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与心灵有个约会
19679400000022

第22章 成功有术,把握解决问题的关键点(4)

在这个世界上,一切物质的东西都会随着时光的流逝不断折旧,衣服旧了可以换新的,但若是知识贫乏了、技术不够用了、思想落伍了,那我们就真的“旧”了。在如今这个知识爆炸的年代,谁不继续学习,谁就会跟不上时代的脚步,谁就会落后于这个时代,就像这个伐木工人一样,即使用每天的时间来伐树,其数目也只会有减无增。

智慧感悟:学无止境。社会早已向这个时代的人提出了终身学习的要求。不断学习,才能不断进步。但有很多人安于现状,不求上进,这样的人或许衣食无忧,但是不可能取得骄人的成绩,因为决定一个人成功的因素最根本的还是生存的能力。只有不断地学习,为自己充电,才能让自己的本领更强,才能让自己更富于开拓精神,从而让自己的生活更加美好。

成功等于目标

目标是一个人成功的源动力,有了目标并向着目标不断努力,最终会达到终点。

人生的成功本来就是要在行动中实现的。有许多满怀雄心壮志的人目标很确定,他们希望有一笔巨大的财富,渴望成功,甚至想得到别人没有的东西,但是由于不付诸行动,因而无法获得成功。

一些人浑浑噩噩、不思进取,他们毫不吝惜地浪费时间,做起事来拖拖拉拉,这样的人永远不会有所作为,可他们又渴望成功,这种矛盾的心理冲突会造就浮躁。尽管成功是急不得的,但如果不立刻行动起来,永远都不会成功。

一旦踏上成功的坦途,大多数人都能稳定地向前。有了好的开始,成功通常接踵而至。领悟到这一点之后,你就知道为什么必须积极地行动起来,因为迈出第一步,正是你成功地改变自己的世界的起点和原动力!

马拉松比赛正在进行着,进行到5000米以后,有两个人逐渐地甩开了后面的人,跑到了前面。

长时间的奔跑,已经使他们的体力消耗很大了,但是他们依然坚持着向前跑。

这时的天气很不好,雾很浓,几十米内几乎看不清东西,后来天空又渐渐地飘起了小雨,给比赛增加了难度。

跑在最前面的-个人,依然在拼命地跑着,他不管雾有多大,也不去理会,但他却担心会被脚下的雨水给滑倒,他始终注视着脚步下不远的地方。跟在他后边的另外一个人却把头昂得高高的,他在注视着目标,他心里在不停地默念着终点,终点,我就要到终点了。

两个人的体力都支持不住了,他们仅相差几米远。后来跑在最前面的人终于累倒在地上起不来了。第二个人也感觉要趴下了,但是他却猛然发现终点就在他前面的几十米处,透过迷雾,他隐约可以看见终点处摆动的旗帜。

所以,他猛然又增添了一种动力,顽强地最先跑到了终点。

每一个人都渴望成功,但在成功的背后交织着无数泪水和汗水。成功是要付出代价的,所以,当我们定下成功的目标后,便要有毅力奋勇向前,努力克服随时会来的挑战,一时的失意也不必怨叹,努力去追求那些自己梦寐以求的事物,成功就从现在开始。

智慧感悟:一个矢志进取的人,面对挫折没有抱怨,没有烦恼,没有退却,只有一心向着理想目标努力奋进,这才是成功的真谛,这也是人生考验的关键。努力不仅是现在生存的必要,更是未来发展的必要。那些百折不挠,牢牢掌握住目标的人,因为能够把想法付诸行动,向着目标不断前进,因此最终会获得成功。

跳出厌倦的小水沟

打破陈规、冒险犯难以及大胆行事是平庸和卓越两者之间的区别。

生命的意义就是改变。你每天的想法都会改变,道理很简单,因为你每天都不一样,而且每天的情况也不同,生命就是这个样子。

大胆行事的人不一定都是对的,不过这至少表示他们不愿意光是瞎忙而已。而且,他们通常会不断努力尝试,一直到做对了为止。这类人通常不愿意受到陈规的约束,每天用同样的方法做同样的事情对他们而言简直就是酷刑,因此他们会积极地求新求爱、超越每日例行工作的束缚。

如果年轻人缺乏这种特质,而只会坐等别人的指示或是行动的许可,那在他们等待的同时,机会就会白白流逝。他们就这样一手规划自己事业的败亡,这样的景况令人看了着实心痛。

一只小青蛙厌倦了常年生活的小水沟——水沟的水越来越少,它已经没有什么食物了。小青蛙每天都不停地蹦,想要逃离这个地方。而它的同伴整日懒洋洋地蹲在浑浊的水洼里,说:

“现在不是还饿不死吗?你着什么急?”终于有一天,小青蛙纵身一跃,跳进了旁边的一个大河塘,那里面有很多好吃的,它可以自由游弋。

小青蛙呱呱地呼唤自己的伙伴:“你快过来吧,这边简直是天堂!”但是它的同伴说:

“我在这里已经习惯了,我从小就生活在这里,懒得动了!”

不久,水沟里的水干了,小青蛙的同伴活活饿死了。

请记住19世纪美国诗人罗威尔的话:“只有蠢人和死人,永不改变他们的意见。”

固执己见是一种消极的癖性,心胸开阔、勇于打破陈规才是应有的态度。前者导致失败,后者则是获得成功的保证。

智慧感悟:现代世界瞬息万变,对于想要等到所有条件都完美无缺才采取行动的人而言,这个世界是不会停下来等待他们的。这个世界青睐的是善思而力行的人物,也就是说尽管面临诸多的不确定性,依然会专心一致达到目标的人,才更能适应这个社会。只有敢于打破自己固有的圈子,才可能改变自己的命运,才可能拥有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那些墨守成规的人永远不会有所突破。

能力是获得成功的基础

无论你想达成什么样的目标,你都必须从某一个起点出发。这个起点就是你目前所拥有的能力。

很多真正的成功者能令一个家庭、一所学校、一家公司、一个城市、一个国家乃至整个人类以他为荣。但是他靠的往往不是学校给他的荣耀和给他提供的优越条件,而是靠个人的能力和努力。

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缺少的并不是成功的愿望,而是缺少帮助自己成功的各种能力。

这些能力和意识大部分都不是从学校学来的,而是靠后天的努力奋斗得来的,许多人都不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他们会错失很多机会。其实,一个人的能力并不是天生就具有的,它来源于观察、训练和在实际行动中的提高这三大要素。可见,对自己能力的训练直接决定着一个人是否能够成功。

巧克力之父弗斯·贝里一生几乎没进学校读过书,然而凭着灵活的头脑,他经营的乔治王巧克力公司,资产达98亿美元,在同行业名列世界第一。

2003年,乔治王公司获准登陆中国。消息一经发布,该公司在美国的总部信箱,就收到来自中国的400多份自荐信。

弗斯·贝里想,要在这些好学生中选一位适合自己公司的人,还必须测试一些其他的东西,于是一份别具一格的问卷,被以回执的形式发回自荐者的信箱。

回执是这样写的:请你用一句最简洁的话,回答下面4位著名人士到底在说些什么?

1. 1954年4月2日,苏黎世联邦工业大学建校一百周年,邀请爱因斯坦回母校演讲,爱因斯坦在演讲中说了这么几句话:我学习成绩中等,按学校的标准,我算不上是个好学生,不过后来我发现,能忘掉在学校的东西,剩下的才是教育。

2.1984年10月6日,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丁肇中回母校清华大学演讲,在接受学生的提问时说了这么一句话:据我所知,在获得诺贝尔奖的90多位物理学家中,还没有一位在学校里经常考第一,经常考倒数第一的,倒有几位。

3.1999年3月21日,比尔·盖茨应邀回母校哈佛大学参加募捐会,在记者问他是否愿意继续学习、拿到哈佛的毕业证书时,盖茨向那位记者笑了一下,没有回答。

4.2001年5月21日,美国总统布什返回母校耶鲁大学,接受荣誉法学博士学位。由于当年他成绩平平,在被问到现在接受这项荣誉作何感想时,他说,对那些取得优异成绩的毕业生,我说“干得好”;对那些成绩较差的毕业生,我说“你可以去当总统”。

接到回执的400多名同学,均发回自己的答案。最后只有一位被录取,他是这么回答的:学校里有高分低分之分,但校门外没有,校门外总是把校门里的一切打乱重排。

是的,一个人在学校里学习成绩好,并不代表走上社会后的工作和创业能力强。在校门外,主要看的不是学历,而是能力。有时,在校园里学到的东西,在校门外可能用不上。所以,在校门外,必须要把校门里的一切打乱重排。

智慧感悟:在充满竞争的社会,在推销自己和经营事业的时候,你必须有能力战胜别人,否则就会被别人“吃掉”,被社会“埋没”。一个不能靠自己的能力改变命运的人,是不幸的,也是可怜的,因为这些人没有将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反而成为命运的奴隶。拥有一项关键能力,成为某个方面不可多得且不可或缺的人物非常重要。更为重要的是拥有一种不会过时的思维方式和认真投入的行事态度,那将成为我们每个人一生的财富。

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

古语云:“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成功总是青睐那些肯努力的人,只有一分耕耘,才能获得一分收获。

为什么许多人会成功呢?因为他们向前追求一个特别的目标,不断努力,不断前进,直至达到目标为止。要阻止他们是难上加难。为什么许多人会失败呢?因为他们从来就不站起来出发,他们不前进,不愿努力,没有克服惰性,也不开始着手,因此他们永远不能成功。

一只小毛虫趴在一片叶子上,用新奇的目光观察着周围的一切:各种昆虫欢歌曼舞,飞的飞,跑的跑,又是唱,又是跳……到处生机勃勃。只有它,可怜的小毛虫,被抛弃在旁,既不会跑,也不会飞。

小毛虫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能挪动一点点。当它笨拙地从一片叶子爬到另一片叶子上时,自己觉得,就像是周游了整个世界。

尽管如此,它并不悲观失望,也不羡慕任何人,它懂得:每个人都有各自该做的事情。它,一只小小的毛虫,应该学会吐纤细的银丝,为自己编织一间牢固的茧房。

小毛虫一刻也没有迟疑,尽心竭力地做着工作,临近期限的时候,把自己从头到脚裹进了温暖的茧子里。

“以后会怎么样?”与世隔绝的小毛虫问。

“一切都将按自己的规律发展。”小毛虫听到一个声音在回答,“要耐心些,以后你会明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