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孟子全书
19675200000049

第49章 告子章句下(2)

[注释]

①季任:赵注云:“任君季弟也,任君朝会子邻闰,季任为之居守其国也。”

②得间:此处之“间”,犹读书得间之“间”。盖屋庐子以为从孟子的行为中语到了道理,故喜。

③《书》曰:此处语句引自《尚书》中的《洛诰》篇,其内容是周公与成王讨论营建洛邑之事。享多仪:享是诸侯朝见天子的礼仪,多是重视的意思。

④物:指朝见时所献的礼物。

⑤役:朱熹《集注》云:“用也。”

[译文]

孟子住在邹国,季任代理任国的国政,送礼物来结交,孟子接受了礼物却不回报。孟子住在平陆,储子担任齐国的国相,送礼物来结交,孟子接受了礼物却不回报。过了些日子,孟子从邹国到任国,会见了季子;从平陆到齐国,不会见储子。屋庐子高兴地说:“我悟到其中的道理了。”

便问道:“老师到任国会见了季子,到齐国不会见储子,是因为储子是国相吧?”

孟子说:“不是的。《书》说:‘进献看重礼节,礼节够不上礼物的规格叫做不享,就是没有把心意用在进献上。’因为这样就不成其为进献。”

屋庐子很高兴。有人问他,屋庐予说:“季子不能去邹国,而储子是能够到平陆去的。”

[延伸阅读]

季子与储子同样送礼物去与孟子结交,孟子认为季子礼数到了。而储子的礼数不备,因为储子可以亲自去见孟子,故而他的礼节的规格够不上礼物的规格。

在这里,我们也能体会到当时老师对学生的教育方法。老师除了讲课之外,更多的是以身教来熏陶学生,学生不仅在上课时学理论,更要通过老师的行为举上去体会,而且还要善于思考、举一反三地向老师询问。哪一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得好,他学得的东西相对也多。

[原文]

淳于髡曰:“先名实者为人也①,后名实者自为也。夫于在三卿之中②,名实未加于上下而去之,仁者固如此乎?”

孟子曰:“居下位,不以贤事不肖者,伯夷也;五就汤、五就桀者,伊尹也;不恶君、不辞小官者,柳下惠也。三子者不同道,其趋一也,一者何也?曰仁也。君于亦仁而已矣,何必同?”

曰:“鲁缪公之时,公仪子为政③,子柳④、子思为臣,鲁之削也滋甚。若是乎,贤者之无益于国也!”

曰:“虞不用百里奚而亡,秦穆公用之而霸。不用贤则亡,削何可得与?”

曰:“昔者王豹处于淇,而河西善沤⑤;绵驹处于高唐,而齐右善歌⑥,华周、杞梁之妻善哭其夫而变国俗⑦。有诸内必形诸外,为其事而无其功者,髡未尝睹之也。是故无贤者也,有则,髡必识之。”

曰:“孔子为鲁司寇不用,从而祭,燔肉不至⑧,不税冕而行⑨。不知者以为为肉也,其知者以为为无礼也,乃孔子则欲以微罪行⑩,不欲为苟去。君子之所为,众人固不识也。”

[注释]

①名实:赵注云:“名者,有道德之名也;实者,治国惠民主功实也。”

②三卿:《礼记·王制》云:“大国三卿,皆命于天子。”按,孟子曾担任过官职,齐国是大国,故淳于尧说孟子“在三卿之中”。

③公仪子:赵注、朱熹均谓指公仪休。按,《史记·循吏列传》云:“公仪休者,鲁博士也,以高弟为鲁相。奉法循理,无所变更,百官自正。”

④子柳:即本书《公孙丑下》篇中提及之泄柳。

⑤王豹:赵注云:“卫之善歌者。”淇:水名,在今河南北部,古为黄河支流,南流至今汲县东北入河。河西:即邻近淇水的西河地区,相当今于河南浚县、滑县及其迄南、迤北一带。

⑥绵驹:朱熹《集注》云:“齐人,善歌。”高唐:在今山东禹城西南。齐右:高唐在齐国的西部,古称西方为右,故云。

⑦华周、杞梁之妻善哭:朱熹《集注》云:“华周、杞梁二人皆齐臣,战死于莒,其妻哭之哀,国俗化之皆善哭。”按,华周亦作“毕旋”、“华舟”,杞梁亦作“杞殖”,此二人战死于官之事,见载于《左传·襄公二十三年》。后世盛传之孟姜女故事即由此衍出。

⑧燔肉:即祭肉。按礼仪,祭祀结束后,应将祭肉分送参加祭祀的有关人员。

⑨不税冕:税同“脱”,冕是祭祀时所戴的礼冠。

⑩以微罪厅:犹言找一点小的借口离去。朱熹《集注》云:“孟子言以为为肉者,固不足道;以为为无礼,则亦未为深知孔子者。盖圣人于父母之国,不欲显其君相之失,又不欲为无故而苟去,故不以女乐去而以潘肉行,其见几明决而用意忠厚,固非众人所能识也。”

[译文]

淳于髡说:“注重声誉功业的人是为了民众,舍弃声誉功业的人是为了自身。先生身处齐国三卿之中,上没有辅佐国君的声誉、下没有救济民众的功业就离去,仁人是原本如此的吗?”

孟子说:“处在低下的职位而不以才能侍奉没出息者的是伯夷,五次投奔成汤、五次投奔夏桀的是伊尹,不嫌恶昏暴的国君、不推辞微贱官职的是柳下惠,三个人的做法不同,他们的趋向是一致的。一致什么呢?就是仁。君子也只是要求仁罢了,做法何必相同呢?”

淳于髡说:“鲁缪公时,公仪子主持国政,泄柳、子思当大臣,鲁国却削弱得更厉害。如此,贤者丝毫无益于国家呀!”

孟子说:“虞国不用百里奚而灭亡,秦穆公用了他而称霸。不用贤才就灭亡,哪里能只是削弱呢?”

淳于凳说:“从前王豹住在淇水边,河以西因而善于讴咏:绵驹住在高唐,齐国西部因而擅长歌唱;华周、杞梁的妻子很会痛哭她们的丈夫,因而改变了国家习俗。蕴涵在内的必定会表现于外,而从事某件事却没有功效的,我还未曾见到过。因此是没有贤者,如果有,我一定会知晓。”

孟子说:“孔子任鲁国的司寇而不被信用,随从祭祀时,祭肉没分送给他,于是不解下祭冕就走了。不了解孔子的人认为是由于祭肉的缘故,了解孔子的人认为是由于礼的缘故,而孔子实在是要找个微小的过错出走,不想随便离去。君子的作为,一般人原本是不理解的。”

[延伸阅读]

淳于髡觉得,孟子在齐国任职无益于国政,可见贤者对于洽国没有多大好处。孟子认为,洽国必须要任用贤者是不容怀疑的;在如何界定仁、贤的问题上,则要看大的行为,君子的某些用心、处事,不是常人所能完全理解的。

生活中也是这样,只有仁爱的人才能得到贤者的帮助。一个人只要真诚地待人处事,就容易获得他人的合作,甚至有人为你吃亏也不在乎。

大三下学期,李刚找了一份家教工作,辅导一个公司经理的儿子。

每次上课之前,他都像老师一样,一丝不苟地备好课,认认真真地写教案。上课时间,不管刮风下雨,烈日酷暑,他都准时到达,从不延误。室友见他这么认真负责,都猜想他得到的报酬一定十分丰厚,没想到他说每小时才12元钱。大家一听,个个迷惑不解。有人说:“你怎么这么傻?教高三课程,每小时最少得20块钱。”

“这我知道,”李刚平静地说,“但我觉得拿12元钱比较合理。如果家教效果不好,我也不好意思拿那么多钱。如果效果好,就当做我的一次社会实践。”

“他父亲是大经理,钱有的是,你有必要搞扶贫助教吗?”又有人劝告他。

“话虽这么说,但我是以一个大学生的身份去做家教,我首先就必须对得起大学生这个光荣的称号。如果我敷衍了事那就损害了大学生的形象。”李刚仍不改初衷。

在此后三个月里,李刚为他的学生精心设计复习方案,耐心讲解辅导。他的学生也很争气,成绩逐步提高。

可喜的是,李刚毕业后,直接进了那个学生父亲的公司,因为这位经理说公司需要李刚那样不计回报、诚实做人的大学生。

[原文]

孟子曰:“五霸者,三王之罪人也①;今之诸侯,五霸之罪人也;今之大夫,今之诸侯之罪人也。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春省耕而补不足,秋省敛而助不给。入其疆,土地辟,田野治,养老尊贤,俊杰在位,则有庆②,庆以地,入其疆,土地荒芜,遗老失贤,掊克在位③,则有让④。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⑤。是故天子讨而不伐,诸侯伐而不讨⑥。五霸者,搂诸侯以伐诸侯者也⑦,故曰,五霸者,三王之罪人也。五霸,桓公为盛。葵丘之会⑧,诸侯束牲载书而不歃血⑨。初命曰:‘诛不孝,无易树子⑩,无以妾为妻。’再命曰:‘尊贤育才,以彰有德。’三命曰:‘敬老慈幼,无忘宾旅(11)。’四命曰:‘士无世官(12),官事无摄(13),取士必得(14),无专杀大夫(15)。’五命曰:‘无曲防(16),无遏籴(17),无有封而不告(18)。’曰:‘凡我同盟之人,既盟之后言归于好。’今之诸侯皆犯此五禁,故曰,今之诸侯,五霸之罪人也。长君之恶其罪小,逢君之恶其罪大。今之大夫皆逢君之恶,故曰,今之大夫,今之诸侯之罪人也。”

[注释]

①五霸:春秋时代先后称霸的五个诸侯,其说法有多家,一般以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玉为五霸。赵注、朱高均取此说。

②庆:赵注云,“赏也。”

③掊(póu)克:朱熹《集注》云:“聚敛也。”

④让:赵注释为“责让”,朱熹释为“责”。

⑤六师:按周代制度规定,天子设六军,大国诸侯设三军。此处之六师即指天子的军队。移之:朱熹《集注》云:“诛其人而变置之也。”

⑥伐而不讨:朱熹《集注》云:“讨者,出命以讨其罪而使方伯、连帅帅诸侯以伐之也;伐者,奉天子之命,声其罪而伐之也。”

⑦搂:带领,朱熹《集注》云:“牵也。”

⑧葵丘之会:齐桓公于前651年在葵丘(今河南兰考)邀集鲁、宋、卫、郑、许、曹等国举行的一次重要会盟,通过这次会盟,齐国的霸权正式确定。

⑨束牲载书:不宰杀牺牲,将盟书用函装起来,放在牺牲上,《谷梁传·傅公九年》云:“葵丘之盟,陈性而不杀,读(同‘犊’)书,加于牲上。”歃血:亦作“喋血”,当时盟誓时的一项仪式,即以口微吸牲血表示信守盟约不渝。

⑩无易树子:赵注云:“树,立也。已立世子不得擅易也。”

(11)无忘宾旅:朱熹《集注》云:“宾,宾客也;旅,行旅也。皆当有以待之,不可忽忘也。”

(12)士无世官:赵注云:“仕为大臣,不得世官,贤臣乃得世禄也。”

(13)无摄:摄是兼代的意思,朱熹《集注》云:“当广求贤才以充之,不可以阙人废事也。”

(14)必得:赵注云:“必得贤。”

(15)专杀:擅杀,朱熹《集注》云:“大夫有罪,则请命于天子而后杀之也。”

(16)曲防:曲在此处有“遍”之意,《易·系辞》云:“曲成万物而不遗。”防,是堤防的意思。当时诸侯们以邻为壑,自筑堤防,使邻国遭灾,故盟约申明禁止。《中国水利史稿》谓,此处所说的“防”主要指沿河筑堤。

(17)遏籴:朱熹《集注》云:“邻国凶荒,不得闭籴也。”

(18)无有封而不告:赵注云:“无以私恩擅有所封赏而不告盟主也。”

[译文]

孟子说:“五霸是三王的罪人,现今的诸侯是五霸的罪人,现今的大夫是现今诸侯的罪人。天子巡行诸侯叫做巡狩,诸侯朝见天子叫做述职。春天视察耕种,补助贫困;秋天视察收获,周济歉收。进入诸侯的疆界,土地开垦,田野整治,赡养老人尊重贤者,杰出的人担任官职,就给予赏赐,赏给土地。进入诸侯的疆界,土地荒废,遗弃老人,疏远贤者,搜刮钱财的人担任官职,就给予责罚。诸侯一次不来朝见就贬低他的爵位,两次不来朝见就削减他的土地,三次不来朝见就调动六军更换国君。所以,天子声讨而不征伐,诸侯征伐而不声讨。五霸是带领着诸侯来征伐诸侯的人,所以说五霸是三王的罪人。五霸,以齐桓公的功业最为卓著。在葵丘的盟会上,诸侯们备妥了牺牲、盟书而不歃血。第一条誓言说:‘诛除不孝,不改立太子,不立妾为妻。’第二条誓言说:‘尊重贤者,养育人才,以此表彰德行。’第三条誓言说:‘敬奉老人,爱护幼小,不怠慢宾客、旅人。’第四条誓言说:‘士人不世袭官职,官职不兼任,选用士人定要得当,不擅自杀戮大夫。’第五条誓言说:‘不遍筑堤防,不禁止邻国采购粮食,不要有封赏而不通报。’并约定:‘凡是参与我们盟会的人,会盟以后言归于好。’现今的诸侯都触犯了这五条禁约,所以说现今的诸侯是五霸的罪人。助长国君的恶行,臣属的罪过轻;逢迎国君的恶行,臣属的罪过重。现今的大夫都逢迎国君的恶行,所以说现今的大夫是现今诸侯的罪人。”

[延伸阅读]

孟子对于三王、五霸及现今的诸侯、大夫的不同看法,与其王道、仁政的主张有很大夫系,大道的崩坏,是从上到下逐步而行的,要纠正这股风气,也就必须自下而上逐步而行。

孔子一向注重对学生为政做官能力的培养,经常教导学生一些为官从政的道理。

有一天,学生子张问孔子说:“夫子教导我们怎么为官的道理,我有些体会了。夫子能再告诉一些为政的道理吗?”

孔子回答说:“君子治理民众,不要用很高的标准来要求他们,不要用很远的目标来诱导他们,也不要强迫他们做他们无法做到的事情。现在如果去拿前代圣君名主成功的事例给他们看,人民只会崇敬,而不会欢迎,如果拿多少年才能建成的功业去诱导他们,他们就会忧愁,进而逃走。”

子张说:“弟子诚恳地接受您的教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