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青少年应该知道的影视艺术知识
19690700000006

第6章 影视艺术的发展脉络与艺术流派(5)

伊文思是荷兰著名的纪录电影大师。他早期拍摄的《桥》与《雨》在探索造型美方面取得较大成就。他于1935年拍摄的著名影片《博里纳日》,深人地反映和歌颂了工人阶级的社会斗争。之后,他又以战斗的姿态先后拍摄了《西班牙的土地》和《印度尼西亚在召唤》。1938年2月他来到中国武汉,完成了反映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抗日斗争的《四万万人民》这部影片。1957年,他应邀来到中国,拍摄了歌颂中国人民改天换地顽强劳动的《春天》。20世纪70年代,他拍了由12部长短不同的专题片组成的彩色记录片《愚公移山》。伊文思的纪录片具有真实生动、含蓄深远的风格。他还在纪实艺术的诗意境界、人物肖像、采访摄影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由于伊文思继承了纪录片的战斗传统,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特别是战后,纪实性电影成为电影工作者反对法西斯欺骗宣传的斗争武器,为日后新现实主义电影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1.意大利的新现实主义电影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欧洲各国的电影基地多毁于战火,而好莱坞电影却利用其和平的环境获得了较大的发展,影片广泛影响了欧洲各国。墨索里尼拨出巨额资金,效仿好莱坞建立了庞大的意大利法西斯电影企业,所有影片都在摄影棚里摄制,内容多为法西斯:头目歌功颂德,或者渲染豪华场面美化历代帝王,或者编造色情的低级故事。电影沦为法西斯主义欺骗宣传的工具,电影的真实性已消失殆尽。而饱受战火的意大利人民,对这种电影谎言则深恶痛绝,他们渴望看到反映人民疾苦、希望和斗争的影片。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以罗西里尼为代表的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工作者,打破了好莱坞电影的虚假程式,从纪录电影中吸取养分,充分发挥了电影艺术反映真实生活的特性,对世界电影产生了重大影响。

意大利的新现实主义电影有三个最主要的内容:

一是集中反映大战期间意大利人民反法西斯的抵抗运动,揭露法西斯势力的凶残,歌颂人民英勇的斗争生活。罗西里尼1945年的《罗马——不设防的城市》作为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的第一部重要作品,以爱国神父堂·莫罗基尼的事迹为素材,表现了人民在意大利共产党的领导下,英勇抗击纳粹的可歌可泣的功绩。

该片在电影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曾获得1946年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奖。

它与《游击队》、《德意志零年》,被欧美评论界认为是罗西里尼的战后三部曲。

1948年的《德意志零年》继续运用了新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带有纪录片特征的现场拍摄法、突出细节的真实性、没有造作的画面构图。影片表面上把儿童产生杀父和自杀心理的原因归咎于教师的错误教育,但实际上揭示的却是:德国纳粹主义才是产生这一切悲剧的总根源。

二是集中反映当时尖锐的社会问题,尤其是普通人切身感觉的失业问题。其中,以根据报纸新闻拍摄的《偷自行车的人》和《罗马11时》最为典型。西卡1948年导演的《偷自行车的人》通过普通工人安东失业、得到工作、丢车和找车的过程,反映了战后意大利下层社会的生活。该片以纪实风格反映真实生活,由非职业演员扮演角色,体现了新现实主义电影的创作原则。影片结构巧妙,将生活中的偶然事件精心安排成严谨的段落,叙述自然流畅,是新现实主义电影的杰作。曾获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好莱坞外国记者协会最佳外国影片金球奖等。

三是在描绘穷人善良、困苦和不幸的同时,更多地歌颂他们的团结、斗争和对幸福生活的向往。维斯康蒂的《大地在波动》、桑蒂斯的《橄榄树下无和平》和西卡的《米兰的奇迹》等,都是这方面比较典型的作品。

新现实主义电影经过几年的繁荣以后,因其不能完全适应现实的需要而日渐衰落,这主要是由于其自身的局限性造成的。

20世纪50年代,意大利经济开始繁荣、失业问题暂时得到解决,精神和内心世界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新现实主义电影不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最终被安东尼奥尼和费里尼为代表的意大利“新浪潮”电影所替代。

22.20世纪30年代到战后的好莱坞电影

到了20世纪20年代末期,经过战后经济的重振和复兴,美国正欣欣向荣,步入繁荣,巨大的商业浪潮席卷了整个国家的方方面面,电影也加入了商业运作的轨道,而且更加完善和成熟。声音出现以后,电影走上了有声片的道路,使观众欣喜若狂、趋之若鹜,同时由于人们渴望走出战争的阴影,全国上下追求惊险刺激或歌舞升平,需要逃避现实的人们纷纷走进电影院,电影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兴旺景象。到1926年,美国已经有二万家影院,每星期观众达到一亿多人次,到20世纪30年代增加得更多。

电影给人们带来越来越多的精神享受,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可以说,如果没有电影,美国的30年代是难以想像的。著名艺术评论家亨廷顿‘赖特在1919年就这样说过:“电影事业对于美国生活所起的越来越深远的影响,迄今为止,历史学家与科学家尚未作出正确的估计。”他也不曾预计到美国电影所包括的领域会这么宽广,上千大市镇上电影院成了最华美的建筑——根据查尔斯‘佩蒂约翰的说法,“电影院是市民们引以为荣的城市纪念牌,是培养高尚兴趣、演奏优美音乐的文化馆”。

到了20世纪30年代初期,美国电影已经成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强大的社会力量了,它不仅安抚了人们的心境,也影响了他们的生活和感情。它的说服力不仅赢得了美国人的心,而且也赢得了世界各国人民的心。好莱坞电影以它对电影语言和电影观念的精彩诠释深入人心,多年以来一直长盛不衰,在国际电影市场上,好莱坞电影可以说是无往而不胜,占据着绝对的统治地位。今天,世界各地的电影院里上演的电影,70%~80%是美国好莱坞电影。有人说美国电影把世界都美国化了。不论你喜不喜欢,你不能不承认美国电影创造了一个奇迹、一个神话,数以亿计的不同国籍的观众长久地沉迷在这个电影王国所营造的无数梦幻中,无论潮流如何变幻,时代如何更迭,好莱坞电影的地位永远无法替代,或者不如说,是好莱坞领导着电影的潮流,开创着电影的时代。

23.好莱坞歌舞片的产生

在默片时代,只有舞蹈片,没有歌舞片。歌舞片是艺术电影中率先探索声音功能的产物。1927年,克罗兰斯导演了第一部有声歌舞片《爵士歌王》,引起了轰动。于是米高梅公司开始积极筹拍一种“百分之百的对白、百分之百的歌唱”

的影片。该公司于1929年拍摄的《百老汇的旋律》正是这样一部音乐歌舞片。

影片通过一个情节简单而陈旧的三角恋爱故事,用音画同步的形式表现了华丽的场面和新颖的歌舞。片中的《百老汇的旋律》、《我的男朋友》和《心心相印》等歌曲曾广为流传。该片获第2届奥斯卡最佳影片奖。

美国观众尤其喜欢那类以爱情遇挫为线索、以“有情人终成眷属”为结局的歌舞片,以致这类电影久演不衰。

西德尼1944年导演的《出水芙蓉》以歌舞表演拉开序幕,贯穿全片的恋人误会和喜剧性剧情的发展,给观众以愉悦的享受。正像美国好莱坞制造的许多“梦幻”一样,该片也逃避了对于当时美国社会现实生活的深刻反映,结尾处“水上盛典”的场面,如同一场优美的水中芭蕾舞表演。米纳1951年导演的《一个美国人在巴黎》,是一部出色的歌舞音乐片。它将现代舞、芭蕾舞、歌曲、音乐、绘画与爱情故事有机地融为一体,获得了第24届奥斯卡最佳制片、配乐等6项大奖,主演金·凯利获荣誉奖。还有一部悲剧式的爱情歌舞片格外引人注目。这就是罗伯特·怀斯1961年导演的《西区故事》。该片拍摄的是纽约街头的实景。它以曼哈顿贫民区为背景,展现了一出罗密欧与朱丽叶式的现代爱情悲剧。影片将现实的背景和程式化的、充满活力的舞蹈动作相结合,革新了好莱坞的歌舞片。影片获得了第34届奥斯卡多项金像奖。四年以后,罗伯特·怀斯又导演了一部不同凡响的音乐片《音乐之声》。该片描写了童心未泯的女家庭教师帮助孩子们摆脱贵族家规的束缚,使他们恢复活泼、纯真天性的故事,表现出女教师对于生活的热爱和孩子们的爱心。该片不仅生动地刻画了女主人公热情活泼、爱憎分明的性格,而且还表现了奥地利人民可贵的民族情感。片中的歌曲在推动剧情发展、反映人物心理活动等方面起了很好的作用。这些歌曲至今仍被广为传唱。由于这部影片既有较鲜明的政治观点,又有真实生动的人物个性,同时还具有较强的娱乐性,所以创下了可与《乱世佳人》相提并论的票房纪录,成为歌舞片中的经典之作。怀斯本人也因为这两部影片而被认为是具有政治意识的娱乐片的著名导演。

24.好莱坞喜剧片的诞生

轻松喜剧是20世纪30年代前期流行的另一种影片样式。1912年到1930年,美国喜剧从诞生、发展而臻至繁荣,主要靠无声的动作和表情来表达喜剧的情境,多半是以噱头和笑料逗观众发笑,没有深意。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喜剧片成为以演员为中心的影片,无需隐喻和象征,主要依靠演员本人夸张滑稽的表演,有着较为明显的戏剧化痕迹。

卓别林自编自导自演的喜剧片,展现了流浪汉查利这个小人物在各种不同的环境中,与非人道社会的冲突,在揭露和讽刺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不平时,对“小人物”寄寓了深深的同情。在以查利作为主人公的《寻子遇仙记》、《淘金记》、《城市之光》和《摩登时代》中,这位流浪汉无论身处何种环境,都有不幸的遭遇。影片在展示穷苦人心灵美的同时,挖掘出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弊端,使喜剧成为“笑里含泪”的艺术。《大独裁者》和《凡尔杜先生》则是大胆的政治讽刺喜剧,前者讽刺了希特勒的法西斯主义,后者公开谴责了战争贩子。这两部作品是卓别林创作的顶峰。尽管这之后他又拍了《舞台生涯》、《一个国王在纽约》和《香港女伯爵》等片,但均未能有所超越。刘别谦导演的《天堂里的烦恼》是20世纪30年代美国都市喜剧片的代表作之一。该片以轻松幽默的艺术手法,表现了经济萧条时期各种罪犯趁机滋扰社会的所谓冒险事迹。

卡普拉1934一年导演的传统爱情喜剧片《一夜风流》,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美国喜剧电影的代表作之一。影片的主人公,一个是富豪之女埃伦,一个是失业记者彼得。爱伦因为私定终身,被父亲软禁在游艇上,她跳海而逃。在长途汽车上,爱伦与彼得为座位发生了争执。这样,他们两人一开始就成了冤家对头。后来,由于不得不在一起生活了一段时问,两人又渐渐发生了好感,最后产生了爱情。

这部喜剧片细腻地描写了彼得的机智、理智与爱伦的天真、任性,以及他们从相互提防到互相吸引的感情变化。妙趣横生的情节,风趣幽默的对白,这些再加上漂亮的男女主角精湛的演技,注定了影片的成功。它囊括了当年奥斯卡最主要的奖项。

《一夜风流》所运用的在旅途中发掘笑料并着意营造富于动作性的紧张气氛的叙事方法,对后来的电影创作产生过深刻的影响。《第兹先生进城》等电影便效仿了该片中男女主人公的争吵场面和跟踪侦察的情节。卡普拉在《第兹先生进城》中继续扮演着同样的主题,只是任性的女继承人变成了脾气暴躁的男富翁,而男记者则被女记者所替换。卡普拉导演的另一部影片《浮生若梦》以通俗喜剧的手法,展示了一系列情趣横溢的欢乐场景,提出了和睦相处胜过金钱财富以及人生如梦、应当及时行乐的人生观。正是因为这些影片,卡普拉才赢得了好莱坞轻松喜剧大师的称号。

25.好菜坞犯罪片的出现

由于20世纪30年代经济萧条、社会极不安定,犯罪片(包括强盗片、黑帮片、警匪片、侦探片等)将现实生活中发生的各种真实事件搬上银幕,卖座率很高。这反过来必然会刺激犯罪片的大量生产。仅1932年一年,好莱坞就出品了50部强盗片。好莱坞拍的这类影片,故事来源主要是社会新闻,主人公往往是些无法元天、胆大妄为而又风流倜傥、盗亦有“道”之徒。

霍克斯1932年导演的《疤脸大盗》是有声电影初期犯罪片的一部代表作,有人称它是“强盗片中的强盗片”。影片以一种冷静到了无情程度的现实手法,描写了黑手党头目爱尔·卡朋等人的种种暴行。片中的机关枪声和汽车声等音响效果给当时的观众留下了非常深刻地印象。这部电影上映后,美国社会出现了一系列大案:有人在药房用机关枪扫射、儿童被绑架、百万美元被劫,使得公众大为震怒。勒洛埃同年执导的《我是一个越狱犯》也是一部重要的犯罪片。它所描写的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影片藉此揭露了美国某些州的监狱中惨无人道的可怖情景。在这里,许多犯人被铁链锁在一起,一些人在过于繁重的劳动中死去。影片放映后,社会上掀起了抗议浪潮。迫于社会舆论的强大压力,监狱当局后来不得不对现行的制度做了‘一些改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