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青少年应该知道的历史人物
19690600000023

第23章 推动人类文明进程的科学家、发明家(12)

1937年7月20日,马可尼病逝。葬礼的时候,罗马有上万人参加送葬。为了纪念他的伟大贡献,国际海上无线电协会代表50多个国家,一致通过把4月25日,即马可尼生日这一天定为“世界海上无线电服务的马可尼日”。

历史业绩

1894年,马可尼的实验取得了初步的成功。他在楼上放了一个小长桌作为他的实验台、上面摆着一台简陋的收报装置,他在楼上一按电钮,就从楼下的客厅里传来了一阵铃声,而楼上和楼下并没有导线相连。这便是马可尼第一次实验的无线电信号的传送。

1895年夏天,21岁的马可尼在父亲的花园里进行了一次非常成功的电磁波信号传送实验。同年秋天,马可尼又把电磁波信号传到了2.7公里远的地方。

1895年,马可尼到了格列丰,继续做无线电实验。由于缺少经费,马可尼给意大利邮电部写信,请求资助。但是,没有得到支持。为了使无线电具有实用价值,能够为人类服务,马可尼怀着凝重的心情,告别了自己的故乡,带着他发明的发射机和接收机到了当时世界科技发展的中心——英国。

1896年6月2日,马可尼的发明取得了英国政府的专利。有人说马可尼是幸运儿,确实是如此,因为他到英国后遇到了英国邮电总局的总工程师普利斯博士。

在普利斯的支持和帮助下,马可尼在英国进行了多次无线电收发表演,获得了成功。1897年,他又在南威尔士,布里斯托海峡至索美塞得丘陵高地之间进行了表演,这时收发两地之间的距离已达10英里。

1897年5月,他从斯佩西I亚海岸把信息传送到相距15英里的汽船上,同时从维多利亚海岸把信息传送到皇家游艇上的威尔士王子,又获得成功。同年在伦敦成立了马可尼电报公司,这家公司由英国政府代办,马可尼亲自兼任董事长。

1898年7月,马可尼的无线电报装置正式投入商业使用。第一次用无线电为爱尔兰首都柏林《每日快报》传送了有关金斯汤赛船的情况。

马可尼无线电报的发明成功,使海上航行安全得到了保障。1899年3月3日,东凯旋号船被另一条船撞破,正在危难之时,许多地方都收到了呼救信号,很多船只立即赶去抢救。

1899年11月15日,马可尼发射的无线电信号距离第一次突破了100英里大关。1901年12月12日,马可尼首次完成了横渡大西洋的无线电通信。此时,马可尼年仅27岁。

马可尼对科学的杰出贡献,使他同德国物理学家布朗一起共同荣获了1909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伴随着马可尼无线电事业的成功,马可尼声誉日隆,名满天下。他除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奖外,还获得过美国的富兰克林奖,以及其他许多国家和学校授予他的勋章、学位和奖章。1903年,他被选为意大利皇家学会会员,1914年被选为国会议员,1929年被封为侯爵。但马可尼为人谦逊、稳重,从不愿出风头。人人都知道他是无线电的发明者,但他却始终认为自己只是一个普通的无线电爱好者。

马可尼自幼天资聪颖,但聪颖并不是他走向成功的全部条件。他早年就萌生的用电磁波传递音讯的宏伟之志,以及他为实现这一宏伟之志,东奔西走、百折不回的精神都是他走向成功必不可少的条件。恰如苏轼所说:“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30.爱因斯坦:当代最伟大的物理学家

生平简介

1879年3月14日,爱因斯坦出生于德国多瑙河畔乌尔姆市的一个犹太人的家庭里。一年后,全家迁往慕尼黑,父亲在那里开办了一个电化学工厂,爱因斯坦的童年时代就是在那里度过的。

爱因斯坦上中学后,拿到一本欧几里得几何学课本,读得心醉神迷,书中几何定理严密的逻辑性使他惊奇,这种心情驱使他等不及按部就班的课堂进程,于是自己一口气就读到最后一页。

在学校里,爱因斯坦几乎把所有时间都用在学习上。13岁那年,他读了许多学校禁读的书,从中受到了很大启迪。

中断学业后,因没有中学文凭,不能进德国的大学,他不得不到瑞典求学,于1896年秋考入了苏黎世工业大学。

1900年,爱因斯坦在苏黎世工业大学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国家考试。大学的学习,为他从事理论物理研究打下了基础。

1903年,爱因斯坦与自己的一位大学的同学结了婚。一年之后,他的第一个孩子诞生了。孩子的出世,给他带来了欢乐,同时也给他带来了沉重的负坦。

他爱自己的孩子,爱自己的工作,也爱自己的物理研究。常常是这样:在家里,他左手抱着儿子,右手做着计算。孩子的啼哭声和自己哄孩子的声音仿佛在另一个世界,他自己却在思考着分子、原子、时间和空间等问题。

1955年4月18日,爱因斯坦病逝于普林斯顿,终年76岁。

1909年,苏黎世大学聘请爱因斯坦担任物理学教授。1911年,经普朗克推荐,爱因斯坦转任布拉格大学理论物理学教授。1912年,经居里夫人介绍又回到苏黎世,在母校即苏黎世工业大学任教授。他没有为自己已得到的辉煌成就和丰厚的薪水所陶醉,而是和以前一样,继续过着简朴的生活,把大多数时间都用于科学研究上。也就在这期间,爱因斯坦发展了狭义相对论,并于1915年发表《广义相对论原理》,从而建立了广义相对论。接着,他根据广义相对论的引力论和运动方程,作出了光续在引力场中发生弯曲、水星近日点发生震动和引力场中的光谱线向红端移动等三大预言。1919年,英国天文学家通过日食观测,验证了爱因斯坦的引力场中的光线发生弯曲的预见,从而证明了广义相对论的正确性。

1921年,爱因斯坦因光量子理论荣获诺贝尔奖金。从此,他成了名扬世界的人物。但爱因斯坦却不满足自己已取得的成就,他总是虚怀若谷地不断探索未知真理,一往无前地向更加坚固的科学堡垒进攻。他曾这样说过:“科学研究好像钻木板,有人喜欢钻薄的,而我喜欢钻厚的。”他的后半生又选择了相对论宇宙学和统一场论的这些更加困难的领域,从事开拓性的工作。他从不计较个人的功名得失,总是投入最大的精力去进行研究,尤其是统一场论研究探索,几乎耗尽了他整个后半生的精力,虽然没有取得什么惊人的成果,但却给后人的研究指明了道路。

爱因斯坦不迷信权威,也反对别人对他的迷信和崇拜。他的座右铭是:“追求真理要比对真理的占有更为可贵。”的确,在追求真理方面他永远是一个“饥饿者”。可以说,在科学的崎岖的道路上奋勇攀登的半个多世纪里,爱因斯坦没有一天停止:过他的勤奋的脚步。

爱因斯坦不仅致力于科学事业,而且还热切地关心着人类的文明和进步。

1913年由于普朗克教授的极力推荐,爱因斯坦被委任为德皇威廉研究所教授,同时被聘为普鲁士科学院院士,并于1914年春迁居柏林。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有92个德国权威学者发表了一个联合声明,大肆吹捧德国军国主义,极力支持这场不正义的战争。他们来找爱因斯坦,希望他也在联合声明上签名,但爱因斯坦并不因德国政府让他当院士而改变他反对德国军国主义的主张,他不但没有签名,反而公开发表了主张民族和睦的反战宣言。他这一坚持原则的行动在当时震动了全世界,受到了人们的赞誉。

爱因斯坦把智慧和良心留给了人类。他永不停息追求真理和正义的努力将永远铭刻在后人的心中。周恩来总理曾这样说过:犹太民族出了两个伟大的人物:一个是马克思,一个是爱因斯坦。这样评价爱因斯坦是再恰当不过的了。

31.弗莱明:医学界的启明星

生平简介

1881年8月6日,弗莱明出生于英国洛克菲尔德的一个农民家庭里。7岁时,父亲去世。由于家境贫寒,弗莱明的基础教育基本上是在半工半读的状态下苦苦争得的。13岁时,弗莱明随同他一个同父异母的兄长来到伦敦,在兄长的帮助下,才得以上了两个工艺学校,毕业后当了一家航空公司的职员。

弗莱明喜欢观察自然,探索自然的奥妙。年幼时,在一次去看望病中的亲戚时便立下了学医的志向,后来参军看到许多伤员死于伤口化脓,便更加坚定了学医的决心,然而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弗莱明始终未能如愿。直到20岁后,弗莱明有幸继承了一小笔遗产,才得以遂愿学医。

1901年,弗莱明以优异成绩考入圣玛丽医学院。在那儿读书时,弗莱明始终是成绩优秀的学生,并多次赢得奖学金和奖品。1906年,弗莱明大学毕业后留校工作。从此,弗莱明便开始研究血液中的天然抗菌物质等问题,以后也一直未停止这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