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培养孩子好性格就这么简单
19675700000020

第20章 培养孩子处世的好性格(4)

有很多事情可以让孩子产生嫉妒心,比如别人有漂亮的衣服和玩具而自己没有;某一天自己的妈妈对邻居的小弟弟表示了关爱、冷落了自己;别的小朋友能够很容易地完成拼图或搭积木而他不能很好地去做;父母把自己的好吃的东西让给了邻居家的小朋友,等等。这些事情都可以让孩子产生“自己不如别人”的感觉,让他产生不愉快的情绪,当这种不愉快的情绪让他难以忍受时,他就容易做出一些让父母和别人恼火的事情,如打人、骂人、抢夺别人的物品、发脾气等。

当然,每个孩子都不可能拥有比所有人都多的物品,也不可能所有的事情都比别人做得好。为此,父母要教育孩子消除嫉妒心,教育他正确对待别人比自己优秀的地方,正确面对别人比自己拥有更多好东西这一事实。

父母要努力让孩子看到自己的优势,比如孩子因为同学的英语成绩比自己棒、受到英语老师的宠爱而产生嫉妒心,父母可鼓励他:“你的英语不如他,但是你的数学成绩很好啊。即使你很多科目的成绩都不如别人,爸爸妈妈依然爱你,你仍然是我们的好孩子啊。”孩子看到邻居家的小哥哥有一辆漂亮的玩具车,父母可安慰孩子:“你没有小汽车,但你仍然是个让爸爸妈妈喜欢的好孩子。”

父母需要在孩子的日常生活中,积极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强化他的优点,培养树立他的自信心,要让孩子知道:自己在这一方面不如别人,但在别的方面有许多比别人强的地方,别人有强于自己的地方,但也有许多弱于自己的地方。人与人之间只有彼此欣赏,接受并赞美别人的长处,这样才会彼此愉快地相处。要帮助孩子把嫉妒心转化为进取心,努力学习对方的长处、弥补自己的短处,这样才能让自己更快地成长进步、更快地成功。

5.最有价值的小金人

倾听在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倾听可以体现听者对说话人的尊重,倾听使人容易赢得对方对自己的信任和爱戴,更容易赢得友谊。人有两只耳朵、一个嘴巴,这就是要告诉我们少说多听。有很多人喜欢不停地说却不喜欢倾听,他们急于向别人表达自己的想法、感受和要求,结果总是令人生厌,很容易被朋友疏远。

古时有一个国王,他想考考他的大臣们,就让人制造了三个一模一样的小金人,让大臣们分辨哪一个小金人最有价值。有一位老臣用一根稻草试出了三个小金人的价值,他把稻草依次放进了三个小金人的耳朵里,第一个小金人稻草从另一个耳朵里出来了;第二个小金人稻草从嘴巴里吐出来;第三个小金人,稻草放进耳朵后没有声响地被吞进了肚子里。于是老臣认为第三个小金人最有价值。

老臣之所以认为第三个小金人最有价值,是因为它善于倾听,耳朵里进去的东西进了自己的身体,说明他真的听进去了,不像第一个、第二个小金人,“一个耳朵听,另一个耳朵冒出来”,“听话时还要妄加评说”。

的确,最有价值的人不一定是能说会道的人,却常常是善于倾听的人。善于倾听,会给我们的生活、学习和事业带来更多的益处。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要教育孩子学会倾听他人,这会帮助他在以后的人生中拥有更多可靠的朋友,会帮助他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更有助于他的生活幸福和事业成功。

给父母的建议

教孩子专注地倾听对方谈话

教孩子专注地倾听对方谈话,是为了让孩子能更好地理解对方的意见和感受,方便彼此的交流和交谈。但是有些孩子却在人际交往中不善于倾听别人说话,在对方说话的时候,他会继续玩自己的、继续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甚至完全没有将对方的话听进心里去。

崔雷雷刚上初中时,他的同学对他说话的时候,他常常会嘴里哼着歌曲,或两眼死盯着手里玩着的掌上游戏机,或是假装闭目养神。在他的同学看来,崔雷雷很傲慢,他总不把别人放在眼里,别人的话他似乎什么都听不进去。在对方说完之后,他时常会冷不丁冒出一句:“哦,你刚才说什么呢,我没有听到。”有时像是故意这么做。这让他的同学很反感,都不再喜欢和他打交道。同学们都觉得崔雷雷不尊重自己,反正自己说的话他又不听,自己何必自讨没趣呢。

原来崔雷雷在家的时候,他和父母之间常常以这种态度对话。在雷雷想要和爸爸妈妈说出他的想法和感受时,爸爸时常是嘴里哼着小曲儿,或者跷着二郎腿看自己的电视,而妈妈在忙着自己的家务,雷雷也不知道爸爸妈妈到底有没有听到他的话,心里虽然不痛快,但也无可奈何。时间久了,雷雷就把父母这种倾听别人说话的态度“无师自通”地学了去,他也不知道这样好不好,反正爸妈都这么做,我也这么做吧。于是,不管在与父母交谈还是与同学交谈时,他都会这样不能专注地倾听对方讲话,并逐渐养成了一种不良的习惯。

要教育孩子能够专注地倾听别人讲话,父母一定要做出好榜样,同时要告诉孩子如何更好地倾听别人说话,如何用心地把握好对方谈话的内容。《窗边的小豆豆》的作者幼时转学好多次,在最后一所小学,因为校长那一天非常专心地听小豆豆一个人漫无边际地说了四个小时的话,小豆豆这才喜欢上了巴学园,喜欢上了上学,这个在别人眼里是个“问题孩子”的小豆豆在日后也有了非常出色的成就。这就是倾听的力量。

在自己听孩子说话的时候,父母一定要放下自己手中的事情,蹲下来两眼目视着孩子的眼睛或面部,面带微笑地倾听孩子说话,在孩子说话时不要做东张西望、搔首弄姿等各种小动作。在孩子说话时,父母自己手里忙着自己的事情或眼睛看着别处,漫不经心地听,这样给孩子的感觉就是:父母根本不关心我所说的,他们只关心自己的事情。而且,父母的这种做法会给孩子不良的倾听榜样,容易让他养成不专注倾听别人谈话的习惯。

教孩子不随意打断对方

10岁的东东是个很喜欢说话的孩子,他好胜心强、表现欲强,课堂上他总是积极发言、大胆表现自己。但他也有一个让人不喜欢的缺点,那就是他喜欢插话,喜欢打断别人的讲话,这让一些老师和同学都很反感。

东东的数学老师是一个比较守规矩的人,他要求学生在课堂上有什么意见、有什么问题一定要先举手,得到老师允许后才能站起来说话。有一次数学课上,老师即兴问了同学们一个问题:“有谁知道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东西是圆的?请同学……”

老师的话还没有说完,心急的东东兀自就站起来说:“老师,我知道……”老师对这个有点“不守规矩”的东东一直比较反感,他制止了东东:“谁让你站起来说的?你举手了吗?”

东东吐了一下舌头、扮了一个鬼脸,就半站半坐地靠在凳子上把手高高地举起来。

“李晓军,你说。”老师点了另一个同学的名字。

“有足球,篮球,乒乓球……”李晓军比较流利地说了起来。

“怎么都是球啊?”有的同学笑了。

“有碗口,玻璃杯口……”听到同学的笑声,性急的东东有点按捺不住了,插嘴道。

数学老师又一次厌恶地看了东东一眼,没有理他。他鼓励李晓军继续说下去。

李晓军说了几个球后再也想不起来了,他挠着脑袋望着老师。老师又环视了一下教室,对高高举起手的东东视而不见。“烧饼和馒头是圆的,溜溜球是圆的……我知道好多呢,老师怎么不叫我呢?”东东不满地小声嘀咕道,惹得同学们都看他。

有些孩子就像东东一样,喜欢在别人讲话的时候随意打断对方,不经允许就随便插话,特别是一些表现欲很强、好胜心强的孩子,因为他急于要表现、表达自己,随时想到什么就会马上说出来。在人际交往中,这是一种很不礼貌的行为,父母要注意帮助孩子纠正这一不良行为。

在孩子的日常交往中,父母要言传身教给孩子,教育他不要在别人正说话的时候随便打断别人,别人没有说完不要随意插话,这是对别人的一种尊重,也体现的是一个人的修养。

积极回应对方的谈话

我们在与别人谈话的时候都期望自己所说的话能够引起对方的重视,希望对方能够积极回应我们的谈话。如果对方不能积极回应我们的谈话,我们就会感觉自己受伤了,觉得对方不重视自己的谈话,或对自己的谈话不感兴趣,这是让我们很扫兴的事情,会打击我们继续谈话的积极性。孩子也需要在他的日常交际中努力学习如何给予对方的谈话以积极的回应,以促进彼此的谈话愉快而深入地进行下去,这对于孩子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也是非常重要的。

一名儿童教育专家曾让他4岁的儿子配合两个与他同龄的孩子作过一个儿童交往实验。我们称这两个孩子为A和B,他们俩有不同程度的交际障碍。专家的儿子是一个交际能力比较强的孩子,非常善于和其他孩子交往,无论是外向的还是稍微内向的孩子,这个男孩大多都有本事和对方愉快地玩在一起。

实验是这样进行的:在一个堆满了玩具的小屋里,专家让A进去玩,然后让他的儿子也进去,告诉儿子要和A一起玩。儿子进去后,他就径直走上前和A“套近乎”,在几乎近10分钟的时间里,这个男孩不断地和A说话,使用了各种“公关手段”,要求他们俩一起玩玩具。但A似乎无视这个男孩的存在,始终不理他,男孩说什么话他都不搭腔、也没有任何反应,只是自顾自地玩。这个男孩后来很有挫败感,到最后几分钟的时候,他放弃了努力,去开门打不开,叫爸爸没有人应,趴在窗户玻璃上往外看,却什么也看不到(那是一面单面镜,外面的人能看到里面,里面的人却看不到外面)。最后,这个男孩干脆自己玩了起来。

实验第二步,专家要求儿子和B再进行同样的活动。儿子最初跟B说了一些话,并要求和他一起玩。B先是看了看这个男孩,对这个外来的小伙伴似乎有些敌意,但这种敌意没有持续太久。这个男孩就继续努力和他说话,非常友好地向对方作自我介绍,讲他的爸爸和妈妈等。只过了几分钟,B就对这个男孩有了些好感,和他一起玩了起来,最后B竟主动和这个男孩说起了话,他们走出实验小屋时还手拉着手,看来两个小伙伴成了好朋友。

当父亲再次要求儿子和A和B一起去玩的时候,儿子坚决要求要和B一起玩,而不要和A一起玩。可见,对于孩子来说,别人对自己说的话有没有积极的反应也会让他产生很大的挫败感,从而不愿意再与对方继续交往。所以,父母也要言传身教给孩子在与人谈话的时候如何对对方的话作出积极的回应,如何用点头、微笑或用自己的语言、肢体动作等来表达对对方的话的认可、赞同或反对。

6.手术费=一杯热牛奶

有位著名的教育专家曾说:“我经常和孩子们打交道,孩子们也愿意敞开心胸和我交流,他们告诉我生活中的开心事,学习上的烦恼,甚至告诉我谁谁送给他一个‘爱的小纸条’。但是,几乎没有孩子向我谈到他们的父母为了抚养他,供他上学付出了多少艰辛,更没有孩子说过一些向父母表示感谢之类的话。相反,我听到的更多的是对父母的抱怨,抱怨父母没有像同学的父母一样‘当大官’、成‘大腕’、挣‘大钱’。其实,向父母或其他家人表示感恩是一种很重要却又非常简单的事情。当我这样提醒孩子们时,他们的回答是‘他们本来就喜欢为我操心嘛!’‘他们为我做的不都是他们应该做的吗?’‘向父母说谢谢,没有必要吧。即使说了,他们也不稀罕!’……”

现代家庭中的孩子之所以有很多不懂得向他人表示感恩之心,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受不良家庭环境的影响。在一个家庭里,如果做父母的不关心和感激上一代人,孩子就有模仿父母的可能。

第二,受社会环境的影响。感恩之心是人的自然属性,但在后天的经历中,如果遇到一些不愉快的事情,也会抑制人的感恩天性的发展。比如:付出得不到回报;做好事却招来麻烦;等等。这样人们再次付出爱心的时候,就会大打折扣,甚至是变得喜欢抱怨、冷漠。

第三,认知上的偏差。很多孩子根本没有意识到别人为他付出,因此就不可能产生感恩之心。而且部分孩子还把父母或其他人对自己的付出认为是天经地义的,自己的享受是理所当然的。

第四,感恩的言行受到过打击。在孩子小时候,孩子有时会由衷地向父母表示感激之情,或是愿意帮助父母分担某些事情,但此时父母往往会说“小孩子不用管大人的事”、“你的任务是读好书,大人的事你别掺和”……这样很容易扼杀孩子自发的感恩之心。

事实上,当孩子向父母表示感恩之心时,父母应该坦然地接受,并给予鼓励。父母可以对孩子说:“你能想到帮助我们这个想法,很好!”或是“谢谢你对爸妈的支持,你是一个懂事的孩子!”这样,孩子自然就能体会到感恩的重要性了。

生活中,那些懂得感恩的孩子更容易受人欢迎,有更多的机会受到人们的关爱和得到他人美好的祝愿。感恩是孩子获得快乐和幸福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