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中,只研究了简单商品市场的均衡,在那里,没有考虑货币的因素。利率和投资是被假定为给定不变的外生变量(也就是不作为模型中的变量),只研究在投资等于储蓄的条件下,总需求对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没有考虑利率对投资的影响。由于投资是总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活跃的经济变量。所以应该把投资的变动纳入到商品市场均衡的分析中来。
在讨论了货币市场均衡和利率变动之后,在本章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中,我们引入了货币因素,研究货币市场均衡和利率的变动如何影响投资,进而影响总需求和商品市场的均衡,因此,本章分析的是更完全的商品市场均衡问题。
在这一章,我们还要把商品市场与货币市场联系在一起,分析两个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均衡国民收入和利息率的决定。
本章将首先考察投资变动对总需求的影响,然后阐述IS原LM模型的基本内容,并在该模型的框架内探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相对有效性,它涉及到政府对经济进行干预,是用财政政策更有效,还是用货币政策更有效的问题。
第一节投资
在上一章的分析中,我们一直把投资作为既定不变的量来对待,实际上,投资也是总需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尽管投资通常在总需求中占的比例只有15%左右,但决定投资的因素很多,投资是总需求中最为活跃的经济变量,其波动相当大,它是引起总需求变动的关键因素。为了使我们的分析更接近于现实,有必要考察投资的变动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一、投资的含义
在经济学中,投资也称为资本形成,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社会实际资本的增加,包括厂房、设备、存货和新住宅的增加等等。理解投资概念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投资与资本这两个概念并不相同。投资是一个流量概念,它是指当期用于增加或维持资本存量的支出;而资本是一个存量概念,它是指某一个时点上厂房、设备、住宅和存货的总和。显然,投资和资本是两个相近而不相同的概念。二是经济学中的投资不同于日常我们所说的投资。日常生活中的投资泛指一切把资金投入某项事业,以期未来获得收益的活动。比如增加厂房、设备、存货,购买土地、有价证券等等。但在经济学中,投资的概念不包括购买土地、证券或其他财产所有权,因为它们只是财产的转移,而并未增加实际资本存量,从而也未增加物品和劳务的产出。经济学意义上的投资一般指能够使资本存量增加和维持的实际投资。
二、投资函数
在现实经济中,影响投资的因素很多,比如利率、实际GDP增长率、税收政策、投资风险等等,其中利率是影响投资的主要因素,两者之间是负相关关系,利率提高,投资就会减少,利率降低,投资就会增加。
投资的目的是获得利润,或者准确地说是扣除各项投资成本后的净利润。在投资的成本中,利息是最重要的,因为投资主要来自向银行贷款,为这种贷款支付的利息就是投资的成本。如果利率提高,则投资的成本会增加,投资的纯利润减少,企业就不愿意投资;如果利率降低,则会减少投资成本,企业的纯利润增加,这会刺激企业的投资需求。
即使企业使用自有资金投资,也会受到利率因素的影响。对企业来说,使用自有资金投资所放弃的利息是投资的机会成本。如果利率足够高,企业完全可能放弃投资,而把资金存入银行或者购买债券以赚取利息收入;如果利息比较低,则会鼓励企业进行投资。
把利率与投资的这种负相关关系反映在公式上,就可以得到投资函数,即:
I=(Ir)=Ia-dr
其中I代表投资;r代表利率;Ia代表自发性投资,这部分投资与利率无关,它是企业为了正常的生产必须进行的投资;d代表投资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如果d比较大,则表示投资对利率比较敏感,利率的较小变动导致投资出现较大的波动;如果d比较小,则表示投资对利率比较不敏感,利率的较大变动只能引起投资出现较小的波动。
也可以用图形表示投资与利率之间的负相关关系。我们用横轴表示投资,用纵轴表示利率,根据投资函数可得到如图12-1所示的投资曲线。投资曲线向右下方倾斜,表明投资是利率的减函数。投资曲线的斜率取决于投资对利率的敏感程度。如果投资对利率比较敏感,则投资曲线比较平坦;如果投资对利率比较不敏感,则投资曲线比较陡峭。投资曲线的位置取决于自发性投资的大小。自发性投资增加,投资曲线就向右平移;自发性投资减少,投资曲线就向左平移。
三、投资理论
我们要介绍的投资理论是关于固定资产投资的理论。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是投资中最大的部分,围绕着固定资产投资的各种问题,比如是否投资、何时投资、投资多少以及何时停止投资等问题,经济学家们不断提出各种观点和看法。这里只介绍比较成熟的新古典投资理论。
固定资产投资包括购置新设备的净投资支出和已有设备折旧引起的重置资本支出。新古典投资理论认为,企业的净投资支出主要取决于资本的边际效率和资本的使用成本。资本的边际效率是指资本的预期利润率,它是增加一笔投资预期可以得到的利润率。资本的使用成本主要是利息率,企业在作出投资决策时,常常把资本的边际效率,也就是资本的边际产量和资本的使用成本进行比较。如果资本的边际产量大于资本的使用成本,企业会增加投资;如果资本的边际产量小于资本的使用成本,企业会减少投资;当资本的边际产量等于资本的使用成本时,不再发生新的投资,企业的资本存量达到稳定的状态。
企业的重置资本支出受折旧率的影响,如果折旧率较高,企业需要承担更多的重置资本支出,总的投资支出会增加;如果折旧率较低,企业的投资支出则较小。
参考资料:其他的投资理论
宏观经济学中投资理论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的理论被称之为新古典投资理论,是在19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的,新古典投资理论考查的是稳定状态下的理想资本水平及其决定因素之间的关系。分析的主要变量是资本的边际效率和资本的使用成本。第二阶段以择理论的形成为标志,这个理论最早是由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詹姆斯.托宾在1969年提出的,后来逐渐发展成为投资理论的主流。第三阶段以不可逆性投资理论的形成为标志,主要在最近20年期间取得了较大的发展。
托宾的择理论把投资支出与股票市场联系起来,认为企业可以通过考查其已有的资本在股票市场上的价值以及重新置办这些资本所需要的成本,来进行投资决策。如果资本的市场价值大于重置成本,企业应该进行投资,如果资本的市场价值小于重置资本,企业应该停止投资。
不可逆投资理论首先强调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具有不可逆性。也就是说,这类投资含有沉淀性成本,一旦投入就不能够挽回,而且企业一旦建成很难向其他行业转化。该理论还强调固定资产投资决策面临很大的不确定性,投资能带来的未来收益是随机变量;如果不马上投资,投资机会并不会消失。在这种情况下,企业需要等待观望,等待成为有价值的行为。对企业来说,需要比较投资的价值和等待的价值,如果投资的价值大于等待的价值,企业将进行投资;如果投资的价值小于等待的价值,企业将暂缓投资,观望经济形势的变化。
第二节IS曲线:商品市场的均衡
商品市场的均衡是指总需求等于总供给,或者说,是总支出等于总收入,这种均衡会受到利率变动的影响。利率变动通常是由货币供给量变动引起的。第十一章的分析说明,中央银行增加货币供给会导致利率水平下降,减少货币供给会导致利率水平上升。利率的变动会引起投资的变动,投资是总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投资的变动通过投资乘数的作用影响总支出水平,总支出的变动会影响经济中的总收入,从而实现商品市场新的均衡。在商品市场均衡的动态调整过程中,利率和收入之间形成一种联动关系,把这种关系反映在图形上就是IS曲线。
一、IS曲线及其形成
IS曲线又称为商品市场均衡曲线,它反映商品市场达到均衡时,利率和国民收入之间的反方向变动关系。
根据第十章介绍的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我们知道,在三部门经济中,商品市场的均衡条件可以表示为:
Y=C+I+G
式中Y为总收入,由于各经济主体的收入之和构成了产品的总价值,所以它实际代表着商品市场的总供给。C、I、Gr分别代表消费、投资和政府购买,它们构成了商品市场上的总需求。消费是收入的函数,收入越高,消费意愿越强;投资是利率的函数,利率越高,投资意愿越低。政府购买是由政府的财政政策决定的,所以可以看作是一个外生变量(即不能由模型本身加以解释的变量)。
根据消费函数、投资函数、政府购买函数,以及商品市场的均衡条件,便可以推导出当商品市场上的总支出等于总收入,也就是投资等于储蓄时,国民收入和利率之间存在着反方向变动关系,即IS曲线。
由于利率的上升会引起投资支出的下降,从而使总支出及均衡国民收入也随之下降。所以利率的国民收入之间存在着反方向变动关系。
二、IS曲线以外的点:商品市场的失衡
IS曲线之外任何一点代表着商品市场的失衡状态,即商品需求不等于商品供给。
商品需求小于商品供给,即投资小于储蓄,存在超额供给;商品需求大于商品供给,即投资大于储蓄,存在超额需求。这两种情况都是商品市场的失衡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