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心灵鸡汤智慧全集
19677900000005

第5章 没有谁能垄断幸福和快乐(4)

不堆积问题

问题往往是烦恼的祸根,因此当问题第一次出现时,我们就应该迅速把它解决掉,如果让问题堆积下来不去解决,它们就会像滚雪球一样,不断地扩大并恶化下去。

不过分自责

很多人喜欢把本来应该属于别人承担的问题,揽过来自己背着。他们无论遇上什么事情,都喜欢说“这都是我造成的”“这都是我的错”。一个人如果长期地代人受过,或者是引咎自责,就会患上忧郁症。

不做不可能实现的梦

很多人之所以成天烦恼,是因为他把目标定得太高,以至于在无法实现时就哀叹命运的不公平。一位妇女曾经向一位心理咨询师抱怨道:“我每天要照顾三个孩子和两个躺在病床上的老人,同时我还修了三门大学课程,又在学钢琴,还要打扫家里的卫生,其他家务活也是我一个人承担。如果学习成绩没有达到优,我会很伤心,卫生没有做好,我就有自责感。”

显然,她的烦恼都是她自找的,如果她把目标定得很实际,所有的烦恼都会烟消云散。

欲望越多,幸福越少

如果你能做到“身外物,不奢恋”,你就能活得轻松,过得自在。

古人云:“身外物,不思恋。”但在生活中,有些人的欲望还是太多,以至于在物质上永不满足,而形成了一种精神上的贫穷。法国杰出的启蒙哲学家卢梭认为一个人之所以不快乐,是因为欲望太盛的缘故。他说:“十岁时被点心、二十岁时被恋人、三十岁时被快乐、四十岁时被野心、五十岁时被贪婪所俘虏。人到什么时候才能只追求睿智和快乐呢?”

一户人家门前的大树上,站立着一只贪婪的乌鸦,而对面人家的门前,正有一只黄狗在进行它的午餐——一根肉骨头。

乌鸦张大着嘴巴,望着正津津有味啃骨头的看家狗,心里很不平衡:“为什么它有骨头而我没有,我要把骨头抢过来!”于是,自不量力的乌鸦看准一个机会,猛扑过去,对准黄狗的头部奋力一击。

看家狗对这突如其来的进攻毫无防备,就连这一下是谁打的它都没弄清楚,于是头也不回地钻进了门洞,而那块骨头也落在了洞口前。

一时得逞的乌鸦得意忘形起来:“原来黄狗也不过如此嘛!我就这一下它就变成了丧家之犬,这下骨头成我的啦!”

乌鸦叼着那块大骨头,飞回了树上开始吃起来。

又过了两天,乌鸦看见黄狗又在那里啃骨头,这次乌鸦想都没想就直接扑了过去,岂料,这次狗早已有了防备。

当它看到袭击自己的只是一只乌鸦时,不禁勃然大怒,它一把抓住了乌鸦的翅膀,顿时,羽毛飘零。乌鸦想要逃跑,却已经没有机会,被黄狗一口咬断了脖子,只见它挣扎了几下,便一命呜呼了。

利益往往驱使人去冒险,哪怕实力悬殊,也要试一试,过分的贪婪其实就是一个自掘的陷阱。

张三和李四一同狩猎。天快黑了,李四说:“张弟,我们的猎物已够多的了,现在就回家吧。”

“再等一会儿,我还想猎一只羚羊什么的,才猎了几只野兔,你就觉得满足了,真是没出息。”

突然,一只羚羊从他们身旁一闪而过。张三立即撒开腿,猛追过去。却不曾想,天黑路滑,脚下一松劲,滚下了山坡。

等李四赶到山坡下时,张三只剩下最后一口气了。

“李兄,请告诉我儿子一句话:即使拥有整个世界,一天也只能吃三餐,睡一张床。”说完这句话后,张三便断了气。

欲望越大,人越贪婪,人生越容易致祸!

如果你能做到“身外物,不奢恋”,你就能活得轻松,过得自在,遇事想得开,放得下。就不会像伊索寓言里所讲的那样:“有些人贪婪,想得到更多的东西,却把现在所有的也失掉了。更为重要的是,他同时失去了做人的快乐。”

如果一个人心里总是抱着不切实际的欲望,那么这种欲望就有可能毁灭他的一切。有这样一则小品文就很有寓意:印第安人酋长对他的臣民们说:“上帝给了每个人一杯水,于是,你从里面饮入了生活。”

的确,生活就是一杯水。杯子里的水本来无色无味,清澈透明。接下来,你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向里面加糖、加盐……只要你喜欢。这是你的生活权利,没有人能干涉,也没有人能剥夺。

你有欲望,不停地往杯子里加糖或是加盐,但必须适可而止,因为杯子的容量有限。喝的时候,你要仔细地品味,因为你只有一杯水,喝完了,杯子就空了。

生活中,有不少人为了让自己的这杯水含有幸福、快乐,喜、怒、哀、乐……色、香、味俱佳而不切实际地往里面加各种各样的作料,如金钱、权力等等。而这也是他们活得“累”、“烦”的原因。

虽然人人都有欲望,都想过幸福美满的日子,但是,对可遇而不可求的东西,硬要占为己有,那就会有无尽的烦恼和压力。就像小品文中的那杯生活之水,如果添加的成分太多,会导致水满而溢出。因此,还是要剔除自己的贪婪之心,这样才能减轻烦恼和压力。

那些活得既自在又幸福的人,因为他们不贪图,就没有烦恼和压力。因此,我们应该向这些人学习,把自己从欲望中解脱出来。

不攀比,让快乐自然涌动

攀比是烦恼的根源,那些心态平和、容易满足、不攀不比,安心过自己的日子的人才是最快乐的人。

有位哲人曾说:“如果我们仅仅想获得幸福,那很容易实现。但我们希望比别人更幸福,就会感到很难实现,因为我们对于别人幸福的想象总是超过实际情形。”

其实,人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因此,我们既不能专门以己之长,比人之短;也不应以己之短,比人之长。

只要我们安心享受自己的生活,不盲目地和别人攀比,生活中就会减少许多无谓的烦恼。

一天,狮王到各个山头巡视。使它万分诧异的是,老虎正躺在洞里呼呼大睡,完全没有以前的威风与生气;野猪也不再磨牙,而是躺在一棵大树底下晒太阳;而狐狸呢,嘴里嚼着一根脏兮兮的野鸡毛,懒洋洋地趴在洞口,仿佛在想心事;猴子们也在树上荡秋千,个个都露出厌世的表情,没有一个人去采集过冬的食物。

狮王一路走啊,走啊,发现只有小老鼠在往洞里运麦粒,一副忙碌、活得有滋有味的样子。

狮王上前问道:“小老鼠,你知道它们无精打采,不想活的原因吗?”

“我知道,尊敬的狮王!”小老鼠毕恭毕敬地说:

“老虎之所以睡觉,是因为它觉得自己没有野猪的身材高大,也没有野猪那一对人见人怕的獠牙,因此产生了轻生厌世的念头;野猪因为痛恨自己没有狐狸那样聪明绝顶的脑瓜,而不再磨牙,静静地躺在树底下等猎人来收拾自己;狐狸哀叹自己不能像猴子一样四肢灵巧,也病倒了;猴子则因自己没有大象那样庞大的身躯,而失去了继续活下去的信心,所以也不去采集过冬的食物……”

“那么你呢?你为什么过得如此快乐而毫不沮丧呢?”

“尊敬的大王,我只知道安心地过自己的日子,从来没有它们那么多复杂的想法。所以,我对自己的现状很满足,并热爱这样的生活。”小老鼠说。

其实,攀比之风在人类社会也盛行。人们喜欢比房子、比票子、比位子……如年收入在两到三万元之间的阶层,有他们自己的社交圈子。在这个圈子里,一年赚两万九千元的就堪称高所得,两万元的则是低所得。一年赚两万九千元的如果要十万元的人比,结果一定是被失落感所笼罩。

这些不知足者的原因在于爱攀比,因此心理不平衡。这种人通常是年幼的时候没有得到足够的爱,又深受贫穷所苦。他们专心一意追求金钱和往上爬,以弥补“情绪缺口”,可是再多的金钱和地位、权力,也填补不了心灵的无底洞。另一种造成这种爱攀比、不平衡心理的原因是教育的方法不对。有的人从小就被灌输金钱至上的价值观。在经典之作《什么让山米跑》一文中,山米是一个典型的美国穷人,他对金钱永不知足,因为他一向被灌输的人生目标就是赚大钱。

在现代社会里,每个阶层的人都有他自己的期望层次。如有的人住价值20万元的房子就很满足,但有的人的欲望却是没有止境的,他们的期望层次会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提高,比如已住上了价值20万的房子时,30万的又成为“必需品”。当30万的房子住不上时,他的烦恼就会滋生,甚至会抱怨这,抱怨那,把好端端的生活弄得一团糟。

一位心理学家拜访了居住在洛杉矶有名的“坏区”瓦兹的居民。他们共55位,全是黑人,贫穷、社会地位很低。谈话中,这位心理学家问他们:“你们对自己的经济状况看来相当满意,可是,与住在附近比弗利山庄里面那些要什么有什么的富人们比起来,你们的生活水平是极低的,难道你们就不觉得气愤吗?”

出人意料的是,所有的人对那些拥有高社会地位的人们,没有表现出丝毫的嫉妒和羡慕,相反,他们十分满意自身的状况,几乎从来没有去想过过那种奢侈的上层生活,他们中甚至有百分之九十的人觉得自己的生活很有乐趣,他们是快乐的。

心理学家又找了55个富有的人,问他们同一个问题:“你们对自己的经济条件满意吗?”结果有49个人表示不满意。其原因不外乎是自己没有股神巴菲特有钱,没有带游泳池的别墅,没有自己独立控股的公司……当然,他们也是不快乐的,因为他们的心里装满了欲望、羡慕、嫉妒,因而烦恼也就接踵而来。

最后,这位心理学家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攀比是烦恼的根源,那些心态平和、容易满足、不攀不比,安心过自己的日子的人才是最快乐的人。

那么,怎样才能克服爱攀比的思想呢?

换一种思维模式

有一点点攀比心并不是坏事,它能促使我们上进,但过度则不妥。其实,我们可以换一种方式,即把眼光放低一些,多往下比,多与自己不如意的过去比,这样就会对目前的情况产生一种满足感,这样生活中就会多一分快乐。

转移注意力的重心

当我们把注意力从与他人攀比上,转移到学习或工作上时,烦恼就会大为减少。在物质方面,应该和不如自己的身边人相比,那么就不会有失落感,而且当你把精力放在学习和工作上时,在这方面你就能取得别人无法取得的成绩,成为被别人羡慕的对象,这时你就会觉得生活的充实远比盲目的攀比重要得多。

调整自己的心态

适当地节制自己的需要,不要让自己追求无穷无尽的欲望,追求无限的拥有。当你拥有一种恬淡寡欲、知足常乐的心境时,才会使自己的心灵变得清静、安闲、健康,从而真正地从已经拥有的东西中感受到无穷的乐趣。这样,你的心情就会变得豁达、开朗,并充满了快乐。

适当地给自己一些奖励

当自己在学习、工作上取得一定成绩时,可以给自己一点奖励,给自己买一件衣服,去看一场电影,听一场音乐会,吃一顿大餐……从而逐步消除对物质的一味追求、互相攀比、爱慕虚荣等不健康心理。

戒除贪念,知足常乐

一个人生活上的快乐,应该来自尽可能减少对外来事物的依赖。

在网站和其他媒体上,我们经常看到人们发表对贪婪、不知足者的各种看法。下面这首流传在民间的《十不足诗》就是其中之一。

终日奔忙为免饥,

才得饱食又思衣;

冬穿绫罗夏穿衫,

堂前缺少美貌妻;

娶下三妻并四妾,

又怕无官受人欺;

四品三品嫌官小,

又想面南做皇帝;

一朝登了金銮殿,

却慕神仙下象棋;

洞宾与他把棋下,

又问哪有上天梯;

若非此人大限到,

上到九天还嫌低。

这首诗对那些贪心不足者的心态刻画得淋漓尽致。物欲太盛就会造成灵魂变态,永不知足的人,没有家产想家产,有了家产想当官,当了小官想大官,当了大官想成仙……这样的人精神上永无宁静,永无快乐。

显然,永不知足是一种病态,其病因多是地位、权力、金钱之类引发的。这种病态如果发展下去,就是贪得无厌,其结局是自我毁灭。

南朝梁代人鱼弘,追随梁武帝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后来,梁武帝赐给他15顷田,一座山林,八万棵林木,但他却郁郁寡欢,终日不露笑脸。他的妻子深感不安,于是直言相问:“官人,你是不是因为皇帝给你封赏少而不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