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中国青少年成长必读:探索史前的奥秘
19720800000020

第20章 其他古生物篇(7)

95万~1.3万年前,在印度尼西亚的弗洛勒斯岛,与世隔绝的环境甚至造就了一种“霍比特人”。2005年10月28日,澳大利亚和印度尼西亚的古人类学家宣布,在弗洛勒斯岛上发现新种人类化石,并将其命名为弗洛勒斯人(Homofloresiensis)。从这具弗洛勒斯人化石的骨盆结构看,她应该是女性,从牙齿的磨损情况断定她是个成年人。她倾斜的前额、凸出的眉骨、胡桃钳一样的下颌,都类似“直立人”,但体形却极特殊。她不仅身材矮小、体重超轻(估计约25千克),脑也小得惊人_-脑容量还不到现代人的l/3。她的祖先一或许是直立人_-乘坐小船或者通过地质变化造就的大陆桥,来到弗洛勒斯岛上,逐渐形成矮种。演化过度也有不少例子,这是因为孤岛上的小型动物由于缺乏种间竞争而使身材变得巨大。在非洲毛里求斯岛的渡渡鸟(Raphuscullatus)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动物了,其实,它的祖先是~种鸽子。这种鸠鸽类的鸟儿偶然到了毛里求斯岛,发现没有任何天敌需要防范,于是在此后几百万年的演化过程中,它们原先已有的一些功能逐渐退化了,最后成了高约90厘米、体重达23千克的不会飞行的大肉鸟。

而同样属于非洲的马达加斯加岛,活跃着一群狐猴,它们在2005年热播的动画大片《马达加斯加》中有精彩的演出。现存最大的狐暝是大狐猴,其最大的个体足足有10千克,但和同科的史前成员比起来,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据:睢测,史前的古大狐猴(Archaeoindris)体重竟达200千克,甚至超过了现代的雄性大猩猩,在所有灵长类中也仅次于巨猿。这是因为在马达加斯加岛缺少大型草食动物,古大狐猴的出现正好填补了这个空缺。

由此看来,无论是矮化趋势还是演化过度,都不可能造就金刚。如果岛屿上真的存在过大猩猩,那也是会逐渐矮化,成为小小猩猩,仅此而已。登陆!寻找金刚的原型既然岛屿无望,那么,让我们到大陆去,说不定会有金刚的足迹呢。金刚的原型是曾被列入“世界十大神秘动物排行榜”的大猩猩,这是一个盘绕在非洲丛林深处多年的巨猿传说。直到1847年,一个美国传教士设法得到了这种动物的一块头骨和身体其他部分的骨骼,人类才对大猩猩有了科学认识。虽然不及金刚庞大,但大猩猩在全世界200多种灵长动物中也是体形最大的,重者可达300千克。同时,它还是素食动物,采食树叶的比例占所吃食物的86%。大猩猩的活动领域很大,每群占地4~30平方千米。据统计,目前世界上野外存活的大猩猩约有620只。大猩猩这种现生动物是怎么也达不到金刚的庞大了,那么古生物呢?古大猩猩?古猿?历史上已知的最大灵长类是猩猩科的巨猿(Gigantopithecus),最初的发现者应该是荷兰东印度地区地质发展局的孔尼华,他从香港的中药铺买到~批龙骨,其中有一颗巨大的灵长类臼齿。1935年,他将其命名为步氏巨猿。最初发现巨猿后的几十年内,只包括步氏巨猿一种,分布限于中国。而后印度北部喜马偕尔邦和巴基斯坦发现了第二个种,被定名为巨型巨猿。虽名为巨型巨猿,但是体形要比步氏巨猿小,大约和现存的大猩猩相当。巨型巨猿的年代比步氏巨猿要早很多,为中新世晚期到上新世,是巨猿类的早期类型。

20世纪50年代以后,在中国南方和越南陆续发现了大量的步氏巨猿化石,仅仅在广西柳城县的一个山洞中就发现了1076枚牙齿,这个洞也因此得名为“巨猿洞”。巨猿在我国南方更新世的动物群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我国南方更新世早期的动物群就被称为巨猿动物群。步氏巨猿最大可能有3米长,是体形最大的灵长类,体重可能为现存大猩猩的-倍。步氏巨猿主要在地面活动,适合吃比较粗糙的植物,可能像大熊猫一样以竹子为食。这样狭窄的饮食结构使得巨猿在与其他动物以及人类的生存竞争过程中处于劣势,并最终被自然淘汰。

遗憾的是,古人类学界一直未弄清巨猿的生存年代和灭绝时期。直到最近,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里克教授对中国东南部发现过巨猿的洞穴进行考察之后,通过技术分析,提出了巨猿可能生活在100万~30万年前,而在此阶段人类已经开始形成并进化,所以巨猿在很长的时间内和人类同时存在。

无论巨猿再如何演化,也远远不及金刚,但这已足够让我们的祖先感到恐惧,或许这就是关于金刚的梦魇所在吧。

虽然我们找不到一只金刚来陪我们看日落,但也不用沮丧,金刚仅仅是人类之外的另一种生物的增大版,从凄风苦雨的骷髅岛,到钢铁森林的纽约,阳光都是共同的,可怜单纯的金刚在枪林弹雨中终究守不住自己的一份美好,轰然坠地。人类呢?我们能够守住我们蔚蓝色的星球,守住多彩的大自然吗?此时恰好也是日落,那一片潋滟的金色,如果能让贪婪的人类对大自然减少一些野蛮的剥夺与掠取,那该多好,这才是佥刚想要告诉我们的吧……2005年版《金刚》剧照金刚正在与暴龙对峙,刚开始是单挑,后来又来了两只暴龙,一场血战在所难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