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优等生学习法
19679200000018

第18章 各科学习篇:掌握每个科目的学习窍门(4)

8.为孩子选择合适的英语读物

英语读物在英语学习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适当的英语课外读物,能使孩子在较短的时间内读完一本书,即使是简单的儿童读物,也能让孩子获得成就感,坚持下去,必然能全面提高孩子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使孩子增广见闻、积累词汇、激发学习兴趣。

家长为孩子选择英语读物的原则是:以孩子的生活范围为主题;内容有益身心发展;遣词造句都适合孩子的认知能力;印刷精美、图画吸引孩子;文字浅白而优美等。

活学活用是学好政治的精髓

谈到政治学科的学习,社会上很多人对此存在大量误解。一些人不了解政治课的学科体系和价值,本能地把政治课和和思想政治工作划等号,与时事政治甚至是行政工作划等号。有人认为政治课就是说教,是传统道德观念的灌输。这种不利的社会氛围,影响了孩子对政治课的学习热情。有的孩子在学习中感觉政治课比较枯燥,也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首先,父母应充分认识到政治学科特有的价值。政治课内容包括经济学常识、哲学常识和政治学常识三大板块。政治学科是教给孩子认识世界、认识生活的思维方法,是思维的工具,这是其他课程不可替代的。学好政治课可以使孩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使孩子将来的人生航道不会偏离,从而成长为一个合格的人才。

其次,父母要帮助孩子克服学习中的实用主义倾向。受高考指挥棒的影响,有的孩子不自觉地将学科分为三六九等,凡高考中必须要考的、分值高的科目就会下大力气去抓,反之对高考中不考或者分值比较低的学科,不管有用没用,都不愿意付出更多的精力去学习。而越学不进去就越感到枯燥无味,从而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政治是一门应用学科,它所包含的知识都是从实践中来,并经过对理论的修改完善,形成知识体系,再运用到解决实践问题中去。因此,政治着重的是能力的培养,培养能力的目的就是要学会如何学习、如何运用知识。要做个有心人,充满兴趣、主动地去感知政治,研究政治,而不是被动地去背政治。

从这几年的高考试卷来看,政治越来越侧重于理解,纯记忆性的东西越来越少,这就要求孩子应该把政治课学活。尽可能地“学懂”政治,而不是“记住”政治。应该掌握系统的学习方法,综合理解、运用、分析、辨别、归纳、总结等,才能达到理想的学习目的。死记硬背既浪费了时间,也不能获得考试高分。那种抱着平时不认真学,到考试的时候突击背诵就可以过关想法的人,最后得到的一定是惨痛的教训。

要学好政治,达到不断进步的目的,家长要教孩子从自身的认识实际出发,解决好存在的疑点、难点问题,在学习中用辨证的观点看问题,提高学习能力,掌握学习方法,培养科学的思维习惯,做到知、行统一,在实际中见成效。要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更好地认识客观世界,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正确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注意在观察和分析社会问题时,得出正确的结论;在分析人生的重大问题时,知道自己如何在正确的道路上前进。使孩子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让孩子一生受益。

优等生是这样活学活用学好政治的

浙江文科状元徐语婧以优异成绩考入北京大学元培实验班。她对政治的学习体会是:放眼天下,回归课本。

放眼天下,是因为政治是时效性很强的科目,它的考试范围肯定会联系到当前一些时政要闻、社会热点。这要求我们不光是埋头苦读,还要关心国家大事。了解时事的途径非常多,如看新闻联播,阅读报纸,看《半月谈》及其他一些报刊文摘等。

回归课本,是说光知道时事背景是不够的,因为高考的目的是“学以致用”,是运用课本知识来分析时事热点,所以掌握课本知识是基础。这可以通过细化和概括这两步来进行。先得把课本知识学细了,把一个大的知识点分成非常小的知识点。在此基础上学会概括,就是要把课本知识概括起来,形成一个网络、一个系统。如政治常识就可以分成三块来学——关于国家的知识点、政党的知识点、国际关系与外交方面的知识点。这样就非常清楚自己学了哪些东西,书本上有哪些知识。考试的时候,你就可以马上把相关知识点找出来,其他的就撇开,这样可以提高答题的效率。

最重要的是,考试的时候要把社会热点和课本知识联系起来。如2009年考的这道三农问题,首先你就把“三农”这方面的知识点搬出来。它考的是农民增收,那你就想想看,课本上涉及农民增收的有哪些知识点,把它们答上去之后,再看看能不能联系到一些热点的东西,比方说和谐社会、以人为本,这些东西写上去都是亮点,肯定得分,判卷老师会对你的印象特别好,觉得你不是死读书。

实用锦囊

1.端正学习态度

学好任何一门学科都是以浓厚的兴趣为前提,政治也是如此。对政治课缺乏兴趣,其中重要原因是受实用主义以及现实生活中对政治学科的误解等的影响。很多孩子把政治看作副科,认为不值得投入时间、精力去学习,只需考试时突击强记就足可应付了。这在根本上歪曲了学习的态度,自然达不到学习的效果。培养兴趣就必须消除心中的障碍。不要把政治看做可有可无,也不看做深不可测,而是把它作为生活中的必需,精神上的享受,可以陶冶自己的品格,增长自己的见识,就必然会产生兴趣。

2.掌握学习方法

学好政治,首先必须牢固掌握所学的概念和原理。概念和原理是对同类事物本质和规律的概括和总结,具有较强的抽象性,不能只靠死记硬背。必须做到:运用记忆技巧。在弄懂的基础上,学会提炼关键词,将关键词提炼出来着重记忆,然后用其他词汇补充形成完整记忆;及时复习、定时复习。遗忘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对待遗忘最好的良药就是及时复习,趁热打铁。定时、多次复习后,知识即可成为长久记忆;正确区分相近或相似的知识点,找出区分的关键词,整理出比较表,使异同一目了然。

建立知识网络,站在系统的高度把握知识。在学习的过程中经常把知识置于整体当中去认识。要学会自己动手整理知识体系。政治内容一般都为面,而平常所学的内容为点,因此常常要把这些孤立的内容由点及线到面有机串联起来,建立知识网络,经常复习并加以思考。掌握知识体系不但有助于牢固地掌握概念和原理,还能提高思维能力,在自己的脑海中有一个清晰、科学的知识网络。

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提高理解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有意识地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不能仅仅满足于知道知识是什么,还要知道为什么、怎么样。要从多层面、多角度理解知识、分析知识、运用知识;学会用多个知识从不同角度去分析同一问题,培养辩证思维、发散思维能力。

多看有关的课外资料。事实证明,平时关心国内外大事的同学,政治考试的成绩往往比较好。因为生活是鲜活的、不断变化的,而教材的稳定性以及时间上的限制,使其内容存在滞后性。这就需要在学习政治课的过程中,经常关注时政热点,及时把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补充进来。平时多看报纸、新闻,并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了解社会上最近发生的事情,这有助于考试时开放性“热门话题”的解答。

如果有时间,还可以找点社会、科学方面的课外书来看,甚至某些小说、野史亦可。多看点书,答题时虽然用不上,但会启迪思维,带来更多灵感。

3.提高应试能力

政治既然作为一门考试科目,要想取得好的成绩,就要提高应试能力。掌握一些审题和答题技巧,是提高应试能力的重要条件。

首先要了解政治试题的题型,它通常为选择题、简答题、辨析题、论述题等几种。选择题属于客观性试题,其余类型的题则为主观性试题。一般主观性题,都有明确指定知识的运用范围,为限制性试题。而有些主观性试题,对所用知识范围不作限定,即为开放性试题。无论是选择题还是主观性试题,都有一个立意中心,审题时应先把握住这个中心,即找出“谁在什么条件下做什么?”这样可减少答题的盲目性,提高答案的针对性和准确率。

选择题分值大、评分无误差,是得高分的关键。选择题主要考察学生对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要具备对理论知识的全面掌握、理解、分析和比较能力,其次要有一定的方法。做好选择题,公认的方法是“一读两排除”:读懂(读准、读全)题干,排除错误观点、排除不合题意的观点。在做选择题时,一定要注意力集中,思维活跃,反应灵敏,善于运用排除法,适当控制做题的节奏和速度,提高正确率。

主观题题量大、耗时多,且易受评分影响,要把握审好题、慎作答的做题关键。

首先,如何审题。高考主观题由背景材料和设问两部分组成。审材料时一定要仔细阅读,捕捉一切有价值的信息,找出中心思想,切忌断章取义。对设问的审读是学生最容易忽视的,但它却是审题最重要的环节。审清问题,才能弄清答题要求。一是要弄清答题的限制性要求。如:从经济学角度说明、从政治学角度说明、从哲学常识角度说明等;二是要审清答题的方向,如问原因不答措施,问措施无需要讲原因,忌不顾要求自圆其说。

其次,如何答题。在审清题目后,就要调动知识储备,找出直接支持问题的理论、观点。注意一定要理论联系实际,将理论和材料密切联系起来进行说明,切忌离开材料,漫天撒网,理论与材料形成两张皮,费时费力还不能得分。答题时要组织好语言,用规范性的政治书面用语,进行准确、简洁、科学的表述。

做主观题时,思路一定要清晰,角度一定要对路,表达一定要简约、明白、准确、有条理,卷面一定要清洁美观。这样,才可能获得一个满意的分数。

总之,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就能从容面对灵活多变的试题,提高应试能力。

“死去活来”学历史

英国哲学家培根说:学史使人明智。这里“明智”的“智”不仅仅是“知识”、“技能”,学历史也不仅是说书讲故事,更重要的是,要从一个更高的层次去要求,学会用马克思主义史学观点去研究历史、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去分析历史,让历史为我所用,为现实生活所用。

因此,学习历史要经历3个层次:了解—理解—见解。历史是中学阶段记忆量最大的学科,想学好历史,要“先死后活,死去活来”,即死记硬背基础知识,进而熟能生巧、活学活用。“死”,是要背死、背准、背全。书上写的要背,图中有的要记。“活”,是要灵活运用,融会贯通。要学会从历史的成败得失中总结经验教训,从纷繁的历史现象中获得深刻启迪,在对历史的独特感受中获取人生智慧。很多学生认为历史学习只是死记硬背,枯燥乏味,因此“谈史色变”,这其实是没有理解历史学科的特点,没能掌握历史学习的正确方法。家长应该让孩子把历史学习作为加强自己人文修养的渠道,变被动学习为自觉的要求,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采取正确的学习方法,历史学习一定会事半功倍,其乐融融。

历史有三大块: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近现代史。学习历史,首先得对这三大块的史实有准确的记忆。若不熟悉史实而空谈分析、综合、归纳,等于打造空中楼阁。所以,首先要安下心来,耐住性子,老老实实去认真背、仔细背、反复背,在背的过程中注意理解,注意横向、纵向比较,注意联系、总结。把新学的知识纳入到已有的知识结构中,把“知识记忆”变成“历史构建”,变知识的砖瓦为历史的楼台,整体上把握历史,是“死去活来”的根本方法。

历史是记忆性较强的学科,但仅仅死记硬背史实是远远不够的,高考更加注重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因而历史应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在记忆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和运用。理出线索,找出各个历史事件之间的相互关系,弄清每件史实的前因后果,同时,用马列主义的科学方法论作指导,正确地评价每一历史事件。

迫于考试而应付学习是“知之者”;关心奇闻轶事、故事情节是“好知者”;用心灵去体味历史,让历史融会于心灵是“乐知者”。得历史真意,不拘泥于繁琐的具体史实,即“得意忘形”,是“死去活来”的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