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商道胡雪岩
19676100000007

第7章 商人要成功,做事讲变通(2)

留得青山在,商界处处有柴烧

无论做事还是经商,都应学会掌握与运用机变与权变之理,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应该时时注意给自己留下退路。

中国也曾有句古话叫做“置之死地而后生”,但这个“死”字并非完完全全毫无生气之意,这里只是用来形容人所处的绝境。假想一下:如果真的被一棍子打死,那就真的再也生不起来,翻不了身了。这对于浩瀚宇宙中微小的生命来说,是一件多么残酷的事情啊。

智慧的中国古人有这么一句俗语“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意思就是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一定要给自己留一条后路。当然了,所谓的留后路并不是胆小怕事,自信心不足,而是融入果决的一种理智、加入勇猛的一种谨慎。因为人生在世,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如果你不善于时刻给自己留后路,那么有一天真把自己赶到绝路上的时候就会连转换方向的余地都没有,那也就不可能再有“绝处逢生”的机会了。

所以,深谙做事圆滑之道的胡雪岩这么说:“无论做事还是经商,都应学会掌握与运用机变与权变之理,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应该时时注意给自己留下退路。”当然,他也是这样做的。

他本就是个善良、仗义的人,加上又懂得未雨绸缪和不把事情做绝,所以他才能左右逢源,逢凶化吉,获得了一般人无法超越的成功。

哲学理论告诉我们:世界上的各种事物之间,总是存在着这样那样或明或暗的联系,而且彼此之间总是互用互变和互相转化的。所以,任何事情都不能做得太绝。因为你根本不知道自己做绝的那些事将会和以后的哪件事发生联系,就算当时能让自己得到一些好处,但总有一天会让自己吃下自己曾经种下的苦果。要想不给自己留下后顾之忧,不让将来的自己如履薄冰,后悔当初,就该在做每件事情的时候时时注意给自己留下退路,也只有这样的人才是精明的。

胡雪岩是一个众所周知的精明商人,他经商行事有着非常灵活的头脑和手腕,总是懂得为自己留下退路。所以,他在做任何事情之前,都会深思熟虑,顾前思后,从各个角度,各个方面尽量把事情做得圆滑、完美。给别人和自己都留一条后路。这也是为什么他能在官场、商场如鱼得水的原因。谁会不喜欢一个做事留余地的圆滑之人呢?

人类的认识是有限和无限的统一。人们对身边事物的认识总是有限的,而事物本身的发展决定了我们的认识具有无限性。因此,具有认识有限性拘束的人们不可能完全体会领悟到认识发展的“无限性”这个属性,也就是说在做任何一件事情的时候都不可能精确地预料到结果。所以,要想避免意外出现时惊慌失措,就要在做事情之前、考虑问题之时,多做几手准备,多制定几套方案,做到未雨绸缪,时时注意给自己留下退路。

众所周知,经商之路并不平坦,生意场上瞬息万变,很多人就是在商海里面挣扎、不得救生之法后被淹没掉。所以,商场中许多事情都难以预料,再有实力的人,也难免马失前蹄,而做到未雨绸缪,给自己留条退路在这一行中是非常必要的。

胡雪岩从创业到事业发展鼎盛的过程中,可以说每桩生意都充满了风险和刺激,但由于他凡事都能做到未雨绸缪,尤其特别注意给自己留下退路,所以向来他在生意场上都是有惊无险,化险为夷。这也正是他之所以能在生意场上显赫一时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古时,钱庄做生意主要是通过兑进兑出来赚钱的,也就是相当于今天的银行业务。兑进,是吸收别人的存款做资本,而兑出则是放贷款给别人。兑进要付出利息给存款人,所以利息自然是越低越好,最好是“0”;兑出则是赚借贷人的利息,利息自然是越高越好,没有限度。低付出,高收入,正是商人所追求的。

表面上看起来,这种生意只要商家能够把握好市场,随着银价的起浮,及时调整好兑进兑出的利率,就可以稳稳当当地坐收渔利。然而,这种用钱生钱、四平八稳的运作方式固然可以,但终归不是做钱庄生意的“大手笔”,只能算是小打小闹,至多能过上小康生活而已。而要做出“大手笔”,兑进兑出都是必须承担风险的。

以兑出为例来说。放出的款要想高利息收回,就需要找到大主顾。大主顾是做大生意的,肯定需要大本钱带来大利润,也就不会太在乎借款利率的高低,他们看中的只是借的款项的数量。

向这样的主顾放款,收回的利息自然就会高。

但开钱庄的都知道,借贷者若想在生意上获得大利润,所承担的风险也就越大。款放给他们,就意味着自己也要承担很大的风险。他们赚了还好,但万一对方生意失利,血本无归,自己放出去的款不也就付诸东流了?况且往往这一笔放款的数目不是小数,这样下去也就等于把自己放“倒”了。

再从兑进来说,当然最好是有储户他们存款不要利息,虽然这种情况少见,但在当时也不是没有。可天下没有完全免费的午餐,存款的人也不是傻子,他们没有任何理由甘愿这样委屈自己。

所以做这样的生意,钱庄当然要承担很大的风险。比如前面讲过的,太平天国失败之后,阜康钱庄接受太平军逃亡兵将隐匿私财的存款就是一个例子。这虽然是一桩获利很大的买卖,但风险也很大。当时钱庄背负的风险是赔了夫人又折兵。因为万一朝廷查到这笔私产的所在,钱庄不光要把这些存款如数上缴朝廷,还有可能会惹上官司。并且有一天私产主人回来取款,按胡雪岩重信用的个性以及钱庄规矩,钱庄必须将原存款如数奉还。

可见,要做“大手笔”对于钱庄来讲并不容易。但有大钱不赚心里又痒痒,所以,这就需要做事的人有足够的能力事先为自己留好退路来减少这些风险带来的冲击力。

胡雪岩做事,从来不缺乏这种能力,他好像总是能做到深谋远虑,瞻前顾后,总是会注意在任何时候都为自己留下退路。但所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并不是每件事他都做得滴水不漏。

但能在错误产生之后,马上想到补救的办法,全身而退,又是一种智慧。

中国兵法有这么一说:“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商战与兵战在战术上来讲是差不多的,商场上的环境和态势总是瞬息万变,时而天高云淡,风和日丽,一切为我所利;时而山雨欲来风满楼,黑云压城城欲摧,让人感觉到那即将来临的电闪雷鸣前的天昏地暗。那些久经商场,历经起落的商人对此往往是习以为常,因此在遇到挫折的时候也不会冲动地孤注一掷,不给自己留下东山再起的机会。

然而都说变化之中有机缘,这就说明了即使是逆境、即使是绝境,也是有机会存在的。成功的商人应该要学会在变化之中发现机缘、把握机缘,在即将被置于万劫不复的时候记住“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这句话。

古人曾说:“识时务者为俊杰”,何谓时务不难解释,就是指代世事的发展变化。而整个这句话指导着面临困境的人们:在事件发展变化的时候,不要一味地硬碰硬,不要一味地相信自己的内心力量,应该随着态势的发展去寻找新的机缘,决定自己何去何从。

成功的路,老老实实自己铺

事缓则圆,不必急在一时,要妥当了再动手。

俗话也常说“笨鸟先飞早入林”,“早起的鸟儿有虫吃”,这其实都是在告诉我们一个道理,那就是:任何事情,一定要早做准备。只有早早地进入状态,想出办法,做好准备,才能在机会来临的时候较快地付诸行动,从而更快达到目标。

每个人做一件事情,一定要有充分的准备才可能取得最后的成功。这就如同厨师做饭,如果没有准备充足的调料、原料、餐具,怎么可能做出丰盛的饭菜?中国有句古话叫做“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讲的就是做事之前准备工作的重要性。

而事事提前做好准备,就需要有一份自觉自愿的心理。拿破仑曾经说过:“自觉自愿是种极为难得的美德,它驱使一个人在没有人吩咐应该去做什么事之前,就能主动地去做应该做的事。”

只有在你自觉自愿地想做一件事情的情况下,才能主动做好各项准备。

胡雪岩是个从小有着明确目标与宏图大志的人,所以,在“万事俱备”这方面下了很多的功夫。首先,这表现在他当学徒时候的学习生活上。

胡雪岩的母亲因为胡雪岩早年丧父的关系,一直既当爹又当妈,在他很小的时候母亲就对他讲为人做事的道理:到私塾里面要听老师的话,不要吵闹;替人家放牛,要好好看管,不要只顾着自己玩儿;出去当学徒,要听老板的话,要把老板交代的事情做好……胡雪岩从小就是在这样一位朴素善良有修养母亲的耳提面命下,慢慢成长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