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口才好的孩子是这样教出来的
19724300000021

第21章 怎样克除影响孩子口才的因素(6)

对自身评价过低、缺乏信心,由此产生出一种消极待事的情绪,这就是自卑。天长日久,自卑的心理就会渗透人的骨髓,成为性格中的致命缺陷。

自卑者很少有过成功的体验,对生活不抱希望。他们的内心深处,倒是塞满许多失败的感受,在无人的时候,慢慢地品味着流血的伤口。这就使得他们的思绪更多地转向过去,无暇面对未来。自卑者自己瞧不起自己,也怕被人瞧不起,而他们的做法和对待人生的态度,恰恰无法让人看得起。

孩子正是学习功课、掌握知识的重要时期。如果此时产生自卑感,对于孩子的成长是十分不利的。因此,作为家长就要从小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克服其自卑感。

孩子自卑感的产生,不外乎以下两个原因:一是由于目标定的过高连遭挫折的打击;二是与他人相比在某些方面存在劣势,以致造成不良的自我暗示等等。

如何帮助孩子摆脱自卑的阴影,树立自尊和自信,专家提出几个简单易行又行之有效的办法:

(1)帮助孩子确立信心

当一个人屡遭失败和挫折,他就会怀疑自己的能力,难以自拔,形成自卑感。要孩子克服自卑感,父母自己要有自信心,并把这个自信心传给孩子。父母要多教育孩子,让孩子知道任何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不管是身体方面还是其他方面,都是这样。

父母还应多给孩子讲,许多人都有着自己的缺陷,都会产生自卑感,关键要能够克服自卑感。

俄国大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曾为自己相貌不扬而自卑。据说,从孩子时起,他就对自己容貌不扬而十分敏感。他的眼睛不但小而且还是凹进去的,前额窄,嘴唇厚,鼻子像大蒜头一样,耳朵大得令人吃惊。他在校时,老师对他的评价也是不高的,说他哪一方面都不行。他感到苦恼:像自己这么丑的人,可能一辈子也不会取得成功。但他终于挺起胸来,扬长避短,不被不良评价所影响,最后终于写出了《安娜·卡列尼娜》等文学名著,成为世界级的文学大师。

亚里士多德、达尔文、伊索、拿破仑都有口吃病,亚历山大、莫扎特、贝多芬、拜伦都因身体佝偻、口吃、身材矮小、耳聋等而产生过自卑感,但他们不因此而灰心,不丧失生活的勇气。他们坚定了成就大业的信心,结果都取得了成功。

当孩子了解到这些名人的故事后,慢慢就会树立自己的信心,增强进取的勇气。

(2)适当降低对孩子的要求

对待已有自卑心理的孩子,父母应适当降低对孩子的要求。其实,让自卑孩子学会自我肯定的首要目标即是:帮助孩子从自己的行为中获得满足和动力。应该让孩子懂得:做该做的事,并且把它做好,这本身就是成功,也是对自己的最好的肯定。假如孩子画了一匹马,那么你最好不要过多地挑剔这里不好、那里不像,而应对孩子的每一成功之处予以发现并做出由衷的赞赏:“看,那马尾巴画得真好呀,好像是在风中飘舞一样!”或者“你为马涂的颜色真漂亮!”

还应该让孩子看到,你的赞赏完全是诚恳的,而不是应付的、客套的,更不应该是虚伪的、做作的。

(3)告诉孩子正确看待他人的评价

父母可以对自卑的孩子多作表扬,但其他人却未必做到这一点。他们或许会“实话实说”,或许会故意挑剔,甚至讽刺挖苦。此外,孩子不可能永远地依赖别人的评语,而迟早要依靠自己内心的动力前进。因此,不妨指出孩子的正确之处,然后提醒他不必过分看重别人的评论。

自卑的孩子由于做了一件错事而遭到了批评,一下子感到丧失了前进的方向。这时家长应该告诉他,对待批评的最好办法便是承认并改正,当孩子主动承认了错误时,家长完全可以告诉他:“你这样做很不容易,因为这可需要很大的勇气,你可以对自己说你做了一件了不起的事。”

(4)强化孩子的自我肯定意识

对自卑心理很糟糕的孩子来说,自我肯定往往是脆弱的、飘摇不定的,因而极需要得到外界经常不断的强化。强化孩子的自我肯定,可尝试以下方法:让孩子为自己记一本成绩簿,让孩子每周花几分钟时间写出自己的“成绩”,并告诉孩子,所谓成绩,并不一定是了不起的成就,任何小小进步,以及为这种进步所做出的任何小小努力,都有资格记载入册;然后,为孩子准备一些小的奖品,当孩子做出了一点成绩,或一件令他自己感到自豪的事,他就有可能获奖;你还可以教孩子学会以自言自语的方法不断对自己作出赞扬,当孩子遇到困难时,鼓励他自己对自己鼓劲:“来吧,朋友,你可是一个不怕失败的好孩子,再努力一次吧!”

当然,自我肯定也应有个度,不要鼓励孩子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使用自我肯定。要分时间、场合,更要有一定的原则、标准和尺度。孩子的自我肯定一旦用过了头,可能变成了一个自负甚至唯我独尊的小皇帝。

(5)培养孩子的坚强意志

如果家庭对孩子娇宠、溺爱,一旦他离开家庭稍遇困难,便不知所措形成自卑。因此,家长要鼓励孩子自己的事自己做,学会自己照顾自己。当孩子碰到困难时,只要是经过努力可以克服的,家长可从旁加以指导,不要包办,尽量让孩子自己想办法解决,使其慢慢学会自己处理各种事情。

平时,家长多带孩子到大自然去,多参加各种集体活动,有意识地丰富孩子的知识,提高孩子的能力,避免因自卑而怯于与人交往,形成自我封闭。

(6)帮助孩子使用积极的自我暗示

心理学上,暗示是指用含蓄、间接的方法对人的心理产生迅速影响过程,自我暗示是暗示的一种类型,它是来自内心的一种自我刺激。积极的自我暗示,即是说即使自己处在不利情形,也要鼓励自己,增强信心,而不是事先过多地体验还没有到来的失败之后的情绪。不可小视积极的自我暗示的重要作用,哪怕就一句“我能做到”,它的作用也是非常巨大的。

(7)随时巩固孩子的自信心

巩固孩子的信心是一个不间断的过程,当父母看到孩子因不断成功而树立起信心时,千万不能以为大功告成,更要不断鼓励孩子,巩固其自信心。孩子只有在不断的鼓励中,通过自己不断地努力来树立起自信。

如果父母经常挑剔孩子,孩子刚形成的自信很快就会消失。丽丽是一个10岁的女孩,非常喜欢弹钢琴,弹的曲子非常优美,而且,她还每天坚持练习好几个小时。一天,妈妈的朋友林阿姨来做客,对丽丽的自信和努力非常好奇,就问丽丽的妈妈:“丽丽怎么这么自觉弹琴呀?而且,她看上去非常喜欢弹钢琴。”丽丽妈妈淡淡地笑了,说:“我虽然不懂音乐,但是我懂得欣赏我的孩子,每当她练琴的时候,不论好坏,我总是对她说:‘孩子,你今天弹得更好了,比昨天进步了。’我是她最忠实的听众,孩子非常喜欢弹琴给我听。”

由此可见,随时巩固孩子的自信是需要时间和耐心的。在这个过程当中,父母要注意以下几个原则:一是不要讽刺孩子,以免孩子受到不同程度的打击;二是不要过分赞扬孩子,以免孩子产生骄傲情绪。只有随时地、恰当地鼓励,才能不断提高孩子的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