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商道胡雪岩
19676100000013

第13章 心高志远,敢想、敢干才能赢(2)

但是,到了王有龄那里,胡雪岩才知道事情的严重性。王有龄是一方父母官,张秀才偏偏又在他贴出告示的当天犯事,这不是明显挑战他做官的威严吗?因此,王有龄执意要按自己的决定办。虽然胡雪岩也明白,王有龄正处于树立威信的时期,但是他已经答应了张秀才。于是再三给张秀才求情,王有龄总算松动了一点,将本来是要对他革除功名,杖打两百板子,枷号(明朝时期创设的一种耻辱刑,清朝还在用,就是强制罪犯戴上枷锁在监狱外或官府衙门前示众,以示羞辱)三个月的惩罚改为“免除皮肉之苦只革功名”。

谁知,张秀才不知道内情,对被革除功名一事耿耿于怀,也就对胡雪岩怀恨在心。他总觉得是胡雪岩两面三刀,答应自己又不帮自己。所以,处处看胡雪岩不顺眼,给他制造不便。但面对这些胡雪岩都忍了,他向来宽宏大量,觉得没必要为这一件事情纠缠不休,更没必要对张秀才以牙还牙。

当时正是要收复杭州的时候,而胡雪岩首要的目标就是收服视自己为眼中钉的张秀才,让他做攻城时的内应。张秀才在当地百姓中是个天不怕地不怕的主儿,据说世上只有两种人能降住他,第一是当官的,第二是他儿子。他儿子是个败家子,吃喝嫖赌,无所不为。把张秀才一辈子辛辛苦苦弄来的几个钱,都给挥霍了。

胡雪岩是个公私分明,又有肚量的好人。他为了大局着想,撇开张秀才恩将仇报对自己的误会不谈,反倒准备对张秀才大加帮助来达到收服他的目的。于是,他先派了刘不才这个赌场高手上场。刘不才于是经常在赌场关照张秀才的儿子,获得了他的好感。打开了接触张秀才的通道。

后来,胡雪岩又托刘不才给张秀才带去消息,让他为自己的前途做好准备,并且送去了一封保举张秀才的保举书,答应杭州收复之后保举他一官半职,接着当然也要顺便把那个误会解释一遍。自此,张秀才这才明白是自己误会了胡雪岩,和胡雪岩开始了合作。结果事情办得很顺利,官军攻城的时候,因为张秀才父子开城门迎接有功,根据胡雪岩当初的约定,张秀才的儿子获得了一个七品官衔,并被派为善后局委员。

当初张秀才误会胡雪岩,并跟他做对,胡雪岩在这件事情的处理上,并没有像一般人的思路那样直接找到张秀才辩理(因为他知道当时去肯定没用,张秀才不会相信),而是委曲求全,忍住了一时之气。这个忍在当时是非常必要的。如果他也冲动地想:

你这个恩将仇报的家伙。那以后胡雪岩和张秀才就一辈子没有说清误会,冰释前嫌的一天,也就不会在收复杭州的时候得到张秀才父子的鼎力相助。

这一连串的因果关系显示出:小不忍则乱大谋。这个深刻的道理,可以说既以大局为重,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又达到了事情的圆满,“曲径通幽”。

可见,忍让并不是怯懦的表现,而是一种做人的智慧。忍一时之气,以退为进,其实也是一种深远的谋划。古话有“冤家宜解不宜结”这种说法。所以,为了大局,为了自己将来的事业,暂时忍一下又算得了什么呢?或许,这个忍字它所带来的还不只一点小小的回报。

没有一本正经精神,怎能修成商场正果

我做事是要“抢”的,可以十天半个月没事,有起事来,说做就做。世界上很多事,本来就用不着有才干的人去做,平常人也能做,只看你是不是肯做,是不是一本正经地去做。能够这样,就是个了不起的人。

平常我们经常能听见有人抱怨“工作好枯燥,实在做不下去了”,或者不断艳羡别人“你看人家谁谁谁,命就是好。在外企工作不仅工资高,待遇也好”。其实,他们都在犯同一个毛病,那就是都只是将眼光停留在了别人的光环上,而没有看见他们背后的努力,也不去分析自己的不足并加以改正。那些真正拥有好工作的人,被誉为“命好”的那类人,几乎都有一个共性——做事认真。

纵观历史,任何做成了大事的人物,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本着一本正经的精神去做自己从事的事情。正是因为有了一本正经精神,他们才能集中精力,将所有的注意力都关注到正在做的事情上,认真地做事。

做事认真并不是简单的四个字,它需要一本正经精神作支撑。

而一本正经,就是要态度严肃庄重,百分之百对所做的事情重视,不草率。这种重视与不草率表现在对细小的事情也不放过上。俗语说“一树一菩提,一沙一世界”。生活本来就是由各个小细节构成的。如果能将这些小细节也重视、归为有序,那么离成功也就不远了。

老子曾说:“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这个“必”字强调的就是一种一本正经精神。如果对于难事、大事,只是采取敷衍了事的行事风格,那么难事不会变易,大事也不会成就。所以,一本正经还强调的一层含义就是重视细节,从小事做起。

中国古时就有“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名言警句,它讲的也就是一本正经精神:既然要做,就不该挑肥拣瘦,严加挑剔,而应该从小细节一点一滴做起,步步为营。海尔总裁张瑞敏先生就曾经说过: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这其实就是“一本正经”精神的实在化,所以海尔集团始终秉持“严、细、实、恒”的管理风格。

因此,海尔才把细和实提到了重要的层次上,以追求工作的零缺陷、高灵敏度为目标,他们当然也将这种企业文化理念贯彻到了管理问题上,使得问题在最短时间、最小范围内得到解决,将经济损失降到最低,逐步实现了管理的精细化,也因此消除了企业管理的所有死角。再看近些年不少公司的大起大落。它们制定的规章制度不可谓不细、不严、不实,但往往说在口上,定在纸上,钉在墙上,就是落实不到行动上。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纸上谈兵”,缺乏一本正经精神。可谓成也细节,败也细节。虽然一心渴望伟大、追求伟大,却因为没有秉持一本正经精神而让伟大了无踪影。

胡雪岩作为一个能力卓绝,深谙做生意之道的商人,向来让现代企业家艳羡不已,望尘莫及,巴不得从他身上挖掘出“宝贵生意经”。而纵观他的一生,能用四个字形容他的做事风格,那就是“一本正经”。胡雪岩之所以能取得那样大的成就,这和他向来做事不敷衍了事,而是兢兢业业、勤勤恳恳是有关的。

当然,一本正经精神对于胡雪岩来讲,并不只是表现在做生意上,在平常的日常生活中,他做任何事情都这样,即使是在小的时候也是这样。

我们都知道胡雪岩很小的时候,因为父亲去世他为了维持生活就给人家放牛挣小钱。一天下午,13岁的胡雪岩像往常一样把牛赶到郊外去放。在牛儿自己在草地上吃草时,他想到附近的凉亭休息一下。结果,走过去发现凉亭里面没有人,却有一个蓝布大包袱。他往四处看了看,也没发现任何人。出于小孩子的好奇,他走过去伸手摸了摸,硬梆梆的,拿起来又掂了掂,分量很重。

结果打开一看——里面全是金银财宝,闪闪发光。

亏得胡雪岩一直记得母亲的谆谆教诲,既然这些东西不是自己的,就坚决不能拿,况且失主此时一定非常着急,肯定在四处寻找,于是他决定在凉亭等失主。但这个等又展示了胡雪岩除了“拾金不昧”之外的一个行事风格——做事一本正经。

胡雪岩当时并没有像个傻孩子一样抱着包袱傻傻地坐在那里等,当然这是很危险的毋庸置疑。他向来做事都会为了达到目的而一本正经,思虑再三,哪怕只是在这么一件等失主的小事情上。

首先,胡雪岩把包袱藏到了草丛里确保包袱的安全。然后,他像没事儿人一样,回到亭子里等失主。哪怕是在太阳下山自己肚子咕咕叫的时候,他还是觉得这件事情应该好好履行完成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