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短期总供给曲线的移动
短期总供给曲线告诉我们,在短期中任何一种物价水平时物品与劳务的供给量。短期总供给曲线也会移动,许多使长期总供给曲线移动的因素也会使短期总供给曲线移动。例如,当经济中资本存量增加、就业率提高或技术进步时,长期总供给增加,长期总供给曲线向右移动时,短期总供给曲线也向右移动,表示在短期中,当物价水平不变时,总供给增加了。
但是,还有两种因素只影响短期总供给,而不影响长期总供给。这两种因素是人们对物价水平的预期与原材料价格。
人们对物价水平的预期会影响短期总供给曲线的位置。例如,当人们预期物价水平高时,他们就倾向于把工资确定得高一些。高工资会增加企业的成本,在任何一种物价水平时,企业会减少物品与劳务的供给量。因此,高预期的物价水平减少了物品与劳务的供给量,并使短期总供给曲线左移。相反,低预期的物价水平增加了物品与劳务的供给量,并使短期总供给曲线右移。
在短期中,如果原材料价格上升,企业的成本增加,从而在每一个物价水平时,企业减少了物品与劳务的供给量,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左移动。反之,如果原材料价格下降,企业的成本减少,从而在任一物价水平时,企业增加了物品与劳务的供给量,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移动。引起原材料价格变动的往往是外部冲击。例如,石油价格上升使成本增加,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左移动,表示在物价水平不变时,总供给减少。上个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引起了这种变动。
第三节总需求原总供给模型
一、宏观经济均衡的决定
在宏观经济中,最重要的是国民收入和物价水平。总需求原总供给模型就是从总需求和总供给相互作用的角度来说明国民收入和物价水平的决定。将总需求曲线和总供给曲线描绘在同一个图上,当总需求量和总供给量相等时就实现了宏观经济均衡。但要注意的是,宏观经济均衡不一定是充分就业均衡,也就是说,均衡的国民收入并不一定必然是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宏观经济均衡有长期均衡和短期均衡两种情况。
1.长期均衡
图13-4表示宏观经济处于长期均衡状态,也称为充分就业均衡。均衡国民收入和均衡物价水平是由总需求曲线短期总供给曲线和长期总供给曲线相交时的A点决定的。在这一点时的国民收入为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短期总供给曲线也通过这一点,这表示工资、价格和预期都完全调整到了这种长期均衡。这就是说,当经济处于长期均衡时,工资、价格和预期的调整必定使总需求、短期总供给和长期总供给在同一点相交。这时经济处于充分就业状态。经济中既无通货紧缩,又无通货膨胀,是宏观经济的一种理想状态。
2.短期均衡
在市场机制自发调节的情况下,宏观经济的长期均衡状态是偶然的,并不是必然的常态。当经济中由于某种原因使总需求与短期总供给相等,与长期总供给并不相等,即长期总供给曲线不通过总需求曲线与短期总供给曲线的交点时,均衡的国民收入并不等于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这是一种短期均衡。宏观经济的短期均衡会出现两种情况。
宏观经济均衡低于充分就业均衡。长期总供给曲线在总需求曲线和短期总供给曲线交点的右边,即均衡的国民收入小于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这时经济处于衰退状态,即存在失业和通货紧缩,称为小于充分就业的均衡。
大于充分就业的均衡。长期总供给曲线在总需求曲线和短期总供给曲线交点的左边,即均衡的国民收入大于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经济处于过热状态,即存在超充分就业和通货膨胀,称为大于充分就业的均衡。
经济的上述两种短期均衡状态都不是理想状况。宏观经济学正是要用总需求原总供给模型分析经济为什么处于小于或大于充分就业均衡,以及如何才能使经济实现充分就业均衡这种理想状况。
二、宏观经济均衡的变动
总需求原总供给模型说明,在短期中,国民收入和物价水平是由总需求和短期总供给决定的,以下就从这两个角度来分析国民收入与物价水平的变动。
1.总需求变动的影响
先来分析总需求变动对国民收入和物价水平的影响。
(1)总需求变动的短期效应。开始时经济处于充分就业均衡,即总需求曲线AD1与短期总供给曲线SAS相交于A点,决定了均衡产量和物价水平,这种均衡在长期总供给曲线LAS上,所以,实现了充分就业均衡。
假设由于某种原因,悲观的情绪影响了经济,原因可能是政局不稳、股票市场崩溃或者国外爆发了战争。由于这些事件,许多人对未来失去信心而削减了消费开支,企业也放弃了投资于一些新项目。
这种悲观情绪对经济有什么影响呢?这种事件减少了物品与劳务的总需求。这就是说,在任何一种既定的物价水平下,家庭和企业现在想购买的物品与劳务少了。总需求曲线从AD1向左移动到AD2。新的总需求曲线AD2与原来的短期总供给曲线相交于B点,决定了较低的物价水平P1和较低的国民收入Y1。显然,B点表示的短期均衡是小于充分就业的均衡,均衡国民收入低于长期总供给水平,表明经济处于衰退之中。由于在短期内名义工资不变,价格粘性和错觉,物价水平下降意味着企业成本相对于其产品价格而增加,生产减少和销售下降,虽然该图没有反映出来,但此时企业的反应是减少就业,从而引起收入下降和失业增加。
当面对这种衰退时,政府应该做什么呢?为了恢复经济的长期均衡,政府可采取增加总需求的行动,从而使总需求曲线恢复原来的位置。正如我们在第十一章所提到的,政府支出增加或货币供给增加都会增加任何一种物价水平时的总需求,从而使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由AD2回到AD1,并使经济回到A点,经济又恢复到充分就业均衡。
案例分析:人民币不贬值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
在1997年发生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中,我国坚持人民币不贬值,这样做有利于我国的金融稳定,坚定国内外投资者的信心。但是,人民币不贬值对国内经济也会带来不利影响。我们可以用总需求原总供给模型来分析人民币不贬值对我国宏观经济,即GDP和物价水平的影响。
人民币不贬值主要影响总需求,因为它影响出口。我们知道,出口或净出口(出口原进口)是总需求的一个组成部分,所以,人民币不贬值这样的汇率政策主要影响总需求。人民币不贬值对出口有什么影响呢?我国的出口结构与出口对象与东南亚国家相同(都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向欧美出口),当东南亚国家汇率贬值,而我国汇率不贬值时,相对于东南亚国家而言,我国的货币就升值了。这样,同样的物品在国外市场上,用外币表示的我国物品的相对价格上升,而东南亚国家物品的相对价格下降,我国的物品竞争能力削弱,出口减少。我们可用一个假设的例子来说明这一点。假设我国与泰国都生产耐克鞋,并向美国出口。在金融危机前,假设泰铢与美元之比为10颐1。一双耐克鞋在泰国的价格是1000泰铢,出口到美国为100美元。人民币与美元之比是8颐1,一双耐克鞋在中国的价格为800元。出口到美国为100美元。在美国市场上,中泰两国生产的耐克鞋价格相同,各占一定份额的市场。东南亚金融危机中,泰铢贬值,假设泰铢与美元之比为20颐1,一双耐克鞋在泰国的价格为1000泰铢,但由于泰铢贬值,出口到美国为50美元。人民币没贬值,中国生产的耐克鞋在美国市场上仍为100美元。这样,泰国出口到美国的耐克鞋增加,中国出口到美国的耐克鞋减少。所以,人民币不贬值会使总需求减少。
在东南亚金融危机之前,我国经济实现了充分就业均衡。东南亚金融危机中我国坚持人民币不贬值,在总供给不变的情况下总需求减少,总需求减少引起GDP减少和物价水平下降,经济出现衰退与通货紧缩的状况。东南亚金融危机之后,我国经济确实出现了出口减少,总需求不足,经济增长率放慢和物价低迷的现象。这说明我们用总需求原总供给模型进行的分析与现实是一致的。
人民币不贬值对东南亚国家的经济恢复和保持我国的金融稳定是有利的。但这样做的代价是经济衰退和物价低迷。这说明了经济学中的一个基本原则: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
改编自梁小民《宏观经济学纵横谈》,三联书店,200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