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起名通书
19723600000023

第23章 中国名人起名(2)

地格与人格组合的基础运稍差,结果华罗庚上完初中就工作了。总格数理41蕴藏“天赋吉运,和顺畅达,德高望重,博得名利”的诱导作用力。此数理为最大好运数。

为进一步了解华罗庚的个人成才历程,现将其人生一个至关重大的片断介绍如下:

1930年,上海发行的《科学》杂志上,刊登了一篇数学文章,作者是著名数学教授苏家驹。文章主要是讲代数五次方程的解法,文章很长,许多人花了心血来研究它。

当时,华罗庚是江苏一所中学的一个小事务员,他拿过杂志,也认真看起这篇文章来。虽然文章长,但他很快就掌握了文章的中心:十二组行列式可以用来解五次方程式。同时,他也发现了问题,经过认真运算,得出结果完全相反,于是就认真地写了一篇很犀利的文章寄给《科学》杂志社。

当这家杂志的编辑看到《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不能成立的理由》这篇文章时,首先为他的胆略喝彩,细看之后,更为论文缜密逻辑性拍案叫绝。

华罗庚别具一格的数学论文第一次公之于世了!他的勇气使他的智慧终于在他人生旅途中第一次闪现出夺目的光华。

熊庆来,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一天,他坐在办公室里,随手翻看《科学》杂志,突然,一篇数学论文引起他的关注,读完之后,他很欣赏作者的数学才华,可是,作者的名字太陌生了。熊教授忍不住问周围的人:“这个华罗庚是在哪国留学的?”没有人知道。他又问:“他在哪个大学任教?”没有人能回答出来。这时,有个江苏籍的教授接过那本杂志看了看:“我想起来了,我弟弟有个同学叫华罗庚。他哪里上过什么大学!只念过初中,听说在金坛学校当事务员。”

“这个年青人真不容易,应该请他来清华。”熊庆来一锤定音。

第二年春天,华罗庚踏进了清华大学。在这所名牌大学里开始了和一代数学大师熊庆来的友谊,这是他一生至关重要的机遇。后来,华罗庚调到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工作,这里又云集了中国数学界的精英。

姓名人格数理33导引出“旭日东升,鸾凤相会”,这恰是清华大学教授熊庆来慧眼赏识华罗庚,师生会聚清华园。

总格数理信息具有“天赋吉运,和顺畅达,德高望重”的诱导感应力。熊庆来教授相出华罗庚这匹“千里马”,并把他提调到清华大学深造,这种扭转华罗庚一生命运的重要机遇,真是可遇不可求。华罗庚又将改进自己论文《堆垒素数论》的陈景润先生培育成当代数学家,可谓德高望重。由此例可看出,一个人要想成功,除具有智力、勤奋、毅力、良好的性格、目标等要素外,还必须加上一条:机遇。人生的成败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机遇。历史上怀才不遇的人不乏其例。

19世纪20年代的法国青年伽罗华,本来对数学做出了很大的贡献,等待他的则是不幸的命运。1828年,伽罗华把自己写的论文《关于五次方程的代数解法问题》提交给法兰西科学院审查,数学家柯西不但没有对论文作出评价,反而把它弄丢了。1829年,伽罗华再次把论文写好提交法兰西科学院,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又一次给丢了。1831年,伽罗华第三次寄论文送审,这次虽然被审查了,但结论是专家完全不能理解!他一直没有得到“伯乐”赏识的机遇。具有历史讽刺意味的是由伽罗华最先提出的数学概念“群”已经发展成为现代数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群论”。比伽罗华的命运更惨的是希伯斯,他在研究三角形三边关系时发现“√2”既不是整数也不是分数,而是人们当时不知道的一种新数即无理数,谁也没想到,他因这一新的重要发现丢了性命。

教育家叶圣陶改名立志“陶钧万物”原名叶绍钧,字秉臣。江苏苏州人。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作家、出版家、语言学家。

叶圣陶出生于江苏苏州城内一个平民家庭。父亲在地主家做账房,家境清苦,1906年进苏州公立高等小学读书,第二年进苏州草桥中学读书。中学期间,他与好友王伯祥、顾颉刚等组织诗社,写诗抒发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的消息迅速传到家乡之后,叶绍钧欣喜若狂。革命烈火传到苏州的第一天,他就急切地找到教书的先生说:“清朝已覆没,皇帝被打倒了,我不能再称臣了,请先生给改一个字吧。”先生听了,很为他的革命热情感动,笑了笑说:“你名绍钧,圣人陶钧万物,就取‘圣陶’吧。”

【叶圣陶姓名分析】

从NISS意象、形象、音象上评:

叶一一姓氏;左右结构;音为ye。

圣一一圣人之意;上下结构;音为sheng。

陶一一陶钧之意,寓意为有造就、创建;左右结构;音为tao。

《史记·鲁仲邹阳列传》中说“圣王制世御俗,独化于陶钧之上”。陶,冶之意;钧,范也。陶钧比喻有造就、有创建。叶绍钧觉得“圣陶”的立意高,含义很好,欣然改名。

叶圣陶三个字好读响亮,形美新颖。

从“秉臣”到“圣陶”,体现了时代的变化,也体现了思想的解放。

人如其名,在文化教育领域,叶圣陶像一名辛勤的制陶器的能工巧匠,从事文化教育,用文化知识陶冶了一代又一代青年学生。1912年,叶圣陶中学毕业后开始在苏州小学任教,1914年被排挤出学校,闲居期间写小说发表在杂志上。

1915年秋到上海商务印书馆附属的尚公学校教国文,并为商务印书馆编小学语文课本。五四运动时期他积极参加新文化运动,竭力提倡白话文,一边用白话文创作文学作品,先后写出《稻草人》、《倪焕之》等大量作品;一边大力提倡在语文教学中以白话文为主,率先编出多套白话语文教材,使语文教科书的面目为之一新。1921年与著名作家茅盾、郑振铎等人组织文学研究会。1923年起从事编辑出版工作,主编《小说月报》、《中学生》等杂志,同时还在大学执教。他主编的《中学生》杂志是最受学生欢迎的读物,不少中学生从中吸取知识力量,走上社会后成为栋梁之材。

由叶圣陶的姓名剖象可知,姓名的三才五行流通,此人身体健康,叶圣陶95岁寿终。地格29数理信息具有“智谋优异,财利丰盈,名闻海内,成就大业”的诱导感应力。叶圣陶自幼十分聪明,5岁开始读书。人格数理28的信息不吉,但是因叶圣陶德善双济,使他免遭厄运,虽然生活在动荡不安的时代,仍能激流勇进。总格数理44的信息为中性,暗示出豪杰之象。

“九一八”事变后,叶圣陶积极投身于抗日救亡活动中,发表爱国文章。抗战胜利后,他参加反对国民党政府压制民主、争取出版自由的斗争。1949年初,他应中共中央的邀请,由上海经香港到达北平,担任华北人民政府的教科书编委会主任,9月出席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会议,后历任国家出版总署副署长兼编审局长,教育部副部长兼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全国政协六届副主席等职务。1962年,叶圣陶加入中国民主促进会,历任民进中央副主席,代主席职务。

叶圣陶作为一位语言学家,在给自己的儿女取名时独具匠心。1918年大儿子出生后,叶圣陶为他取名“至善”,叶至善曾任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社长,第六、七、八届全国政协常委。叶圣陶的第二个孩子是女儿,他为女儿取名“至美”。后来叶至美以美的心灵和才华,在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英语组做通联工作。叶老的第三个孩子是男孩,本该起名叫“至真”,可叶圣陶一反顺向思维,偏偏为老三起名叫“至诚”,令世人疑惑不解。几十年过去了,叶圣陶在生命的最后岁月才告诉至诚说:“正因为大家都认为老三叫至真是天经地义,我偏偏就不叫这个名字,来个出其不意。”叶至诚曾任江苏剧团编剧,《雨花》编辑部主编。至善至美至诚,是叶圣陶一生的追求,而这种崇高的追求,又通过名字延续到儿女这一代。叶至善与叶至诚,还继承了父亲叶圣陶的文才,父子三人同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作家张恨水改名激励自己“惜时如金”

原名张心远,是我国现代著名社会小说作家。他的著名小说《春明外史》、《啼笑因缘》等曾名噪一时。他17岁第一次投稿时开始用笔名“恨水”。原来他特别喜欢唐后主李煜写的《乌夜啼》:“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他反复吟诵,从中悟到时光宝贵,于是就提取了“恨水”两字为自己的名字,告诫自己不要让时光像流水一样白自流逝。张恨水自己曾说:“许多人对于我的笔名,有种种的揣测,尤其是根据《红楼梦》‘女人是水做’的一说,揣测的虽多,其实不是那回事。”

【张恨水姓名分析】

从NISS意象、形象、音象识别上评,张恨水的名字是由诗词提炼出来的,寓意绝对新颖,字形组合美观,符合音韵学,读之上口,听之响亮。时光如流水,稍纵即逝,张恨水用自己的名字时刻激励自己珍惜时间。抗战8年中他除了编《新民报》,还写作了《八十一梦》、《夜深沉》等长篇小说约20部,写作各种散文约150万字。张恨水风趣地把自己的稿子称为榨出来的油。他一生伏案疾书,共创作出长篇小说120余部,如果不挤时间,是不能如此高产的。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时光在流逝,岁月不等人。人的一生在时间的长河里,不过几十个春秋,异常短暂,只感叹岁月逝者如斯夫是无济于事的,重要的是要珍惜现在的每一天,学会管理时间,这便是张恨水给我们的启示。

从姓名数理信息上分析,地格数理14的不利信息诱导,暗示出“失意烦闷”。抗日战争时,他住在重庆效区一所茅屋里,生活极度艰苦,为了生活,他经常扛着几十斤重的平价米,从重庆步行50多里回家,一到家又戴起老花镜去挑拣掺在米中的大量沙子、稗子。但他并没有被艰苦生活所难倒,仍然每天坚持写作。人格数理信息具有“先历困苦,后得幸福,为人尊仰,大博名利”的诱导感应作用。总格数理25具有“资性英敏,才能奇特,诚信和气,自成大业”的诱导感应作用。正由于受姓名信息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张恨水成为我国现代著名社会小说家,解放后曾任中央文史馆馆员、文化部顾问。

三毛的笔名来源《三毛流浪记》

原名陈平,笔名三毛(1943~1991),台湾女小说家、散文家,出生于四川一个律师家庭。她取笔名“三毛”是因为她小时候很喜欢看漫画家张乐平绘制的连环漫画书《三毛流浪记》和《三毛从军记》,书中的主角三毛是一个可怜的孤儿,她很同情这个孩子。她曾说:“最初写小说的时候,一直不喜欢文绉绉的笔名,因为自己就是一个很通俗的人物,我想了一会,就想到这个名字——三毛,也表示就是口袋里只有三毛钱的小人物。”

【三毛笔名分析】

从NISS名字意象、形象、音象上论,三毛这两个字的笔画特别简练,易书写,常用字,叫起来上口,易被人传播,便于扩大知名度。三毛这两个字的字形搭配很美,符合人们的视觉美感需求。从数理信息上讲,三毛笔名数理剖象如下:该笔名总格数理7的数理信息为“刚毅果断,勇往直前,天赋之力,好奇心强”,这种数理信息对三毛产生的诱导暗示作用特别明显。她在短暂的人生中,足迹遍及全世界,作品以描写撒哈拉沙漠的风土人情而风靡海外,出版有《撒哈拉沙漠》、《哭泣的骆驼》、《雨季不再来》、《温柔的夜》等作品。

1989年,三毛专程到上海拜访已80岁的杰出画家张乐平。

因为正是张乐平用漫画塑造了三毛这一家喻户晓的艺术人物,她才能读到《三毛流浪记》,才得以用三毛为笔名。三毛在“三毛之父”家住了四天,一度成为海峡两岸新闻的热门话题。两个三毛,一个是在旧中国的土地上流浪、饱尝人世间辛酸的孤儿;一个是闯荡世界,历尽万水千山,探索人生奥秘,追寻理想的当代女作家。两者不尽相同但也有着共同之处,那就是都勇往直前地流浪,都有一颗善良的同情心。

19岁那年,三毛进入文化学院选读哲学。一次,她听了一张西班牙的古典吉他乐曲,音乐的意境把她带到西班牙的小白房子和一望无际的葡萄园,于是她心中萌发了到西班牙体验生活的愿望。毕业以后三毛果然到西班牙马德里大学选修文学,两年后,又转到西德歌德书院,接着又赴美国芝加哥伊利诺大学学习。在欧美期间,她曾先后当过导游、商店模特儿、图书管理员等。用劳动所得的钱旅游了东德、波兰、南斯拉夫、捷克、丹麦等国。这段生活经历,大大丰富了她的人生体验。三毛的婚姻颇有传奇与悲剧色彩。她在西班牙马德里大学学习时,与一位比她小的高三学生荷西相爱,荷西同三毛约定:“我有四年大学要读,还有两年兵役要服,六年一过我就娶你。”六年间双方只有通信,六年后当上潜水师的荷西果然履约与三毛结婚。婚后俩人一起生活了六年,感情很好。1979年,荷西在一次潜水作业时不幸遇难。为此,三毛称这是不到头的婚姻。三毛为荷西守灵时,独自握着荷西冰冷的手说:“荷西,我上有高堂,不能陪你一起走,现在我握住你的手,那边会有神来接你。你勇敢地走过去,再过几年,我会去赴你的约会。”三毛后来在一篇文章中写道:“我是他唯一的女人,他也是我唯一的男人。这是段悲伤的故事,也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