕上有一圈牙齿印,20颗牙齿的印子清晰可见,牙印很深,红红的,有些已经破皮,渗出的血也已经干了。妈妈心里很是心疼和恼怒,孩子还那么小就被欺负了。但是妈妈还是压着怒火问:“宝贝啊,这个手手是怎么了?这么一大圈的印印是怎样得来的?”小迪看着手上的牙印,又看看妈妈,笑着说:“妈妈,这是我的手表。”看着小迪心情一直很好,也没有为手上的伤烦恼,可是迪妈的很心疼,真想找那咬人的孩子算账,可小迪都不在意了,迪妈也就不再恼怒了。只是心里真的疼啊。看孩子的小手上的牙印,当时肯定很痛的。从小迪可爱的笑容里,迪妈看到了孩子的豁达,看到了孩子最初的幽默。这不就是迪妈想要的吗?怎么自己先想破坏呢?

此后,像在有些孩子发生的事情——如被打了,或者和别人吵架了,很多的孩子都想着让大人撑腰,添油加醋地说着,让家长怒火中生地找别人的孩子算账。小迪对待这种事情很是平淡,也偶尔会被别人打了,也曾经被别人骂过,但是迪妈似乎都不是第一时间知道,很多的时候都是过了好几天,听别的孩子说起才知道有这样的事情,也看到小迪似乎天天都阳光十足的,整天都笑嘻嘻的,高兴得很。迪妈知道孩子也许觉得这些事情都不是很重要的,也不会对自己造成什么不好的影响,因此,不会告诉大人,连老师都不知道。迪妈其实也很矛盾,孩子不告状的性格不知道好不好。但是也许是小迪的性格如此,小迪被别人欺负的时候总是不多,很少很少,小迪的朋友倒是很多,很多孩子都喜欢和小迪一起玩,因为小迪不是张扬的孩子,因此也没有遭受别人的妒疾。

日子就这样的过着,慢慢长大的小迪也慢慢地形成了一种豁达的性格。

上学了,孩子长大了,迪妈和孩子说得最多的就是:上学了就是大孩子了,咱们到学校主要的就是学本领,学知识,不是比吃比穿比玩具比钱多的。更加不能因为同学有的自己也想要。要比就比知识,比本领,看看在每个学期学到的知识和本领哪个多点,哪个能干点。小迪就在似懂非懂之中慢慢地过着自己的学习生活,也看得出,孩子虽然不是很努力学习,但是孩子的心始终很平和,很开朗,也很豁达,日子也就在开心幸福地流淌着。

前不久,小迪的好朋友从单杠上摔下来,碰到小迪,小迪摔到地上,左手受伤了,回家只是要妈妈帮着涂点药,而没有去怪同学。还一个劲地叮嘱爸爸,即使到学校的时候也不要去怪那个碰到自己的同学,更加不能骂他,因为他又不是故意的。孩子还为同学着想啊。孩子这样的性格,迪妈看在眼里,喜在心里,虽然也心疼孩子的伤,可是小伤很快就好了,小迪这样也赢得了朋友,赢得了朋友的喜欢。

心胸狭窄的孩子,很容易就会对别人的优点妒疾,也会因为一点点小事情而不高兴。这样的孩子长大后也会因为种种的不满意而失落。相反,心胸豁达的孩子,不会被小事所困扰,不会因为一点点挫折而失落,更容易赢得朋友和成功。

所以,当孩子还小的时候,不要为孩子受一点点委屈而怪别人或者别的东西,帮助他成为一个心胸豁达的孩子,不太过于计较别人,不为一点小事情追根问底。“君子不记小人过”,以宽宏大量对待别人,处理事情就会顺利多了,宽以待人,会让孩子受益终生。

阿德读初中时,是上世纪七十年代,第一次去爬峨眉山,看到很多朝山的香客,挎着包,背着伞,揣着干粮,一路走,一路拜。他们远道而来,有的走了数年,有的走了数月,最神速的也要好多天。风风雨雨走过来,名山大川的一草一木都铭记在心,当他们登上金顶,看见佛光的瞬间,内心会有怎样的震撼!

但是阿德上世纪九十年代再去爬峨眉山时,已经有了索道,坐汽车上山,再乘缆车,一天之内轻松来回,除了看几个景点外,当年的神圣感、兴奋感、幸福感,都荡然无存。

结果是重要的,过程更重要,人生要幸福,必须有一点豁达才行。父母要告诫孩子,做人不必太执著,顺应自然,既积极,又豁达,这才是通律幸福之路。

进行感恩教育,让孩子涌泉去报滴水恩

感恩是一种品德,也是一种生活态度。如果人与人之间缺乏感恩之心,必然会导致人际关系的冷淡。所以,每个人都应该学会感恩,而感恩教育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尤其重要。

今天,在独生子女家庭里,一切以孩子为中心,孩子的一切都由大人们包办。有的家庭吃饭时最好的菜让孩子一人独吃;看电视遥控器开关由孩子主宰;家里来了小客人,孩子竟然不容许父母把食品送给客人分享;一放学,家长就把孩子的书包接过来背着……而孩子以为这一切都是应该的。

孩子不懂得感恩,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品德,是一片肺腑之言,是一个人不可磨灭的良知,也是现代社会成功人士健康性格的表现。有关教育方面的人士认为,让孩子拥有一颗感恩之心,仅仅靠学校的教育活动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还是来自家庭的点滴教育。

有一个妈妈,女儿4岁时曾经走失过,找回来后,妈妈对女儿便更加宠爱,什么事都不让孩子做。都上初中了,洗袜子一直是妈妈代劳。一天,妈妈在做饭切菜时把手指切伤了,流了很多血,女儿放学回家后,妈妈对女儿说:“妈妈的手伤了,今天你自己洗袜子吧!”谁知,上初中的女儿竟然看都没看妈妈一眼,硬生生地回了一句:“戴上胶皮手套不就能洗了吗!”

妈妈的眼泪一下子就流了下来,如此宠爱的女儿,竟然对一直爱她的妈妈漠不关心,她开始质疑自己对女儿的爱是不是错了。

这个例子告诉我们,要教会自己的孩子学会感恩。首先是对父母感恩,一个连生养自己的父母尚不知感恩的人,将来又如何能感恩他人,回报社会呢?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9币,家长的一言一行对孩子影响极大。家长必须做感恩的榜样。要让孩子知道,即使是来自父母那最简单的衣食、最质朴的关怀,也无不倾注了父母对他们的辛劳和热爱:这种爱是独一无二的。

这样孩子才能珍惜自己拥有的一切,理解并爱父母。在生活中,家长对父母、长辈尽的孝道,尽量让孩子知道。作为家长来说,对孩子的感恩教育,还要让孩子学会尊重父母。让孩子了解父母工作的艰辛,了解父母对家庭的奉献。爱要让孩子知道,才能激发起他们的爱心,引起他们发自内心的感恩之情。也许,很多家长习惯对孩子付出而没想过要孩子感恩。其实,这样做可能会误导孩子,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与发展,是道德教育中的不完善之处。因为,只有知道别人的关爱并知道感恩的人,才能拥有更多的幸福。在家里,家长可以从以下几个小的方面教会孩子f董得感恩:

1.在日常生活中培养感恩意识

我们可以在有意无意中创设感恩的氛围,把感恩的思想观念贯穿在每一件小事上。比如在孩子的幼儿时期,我们可以利用晚上临睡前给孩子讲故事的机会,有意识地挑选诸如“羔羊跪乳”“乌鸦反哺”和“大黄狗报恩”的故事,告诉孩子,做人要知道报答,要有情有意,要像乌鸦那样,将来有能力回报他人;在路上行走的时候,看到洒水车一边播放音乐,一边向道路两旁喷洒着清水,我们在这个时候也有意无意地告诉孩子,这不仅仅好玩,环卫叔叔是在工作,是为社会作奉献,不要埋怨水珠喷溅到自己的裤子上,应该从心里感谢叔叔们的劳动,正是他们,才使我们有了一个好的生活环境。

2.在成人的榜样下进行感恩教育

相信很多人都被电视上一句“妈妈,我帮你洗脚”的广告词深深地感动,可以说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学校,而家长也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小孩的各种习惯与行为首先来源于家人,所以当你或者你的孩子接受了别人的帮助时,请示范表达感激之情;当你为孩子服务时,请告诉他,应该谢谢你;无论你的工作有多忙、多累,都别忘了在假期带上孩子去看望双方的老人;春暖花开时带上孩子一起陪老人去公园赏花观景;过年过节、老人生日时和孩子一起为老人选购礼物;朋友送来的稀有食物先给老人留出一份……“妈妈上班很累,等她回来,我要给妈妈倒杯水”等等。久而久之孩子会在这样的氛围下,不自觉地表达自己的爱与关心。

3.在游戏中开展感恩教育

在游戏中体验并学会感恩是让孩子直接体验接受的良好途径。游戏是孩子的伙伴,孩子的一日生活都离不开游戏。在孩子们的游戏中开展感恩教育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我来当妈妈”游戏中,要求孩子们抱着一个小娃娃去走路、吃饭等等,孩子们真切地体验到当妈妈的不易;在家中要寻找机会和孩子互换角色,如让孩子代替父母考虑一天的油盐柴米问题和家务安排,使孩子真正明白:“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使其体会父母持家之不易,真正体会到父母之恩深似海。

4.在真实的生活环境中实施感恩

感恩教育不能只停留在理论上,更要落实在行动中。因而必须做到知行合一,在具体的真实的生活环境中去活动、去冲突、去体验,让他们在“亲近自然、融入社会和认识自我”的实践活动中开展感恩活动:坚持开展家庭“感恩”活动,让孩子经常对父母说说体贴或感激的话——“爸爸、妈妈,您们辛苦了!”经常给爸爸、妈妈写一封信,交流思想感情;经常为爸爸、妈妈等长辈制作“感恩”卡——例如:生日卡、节日卡等,写上一句祝福的话。

在生活中让孩子力求自强自理,在双休日想方设法帮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扫地、洗碗、拖地板、烧饭、做菜等;多为父母做一些侍奉性的事——例如“为父母捶捶背、洗洗脚、擦擦汗”等,尽自己的一份“孝”心。以点带面,开展更扎实有效的感恩活动,并把“感恩”的真情实感由父母推广到邻居、师长、全社会成员及整个世界。让孩子成为一个能把自身之物给予他人,并从中体验快乐,学会感恩的人。

总之,从小培养孩子感恩分享,这不仅是一种礼仪,更是一种健康的心态。在家庭里父母对子女之爱不是单向的,而是双向互动的。做子女不仅接受来自父母之爱,更应懂得爱的反馈和回报。只有学会分享和感恩,将来在学校里、社会上,才能更好地与周围人相处和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