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别跟学习过不去
19722400000044

第44章 学习成功的黄金六步(2)

成功要自己去争取,人的成长也是靠日复一日的累积。人是一种个体的存在。饿了,喂饱别的任何人也无法解除你的饥饿;困了,任何别的人酣然入睡也解除不了你的困乏。每个人在世上只有活一次的机会,没有任何人能够代替你重新活一次。

你就是你,你的长处与短处、境遇与需求、局限与发展,成长过程中经历的脆弱、孤独、惶惑等,你必须无可挑剔地全然承担起来。要全然承担,关键是学会独立承担。所谓独立承担,就是勇于斩断对他人的心理依赖,不要总是依赖别人,把一切希望都寄托在别人身上,幻想周围的人一个个都像慈悲的施舍者;就是在追求成功的过程中,当遇到困难与痛苦时,也要意识到,哪怕是你最亲近的人,有时也无法帮你走出困境,你的问题只能由你面对与解决,而且必须从你自身去寻找战胜它的力量。

别人的帮助就像冬天的棉被,可以帮你保温,但热量的产生还是来自于你的体内。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猎人外出打猎,忽然听到有人呼救,走近一看,原来有人落水。这个猎人举起猎枪,对准那落水者大声吓唬:“你再不爬上来,我就打死你。”那人听了,忘记自,已是在水中,用尽全力向岸边游去,经过多次挣扎后上了岸,他气愤地问猎人:“你为什么要杀我?”“我要不吓唬你,你就不会拼命向岸边游,那样你就死定了,因为我也不会游泳。”猎人笑着说。

在大多数情况下,能拯救你的人,也只能是你自己。成功者固然可以昭示你怎样成功,却无法代替你追求成功。在这个世界上,最能让你依靠的人是你自己,解决问题的最终力量来自你自身。

美国文明之父爱默生有句名言:“靠自己成功。”

古希腊戏剧家索福克勒斯说过:路要自己走,并且要走到底。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的话更为生动: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自己干。靠天靠地靠祖上,不算是好汉。

4.凡事要主动出击

有一次,我检查女儿的作业,发现有几道题没写,便问她什么原因,她答道:“老师没有布置,我怎么写!”这居然也是理由!非要等老师布置你才去做,社会上还有老师给你布置作业吗?

有个在国外留学的学生告诉我,在国外大学做研究,没有人来告诉你应该做什么。因为他们鼓励成功也鼓励失败,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支持你去做研究。你不要被动地等待别人来告诉你应该做什么,而是要主动地了解自己应该做什么,并且全力以赴地去完成它。

有这样一个故事:

西班牙的国王彼得罗一世向世人宣布他将公开选拔法官。

有三个人毛遂自荐:一个人是宫廷的贵族,一个人是曾经陪伴国王南征北战的勇敢的武士,还有一个人是普通的教师。在宫廷人员和三个候选人的陪同下,国王离开王宫,率领众人来到池塘边,池塘里漂浮着几个橙子。

“池塘上一共漂着几个橙子呀?”国王问贵族,贵族走到池塘边,开始点数。

“一共是6个,陛下。”贵族回答道。

国王没有表态,继续问武士同样的问题,池塘上一共漂着几个橙子。

“我也看到了6个,陛下。”武士甚至没有走近池塘就直接回答了国王的问题。

国王没有说话。

“池塘里有多少个橙子?”国王最后问教师。

教师什么也没有说,脱掉鞋子,径直走进池塘里把橙子一一拿出来。

“陛下,一共是3个橙子,因为它们都被从中间切开了。”

“你会成为合格的法官,”国王说,“在得出最后的结论之前,你能主动出击,寻找事情的真相。”

著名球星迈克尔·乔丹曾经表示:我不相信被动会有收获,凡事一定要主动出击。

徐迎庆,计算机博士,当年他刚从中国科学院计算所到微软中国研究院的时候,还只是一个副研究员,按微软的规定,工作必须满两年才考虑能否转正。但徐迎庆不到半年就转正了,在微软公布的他转正的理由中有这样几句评语:“……有热情,有干劲,有创意。主动,从不等待工作分配。”

《圣经》里有一句话:“如果你向我迈近一步,我也会向你迈近一步。”在竞争激烈的时代,要想取得成功,我们得学学那位教师,凡事充满信心,主动出击。如果你朝着成为优等学生的方向努力,那么如何促进你成为优等学生的各种信息就会向你迎面而来。只要你朝着成功走过去,成功同时也会朝着你走过来。

5.比别人多做一点

优秀的成绩不是凭空而来的,要想成为优等学生,必须比别人多一点儿投入。永远要做得比老师要求的更多、更好。别人做两道题,我就做四道题;老师要求背诵一段课文,我就背诵全文。

比尔·盖茨成为世界首富,并非偶然,与他从小在学习上就刻苦勤奋有关。有一次,老师让同学们写一篇不超过20页的故事,他竞洋洋洒洒写了100多页,让老师和同学们目瞪口呆。

他就是这样通过“最多”,走向“最好”,实现了个人的理想,为人类做出了巨大贡献。

无论我们做什么事情,先把事情做得比任何人要求的都要好,超过任何人想象的10倍、20倍以上,成功离你就不会太远了。今天做学习的主人,明天才可能成为社会的成功人士!

中国农业大学校长陈章良无论上小学、中学、大学还是在国外学习,都是最勤奋的学生。上中学时,他常主动留下来打扫实验室;并在老师的允许下,自己动手做实验。他平时做一些习题时,总是不满足书本上的标准答案,而是开动脑筋,提出另外几种解题方法,同老师一起研究。在国外学习时,他每天只睡五六个小时,每天都是第一个走进实验室,最后一个离开实验室,他还常常利用别人聚会的时间,在图书馆看书,或在实验室里做实验,甚至就睡在实验室……就这样他总比别人做得多一点儿,结果他仅用三年半的时间就获得有的人需要7年才能获得的华盛顿大学的博士学位。28岁时成为中国最年轻的教授,35岁时成为北京大学副校长。

优秀者与别人最大的不同,就是他愿意比别人付出更多,别人不愿意操练,他却自愿强化自我操练;别人厌烦做准备了,他却比任何时候更有耐心,准备得更充分……

拿破仑·希尔是美国最有影响力的成功学大师之一,他在年轻时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个小煤矿当挖煤工人。他工作时不仅尽职尽责,还养成了一个使他终生受益的习惯,那就是比别人多做一点儿。他每天总是提前上班,检查设备,为工作做好各种准备。由于他的额外付出,他很快被提升为小组长,后来又提升为煤矿的经理。他离开煤矿后,做过推销员、报社的文员、杂志社的编辑等多种工作,但不论是哪一份工作,他的工资都能在很短的时间之内翻几倍,而且职务也很快提升,他有好几次被提升为经理的经历。他的秘密只有一个,那就是不论做什么事,都坚持比别人多做一点儿。

6.像邱吉尔说的那样去做

“二战”结束后,在牛津大学的一个毕业典礼上,英国首相邱吉尔应邀前来演讲。当时他刚刚带领英国人民赢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人们对他翘首以盼。不料,在安排的20分钟的演讲时间中,他只讲了短短的几句话,那就是:“我成功的秘诀有三个:第一是,永不放弃;第二是,决不、决不放弃;第三是,决不、决不、决不能放弃!”

当时台下的学生们都被他这简短而有力的话语深深地震撼了。人们清楚地记得,在“二战”中德军想方设法攻打英国的时候,如果不是凭借着这样一种精神去激励英国人民奋勇抗敌,大不列颠可能早已变成纳粹铁蹄下的一片焦土。邱吉尔在用他的人生体验告诉我们:

成功根本没有秘诀,如果有的话,就只有两个:第一个是坚持到底,永不放弃;第二个就是当你想放弃的时候,请回过头来再照着第一个秘诀去做:坚持到底,永不放弃。

拿破仑曾说过:胜利在于坚持的最后5分钟。

如果你发现了“坚持”的价值,你就找到了成功的奥秘。

祝你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