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健康启示录
19720500000027

第27章 走出心灵的牢狱(3)

给自己全部的信赖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当你认为自己表现很出色的时候,如果有人肯定你的行为,你会相当满足;但是如果有人说你做得不好,你在沮丧的同时,是不是也会随之否定自己呢?你是否非常在意别人对你的看法?

如果你经常有上述的感觉,那么你就是生活在别人的阴影下,完全失去自我。如果你按照别人的标准衡量自己,就有可能看不清自己的价值,甚至觉得自己一无是处,陷入自责、内疚和沮丧的情绪。如果你很在意别人的看法,经常会产生软弱无力、无可奈何、非常被动的感觉,因为你控制不了别人的看法。

从小时候起,为了赢得父母和老师的爱,我们学习努力做个好孩子。我们必须去迎合父母和老师期望,不仅是为了赢得他们的爱,更因为我们信赖他们,相信他们所说的一切。我们用他们提出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我们通过他们的评价来衡量自己的价值,我们非常在意他们的态度,我们总是在迎合他人。久而久之,我们逐渐失去了对自己的信赖,看不到自身的价值,最终我们放弃了自己的意志,完全失去了自我。这种将赢得他人的肯定,作为自己行为准则的做法,实质上是不相信自己。

许多人之所以患得患失、谨小慎微、惶恐不安,一辈子干不成什么大事,与其说是缺乏才智,倒不如说是不相信自己。他们整天匍匐在别人的阴影里,看别人的脸色行事,用心猜度别人的一言一行,生怕别人对自己有什么不好的看法。他们总是用太多的心思来审视自身,一心维护自己在别人心中的形象,在待人接物上一边担心做过头,一边又害怕做得不够,以为这样就能获得别人的尊敬和喜爱。由于将大量精力耗费在取悦别人上,无法专注于那些最有价值的事情,最终失去了成就人生梦想的机会。

记得一位哲学家曾经说过:“伟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你是跪在地上看他。”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具有非凡的价值,如果我们能站起来看世界,就会看到自己的力量;我们也不需要仰视任何人,我们价值也不是由他人来决定,我们是自身价值的创造者。

我们每个人都想感到自我价值,并将之视为生命的重心,但我们却一直朝错误的方向努力。我们以为,自我价值需要得到别人的认可,所以我们一直在对自己的言行修修补补。我们时刻在观察别人的脸色,以及别人会怎么做,生怕自己显得奇怪或幼稚可笑,然后我们根据自己的观察来修正自己。

事实上,别人怎么看你,远没有你怎么看自己来得重要。过于在乎别人的评价,必定会沦为精神上的奴隶;一个屈从于别人评价的人,不可能创造自己的人生。当然,能够得到别人的赞许,的确非常令人满足,但如果仅仅为了得到赞许而活着,那就太可怜了。如果我们总是把别人的意见看的比自己重要,我们便放弃了自己的力量。

我们要学会欣赏自己的生命,只有会欣赏自己的人,才能获得心灵的自由、生命的智慧、生活的欢乐。事实上,我们只有完全地信赖自己,才能不受环境影响,充分地展现自己的价值。有位伟人曾经说过:“我不在乎别人认为我该做什么,但我非常在乎我认为自己该做什么。”我们需要时时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抛开世俗的声音,从大多数人的价值观中挣脱出来,建立自己为人处事的准则,并持久地遵循它们。

无条件的接纳自己

你是否经常觉得自己不够好,觉得自己没有价值?你是否对别人要求较低,对自己要求较高?

如果你经常有上述的情况,那么你就没有完全接纳自己。人们不能无条件的接纳自己,是导致某些心理问题的根源。许多人不相信自己的力量、看不到自己的价值、有些人甚至认为自己很邪恶。

这种看低自己、缺乏自信的心理状态,大多是源自小时候的生长环境。

有些父母总喜欢称赞别人家的孩子,贬低自己的孩子,并不断指出孩子的缺点,本意是想通过这种方式激励孩子进步。但是这种敲丧钟式的说教方式,很容易导致孩子内心深处的卑微感、羞耻感、失败感和不安全感。在这种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人,大多内心敏感而脆弱,觉得自己没有价值,自信心也受到挫败,这种挫败感经常会伴随一个人多年。

毫无疑问,人人都希望得到他人的接纳和肯定,无论是在家里、公司,还是跟朋友在一起,都是如此。但我们首先得学会接纳自己!无任何条件的接纳自己!否则又怎么能期望得到别人的接纳呢?许多人总是有条件的接纳自己,也就是说只有当自己足够好的时候才能够接纳自己。“如果我考进重点学校,我会更加自信”、“如果我年薪10万,我会更信赖自己的能力”、“如果别人经常称赞我,我会更加爱自己”等等,但是生活本身并非一帆风顺,不可能事事都能如我们所愿,这些有条件的接纳,只能使我们的自信不断受到挫败。事实上,接纳自己是不需要任何条件的!你知道吗?真正的自信并非取决于外部条件,而是来自内心的自我评价。

我们对自己的看法,决定了我们成为什么样的人。如果我们总是贬低自己,就会变得自卑、沮丧、忧虑;如果能时时肯定自己,就会变得自信、快乐、有力。有时候人们对自己的认识并不准确,甚至同实际情况有很大出入。比如,有个女孩子觉得自己不漂亮,并因此感到自卑,可朋友们却认为她是一个可爱的女孩子,很愿意和她交往。

大多数有自卑感的人,总是夸大自己的弱点,时刻想着自己的弱点,并且以为别人也在注意这些弱点,可事实并非如此。人们更为关注的是他们自己,而不是别人的所谓弱点。如果我们能客观地看待自己的弱点,就不会被自己的错觉所蒙蔽,心理学家告诉我们:人类心理上的最大缺点,就在于常常欺骗自己。

不再试图取悦别人

你是否为了迎合他人的需要,而忽略自己的需要?如果是这样,那么你就是犯了取悦别人的毛病。那些试图取悦别人的人,总是将自己的人生幸福寄托在别人身上,这是一个极大的错误。事实上,你的人生幸福完全取决于你自己,而不是别的什么人,认识到这一点非常重要。如果你不喜欢现在的生活状态,你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改变它,不要幻想通过取悦别人而得到什么。如果把你时间花在取悦别人上,最终得到的可能是失落的心情;如果你把时间花在有价值的事情上,你会得到100%的回报。

耶稣说:“一个人不能侍奉两个主。”我们将什么作为推动自己人生的动力,直接关系着我们将会度过一个什么样的人生。如果我们将赢得他人的肯定作为自己的人生目的,那么注定了会遭遇失败、挫折和失落,因为我们要侍奉的人太多,我们不可能满足所有人的需要;如果我们将实现自我价值作为人生目的,那么我们的人生就要容易得多了。

许多人让父母、老师、配偶、儿女、朋友的期望操纵着自己的人生;有的人即使在长大成人后,还在取悦他们那无法满足的父母;有的人被同伴的压力驱使着,时刻担心别人会超过自己,总是害怕别人会看不起自己。很难想象一个被别人的期望驾驭的人、一个总在担心别人想法的人,能有一个成功、快乐、健康的人生。

习惯三遇事顺其自然

不再患得患失

人们常常因为失去而郁郁寡欢,亦常常因为得到而欣喜不已。事实上,人生不总是失去,也不总是得到,而是有失有得,这本是再自然不过的事,可是人们却总是习惯得到而害怕失去。

一位俄国作家曾说:“在人的一生中,失去比得到更为必要,种子消失之后,才能发芽。”不能舍弃,便无法得到;只有承受失去,才有资格得到;有时失去本身就是一种得到。很多时候,人们在失去的同时,却得到了更多。英国诗人弥尔顿是在双目失明后完成了他最杰出的诗作;德国音乐家贝多芬是在丧失听力后创作了他最辉煌的乐章。但人们总是习惯哀叹小小的失,而不习惯满足既有的得。有时候,人们在得到的同时,也失去了不少。

其实,人生最大的得就是生命,最大的失就是死亡,对它们尚且无能为力,还有什么得失更值得计较呢?

患得患失是人们深陷烦恼的根源。当遭遇不幸时,人们总是反复权衡得失,试图用各种理由说服自己,情况并不算太糟,以为通过这样的权衡,就能消除烦恼。可结果却总是事与愿违,当人们越长时间去开解烦恼时,却越发现找出了更多值得烦恼的理由,糟糕的思绪总是萦绕心中。事实上,只有不去思考这些烦恼的事,把得失抛在一边,才能真正从烦恼中解脱出来。

避免产生敌对情绪

敌对情绪容易使人做出过激反应。具有敌对情绪的人容易同人产生争执,不能容忍不利于自己的事,容易发怒,经常对他人不满,并且很容易患上心血管、癌症和糖尿病等。研究发现,具有敌对情绪的人与其他人相比,死亡率要高5倍。

许多自卑的人,内心情感比较脆弱,由于害怕受到伤害,常常表现出很强的敌对情绪,其实他们强硬和对抗的后面,是深深的恐惧和缺乏自信。他们不相信自己的力量、怀疑自己的能力、感觉自己不受重视,为了显示自己的强大,变得非常有攻击性。相反,那些非常自信的人,因为不需要向别人证明什么,很少产生敌对情绪,也因为自信没人能伤害他们,所以很少自我设防。

如果我们凡事能采取顺其自然的心态,不去设防和抗争,就不会产生许多敌对情绪,也不会对事情做出过激反应。如果我们能保持内心的从容和平静,就能在关键时刻作出更为明智的选择。有句话说的好:“上帝要想毁灭一个人,必须先使其疯狂。”当我们对某件事情反应过激时,绝不可能恰当地处理这件事;同样,当我们对某个人的言行反应过激时,实际上已经被这个人所控制。

学会忍耐与等待

一位女作家在纽约街头遇到一位卖花的老太太。这位老太太身体衰弱,衣着破旧,但脸上满是喜悦。女作家对老人说:“您看起来很高兴。”老人回答:“为什么不呢?一切都这么美好。”女作家又说道:“您难道没有烦恼吗?”老人回答:“耶稣在星期五被钉在十字架上,那是全世界最糟糕的一天,可三天后就是复活节。所以,当我遇到不幸时,就会等待三天,一切就恢复正常了。”等待三天,说得太好了!人生并非总是一帆风顺,不幸和烦恼时刻与人们相伴,但是那些选择忍耐与等待的人,总能重新找回美好的生活。

生命必须包含忍耐与等待,只有那些能够忍耐寂寞和痛苦,善于在困境中等待的人,才会具有强韧的生命力,因为它们不仅是保全生命的需要,也是积蓄能量的过程。在这里的等待不是消极被动的,它既是一种甘于寂寞的静守,又有着一种审时度势的清醒,它是一种充满生命张力的状态。

人们总以为,必须面对问题,才能解决问题,但有时候避开问题似乎是更好的选择。如果你的问题不是很严重,忽视它就可以了,因为它不值得你花费太多的精力。如果你的问题很严重,也不要急于去解决,仓促应战不是明智之举。

当糟糕的问题发生时,不要过分敏感和情绪化,如果一时找不到更好的解决办法,可以暂时将事情放下。过一段时间,事情自身可能会发生变化,带给你更好的解决问题的时机。此时如果执著于问题,急于解决问题,就有可能将问题引爆,造成无法挽回的局面。

生活就是这样一种游戏,你不可能每次都获胜。重要的是,你要在被别人超过之后,仍能保持自信和自尊,始终如一地向自己的目标迈进。你需要学会忍耐生活中许多不如意的事,首先学会忍耐小事情,然后便能忍耐大事情。你要选择相信,相信生活不会总是这样、相信这些都是暂时的状况、相信事情一定会出现转机。古希腊学者格里大斯说:“谁要是能把忍耐和自制作为立身行事的准则,谁就会平安顺利地度过一生。”

所有的人和事都受着时间的主宰,在时间里出生,也在时间里死亡,时间会改变一切。所有的问题都会随着时间而发生改变,有时候我们什么都不必做,只需要静静地等待,一切的痛苦终究会过去,生活终将会改变。

重要的在于放下

紧张可以说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特征,在高度工业化的社会里,处处充满紧张的气氛,对工作效率的追求令人紧张;激烈的市场竞争也令人紧张;人与人之间的利害冲突更令人紧张。紧张是现代人生活的一大特色,也是现代病的根源,是心脏病、高血压、胃溃疡、失眠等许多疾病的诱因。

我们应该有一种从容放松的生活态度,无论是对待考学、求职还是创业,都不能太急功近利、患得患失。比如,对待孩子的成长问题,孩子稍有一点波动,家长就异常紧张,这种不安情绪对孩子成长非常不利。家长在担心孩子的情绪波动时,如果认真反省一下自己,就会发现其中有许多相似之处。其实,父母从容放松的态度对孩子来说,是最好的成长环境。

许多人在生活中,总感到紧张焦虑、心情烦乱,似乎永远被各种各样的烦恼困扰着,轻松快乐的时刻少得可怜。其实,不是生活中的烦恼太多,快乐太少,而是人们对许多事情过于执著,财富、地位、爱情、友情、亲情,哪一样也不愿意放下,直到生命再也无法承受之时,才发现原来也可以选择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