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青少年应该知道的影视艺术知识
19690700000021

第21章 影视艺术的若干类型(4)

美术片分以下四类:

1.动画片。亦称卡通片,是美术片主要类型。它以绘画作为表现手段,具有一定的情节,运用逐格拍摄的方法,摄下有背景的、分解了的人物动作,再通过连续放映,成为有动感的影象。动画可用单线平涂等多种方法绘制。动画片具有变形、夸张、象征等特征,可以创造出神奇、幻丽的艺术境界。动画片毋需拘泥形体、动作的逼真感,宜于表现形态和动作的虚拟与夸张。

2.木偶片。先根据剧本设计出各种木偶造型,然后制成不同的木偶,有的关节可以扳动,有的是提线、布袋或杖头木偶。前一种可以逐格拍摄,后面三种可连续拍摄。木偶片比动画片更富于立体感。我国的木偶戏历史悠久,为木偶片发展提供了良好基础。1947年东北电影制片厂拍摄了我国第一部木偶片《皇帝梦》。

3.剪纸片。这是在民间剪纸艺术和皮影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主要以平面雕镂给人物、动物造型。用绘制的纸片贴在玻璃板上的前、后景构成环境空间,玻璃板之间相隔一定距离以便分层布光。拍摄时,将纸偶放在玻璃板上,用逐格摄影的方法把分解的动作逐一拍摄下来。1958年我国第一部剪纸片《猪八戒吃西瓜》问世,为美术片增添了新样式。另一部优秀剪纸《金色的海螺》在人物造型上,吸取了陕西皮影戏、北方剪纸及永乐宫壁画的技法,生动传神,曾在1964年第三届亚非电影节上获奖。

4.折纸片。1960年,虞哲光导演的第一部折纸片《聪明鸭子》获得成功。

这种用手工折纸作为造型手段的影片,造型简单有趣,尤其适合儿童欣赏。折纸片比剪纸片更有立体感,与木偶片相比又有独特的造型风格,因为纸只能折成面、线、角和圆筒,不如木偶的可塑性强。

17.绚丽多彩的歌舞片

歌舞片是美国电影的传统样式之一。这种影片产生于20年代,第一部歌舞片是《爵士歌王》(1927),它同时也作为第一部有声片而享誉世界电影史。《爵士歌王》的成功,刺激了各大制片厂都以“说、唱、跳全活儿”的招牌宣传自己生产的影片,企图利用新出现的音响技术在商业中获利,结果造成短时间内歌舞片泛滥,其中大量影片粗制滥造,结果,歌舞片的票房收入由升而降,并且一落千丈,歌舞片几乎被扼杀在摇篮中。直至20世纪30年代初经典歌舞片的出现,局势方才有所好转。歌舞片在30年代极为繁荣,当时也涌现了许多歌舞片明星。歌舞片至此分为了两大分支,一类是以唱为主,一类是以舞为主。

以唱为主的歌舞片汲取了西洋歌剧的传统,早期拍摄此类影片的导演均具有深远的欧洲背景,恩斯特·刘别谦生长在德国,鲁平·马摩里安在英国伦敦剧院度过了学徒生涯,因此他们拍摄的《蒙特卡罗》(1930)和《爱我今晚》(1932)都有让人在电影院里欣赏歌剧演出的感觉。

以唱为主的歌舞片虽然在数量和质量上都达到了很高水平,但是构成歌舞片这一类型主体的依然是以舞为主的影片。具有大型舞蹈场面是以舞为主的歌舞片走向成熟的标志。巴斯比·贝克利的《1933年的掘金女郎》(1933)和《42号街》(1933)正是以气势宏伟、场面壮观开拓了歌舞片的表现领域。当时著名的歌舞片明星是弗雷德·阿斯泰尔和琴吉·罗杰丝,他们以轻快、潇洒、优雅的舞姿征服了观众。

最著名的歌舞片明星是米高梅公司的金·凯利,他是美国四五十年代继阿斯泰尔之后的又一歌舞片巨星,其代表作有《锦城春色》(1949)、《一个美国人在巴黎》(1951)、《雨中曲》(1952)等。金·凯利的舞蹈风格热情洋溢并采纳了诸多特技,他对歌舞片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一个美国人在巴黎》将现代舞蹈、芭蕾舞蹈、歌曲、音乐与绘画熔为一炉,格调高雅、风格优美。金·凯利担任影片的舞蹈设计,并扮演男主角吉里,他歌喉优美,动作洒脱,舞姿轻快。金·凯利设计的最出色的场面是由主题音乐伴奏、长达17分钟的一段芭蕾舞蹈。他还设计并表演了独舞“爱情留在你身边”,赛纳河畔的两步舞及钢琴伴奏的踢踏舞等。本片在色彩运用上颇具匠心,所有的场面、布景与服装都相当优美,富于意境。这固然是巴黎风景充满魅力,但更主要的是每个场面都按照法国一位著名画家(例如杜菲、鲁索、雷诺阿等)

的风格来设计,时而是印象派的,时而是写实派的,时而又是表现派的,绚丽多彩却又浑然一体。

1944年米高梅公司拍摄的《出水芙蓉》也是一部有代表性的歌舞片。影片情节是好莱坞俗套的浪漫爱情故事,好事多磨,但终成眷属。就像美国好莱坞制造的许多“梦幻”一样,逃避现实、包装华丽是本片的特征。但故事情节和细节设计上,充满喜剧色彩,给观众以娱乐的享受。尤其是结尾处“水上盛典”的场面,气势宏大壮观,仿佛一场优美的水中芭蕾舞表演,向人民展示了魅力无穷的电影艺术的表现力。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电视开始冲击电影市场,拍摄大场面的影片成为好莱坞的防御手段,于是,一批根据百老汇大型歌舞剧改编的影片便应运而生,其中包括《俄克拉荷马》(1955)、《西区故事》(1961)、《窃窕淑女》(1964)、《音乐之声》和《滑稽女郎》(1968)等豪华巨片。《西区故事》将拍摄场景从摄影棚转向纽约街头,以曼哈顿西北部贫民区为背影,展现了一幕现代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悲剧。

七八十年代,歌舞片仍然具有生命力,其风格样式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呈现新的特点。代表性影片包括《歌厅》(1972)、《周末狂热》(1977)、《爵士春秋》(1979)、《闪电舞》(1983)等。

18.揭露罪恶的强盗片

强盗片的特点是涉及到暴力和犯罪,常以现代都市为背景,着力描写被社会摈弃的人群以及他们对“美国梦”的执着追求。“强盗”是一个广义的名词,它泛指一切不法之徒和犯罪分子,包括持械抢劫、强奸杀人、走私盗窃、私造酒精、诈骗勒索以及有组织的犯罪集团如黑手党等。

强盗片的源头可以追溯到1912年格里菲斯拍摄的描写犯罪生活的影片《猪巷火枪手》。1927年,第一部名副其实的强盗片得以诞生,这就是《下层社会》,它确立了强盗片的基本元素:强盗主人公;阴森恐怖的城市街道;荡妇、妓女型的角色;以及一位为主人公引来杀身之祸的美女。强盗片一般以一桩罪案的始末为内容,影片重点表现强盗犯罪和落网过程。

观众借助影片可以体验到正统文化和道德规范之外的那种无拘无束、充满刺激和活力的“越轨”生活,但最终仍归入主流文化,不至于对社会产生危害情绪和行为。

20世纪30年代是强盗片的黄金时期,仅在1931年,好莱坞就拍出了50部强盗片和其他描写敲诈勒索、贪污盗窃、监狱暴行之类的影片。《小凯撒》(1930)、《公敌》(1931)和《疤脸大盗》(1932)是较为突出的几部作品。《疤脸大盗》叙述强盗卡普内独霸一方,几次被捕,都由律师申请得到假释令出狱,后因争夺地盘,与另一强盗头子内讧,警探也多方追捕他,最后被击毙。这是美国有声电影初期强盗片的一部代表作,当时被认为在利用音响效果。(机关枪声、汽车声等)方面有独到之处。有些西方电影史家认为“这部影片的故事的简明、紧凑和激烈,显示出有声电影初期,一种很少见的优美风格。”《疤脸大盗》等影片激起了观众的浓厚兴趣,它们在票房上的巨大成功引得仿效者蜂拥而起。

强盗片在二次大战期间销声匿迹,只是在战后“黑色片”崛起时才又卷土重来。与30年代相比,这一时期的强盗片色彩阴暗,情绪低落,《杀人者》(1946)便是一例。而《慢板》(1948)一片中,强盗成了美国一切罪恶的化身,强盗不再是孤立的个人,他们是一个庞大、秘密、结构严谨且森严的组织。在《执法人》(1951)中,强盗无所不在,无孔不入。《酷热》(1953)中的警官甚至不能信任他为之服务的政府,单枪匹马与强盗作战。

贯穿整个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初,强盗片的主题是对强大的、有组织的犯罪团伙的描写。60年代,强盗片相对不景气,其称霸地位被间谍片所取代。

1972年的《教父》和1974年的《教父续集》不仅为强盗片争得了第一座奥斯卡最佳影片金像奖,而且为这一类型的影片开创了新的模式——史诗性的、家族式的强盗片模式。《教父》改编自马里奥·普索的同名流行小说,影片以一个黑手党家族的故事为题材,为强盗赋予了新的浪漫形象。

强盗片是好莱坞经久不衰的一种影片类型,而且对社会背景的变化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八九十年代西方社会中暴力和犯罪现象严重,世界范围内的恐怖主义活动猖獗,这为强盗片的存在和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表现领域。《铁面无私》(1987)、《教父三集》(1990)、《好家伙》(1990),影坛新秀塔伦蒂诺的《低级小说》(1994)、著名导演马丁·斯科西斯的《赌城风云》(1995)等强盗片依然能在电影市场上叱咤风云,也许这正是美国类型电影的神奇之处。

19.唤起回忆的历史片

历史片是历史文献片和历史故事片的合称。历史文献片只真实地记录重大的历史事实。历史故事片多根据历史小说和历史剧改编,也有直接从史实取材创作的,它以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为表现对象,并从历史事实中提炼戏剧冲突和情节,因此,一部分传记片也属于历史片,这类影片是历史与艺术的结合,编导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合理的艺术加工。由于既要忠实于史实,又要写活人物,其创作难度比较大。此外,编导者受其政治立场、历史观的影响,这类影片的认识价值也不尽相同。如格里菲斯的《一个国家的诞生》由于作者站在种族主义立场而未能正确反映南北战争的历史本质,严重影响了作品的认识价值。历史传记片可以称作形象化的历史教科书,像苏联的《列宁在十月》、美国的《莫扎特》、法国的《拿破仑传》、英国的《甘地传》、中国的《董存瑞》、《西安事变》、《孙中山》等影片,都:是其中的代表作品。

优秀的历史故事片都通过重大的历史事件去细致刻画人物性格,用历史人物的崇高精神和光辉业绩教育鼓舞人民,并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人民认识某一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状况。历史故事片是早期电影的一个主要样式。例如苏联的《十月》和《彼得大帝》。中国在20世纪20年代开始拍摄历史片,50年代以后摄制了许多历史片,如《甲午风云》、《南昌起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