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华尔街规则:培养具有金钱思维和赚钱能力的孩子
19720600000034

第34章 致富的起点是花钱(3)

“金融危机”,一个令不少人谈虎色变的话题。由此衍生的就业危机、薪资危机、消费危机、还贷危机,在沸沸扬扬的传言和真真假假的现实中,流传和上演着。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捂紧钱袋子过起拮据生活,“怎样省钱”

成为媒体和众人热衷的新议题。

“省钱’’是一种生活态度,也是一门生活学问。许多人也许并不屑于“省钱”,认为这种家长里短、鸡毛蒜皮的小事有失风度,或将“省钱”等同于“抠门’’和“一毛不拔”。但学会“省钱”,其实也是学会过日子,在经济并不景气的背景下,学会“省钱”更有其现实意义,或许它就能帮不少人度过“经济寒冬”。

香港拍过一部电影《悭钱家族》,里面的曾志伟、杨干婢为省钱跑到公厕洗澡,去商场试吃免费食品……在他们略带夸张的表演下,那些悭钱行为看起来很搞笑,同时又让人觉得辛酸。好在,那只是一场为了赢得电视台大奖的“悭钱”游戏,4天就结束了。

就我们自身而言,那些招数实在不值得借鉴,一是不具备“可持续性”,因为过日子毕竟不同于游戏,天天去公厕洗澡或吃免费食品,实在不可行;二来,如果生活因为省钱而“沦落”到如此地步,实在是让人汗颜。

其实,省钱并不是让人变成一个守财奴,锱铢必较,一毛不拔,要知道葛朗台是永远不会快乐的。高明的省钱人,应该是该花的绝不吝啬,该省的绝不浪费,用理性、科学的方法去省钱,比如在网上以极低的价格淘得一套漂亮的床品,走遍全市竟然都找不到类似的花色,那种暗爽或开怀,就是省钱带来的最大附加值了。

省钱并不是艰苦年代的事情,就算是经济条件很好的家庭,父母也有必要教给孩子省钱的方法。

案例一:徐妈妈认为自己始终没有教会孩子理财。“儿子有多少花多少,我发现他拿钱买了游戏卡、充值币。我要没收他的钱,他很生气,他说‘会花钱才会挣钱’。”

案例二:雷妈妈倒是教给孩子省钱,结果发现孩子会算计得有点过分。

一天下班,雷女士忘了给孩子买早点,就去麦当劳买了个汉堡给孩子做早餐。她告诉孩子:“这个汉堡11块钱,如果买包子才花2块钱,这个汉堡相当于5天的早餐钱。”结果孩子说:“昨天老师让我报名参加美术比赛,报名费10块钱,我想这些可以买5天的早餐呢,就没报名。“

看来,对孩子的省钱教育还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我们要把省钱秘籍传授给孩子,让孩子做购物高手。以下归纳几种省钱方法介绍给家长:

一、凭借网络省钱

“网上团购”是最锋利的省钱利器。“想让价格再便宜些,就去网上团购!”如今,很多消费者看上某样东西,并不急着出手,要么在网上到处寻觅,有没有“志同道合”者;要么干脆自己组织一个团,带领一帮人马去杀价。通过网络团购,往往能节省20%甚至更多的费用,最适合大宗商品如房屋、装修材料、汽车家电的采购。

对个性化消费来说,网络也提供了省钱的捷径。如购买服装、化妆品、书籍等,到传统的商场书店去购买,价格往往要贵很多,而且很折腾人。

而通过淘宝、当当等网站,往往能以传统商场、书店一半甚至更便宜的价格买到相同的商品,从而节省不小的开支。

此外,网络还提供了一个省钱的娱乐平台。去电影院看场电影,加上零食和来回车费,两个人的花费动辄超过200元。而在网上看,尽管视觉听觉效果差了点,但可以随心所欲,关键的是几乎可以“零成本”。干好万好,不如省钱好!

二、巧利用省钱

像和田裕纪这样的“省钱大师”,现在俨然成了“明星”。这个35岁的东京主妇,把身体力行的各种省钱绝招贴到了博客上。结果她的博客点击率不断攀升。和田把洗澡水省下来洗衣服擦浴室;仔细记录家里每样电器的耗电量而且每月跟踪,出门时家里多数地方是没电的,除了冰箱等不能关,她会将别的电源通通切断;甚至橘子皮都不直接扔掉,而是擦过皮鞋再扔。

我们还可以在冰箱上贴清单减少开门次数。为了省电,把冰箱里放的东西列成清单贴在冰箱上,每取出一样就做个记号,比如拿出了白菜,就把白菜划掉。这样不用开冰箱门就知道冰箱里还剩多少食物,可以减少开冰箱门的次数。微波炉的作用也很多。结块了的盐和砂糖,倒在纸巾上加热后包起来,用手揉揉就可以恢复原状。萝卜、土豆、南瓜等根茎菜煮起来费时费火,先放在微波炉里转几分钟,可以节约不少煤气。

三、妙招省钱

天天记账心中有数。“原来不记账,花钱都没个数。现在能清楚地知道钱都花哪里了。”习惯每天回家记账的陈女士说。现在,记账方式不像传统的只能用笔记本记账,还可以选择一些家庭理财软件,以及正在流行的网络记账。这些信息时代的记账方式多有统计分析功能,能够生成各种财务收支图表。目前提供记账服务的网站包括聚宝网、中国记账网、中国账客网、钱宝宝、蘑菇网、My money等记账网站。

省钱并不只是大人的事,作为父母,孩子稍大一些,要让他学会精打细算。比如同样是吃肯德基,如果注意从报箱、商店等地方收集优惠券,一个汉堡包加一杯可乐就会省下4元钱。购买文具时可以多看几家商店,同样东西谁的便宜买谁的;也可以让孩子联合同学进行砍价,或进行“团购”,这样可以节省不少钱。我们要把自己的生活经验告诉给孩子,不要等到孩子长大后自己挣钱却入不敷出时才开始着急后悔。

告一诉孩子,多买需要的。少买想要的

多买需要的,少买想要的。这个道理看似简单,其实不然。生活中有些人会陷入盲目花钱误区。

举例来说,有些人买东西喜欢赶时髦和潮流,图一时痛快而根本不去考虑所购物品的实用性。就拿衣服来说,有人明明已经有好多衣服,但为了赶时髦、追时尚,一看到流行服饰出现,也不管合不合适,需不需要,先买了再说,结果往往是扔在衣柜里。再如还有些人一看到街上打折、清仓、甩卖,便跟着抢购便宜货,结果一些买来的物品自己根本不需要。

还有很多人喜欢新奇、新鲜的东西。很多厂商也逐渐摸到了消费者的心理特点,给产品增加了很多并不实用的功能。这些功能本身其实并没有太大的使用价值,顶多是偶尔能起点作用罢了,而且实际成本也不高。但产品一旦加入这些功能后,身价就开始攀升,并且在宣传上也夸大其词,推销人员往往向那些不太明白产品功能的用户灌输错误的观念,直到把消费者忽悠晕了为止,乖乖掏钱买“高档货”。

针对上述情况,我们消费前要先考虑好消费对象是否自己真正需要、真正喜欢、真正有用的,不花冤枉钱。比如现在到处流行的幸运抽奖,很多时候只是美丽的谎言而已,以“抽奖”招揽顾客,而所谓丰厚的奖品根本就是镜中月。这个时候我们一定要保持冷静的头脑,以平常心看待,关键是考虑商品本身,切不要为了奖品而做无谓的消费。

切记,无论商品广告如何吸引人,消费者都应有真知灼见,看穿营销包装的背后,其实是引诱你做一些无谓的消费,即使有时是“特价再特价”

甚至“跳楼大甩卖”,聪明的你可千万别上当,头脑需保持清醒,只买需要的东西,而不是迷失在厂商打出的价格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