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知道点简单的人生哲理
19679700000023

第23章 胜与负的哲理(3)

按照规定,他们分别进行了试泳,成绩都不错。特别是那位既没有双臂又没有双腿的选手,因为长时间的锻炼,他那两只耳朵像两片船桨,强健而灵活。因此他那失去四肢的躯体犹如一条破浪而行的鲨鱼,速度远远超过前两人。人们都私下里传说,一项伟大的纪录将会在他身上诞生。

人们渴望的比赛终于到来了,整个运动场都挤满了人,因为人们都想目睹那位失去四肢的选手的风采。当失去四肢的那位选手出现的时候,整个会场一片欢腾。

发令枪响后,三名运动员如三条梭鱼一般钻入水中,向前推进。人们看到的只是浪花四射,谁先谁后无法看清。

结果出来了,失去双臂的人获得冠军,失去双腿的人得了亚军,但人们渴望的英雄——失去四肢的人却没有出现。后来,人们发现他已被淹死在游泳池里。

原来,为了这次比赛能够出尽风头,他特地为自己买了一顶漂亮的游泳镜,然而游泳镜挂到了他那神奇的耳朵上,影响了他耳朵的摆动,结果下水没游两下就淹死在游泳池里了。

他本想让自己以最完美的姿态出现在冠军的领奖台上,没想到的是,正是他那最为看重的游泳镜害得他丢掉了宝贵的生命。

每个人都有虚荣心,我们很难说服自己去拒绝它,而是兴致勃勃地迎接它,并把它戴在头顶上四处张扬,却不知道,在这些看似美丽的荣誉的桂冠下面暗藏着一把夺命的利剑。如果你太在意自己的虚名,就难逃被虚名所累的厄运。

简单贴士:

1.注重胜利本身。人生时时处处都是一场比赛,若想赢得漂亮,就该懂得如何扬长避短,而我们所注重的虚名却是我们致命的短处。虚名是心上压着的一块大石头,有了它,如何身轻如燕,如何心无旁骛,如何争取胜利呢?

2.荣誉是身外物。头顶着荣誉的桂冠也只是身外之物,永远顶着会觉得很累,适当的时候要刻意把它放下来,让心灵也放轻松些,走自己的路,干自己的事,不因小成就妨碍自己的大成功,这样才能使你获得真正的荣誉。

树立明确的目标

没有目标,任何方向都是错误的。

许多人埋头苦干,却总是尝不到成功的喜悦,因为成功不仅需要埋头苦干,在苦干前必须要树立一个明确的目标,目标明确后,再去一步一步向这个方向前进,成功也就越来越近了。因此,无论做什么,在动手之前,一定要先选择好方向,确定明确的目标,因为选择好方向和目标是成功的前提。

从前,在荒芜的大沙漠里有一个叫比塞尔的小村庄,在距离小村庄2公里的地方有一片绿洲,从这儿走出沙漠一般需要三昼夜的时间。可是,在英国皇家学院院士肯·莱文1926年发现它之前,居住在这儿的人却从来没有一个走出过大沙漠。据村庄里的人说,他们也试图走出过沙漠,但是尝试过很多次都以失败告终。

肯·莱文用手语同当地人交谈,结果每个人的回答都是相同的:从这儿无论朝哪个方向走,最后都会重新转回到这个地方来。

为了证实这种说法的真假,肯·莱文做了一次试验:从村子一直向北走,结果三天半就走出了大沙漠。

“村庄里的人为什么就不能走出去呢?”肯·莱文感到非常纳闷。

最后,肯·莱文决定雇一个当地人,由他带路,看看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在出发前,他们事先准备好了足够饮用半个月的水,还牵上两匹骆驼。肯·莱文收起指南针等设备,只拄着一根木棍跟在后面。

10天过去了,他们走了大约800英里的路程。在第11天的早晨,一片绿洲出现在他们的眼前,他们果然又回到了比塞尔。

这一次,肯·莱文终于明白了,比塞尔人之所以走不出大沙漠,是因为他们根本就不认识北极星。

在一望无际的沙漠里,一个人如果光凭着感觉往前走,他会走出许许多多、大小不一的圆圈,也就是说,他的终点其实就是起点。比塞尔村处在浩瀚的沙漠中央,方圆上千公里,如果没有指南针,要想走出沙漠确实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肯·莱文离开村庄时带了一个叫阿古特尔的青年。他告诉这个青年:“只要你白天休息,夜晚朝着北面那颗最亮的星星走,就能走出沙漠。”

阿古特尔照着肯·莱文的说法去做了。三天之后,阿古特尔果然来到了大漠的边缘。

在生活中,一些人之所以没有获得成功,他们往往缺乏的不是能力,而是正确的指导方向和具体而明确的目标。

成功者在做事之前都会给自己树立一个明确的目标,有了目标就有了清晰的方向,而失败者则终日忙忙碌碌却无所作为。正如美国潜能大师柏恩·崔希所言:“成功等于目标,其他的一切都是这句话的注解。”目标对于成功有不可估量的价值。成功的定义就是达成预期的目标。有了目标,我们做事就有了热情,有了积极性,就会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换言之,目标为我们指明了做事的方向。

简单贴士:

1.明确自己的目标。对于一艘船来讲,没有明确的目标,任何方向的风都是逆风。对于一个人也不例外,没有明确的目标,生活就是一团乱麻,找不到起点,更找不到终点。目标不明确,行动起来也就有很大的盲目性,就有可能浪费时间和耽误前程。

2.目标要实际。很多人的目标很明确,听起来很远大,但是仔细想来却不够切合实际。不切合实际的目标不能够为我们的行动带来任何指导意义,所以一个人要确立奋斗的目标,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定,如果目标不切实际,与自己的自身条件相去甚远,那就不可能达到。为一个不可能达到的目标而花费精力,同浪费生命没有什么两样。

不能被同一块石头绊倒两次

错误可以原谅,但多次犯同一个错误却是不可原谅的。

世界上没有永远正确的人,谁都避免不了错误,就像雨果说的那样:“尽可能少犯错误,这是人的准则。不犯错误,那是天使的梦想。”因此,我们可以犯错误,但不能在同一件事情上重复犯错误,否则,你就永远成就不了大事。我们所说的成功者并不是因为他们不犯错误,而是因为他们从来不会让同样的错误再犯第二次,他们不会让自己白犯错误,他们会从每一个自己所犯的错误中吸取教训。这是成功者同失败者的根本区别。

一位老员工总是抱怨老板没有重用他:“我在这儿都干了二十年了,可他就是不提拔我。”

一次,这个抱怨被老板听到了,老板说到:“你知道我为什么提拔别人而不提拔你吗?”

“为什么?”老员工问道。

“你虽然已经干了二十年了,但是你只有一年的经验,你从自己的错误中没有学到任何教训,你仍在犯第一年犯过的错误!”

这是一个多么悲哀的故事!即使是一些小小的错误,你都应该从中学到点什么,哪怕是一丁点儿。

任何事情都有它的正反两面,错误当然也不例外,关键在于你从什么样的角度去看待它,以怎样的态度去处理它。很多人犯了错误,不是积极地采取行动弥补过错,而是采取消极的逃避态度。其实,只要你以正确的态度对待错误,错误不仅不会成为你发展的障碍,反而会成为你前进的推动器,促进你更快地成长。

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人喜欢好高骛远,不能脚踏实地地工作,对工作中出现的错误不愿深究,结果一错再错。他们的论点是:犯一些小错没必要认真计较。其实,这种观点是非常错误的。只要是过失,不改正就容易一再重犯。要知道,1%的错误往往就会带来100%的失败。

因此,有错必改,不放过任何细小的疏忽,这对成功至关重要,而且关注小错误也是每一个成功者必备的素质。

简单贴士:

1.从错误中汲取教训。错误本身是没有价值的,但是,如果能够从错误中汲取经验,下次不再犯同样的错误,那么这个错误是有价值的。被同一块石头绊倒两次的人是愚蠢的,也是不值得同情的。

2.不要轻视小过失。生活中总有些人这样评价自己:“大错不犯,小错不断。”在他们看来,不时犯些小错误是无伤大雅的。其实,这体现了一种做人态度的不严谨,做事不严谨的人是很难取得成功的,因为很多细小的错误会导致整体时间的付诸东流。

比别人多做一点

我国有句古语叫做“差之毫厘,谬以千里。”虽然只有一分一豪的细微差别,但是所造成的结果却差别巨大。著名投资专家约翰·坦普尔顿指出:那些取得突出成就的人与取得中等成绩的人几乎做了同样多的工作,但是记住是“几乎”,并不完全相同,他们所做出的努力还是有差别的。虽然差别很小,但结果却大不一样,他们所取得的成就及成就的实质内容却有着天壤之别。

在生活或工作中,谁能比别人多付出一点,谁就有可能得到千倍的回报。

马健现在是一家大型商贸公司的总经理,而他之所以有今天的成就,就是因为他在工作中比别人多付出一点点的原因。

三十年前,马健还只是一家杂货铺的小伙计,每个月仅有100块的微薄收入。但马健很珍惜这份工作,工作起来也比别人更用心、更努力。

有一天,一位顾客到杂货铺买了一大堆货物,有盘子、铁勺、铁铲、皮靴、水桶、碗筷、扫帚等等。货物堆放在独轮车上,装了满满一车,拉起来非常吃力。于是,马健主动提出帮顾客送货。其实,送货并非马健的职责,但是马健为自己能运送如此沉重的货物而感到自豪。

在送货的路上,刚开始一切都很顺利,但是,在行进的途中,车轮一不小心陷进了一个不深不浅的泥潭里,马健使尽全身的力气都推不动。这时碰巧一位心地善良的商人开着车路过,用他的车替马健拉出独轮车,并且帮马健将货物送到顾客家里。在向顾客交付货物时,马健仔细清点货物的数目,一直到很晚才返回商店。虽然很累,但马健为自己的所作所为感到高兴,可老板却并没有因马健的额外工作而称赞他。

过了几天,那位商人找到了马健,告诉他说,自己发现马健工作十分努力、主动热情,尤其注意到马健卸货时清点物品数目的细心和专注。因此,他愿意为马健提供一个更合适他的职位。马健接受了这份工作,并且从此走上了成功之路。

要想获得成功,你就必须比别人做得更多、更好。不要看不起自己的工作,不要认为自己是个卑微的人,当你在工作中多一份努力、多一份用心,就必然多一分收获。

简单贴士:

1.多努力一点。认真对待自己的工作,每天比别人多付出一点,每天多进步一点,不要吝惜自己的私人时间,每天踩着点上班或一到下班时间就率先冲出公司的员工是不会受到上司喜欢和重用的。尽力寻找机会增加自己的价值,尽量显示自己的重要性,使自己成为工作岗位上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员工。与周围那些尚未养成这种习惯的人相比,你已经具有了很大优势。

2.不要轻视小事。世上本无小事,那些所谓的小事,认真对待,漂亮完成后就可能成就一件大事,所以,不要小看自己所做的每一件事,即使是最普通、最卑微的、别人都不愿意做的小事,也值得你去做。

1+1大于2

合作不是简单的叠加,它能带了质的变化。

这已经不是一个单枪匹马闯江湖的年代,只有注重合作的人,懂得合作的人才能够取得成功。

不要小看合作的力量,合作并不是简单的力气叠加,其中的关系要微妙和复杂得多。因为人的合作不是静止的,它就像方向各异的能量,互相推动时自然事半功倍,相互抵触时则一事无成。在懂得合作的人眼中,1+1所创造的价值就不再是等于2了,而可能是1+1等于3,等于4,等于5……

从前,有三个行脚僧在一间破庙前相遇了。

“这庙为什么荒废了?”不知是他们当中谁提出了这一问题。

“一定这里的和尚心不诚,不懂得烧香礼佛,所以菩萨不保佑他们。”第一个僧人说。

“一定是这里的和尚懒惰,把寺庙弄得脏乱不堪,香客都不愿意进来。”第二个僧人说。

“一定是这里的和尚对待香客态度有失恭敬,所以香客不多。”第三个僧人说。

三人争执不下,最后决定留下来各尽所能,看看谁能最成功。

于是第一个僧人礼佛念经,第二个僧人整理庙宇,第三个僧人化缘讲经。在三个行脚僧共同努力下,庙里的香火逐渐旺盛,庙宇经过整修后,也恢复了旧观。

过了一段时间后,三个行脚僧又发生了争执:

“都因我礼佛诚心,所以菩萨显灵。”第一个僧人说。

“都因我勤加管理,所以庙务充实。”第二个僧人说。

“都因我劝世奔走,所以香客众多。”第三个僧人说。

三个和尚为此日夜争执不休,谁也无心再各司其职了,庙里的盛况又逐渐消失了。当这座庙宇已破落得无法安身时,三个和尚只得各奔东西,另谋出路。

我们不能说三个僧人谁的付出更重要,只能说三个僧人中失去任何一个人的努力都不能恢复寺庙的兴旺,这就是合作的魅力,而庙宇最终还是衰落了,其原因就是人心没有凝聚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