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商道胡雪岩
19676100000019

第19章 巧动脑袋瓜,无本也能开出盈利花(1)

胡雪岩说:“凡事总要动脑筋。说到理财,到处都是财源。”、“只要心定神闲,想得广、想得透,蹈暇乘隙,避重就轻,大事化小,小事化无,亦并不难。”

借鸡生蛋,一本万利,甚至无本万利。这些看上去荒诞,但是却可以实现。

但是如何去借“鸡”,再成功地获得“鸡”下的“蛋”呢?

这就需要开动脑筋,只要脑袋转得快,无本万利不是没有可能。

只要借对会生蛋的鸡,商人无本也可生利

巧妙地利用各种条件来发展自己、壮大自己,才有可能达到自己的目的。

在商场上借用别人的钱,替自己带来利润。这听起来似乎有点荒诞不经,好像世间没有如此便宜的事情。但事实上,已经有很多成功的商人创造了“借鸡生蛋”的成功商业案例。商界曾经有这样一句话:用自己的钱赚钱的商人只是二等商人,而那些用别人的钱为自己赚钱的商人才是一等商人。这突出说明了借鸡生蛋是需要很多智慧的。

在现代社会,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意识到了借鸡生蛋的重要性,所以这些人总是尽力去寻找并获得那只会生蛋的鸡。按照今天的专业说法,这叫“融资”。也就是各个公司根据自身的生产经营状况、资金拥有状况、公司未来发展蓝图等,对自身做一个科学预测和决策,然后采用一定渠道向公司投资者和债权人筹集资金的过程。

众所周知,任何商人做生意,第一个先决条件就是必须要有足够的资金做后盾,这就如同打仗需要粮饷做后盾一样。作为一名企业经营者,无论你有多么强的运营能力,还是有多么了不起的商业构想,如果没有足够的资金作为支撑,那一切只是一个幻想。对于那些初涉商场、想创业和发展中的企业来说,资金永远是一个困扰他们的重大问题。可以说,任何一个商人,或者是致力于商场的人士,要想在商场中闯出一番天地,就需要不断地筹集资金,为自己做前期投资或者是为以后的更大收益做好充分的投入准备。

事实证明了:不论是在公司刚开始创立的时候,还是它发展的时候,永远都需要资金作为动力来支撑公司的前进。

那么对于那些没有资金做后盾的人,他们就只能苦守着一脑子的美好想法,付诸不了行动吗?对于正在发展壮大的公司,就因为资金周转不灵的窘迫而放弃了很好的公司发展机会吗?当然不是。这个社会如此现实,商场竞争如此残酷,如果每个人都这么束手就擒,那商场就不会像现在这样人头攒动。那么那些刚开始束手无策的人是怎样在本身没有足够资金的情况下做成事情的呢?答案很简单:“拿别人的钱,做自己的事。”

这个世界这么丰富多彩,人的脑子那么灵活多样,当然不会让资金的来源只有“自有”这么单一,世间肯定还有其他途径可以获得它。“借鸡生蛋”就是其中的一种。顾名思义,借鸡,就是利用别人有的资源;生蛋,就是将它转变成能为我所用的资源。

说白了也就是通过借钱的方式来为自己赚钱,也可以说是“借资生财”。

在没有充足资金支持的情况下,如何找到资金让自己的商业活动运转起来,最先决定的条件就是你需要有充足的理由让别人心甘情愿地借“鸡”给你。而这个理由,在商业上来说,就需要我们有一份详细的项目策划,一份可以打动别人放心借“鸡”给你的可以盈利的策划。这样,当然就需要具备很多相关的能力。

例如:我们需要有敏锐的市场嗅觉,能充分了解市场的动态和走向,并根据市场的需求制定出详细的、盈利点明显的可行性报告,佐之以宽泛的人脉关系和优秀的谈判能力,有了这些条件,顺利地借到“鸡”也不是异想天开。

胡雪岩就是一个具备了“借鸡生蛋”能力的人。大凡对他有点了解的人都知道,他从小出身贫苦,根本就没有让他拥有充足资金的条件。但是,他却凭借自己锐意进取的精神、积极向上的态度、能言善辩的交际手腕,在创业之初就抱到了一只合适的“鸡”。

胡雪岩之所以能够从一个贫苦孩子变为清朝末年出名的红顶商人,关键的因素就是他能够在没有资本的情况下将生意做好、做大、做火,所以,他借资生财的本事向来被商界传为佳话,是后世商人学习的榜样。而诀窍却似乎很简单,他这样总结,“八个坛子七个盖,盖来盖去不穿帮,就是会做生意。”

当然,胡雪岩善于“以财生利”,借用别人的钱,为自己盈利是他从贫苦孩子到做大生意老板的诀窍,所以这种事情他干过远不止一次。在当初收到小费存起来给老板娘买礼物的时候,在当初从于老板那里“继承家业”的时候……

当初,胡雪岩看着民生疾苦,筹划开办一家药店为社会做点微薄的贡献,可是没有钱。所以他在和他小老婆的叔叔刘不才商量药店事宜的时候,居然狮子大张口,他一开口就说“初步我想凑十万两银子的本钱”。这句话在当时听了有点让人头大,因为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更何况还是他自己根本就没有钱的情况下。

虽然有个叫郁四的人曾经说愿意入股,但他之前已经给胡雪岩帮了很大的忙了,这一次如果再让他拿钱出来投资,他也就只能是卖房子拆砖拆瓦。按照胡雪岩不给朋友找麻烦的为人原则,他绝对不会让郁四这么干。况且,那个时候正是兵荒马乱的年代,房地产业可不像我们今天这样繁荣发达,房子之类的不动产根本就不可能变出现钱。所以,鬼精灵的胡雪岩灵机一动,就找到了两个筹集药店资本的好主意。

其中第一个主意,他瞄准了杭州那些为官不廉、中饱私囊,已经被“喂”得肥头大耳的官员们。他们整天搜刮民脂民膏,积累的金银何止一点,所以找他们筹集资金,绝对可靠。于是,胡雪岩准备回到杭州,将第一个要攻下的目标定为抚台黄宗汉。他之所以敢这么做,是有现实分析做依据的:在兵荒马乱的战乱年代,人们对药的需求比平时要大好几倍,并且开药店本来就是很稳妥的生意,还有济世救人的好名目。所以,爱慕虚荣的黄宗汉说不定听了这些就肯从他鼓鼓的口袋里拿出一部分来投资给胡雪岩。而一旦能得到抚台大人的支援,再找其他有钱的官员来凑数,也就容易得多了。

第一个主意成功后,第二个也就好办多了。胡雪岩只需要在接下来让官府出钱,自己的药店就开起来了。而聪明如他,是不需要直接伸着手去向官府要钱的,他有更妙的办法。

他的亲戚刘不才有一个“诸葛行军散”的祖传秘方,据说配料与众不同,药效也很神奇,对于军队行军打仗时容易发生的瘟疫有很好的治疗效果。胡雪岩因此从这里下手,开始做文章。他准备先与专管军队后勤保障的“粮台”打交道。然后,采取只收成本的方式给军营送去这个“诸葛行军散”的药物,或者在政府组织捐饷的时候,让他们以“诸葛行军散”作为饷来代捐,但一定要注明数量是多少,特别是折合成现银是多少。

粮台虽然属于后勤头领,不用上前线打仗,但事实上打仗的一切事务他都需要管。当时,对于粮台来讲,最麻烦的事情,就是一场仗打下来的后事处理。也就是要料理伤亡士兵。这项活动对药物的需求量很大。如果胡雪岩让军营的兵将们都觉得这药确实好,那就可以顺利地打通粮台的关系,争取到承接供药的业务。

当然,胡雪岩开药店并不能只靠着“诸葛行军散”这一剂药撑着,药店还必须再弄到几张能够一服见效,与众不同的好方子。

有了这些好方子,然后让后勤部来向自己药店订购。而一旦领到订购药品的定金,药店就可以慢慢作为资本发展起来。这一步如果能走通,那资金不就可以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大,药店不也就发展起来了吗?想法很好,胡雪岩做的也好,事实证明,胡雪岩的集资成功了。

实际上,真正会做生意的人都是懂得这个集资的方法的。例如世界上的许多巨富,他们在创业之初也都是靠着别人的钱发展起来的。美国亿万富翁马克·哈罗德森就是一例。所以他才说:“别人的钱是我成功的钥匙。把别人的钱和别人的努力结合起来,再加上你自己的梦想和一套奇特而行之有效的方法,然后,你再走上舞台,尽情地指挥你那奇妙的经济管弦乐队。”“人们根本没有想到,竟能用别人的钱为自己做买卖赚钱。”

这足以证明一个问题:成功的人80%都是相似的,因为他们采取了同样或者是同类型的方法。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事情是动了脑筋还难以做到的,除非是没有充分地动脑。胡雪岩不是傻瓜,他很会开动脑筋,所以,他总是能够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和敢于冒险的精神,想方设法地让别人心甘情愿地借“鸡”给他,让他“生蛋”。虽然这等于就是把别人的钱“拿”过来,做自己的生意,但胡雪岩对这种方法的使用却屡试不爽,因此他一直都在“铜钱眼儿里翻跟头”。

拿在手里运作的才是活生生的钱

做什么事都要敢于“赌”,敢于出钱。我有了钱,不是拿银票糊墙壁,看看过瘾就完事。我有了钱要用出去!

从商业角度出发来说,钱是所有商业运作的基础,所以它还有另外一个名字——资本。虽然对于大多数钱币的持有者来讲,钱就是能购买一切商品的支付物,是一切实体财富的购得品。但是对于商场中的少数大商家来讲,他们将钱更多地视为非一般等价物的角色,即具有流通功能的资本。

众所周知,资金充足是商业运作中最为重要的基础,如果没有资金作为前提保证,商业活动将会产生停滞,甚至是终止。而所谓的资金在这些商业活动领域中有一个专门的名称,叫做“资本”,也就是可以生出更多利润的那部分钱。

一般从商的人,都应学习,至少也得了解一下马克思写的资本论,明白资本流通的原理。在整个商业过程中,最重要的,也是最前提的保证就是要把货币变为资本。因为,货币只有变成了资本,才能进行商品的生产,从而产生商品的流通来获得利润。

当然,学习资本论,我们还可以了解到,货币有很多的功能:

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储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虽然大家都明白“货币就是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这句定义,但是对于货币和资本的区别却是很多人忽视的。很多人就以为“货币就是资本”。其实这种说法是很肤浅的,从货币的功能上面可知道是那五种,但是资本的功能却只有一种,那就是:带来利润。

所以,货币,只有在将它转化成资本的情况下,它才能够获利,通俗一点说,也就是,货币得来之后不能只是将它作为财富存起来,相反,应该再一次将它作为资本抛出去,以期获得更大的利润。

纵观商界,大凡是有着卓越能力,非凡实力的老板,都是将货币转化成资本的高手。

胡雪岩也是这些高手中的一个。他从无本起家,逐渐做大,所以深深懂得货币转化成资本带来的巨大好处。因此,他从来都不让钱存起来放在那里,而是不断将它们抛出去。

当时,他从钱庄当学徒出师之后逐步当上了钱庄老板,照理说,一般的商人也就在本人熟知的行业上钻研一辈子就行了。偏偏胡雪岩不是一个固步自封的人,相反还具有极大的勇气和魄力,所以除了开钱庄外,他将资金作为资本再投资到蚕丝生意上去销“洋庄”。而做着蚕丝生意的时候竟然又想到了投资开药店。总之,那些钱几乎还没有进入他的腰包,更没有存到他的户头上,就被他一次次当做资本投了出去。而这也是他为何能成为一名红极一时、富可敌国的大商人的原因。

胡雪岩那种四面出击、不断为自己广开财源的“活络”,确实令后世人叹服。而这种做法也深深被当今的生意人所借鉴,现如今的人们已经越来越懂得“钱能生钱”这个道理,所以,成功的商人并不会选择将钱存在银行不“花”出去。事实上,做生意最没出息的,最忌讳的就是死守着一方天地不挪窝,专等着挣到钱再将它存起来或者是花掉。这完全是小生意人的做法,因为一笔生意就算再大,它也只能有一次的赚头,如果赚到那些就觉得足够了,那公司不会壮大,不会发展。

在商业经营中有一个铁定的规律就是“钱能生钱”。一个商人,如果有了一定数量的钱,再加上他合理有效地运用、规划和调配,那自然就能获取更多的钱。当然了,这需要很大的智慧,并不是只要将钱都从银行取出来,然后看见一个投资项目就全部抛出去就能盈利。如何合理地运用、规划、调配,进而投资已有的金钱,这对于一个想发展壮大实力的商人来讲,是对他才干和智慧的综合考验。

中国传统商人向来都有以“一文钱创天下”的志向和能力,而他们之所以能有这样的志向和能力,关键就在于他们深深懂得:

创立钱的王国,不是靠自己一文钱一文钱地积累就来的,而是需要智慧地将钱转化成资本才行。虽然中国也有“积少成多”的说法,但是这个观念仅限于应用在诸如知识、经验等方面,对于钱财来讲,积累起来的不一定有翻转起来的多。胡雪岩就是懂得了这个道理,所以才成为了经营的高手,找到了成功的捷径。

胡雪岩曾经说过“铜钱眼儿里翻跟斗”这句话。而从他的迅速成功和后期的发家致富过程来看,他的确是一个善于在“钱眼儿里翻跟斗”的高手。在他事业的初创阶段,他几乎是身无分文,带着仅有的一点机灵、天赋和勤奋,他开始在“钱眼儿里翻跟斗”。

从最初开办阜康钱庄开始,他一点点将钱投资到自己的生意上,到胡庆余堂创办时也秉持着这种经商哲学,再到胡记典当行的每一项事业,都有他将货币转化成生利润的资本的历史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