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口才好的孩子是这样教出来的
19724300000032

第32章 鼓励孩子从交往中获得讲话能力(4)

(2)满足对方的心理需要

日常生活中,无论是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有各种各样的需要会话的话题,谈话时应尽可能地从某一方面去满足对方的需要。 美国女记者芭芭拉初遇美国航空业界巨头欧纳西斯时,见他正与同行们热烈讨论着货运价格、航线、新的空运构想等问题,芭芭拉没法插上一句话。在共进午餐时,芭芭拉灵机一动,趁大家谈论业务中的短暂间隙,赶紧提问:“欧纳西斯先生,你在海运和空运方面,还有其他工业方面都取得了伟大的成就,这是令人震惊的。你是怎样开始的?当初你的职业是什么?”这个话题叩动了欧纳西斯的心弦,他立即同芭芭拉侃侃而谈,动情地回顾了自己的奋斗史。这一话题激发了欧纳西斯的荣誉感、自豪感,满足了其心理上的自尊需要。再例如,某同学是一个收藏爱好者,同他的谈话就可以从这个话题展开,一定会得到积极回应。

(3)从关怀对方人手

关怀和帮助是人人都需要的,因此关心对方也是个永远受欢迎的话题。有一位中学生李静,在同学生日宴会上遇到了一个久仰的同年级学生张强,同张强进行了简短的谈话。李静问张强是不是身体不适,这使张强非常吃惊。原来张强来前喝过冲剂,嘴角还可以闻到一股药香,经李静的提醒,张强才承认是带病来参加生日宴会。李静从关心张强的身体开始,自然引起张强的好感,使这次谈话获得了成功。

日常生活中,同病人谈治病强身的事情,同家长谈培养子女的方法,同青年人谈今后的发展目标,同家庭主妇谈安排生活的诀窍。同学生谈提高学习效率……这些话题无一例外都是对方乐于接受的。

(4)小心勿入“雷区”

精心选择话题,除了注意对方的需求外,还要小心避开“雷区”,尽量选择“安全系数大”的话题。

首先,不要不识深浅,误人禁区。几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禁区,譬如个人隐私、隐癖、生理缺陷等。这一类内容应当有意避开,不要去谈论。否则的话,轻则破坏谈话气氛,重则伤感情,甚至导致争吵或关系破裂。

其次,避开可能引起对方伤感或误解的敏感话题。每个人除了有若干“禁区”,还存在“敏感地带”,谈话中都应当小心避开。譬如,不幸者忌谈他遭受不幸的往事,残疾人的家属忌谈家中的那位残疾者,等等。有时,与医生、律师等会话对象谈话,在他们工作以外的时间里,不宜谈过分具体的专业话题,如什么病该怎么医治,什么纠纷该怎么处理等。同要人谈话,往往忌谈政治、宗教和性的问题。“敏感话题”很难处理,一般要尽量避而不谈。

(5)勿说废话

日常交往中,我们不难发现有许多人在说话时,有一些小毛病,尽管这些小毛病对所讲内容不具有实质意义,也不会对双方的沟通起决定作用,但如不加注意,就会影响沟通效果。这些“毛病”一是多余的套话,有些人在谈话中常使用较多的不必要的套话,如,“当然是”、“你明白吗”“你想一想”、“说实话”等等,这些套话在听者可能很容易发现,但说话人却不觉得。

(6)切入主题

如果已经与对方约定了谈话内容,那就得直截了当地言归正传,此时如果题外话太多,容易影响谈话的顺利进行。当然,在与他人的谈话在进入正题之前,需要做一些准备工作,特别是想要通过谈话说服对方时,直接或突然切人正题,可能会被拒绝。召对这种情况,就需要控制谈话的进程,不急于进入正题,先说一些有关的题外话,而后再引入正题。但是这并不简单。应对谈话的内容有专门的知识,当和对方谈到某件事时,必须对此确实有所认识,否则交流就会缺乏吸引力,无法让对方感兴趣。还应能够用语气明确表达自己的愿望,不要让人捉摸不定。

(6)配合身体语言

在谈话中,当思想和身体动作紧密配合时,高度集中的注意力会使我们自觉地控制音量、音调、语速,发出的语言最有效力并富有效果。也就是说,面部表情、体态和姿势增强了谈话的效果。

(7)勿忘礼貌语言

谈话中要使用礼貌语言,如:您好、请、谢谢、对不起、打搅了、再见,等等。一般见面时先说“早安”、“晚安”、“你好”、“身体好吗”、“妈妈(爸爸)好吗”、“孩子们都好吗”。对新结识的人常问“你这是第一次来我国吗”、“到我国来多久了”、“这是你在国外第一次任职吗”、“你喜欢这里的风景吗”、“你喜欢我们的城市吗”。分别时常说“很高兴与你相识,希望再有见面的机会”、“再见,祝你周末愉快”、“晚安,请向朋友们致意”、“请代问全家好”等。

教给孩子劝说的技巧

在生活中,人们常常充当劝说的角色。需要说服的对象,有可能是父母、是老师、是同学、是朋友、是初次见面的人,甚至,当我们遇到坏人时,还需要说服他放下“屠刀”。我们随时可能面临说服别人的情况,如果不掌握正确的方法,说服就难以达到理想效果。从小培养孩子的劝说能力,无疑是培养孩子口才的一项重要内容。

劝说是对交际一方施加影响的一种交际形式。它试图运用一些语言手段影响人的性格、思想、态度或行为。你想去去写字,你的同学却想去读书,双方都会找出各自的理由说服对方改变原来的设想而接受自己的意见;你发现父母做了一个不切实际的决策,你想采取最适当的方法说服他改变其错误决定……,这些都需要运用说服。在社会生活中,说服运用于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中。

因此,不论做任何一项事或完成一项任务,没有不需要去说服别人的。说服能力对交际目标的实现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甚至可以说是决定成功与否的重要条件。

(1)以理服人

说服总是需要摆事实、讲道理来进行论证的,而论证的雄辩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逻辑的力量。严谨有力的逻辑能使对方无法反驳,甚至能收到使对方心悦诚服。

在劝说之初,先明确要改变对方的什么态度,然后又找出一些与这种态度相违背的、而对方又不得不承认的事实来发问。最后,被劝说者会发现自己处于一种两难推理中,要么否定自己原来的观点,要么否定眼前这些事实。但既然事实无法否定,就只能改变原来观点了,于是就形成了自我说服。举一个例子说明,一个学生觉得自己的努力对学习成绩不起作用,由于成绩总不理想而丧失了学习的信心。要劝说他相信自己能够通过努力取得进步,就可以先问他:“那一次你考试成绩有提高,不正是你努力后的结果吗?”“最近你改变了学习方法,不是顺利一些吗?”“这学期你总成绩不如上学期,不正是你没有上学期那么专心刻苦吗?”当他承认确实存在这些事实后,就会否定悲观失望的态度。

(2)以退为进

劝说,并不意味着一个劲地否认对方,或据理力争。适当地退让和承认对方观点的合理性,一分为二对对分得对方,对方也就更觉得你是通情达理的,也就愿意接受你的劝说,首先从心理上愿意听你的言论。

如果对方坚持自己的观点,并提出了许多辩护理由,这时你不加分析地全然否定,会使对方感到不快乃至对立,觉得你根本不理解他,所以也会全然否定你的观点。在这个时候,作为劝说者,应能理解被劝说者的处境和主观想法,肯定和接受他的合理意见,并从他的角度帮他分析问题,这样才便于相互沟通。你想劝说一个从不参加体育锻炼的学生注意锻炼身体,他可能回答说,学习太紧张而抽不出时间。这时,你不妨承认,学习确实很紧张,体育活动也确会占去不少时间。但是通过锻炼,增强了体质,调节了大脑活动,不是更提高学习效率了吗?这样的劝说,就显得合情合理了。

这个方法的巧妙之处在于,如果你期望他接受一个较大要求,宜先从小要求让他接受开始,逐渐接近目标;而若你只期望他接受一个较小要求,为了使他无法拒绝,则可从提出个大要求开始,然后提出小要求作为让步的条件使他接受。

(3)循序渐进

心理学家弗里德曼等人曾进行过一项实验中,实验者挨家挨户要求各家主妇支持一项“安全驾驶委员会”发起的运动,并在一项请求以立法鼓励安全驾驶的请愿书上签名。这是一个一般人都可接受的要求,几乎所有接触到的主妇都同意签名。几星期后,实验者又来要求这些主妇在她们的院子前面树立一块不大美观的牌子,上面写着“谨慎驾驶”。尽管这是个人们不太情愿接受的要求,但这些主妇们因为以前已接受了第一个小要求,于是有55%的主妇又接受了这进一步的要求。与之形成对比的是,以前没有被要求过在请愿书上签名的主妇,直接听到树一块牌子这个较难接受的要求,就只有不到17%的人接受。两种方式的效果相差有三倍之大。这项研究表明,当先说服被试者接受一个较小的要求后,被试者对随后的较大要求就有了较大的可接受性。心理学家把这种逐步接近的方法也称为“登门槛”术。

在现实生活中,这种循序渐进的技巧十分常见,而且效果往往较好。例如:父母要求爱睡懒觉的孩子提早起床,先要他每天早起半小时就较易办到,待养成习惯后,再要他提前半小时也就有了可接受性。而若一下子要求他每天早起一小时就较为困难。妻子要劝说每天抽两包烟的丈夫戒烟很少能一下成功的,不妨先劝说他每天抽一包,以后再劝他减去半包最后则可能说服他戒烟。假如想见某人,一般容易被拒绝,但若在电话中提出“只谈一分钟”,这种会见就极可能被接受。

(4)直言点拨

说服也可以直言相告,但要注意分寸。封建社会有不少直臣,以其忠直的谏言劝止了君王的独裁行为。在现实生活中,如果双方关系密切,互不猜疑时也可以运用该方法。即使是在陌生人中间,只要一方能确立起权威性,也可以运用。这种方式效率高、节奏快,它的要领在于直言和简洁,稍加点拔,对方就不可以心领神会,产生效果,不需长篇大论地大费口舌。

(5)以心换心

就是站在他人的立场上分析问题,能给他人一种为他着想的感觉,这种投其所好的技巧常常具有极强的说服力。要做到这一点,“知己知彼”十分重要,唯先知彼,而后方能从对方立场上考虑问题。

在说服的过程中,还要掌握以下技巧:

一是要从对方认识的基点出发。在做说服工作之前,先避开分歧点,从对方认识的基点出发,谈琐细不谈要害,然后逐步引向异认点、分歧点,达成更多的问题共识,谨慎防止对方对立情绪的产生,这是劝导说服初始阶段可酌用的方法,先求同存异,然后化异为同。

二是要巧妙地亮出不同观点。这里所说的巧妙就是防止对方产生抵触情绪的委婉方法。可运用暗示、迂回、边缘切入、旁敲侧击、引用名言、借助权威等多种方法,先试探,后推进。

三是要解除对方的心理压抑。在作说服工作时,特别是地位较高的人(如领导)在做部下工作时,对方可能有心理的压抑。为解除对方心理上可能产生的压抑,可以采用淡化性质法,彻底宣泄法,避免伤害法,先退后进法。但要防止单纯迎合,即未能服人却先被人征服,也就是说一要坚持原则。

四是要满足对方的需要。说服、推销和论辩的核心是需要及需要的满足。作为支柱之一“说服”,其核心也是需要及需要的满足。所以说服劝导的要领必然是针对对方的需要,引发对方的需要,挖掘对方的需要。要分清对方的需要有眼前与长远、内在与外在、正当与非正当、可能与现实、真实与虚幻两个方面。说服者要善于着眼其眼前,放眼其未来,发掘内在,抓住真实,力求可能,做全方位的合乎道义的诱导和启发,使劝说对象产生“好吃看得见”的心理感觉,这样才能达到说服的目的。

五要适当地给以绝望感。为了达到说服的目的,有时必须让对方觉得只能这样做,别无他法。它颇似“断绝尘念方可修炼”的味道,也是“迫”其接受某一既成事实的手段。但它不适合见多识广的老辣之人,多用于涉世未深的毛头小伙或书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