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世界未解之谜全记录
19680700000049

第49章 一代女皇的“无字碑”之谜

从古城西安往西北方向行80公里,即到乾县梁山,唐乾陵就在这座山上。乾陵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合葬墓。乾陵墓道沿梁山逐级下降,两旁有真人大小的石雕群像。唐高宗墓碑与武则天墓碑并排而立,高6米。唐高宗墓碑由武则天撰文,洋洋洒洒八千余字,歌颂高宗文治武功,称“述圣碑”。而武则天墓碑则不著一字,冷漠而又伟岸,称“无字碑”。武则天乃女中丈夫,巾帼不让须眉,向来敢做敢为。她为什么要给后世留下一个“无字碑”呢?让我们追溯到武则天执政的年代,看能否找到答案。

武则天623年生于利州(今四川广元),14岁入宫。

也许是缘份吧,在她孤寂与世隔绝的宫廷生活中,偶然相识了皇太子李治,也就是以后的高宗皇帝,并且和他有了一段至今不为人知的暧昧关系。26岁时,唐太宗去世,按照规矩,她到感业寺中当了尼姑。高宗怀恋旧情,将她接了出来,从此,她便卷入了漫长的宫廷政治斗争。

这是一场生死存亡的斗争。高宗有正妻王皇后,也有宠爱的萧淑妃,武则天为了战胜这两个对手,使出了浑身解数。她利用王、萧之间的矛盾,先对王皇后恭顺有加,很顺利地被册封为“昭仪”,排挤了萧淑妃,接着便把主攻目标转向了王皇后。武则天生了个女儿,皇后前来探望,皇后一走,她便亲手扼死了女儿。待皇帝来看婴儿的时候,她装着大惊小怪的样子,悲痛万分。皇帝追查有谁来过,自然怀疑是王皇后所为。

公元655年,高宗废掉了王皇后和萧淑妃。不久,武则天派人把皇后和萧妃手脚砍掉,丢在酒里浸泡,让她们痛苦而死。

后来,高宗又想立她做皇后。

这事遭到很多老臣的反对。武则天私下拉拢了一批官员,这些人对高宗说:“这是陛下家里的事,别人管不着。”唐太宗这才下了决心,把原来的王皇后废了,让武则天当上了皇后。武则天当了皇后以后,使出果断、泼辣的手段,把那些反对她的老臣一个个降职、流放,连长孙无忌也被逼自杀。高宗体弱多病,660年,武则天受高宗的委托处理朝政。武则天有了权,渐渐地不把高宗放在眼里。高宗不甘大权旁落,就跟宰相上官仪商量要把武则天废了。

这事被武则天知道了,立刻下了道命令,把上官仪杀了。

从此以后,大小政事,都要由武则天点了头才算数。683年,高宗病逝,武则天先后把两个儿子立为皇帝,即中宗李显和睿宗李旦,但两个儿子都不中她的意。她把中宗废了,把睿宗软禁起来,自己以太后名义临朝执政。

这一来,又遭到一些大臣和宗室的反对。徐敬业在扬州起兵反对武则天。武则天找宰相裴炎商量,裴炎说:“只要太后把政权还给皇帝,徐敬业的叛乱自然会平息。”武则天认为裴炎跟徐敬业一样,都想逼她下台,一气之下,就把裴炎打进监牢,又派大将带领三十万大军平息了徐敬业的反叛。接着,有两个唐朝宗室——越王李贞和琅琊王李冲起兵反对武则天,也被武则天派兵镇压了。

经过这两场小小的兵变,没有人再敢反对武则天。武则天巩固了她的统治,就不满足于太后执政的地位了。

有个和尚猜到了太后的心思,伪造了一部佛经,献给武则天。那部佛经里说,武则天本是弥勒佛投胎到人世来的:佛祖派她下凡,就是要让她代替唐朝皇帝统治天下。690年,武则天改唐国号为周,自己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惟一的女皇帝。武则天为巩固自己的政治权力,使用酷吏,残酷镇压唐宗室贵戚,杀害了大批庸臣。但她善于使用不同的人才,任用了许多中下层地主出身的官吏,同时赏罚都很严厉,不称职便立即罢免或杀戮,对忠正有才的人便委以重任。大权由自己掌握,明察善断,颇能听谏。而对自己亲幸的人则严加控制,不许他们揽权。所以她所任用的宰相和边将都是当时的上乘人选,后来唐玄宗开元年间所用的一些名臣,也有不少是武则天当初选拔出来的。

尽管帝位改姓,朝臣大批更换,她却在自己统治的半个世纪里,巩固了贞观时期所取得的成就,使国力一直不断上升。武则天在八十二岁时死去,在去世前传位给唐中宗,把政权又还给了李家。

当中国古代陵寝制度发展约一千多年以后,陵前树碑立传,在唐代已成定制。

然而女皇帝武则天墓前,却有一块不书文字的“无字碑”。武则天是极富心计而又有几分霸气的女人,她在总结她一生功过的墓碑上为什么不着一字呢?或者是她傲气十足,认为她统治的几十年里,功德大得无法用文字来表达?或者于垂暮之年,深感自己罪孽太深,无法下笔,也无颜为自己树碑立传?或者她聪明绝顶,深知她的一生功过相杂,会引起后人议论,干脆留下一无字墓碑,功过由人评说?有人认为,武则天立“无字碑”是“用以夸耀自己,表示其功高德大非文字所能表达”。其表现在:第一,扶植新兴地主阶级,打击豪门世族。她通过发展科举制度,大量吸收新兴地主进入政治舞台,抑制和削弱豪门对政坛的垄断。

第二,奖励农桑、兴修水利、减轻徭役和整顿均田制,使社会经济不断上升,民户数不断增长。

第三,破格用人,鼓励各级官吏举荐人才,并虚心纳谏,故“累朝得多士之用”。

第四,加强封建国家的边防,改善与边境各族的关系。总之,武则天是一个富有政治理想和才干的人,在统治期间做过许多符合、人民利益的事,发展了“贞观之治”,把历史推进一大步,并对后来“开元之治”的全盛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其功绩难以用文字表达。

有人则认为,武则天立“无字碑”是因为自知罪孽太大,感到还是不写碑文为好。

第一,武则天以阿谀奉承的手段骗取高宗信任,从地位较低的“才人”,爬到掌握大权的皇后,最后窃据皇位。

第二,培养党羽、建立宫廷奸党集团,并打着李唐“朝廷”的旗号,消灭异己。

第三,任用酷吏,实行告密和滥刑的恐怖政策。

第四,唐初社会经济发展呈马鞍形,而武则天当政时期处于最低处。

第五,在她当政期间曾失掉了安西四镇,危害了国家的统一。因此,武则天上台是“历史的一次逆转”,她是无颜为自己立传的,只能用“无字碑”来敷衍搪塞。还有人认为,“武则天是一个聪明的人,立‘无字碑’,立得真聪明,功过是非让后人去评论,这是最好的办法”;因为武则天有可以肯定的地方,同时也有应该否定的地方。武则天当政时期,贞观以来经济发展的趋势,仍在继续;在处理唐高宗去世前后复杂的局势中,她表现了不平凡的个人才干,就“纳谏”和“用人”这两点,连许多具有封建正统思想的人,也赞叹不已。

但是,武则天的消极面也十分突出,她为了巩固个人的地位,任用“酷吏”,滥杀无辜,崇信佛教,奢侈浪费;特别是统治后期,朝廷政治日趋腐败,形成一批为武则天所纵容支持的新的特权贵族。武则天逝世当年已被迫交出权力,还政于唐中宗,她知道自己的一生人们会有各种各样的评价,碑文写好写坏都是难事,因此决定立“无字碑”,功过是非由后世评说。也有人认为,武则天根本就没有遗言立“无字碑”,而是中宗李显认为母皇功名盖世,故立无字碑,以尽其孝,以树其威。也有少数人认为,武则天虽然与唐高宗合葬,但事实上她确曾君临天下,改唐为周,树碑刻字,是称皇帝还是皇后,都难落笔,权衡再三,还是立“无字碑”更为恰当。

还有人认为,武则天是女的,在特别轻视妇女的传统社会中,又由于武则天的罪孽,根本就不值得立碑流传后代,她墓前的“无字碑”是后来的好事者加立的。

武则天陵前的“无字碑”为后代出了难题,一千多年以来,人们众说纷纭,至今仍难断其故,无以解其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