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清朝这些人儿:努尔哈赤
19675800000034

第34章 宁远城永不陷落(4)

袁崇焕尽心尽力地修筑宁远城,还把防线扩展到锦州,这个时候,高第来了,他大手一挥说了一个字:撤。大家伙就全散了。

但是袁崇焕没有撤,在面对高第的时候,他说了一段话。

他说:“我宁前道也,官此当死此,我必不去。”

白话文是“我是宁远的守将,在这个地方当官,就要在这个地方死亡,我一定不会撤退”。

与他并肩战斗的还有赵率教、满桂、祖大寿、何可刚。

高第撤退的时候是1623年的11月,此时已经进入冬季。

袁崇焕知道高第的撤退让自己的宁远城变成一座孤城,除了据城死守,他没有其他选择。而且他也知道,高第一撤退,努尔哈赤就会尾随而来,冬天的后金军队战斗力更强大,而且他们缺的粮食可以从明朝这里抢。

果然努尔哈赤已经杀过来了。

袁崇焕立刻开始布置死守。

宁远的武器早就已经准备就绪,差的只是一些细节问题。

首先要增强军队凝聚力。高第的撤退让城内的士兵、居民人心惶惶。为了增强守城军民的士气,袁崇焕集合全部士兵,亲自向他们跪下,说:我们已经没有援军,有的只是我们自己,所以如果我们自己都不能拯救自己,谁还会来拯救我们?说完把自己的手臂割破,写下血书,杀牛祭天,表示要和宁远共存亡。

其次是坚壁清野。你努尔哈赤不是专门抢东西吗?我把城外的东西全搬到城里来。不能搬的,像房子之类的,全烧了。你努尔哈赤的军队来了,不但没住的地方、没吃的东西,连能够掩护的障碍都没有。这么冷的天,你努尔哈赤的军队没有地方隐藏,站在路边上做冰雕啊?

再次是动员平民守城。宁远的军队只有一万人,但是居民人数不少,反正宁远有海上的补给,不怕人多,就怕人少。袁崇焕动员当地的平民带上武器前来守城。

最后是分配军队任务。袁崇焕知道努尔哈赤喜欢搞间谍,他派人组织一支部队,专门搜索间谍。还组织一支部队专门负责战场宣传。他还特别警告前屯守将赵率教,要封锁士兵后退的道路,只要发现有人逃走,立刻杀死。

袁崇焕在一切准备就绪以后,对全城的人说:如果大家能够死守宁远,我袁崇焕日后做牛做马也会报答大家!

话说完,努尔哈赤来了。

努尔哈赤来了

从努尔哈赤在宁远往回走到现在,已经有三年时间。在这三年里,他并不是没有尝试过攻打明朝。他想探听一下明朝正在修建的关锦防线的虚实,于是在锦州刚建好的时候,他让他的儿子代善带兵去攻打,结果大败于明朝军队,狼狈地跑回来。

受到教训的努尔哈赤乖了不少,一直没有大规模地进攻明朝,没办法,那锦州太坚固了,打不下来。

但是1623年的下半年,正在为准备过冬的粮食发愁的努尔哈赤得到了一个好消息:明朝的那个和自己差不多大的老家伙孙承宗被明朝的皇帝炒鱿鱼,回家钓鱼去了。

努尔哈赤很爽,没有了这个老姜,他攻打锦州的压力会小不少。

可是,这还不是最好的消息,随后又传来一个幸福的消息,这个巨大的幸福差点让努尔哈赤晕过去。

这个消息就是接替孙老头的高第居然从锦州撤退了。不但是锦州,几百里的关锦防线全都撤退得一干二净。

努尔哈赤一开始还不敢相信这个天上掉下的大馅饼,他专门派人去察看,察看的人回来说,的确走的一个人都不剩,有好些地方还有没搬走的粮食。

努尔哈赤正在为当初没有占据锦州后悔得肠子都青了。

曾经有一个很好的城市摆在他面前,他没有珍惜,直到失去之后他才追悔莫及,这次上天再给他一次机会,他已经决定对这个城市说五个字“我要占有你”,如果一定要在这段承诺前加上一个期限,他希望是一万年。

他立刻下令,十万军队立刻集合,目标:山海关。

果然和情报所说的一样,努尔哈赤的军队很轻松地就越过了大凌河,越过了锦州。一路上,除了遇到几只野兔和几个没跑掉的明朝士兵以外,他的军队连个活的生物都没有见到。

1624年,正月二十三日,努尔哈赤带领大军来到了宁远城,让努尔哈赤感到意外的是,这个孤城居然还有军队在防守。

努尔哈赤感到很好奇,自从他起兵以来,除了在锦州曾经碰了一鼻子灰以外,谁能够阻挡他的脚步?而且是在这么一个孤城。

努尔哈赤找来一个半路抓到的明朝士兵过来问话。

“你们是不是全撤了啊?”

“是啊,不是,听说有一个人没有撤,叫做什么袁崇焕的。”

袁崇焕?努尔哈赤把自己的大脑扫描了几遍,也没找到这个人的资料。哪里冒出来的野小子,敢挡我努尔哈赤的路?

虽然没有听说过这么个人,但是按照努尔哈赤的习惯,他还是派出了使者去劝降。信里很狂妄地说道:我率领三十万大军,你赶快出来投降。我还给你官做,不然就别怪我不客气了。

袁崇焕当然不会投降,他回信道:这个地方是你不要的,现在既然我都已经修建了宁远城,你用脚底板想一想也知道我不会投降。况且你说的三十万大军不过十三万而已。不过我袁崇焕不嫌少。你就放马过来吧!

不投降?那你就死定了!努尔哈赤一生战斗无数,萨尔浒一战击败十二万明军,如今哪里会把一个不知名的将领放在眼里,况且,守城的不过一万人。

努尔哈赤手一挥,攻城!

二十四日中午,袁崇焕正和路过的朝鲜官员闲谈,部下来报,后金军队准备攻城。袁崇焕带着这个朝鲜官员一起登上城楼,谈笑风生。顷刻之间,炮声巨响,震动天地。

袁崇焕笑着说:敌人已经来了。说完之后半天没听到动静,回头一看,那个朝鲜官员已经嘴唇发白,快要晕倒了。

攻城战开始。

在古代,没有空军,没有榴弹炮,没有导弹,想要进城,就必须突破城墙,所以攻城是各种战斗类型中最残忍的一种,特别是面对那种高大坚固的城墙,如果城内补给充足的话,攻城一方会经历无数士兵死亡的痛苦。

由于攻城都是发生在一些关键的城市,所以不管是进攻方还是防守方,都费尽心机发明各种各样的办法来进攻以及防守。

什么云梯啊,投石机啊,冲车啊。反正就是不管死多少人,必须要占领城墙或者攻破城门。即使用尸体堆出一个梯子,也在所不惜。

至于人命,此时就如同一根野草!

后金攻打了很多明朝的城市,也发明了不少攻城的武器和战术。

当然不是步兵或者骑兵冲到城下拿刀去砍城墙。冲在最前面的是几个浑身都穿着厚厚装甲的重装步兵,这几个步兵的任务是推着一辆车往前冲。这种车用槐树或者榆树做成,有点像现在的装甲车,上面覆盖着好几层浸过水的牛皮,底下藏着几个拿着大锤的士兵,这种车,火烧不着,箭射不穿,等到把车推到城下,车下面的士兵就可以锤城墙了。

等到守城的军队注意力全部放在如何消灭正在锤墙的敌人的时候,第二波军队上阵,这是弓箭手。因为如果要攻击城墙下的敌人,守城的士兵一定要把身子探出城楼,这就给了弓箭手机会。

如果守城的人转移视线,攻击弓箭手,弓箭手立刻撤退。

这样,几个回合下来,一般的城墙都会被攻破。

然后就是骑兵出场。

努尔哈赤的精锐就是骑兵,城墙被攻破,骑兵一上阵,比赛基本上就结束了。

努尔哈赤想故技重施,但是他这一次却打错了算盘。

攻城比赛一开始完全按照努尔哈赤的节奏进行,首先集中攻击的是城墙的西南角。

先是很多辆车冲到城下,铆足了劲锤城墙,然后等着城墙上的士兵探出身子来以后,弓箭手上阵。

不过这一次弓箭手上阵,却完全失败了。

因为明朝人有了一种新式武器,这种武器叫做“红夷大炮”。

明朝人不缺少火炮,自己也能造,元朝的时候国产火炮就有了雏形,当时叫做“火铳”,这种火炮比较原始,基本上属于一次性产品。

“火铳”很多都是铜铸造的,中国技术不过关,不能用铁,因为密度不够。但是一来铜很贵,因为它是铸造钱币的材料;二来铜很容易变形,火炮发射一次会产生高温,铜不耐高温,容易变形,打几炮基本上就报废了。所以我们说萨尔浒之战明军的火炮其实作用不大。

不过,最近几年,明朝从荷兰人手中搞到了一种新的火炮,明朝称荷兰人“红夷”,所以这种炮就叫做“红夷大炮”,也就是后来的“红衣大炮”。

这种火炮,完全由铁铸造,炮筒长,炮身厚,射程远,最关键的一点是,随这种炮而来的是新型的炮弹——开花弹。

以前明朝的炮弹是铁弹、石弹和铅弹,这种炮弹杀伤人主要靠砸,对于坚固的东西效果不好。但是现在有了开花弹,就可以炸出弹片,杀伤面积和杀伤效果成几何级上升。

而且,袁崇焕很阴险,他还有两个损招:

第一个损招是他一开始用的还是过去的火铳,显得一副无可奈何的模样,然后等到努尔哈赤的弓箭手甚至是骑兵集合准备攻城的时候,他的“红夷大炮”才开始准备。

第二个损招是当努尔哈赤的“锤子兵”使劲地锤墙的时候,袁崇焕用了一个比较新型的玩意儿,他建了一个长长的木箱子,里面装着带武器的士兵,然后把这箱子放在城墙上,推一半出去,另一半派人固定住。这些木箱子像是空中楼阁一般悬在半空,悬在半空的士兵可以看见城墙脚上锤墙的敌军,然后放箭开始攻击。

事实上,这种木箱子攻击锤子兵的效果不好,因为人家上面有牛皮盖着,尽管这些牛皮都跟刺猬一样扎满了箭,但底下的人一点儿事也没有。

不过,放箭不是袁崇焕造这些木箱子的目的,他的目的在后面。

当锤子兵的努力使得城墙开始出现裂痕的时候,努尔哈赤的弓箭手和骑兵开始集合。当后金部队越来越集中的时候,“红夷大炮”第一次向世人揭开了它神秘而残酷的面纱。

努尔哈赤等的就是锤子兵的成果,见到城墙出现了缝隙,他的部队立刻开始冲刺,然而等待他部队的是来自万里之外的武器,这个武器让努尔哈赤梦中都会惊醒。

一尊尊火炮吐出了火舌,无数的开花弹落在了后金的马队里,这些炮弹碎裂成无数的弹片,然后努尔哈赤的骑兵和战马就一个个地倒下,而他的弓箭手也被受惊的战马踩成了烂泥。骑兵还没有到城墙下就已经死伤无数。

努尔哈赤惊呆了,他何曾见到过这种威猛的武器,眼看自己的士兵一个一个地倒下,他的心开始滴血。他第一次有了撤退的打算,但是这只是打算,因为他看到城墙下的那些“锤子兵”还安然无恙地奋力锤墙,而城墙已经有了大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