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林下玄谈:中国书画批评的角度与方法
19713500000060

第60章 画多烟火隔云深——沈从斌山水画的义理与辞章

笔者曾在《寻绎失落的人文话语——关于中国画的批判性回顾》一文中指陈了当代中国山水画的“缺人症”,并曾得到一些论者的反对。事实上,尚辉先生的《从笔墨个性走向图式个性》这篇大文就比较含蓄地指出了当代绘画价值取向中的严重病症——中国山水画由祟尚笔墨个性所缺失的人文关怀。从这种价值意义来说,青年画家沈从斌绘画所阐释的义理就是笔者必须为他进行“考据”所动容的直接原因。

沈丛斌为明四家沈周后裔,毕业于北京画院首届研修班,主攻山水,兼擅花鸟、人物。在画理的探索上,他曾问道于陆俨少、谢稚柳、应野平诸师辈,无论在通广大还是致精微的绘画理法上他都获得很多教益。沈从斌为人谦和健谈,好交游,与当代画界才人姜宝林、徐恩存、陈平、李老十、刘二刚诸人颇多聆受与谈变,并淹贯兼收,其画之融通与递变,确属不言而喻。笔者曾想,如果一个画家能在中国画发展之重镇——江浙之地襟带一方地气与人气的话,那么,他必然就与其地之人文物华融为一体。可以说,沈从斌先生以近处楼台得月先的地理、环境优势和自己所秉持的艺术才情,早就汇入了当代浙派山水画之潮流。

当代著名美术评论家徐恩存先生在谈沈从斌绘画的时候说:“在今天,纯粹的复古是没有意义的,只有走进传统的深处,去发现传统文化,古典美感的永恒结构,把它带入现代环境,给以重组和重构,让其在现代环境中重现魅力,才是有意义的。”沈从斌的艺术知觉始终蕴藏着善变的机巧。他的山水同陈平画风一样,在技术上同样以点线为主,不同的是,沈从斌力避陈平之厚而径取空灵一格,从个性图式上较多地蓄涵了南画之秀。依笔者之见,他的传统是从明清画家图式上获取了转换话语的理由,相应地,能更大改变并形成自已个性图式的感性知觉当首推石涛。他把石涛就那么一点点优长汲取乃至放大,同时,又适当融入一些当代画家的变迁谋略,使自己的绘画语言既不离传统,又不失生存于当下社会之中一名优秀画家所置陈的人文关怀。当代著名美术评论家范景中说过:“……这种由宣传而形成的时尚,还促成了某种社会禁忌的产生。就像印象主义成功之后,任何一个想被批评家认真看待的艺术家都不会去画传统的绘画那样,现在谁还墨守中国画的传统,批评家大概是不会光顾他的茅寮的。

因为他触犯了社会禁忌:只会模仿,缺乏创造,是个背时扫兴的人。”因此,我们完全可以这样来认为,沈从斌绘画艺术既是传统的,同时,又较多地流露出现代画家生存于后工业化社会之中的对传统人文情趣的关怀与亲近理念。

毋庸说,当代山水在一些画家的掌握之中,几已化“简”式地删节了赖以传释人文精神的人物,缘此,在笔者的阐释理解中,当代知名画家中的李伯安、程大利、孔维克、徐乐乐、刘二刚等等人物画家才更应让我们去敬重。

因同是说,沈从斌所吞吐、创作的山水图式恰恰就注意到了这极为重要的一点。

他借助了刘二刚式的人物造型,入化于自己的山水之中,使其画更多地充溢了文人情趣。现代著名作家、翻译家李健吾说过,山没有水,就像人没有眼睛一样,似乎少了灵性。笔者可以这么说,山水画如不引入人物取其动感,那么,这幅作品绝如跑了光的空白底版,而不属于艺术性的绘画。

沈从斌山水画中人物大都被作者置于让人心惊肉跳之险境,不是独立于悬崖之上,就是其画人物谈“道”于人迹窅渺之处。《抱朴子》云:“出处自冰炭之殊,躁静有飞沈之异,是以墨翟以重茧怡颜,箕叟以遗世得意。”这正是中国传统文人画中“淡”世而画家以其入世,并攫取真正人文关怀的画理之道。在这种价值意义上来讲,沈从斌之画确实也应该“活”着(当代的知名死画家太多,尤其山水一格类)。他的画作实景处理得很地道,也很传统,而虚景则多见高妙。《枕流诜心图》实景与北宋燕文贵乃至黄质点皴相仿佛,而虚景处理则以石涛、陆俨少手段,云水交互相生,而更加深了图式递变的层次。《仁者乐山》则属沈从斌国画的代表作,画面以硃红作为主基调,衬以情态不同之人物;仁者乐山之意指,纯然取向于山水与我同乐,四时与我化一之“秋景”,为树多以单层递进,以达密而得疏;图制用平而深、悬而合,使画中景象正合石涛上人所说“山川,天地之形势也;风雨晦明,山川之气象也;疏密深远,山川之约径也;纵横吞吐,山川之节奏也;阴阳浓淡,山川之凝神也;水云聚散,山川之联属也;蹲跳向背,山川之行藏也”之画旨。

从斌作画,格调必求其灵隐,而他的用墨,则多倾心于宿墨;凡画之简约处,必以新墨得其活脱,几以密处,施以宿墨求亮而厚,这可以说是近代以来浙派山水的传宗家法。在造型上,沈从斌承继了中国传统文人画中“人大于山”的夸张变式,使其画益显戏谑情趣,同时又兼具了现代艺术阐释精神,保留了传统文人绘画中极难觅得其真的幽默感。能保留,又能舍弃,讲明白了就是作者对一种艺术能否掌握的能力。《稻花香里说丰年》长卷属典型的传统文人画,从此画的运思到机变无可挑剔;而《山居图》则较多地显露出作者从传统到现代转渡的探索理由;《寂寥千古意》及《枕流洗心图》图式则必然成为沈从斌绘画在当代画坛立足的基点与根本。

一般来说,绘画不能有“火气”(除非那些游刃于高境界的大师们,如梁楷、徐渭、髡残、傅抱石、齐白石等人),但作为当代的山水,绝然不能少人间的“烟火”气。“白云生处有人家”,这是一种很悲壮、很残酷的生命哲学境界,直面很“酷”(残酷)的现实,依然有一种生命在存在,我们就不应渺视他、忽视他。此处生命力极强的“他”者,绝然把我们引入了一层更为丰富的现世层次与境况,从而使我们追求的艺术美学更有近似悲歌的生命意味。这,可能就是青年画家沈从斌山水个性图式让我们读后不能忘怀的一种真实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