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青少年应该知道的影视艺术知识
19690700000025

第25章 影视制作与影视特技(4)

18.百变中的奥妙 在传奇或神话故事片中,经常能看到这样的场景:妖媚作态的白骨精摇身一变,成了皱纹满脸的老:太婆;衣着飘逸的仙女转眼又变成了一个朴实忠厚的村姑;道士一剑刺中妖精,妖精却遁地而去,留下一张画皮……这是为什么? 这些奇妙的画面,都是用停机再拍的方法拍出来的。

法国早期著名电影家乔治·梅里爱,一次在巴黎街头拍戏,摄影机出了故障——胶卷被卡住了。等他们排除故障再拍时,镜头拍摄处原先行驶的汽车早已开过,而一辆拉着灵柩的马车刚好走进镜头,当时梅里爱并不在意。等到影片放映时,银幕上出现了奇迹:画面上正在行驶的汽车突然变成拉灵柩的马车!曾做过魔术师的梅里爱心里顿时一亮,由此悟出了停机再拍的特殊拍摄方法。他用这项特技拍摄了《一个贵妇人的失踪》:贵妇人突然出现,又突然消失,使观众瞠目结舌。以后,梅里爱又创造了叠印法、多次爆光等特殊摄影方法。

墨西哥影片《叶塞尼亚》中有一个场景:奥斯瓦尔多看着路易莎试穿结婚新妆,由于他心里怀念着叶塞尼亚,只见路易莎裙子一转,叶塞尼亚穿着同样一套婚礼服站在他面前。这种镜头就是用停机再拍的方法拍成的。

19.影视特技发展的三个阶段

在此,首先回顾一下影视艺术特技制作发展的历史,是很有意义的。在一百多年来的电影艺术发展历程中,特技摄影占据着光辉的一面。特技摄影的发现,是一件十分偶然、十分有趣而又颇具传奇色彩的事:在电影这门综合艺术于1895年诞生后的第二年,即1896年,法国人梅里爱在一次拍摄外景时,因摄影机突然卡片而停拍,经过修理后继续拍摄。可当梅里爱把这段停机再拍的胶片冲洗出来以后,发现这段经两次拍摄后接在一起的胶片,产生了一个奇妙的效果:街道上奔驰的马车突然变位、消失了;原来的一个男人变成一个女人了。这个现象引起梅里爱极大的兴趣,也给予极大的启示。从此,他使用这个偶然发现的技巧——停拍、倒片重拍等方法,拍摄了许多离奇的、幻影的短片,而且不断发展、完善。1920年春天,梅里爱使用模型拍摄法完成的一部影片《月球旅行》轰动了欧洲。特技摄影终被公认为电影艺术中的一种造型手段,而为世界各国电影界竞相使用和重视。

广义地讲,电影特技分为两类,一类是利用布景、道具、烟火、各种机械为拍摄手段的机械效果特技,例如吊人、机关布景、爆炸火烧和各种自然效果。另一类是利用各种摄影手段制作的视觉效果特技。

近百年来的特技技术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

1.利用摄影机自身功能制作特技:包括改变摄影机频率拍摄、多次曝光与影像重叠拍摄、接景技术(玻璃、模型接景)以及各种光学效果(在摄影机物镜前加各种附加镜)。

2.合成摄影与光学制作:包括背景放映、正面放映、活动遮片法以及光学技巧印片。

3.电子合成与数字特技:电子合成是一方面用电视技术作为合成手段,以磁带作为载体进行拍摄和制作,再将视频信号从磁带转换到胶片得到光学影像。

另一方面用电子技术使前景摄像机影像与背景影像合成在一个画面中,利用程序控制进行前后景同期拍摄,实时得到合成画面。数字特技则是通过模数变换器将输入图形的模拟信号数字化,并将数字视频数据存贮、运算,生成新的图形。

20.灾难片、科幻片中逼真的特技效果

影视特技在现代电影的拍摄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尤其是在灾难片、科幻片中,影视特技更是大显神通,获得了许许多多令人叹为观止的视觉效果。

现代电影日渐成形的20世纪70年代,世界影坛上灾难与科幻电影形成了两股热潮。1974年以后的几年问,灾难片不断涌现,以致西方一些报刊把1974年称为灾难片年。《大白鲨》、《兴登堡号飞船》、《世界末日》、《摩天大楼着火记》等灾难片便是在此前后拍摄的。它们以其逼真骇人的视觉效果征服了亿万观众。

1975年,掀起美国电影技术主义浪潮的《大白鲨》中最主要的特技制作便是使用了三条庞大的道具鲨鱼。影片中的凶恶骇人的大白鲨的镜头,有真有假。

剪辑师菲尔茨把它们精巧地组接起来,在银幕上显得活灵活现,如果不是事先指出,几乎没有一个观众能辨别出哪些镜头是由三条道具鲨鱼拍的,哪些才是根据那惟一的一条真鲨鱼拍的。

1974年日本乐宝公司拍摄的《日本沉没》取得了很高的上座率,3月份整整放映了一个月,日本列岛的沉没看了令人恐怖不已,它尖锐地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人类命运的关注与恐惧。但无论如何,说到底还是由于影片中真实感极强的特技起了关键作用。该片可以说是日本电影特技的杰作之一。

尤其是其中的火山爆发一幕,更是惊得观众目瞪口呆。当富士山爆炸时,石头漫天飞舞,山体炸裂,岩浆四射,让人难以相信这只不过是电影特技的效果。

拍摄时,他们选用的是标准画面,印片时却使用了宽银幕变形镜头,使爆炸形状横着拉开。爆炸是采用高速拍的,较常规速度提高15倍即360格/秒,6台摄影机同时拍摄,转数、焦距、镜头角度都不同。此外,为了更好地表现爆炸,还把许多极短的,很细微的镜头重叠衔接起来。爆炸时喷出的岩浆,其原料不过是水、浆糊、凝胶、发泡苯乙烯、氯乙烯的溶液,另外还有炼铁炉中的真实铁浆,是用合成摄影的方法拍摄的。

1977年夏天,美国人乔治·卢卡斯拍摄了《星球大战》。这部影片在现代科幻电影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标志着20世纪70年代从美国扩展到欧洲的“银河热”,集中反映了本时期的技术主义浪潮的基本特征、时代背景和发展方向。

影片中最引人注目之处,是大量尖端科技成果的运用,特别是宇宙飞船、激光、电脑、机器人等等。并且使用了许多新的特技,据统计有366种之多。影片中的机器人神通广大,甚至能在屋里投射出一个能说会动的莱阿公主的立体图像,令观众叹为观止。神奇的特技加上遥远银河系的神奇壮观,使观众产生强烈的新奇感,无疑成为该片轰动一时的重要原因。值得一提的是,在拍摄《星球大战》一片以前,电影的演职员字幕表上仅出现一些特技部门负责人员的姓名,而从该片开始,凡是特技镜头画面多的影片字幕上,会出现一连串长长的特技人员名单,尽可能将所有具体的特技制作人员姓名都写在上面了,这说明特技制作人员在现代电影制作中所占地位越来越重要。

近些年来的电影特技制作更是精益求精,锦上添花。尤其是特技制作中的电脑运用,更是极大地促进了电影特技的发展。

1993年的《侏罗纪公园》,充分利用了生物学、遗传学的原理,耗资6000万美元,请科学家、美工师和特技人员,花两年时间,完成了前期制作。拍摄时,又用了七个月时间,更加上电脑绘图等,完成了一部“复苏”亿万年前不同恐龙的栩栩如生形象的科幻巨片、灾难巨片。

为了逼真,本片创造了电影史上第一次出现的20英尺高真实比例的暴龙,又加入了电脑动画处理压轴高潮时暴龙大战两条速龙的动作场面。而充满活力、行动迅速的速龙,在橡胶肌肤下则是一副精心设计的金属骨架和电线,使它的每一个关节都活动自如。此外,小速龙从蛋中孵出,大群速龙在原野上追逐格兰博士和两个孩子等特技效果,也都令观众大饱眼福,惊叹不已。

21.“神通广大”的电脑特技

影视中的特技运用,旨在逼真地创造事实上并不存在的物体、场景,像电影史上沿用至今的二次曝光、缩微模型等手段。美国20世纪30年代的灾难片《金刚》中使用的诸种特技效果(模型、前后景遮挡式景片、背景放映、缩小或放大的道具、布景等)又都与真人表演的动作巧妙结合。近二十年来,由于电脑、机器人、数字技术进入影视制作领域,特技水平和效果大大提高。

计算机最先进入电影领域是处理电影生产中的行政业务。当时电影公司主要将计算机用作文字和数据处理。后来,随着各种应用软件的开发,尤其是计算机在电视节目的电子编辑技术中的使用,使电影业制作人员大受启发,逐渐将这一技术移植到电影制作上。

在传统的影视特技中,道具及模型的制作与运用是关键的一环,费时费力费钱且不说,有时又会因细节的不真实闹出笑话。与此相比,电脑特技也显示了其优越性。那就是计算机的图像处理并不需要制作真实的模型,物体的创作设计和绘画加工均由电脑来完成。

在《特龙》和《最后的星球之战》两部影片中,特技制作人员就是根据太空飞船的设计图纸并按照影片的要求,重新画了一张很大的飞船模型图样,随后交给计算机制作人员进行处理制作的。他们先用扫描仪将飞船模型的图样输入电脑,并据此在电脑内专门建立了一个飞船模型的数据库。凭借它,电脑制作人员便可通过数字处理,对飞船进行三维也就是全方位的操纵了。

1993年拍摄的《侏罗纪公园》便是完美运用电脑特技的佳作之一。影片中大量的恐龙在大自然中嬉戏的场景都是运用电脑特技的结果,多是采用在外景地拍摄自然环境,又用电脑制作出恐龙模型,最后再在电脑里合成出来的。

为使恐龙的行动让人看上去自如可信,特技人员设计了许多计算机软件,用于表现恐龙的运动姿态。

经过如此周全的加工处理,恐龙当然是栩栩如生了。然而对于由背景、人物和恐龙三种画面合成起来的镜头来说,仅仅是这样的技术处理还不够,接着制作人员还用计算机的三维数据对合成镜头进行光线、投影和画面景深等模拟计算并加工。

《侏罗纪公园》中使用电脑技术处理加工的画面虽只有6分钟,但这些画面正是影片中最激动人心的场面,如果仅用传统的特技是很难达到如此的效果的。

正是由于电脑特技的运用,使亿万年前的恐龙复活,并与现代人生活在一起,构成了一个生动有趣的童话般的电影世界。

1997年底,好莱坞又一巨片《泰坦尼克号》轰动世界。影片中对电影特技的运用更是炉火纯青,不论是传统特技,还是电脑特技,或者是二者的结合,都有精湛的表现。

为了拍摄这部影片,导演卡麦隆在墨西哥湾的一小镇上建了一个3.4万平方米大的巨型蓄水池以容纳他的大游轮。不过,影片中那艘完美的巨轮在拍片现场是见不到的。卡麦隆只装饰了船的右舷和后甲板,前甲板上的镜头都是微型模型拍摄成的。而左舷的镜头则是右舷镜头的反转,为了迷惑观众,卡麦隆借助电脑的力量,使合成天衣无缝。

值得一提的是,《泰坦尼克号》共获得11项奥斯卡大奖,而其中的“最佳视觉效果”奖则完全属于电脑数字特技的贡献。

22.让画面变换无穷的电视特技

拍摄录制电视片,常用的特技手法有图像切换、画面分割、快慢动作、重放、静止、抠像、数字特技等多种。

图像切换是电视特技中最基本、最常用的手法,原理也最简单。导演只需要在控制台前按动画面选择开关,便可从多路信号中选择并一路接通,实现画面切换。进行画面切换的前提是,要由几台或多台摄像机在拍摄现场不同角度上进行拍摄。例如第七届全运会大型开幕式直播时,有专拍各代表队入场的摄像机,有专拍主席台、观众席的,有专拍主持人、发言人的,有从不同角度拍场内演出的,有专拍背景台演出的,还有在空中拍整个开幕式全景的。导演坐在电视转播车中,通过面前的一排彩色监视器,根据需要进行选择。图像切换这一特技手法,广泛应用于体育比赛、戏剧表演、文艺晚会等节目的实况转播、现场直播中。

画面分割就是在荧光屏上同时显现两幅或多幅不同的画面。例如两个电视台在不同的地方录制同一内容的节目时,身处两地的两位主持人围绕同一话题,同时出现在电视屏幕上。画面分割是用电视特技效果发生器制作的,这种发生器可提供上百种不同的分割方法,常用于电视剧、电视专题节目和电视广告中。

快慢动作、重放、画面静止也是电视节目常用的特技。电视录像机一般有正常、快速和慢速运转不同的速度。需要慢动作时就慢放,需要快动作时就快放。

如足球比赛中的射门等精彩镜头,为了让观众仔细欣赏,往往要采取重放结合慢动作的特技。

抠像是一种电子特技手段,运用它可以将不同的画面巧妙地叠合在一起。电视系列剧《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在铁扇公主肚子里折腾的画面就是采取抠像特技拍摄的。

运用数字技术及电脑控制对视频图像进行处理的视频特技效果发生器,能随心所欲地将图像压缩、放大、旋转、切割、位移及产生透视效果。制作人员按预先的设想编好程序,输入到特技发生器中,即可产生所需的效果。如果将抠像、数字特技等手法结合使用,将会使电视画面变幻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