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李鸿章的成事之道
19674800000014

第14章 成事圆融之道(2)

李鸿章回到老家之后,因为局势恶劣,他发现自己竟然走投无路了。他想去福建补缺,可是他在福建的朋友沈葆桢劝他不要去,说福建政事“糜烂”。李鸿章走后,曾、李二人并没有中断友情,仍有书信往来。胡林翼在二人之间做了很多调解的工作。而且,曾国藩切实地感到身边少了李鸿章,犹如少了左膀右臂,不禁又想起李鸿章的种种好处来。特别是祁门果然遇到了大麻烦,李鸿章走后,祁门几次陷入危局,尤其当年11月忠王李秀成大军进攻羊栈岭最危急。羊栈岭距祁门大营仅仅60余里,不需一天,太平军就可以直接和曾大帅照上面。这还不算,“环徽郡二百里群贼极多”,当时在皖南云集了太平天国的各路援军:李世贤在徽州,杨辅清进驻宁国、旌德,还有黄文金、刘官芳、古隆贤等部……而湘军在此周围可调动的部队只有鲍超、张运兰部一万余人,加上乐平、婺源的左宗棠充其量只有两万人。太平军占领徽州之后,忠王李秀成直逼祁门。曾国藩犹如瓮中之鳖,他写好了遗书,准备一死了之。所幸李秀成没有进攻祁门,曾国藩才幸免于难,所部也不得不撤离祁门。

当时,身为曾、李二人好友的郭嵩焘闻知李鸿章出走,给李鸿章写信说:当今之下,能依靠个人力量崛起是非常艰难的,只有依靠可以信赖的人。你应当心胸宽阔,以功名为重,还是重新回到曾国藩身边为好。此时,曾国藩也给李鸿章写信,曾国藩在信中写道:“阁下久不来营,颇不可解。以公事论,业与淮扬水师各营官有堂属之名,岂能无故弃去,起灭不测。以私情论,去年出幕时并无不来之约。今春祁门危险,疑君有曾子避越之情。夏间东流稍安,又疑有穆生去楚之意。鄙人遍身热毒,内外交病,诸事废阁,不奏事者五十日矣。如无醴酒之嫌,则请台旆速来相助为理。”李鸿章环顾左右,也确信当今可资“因依”而“赖以立功名”者只有曾国藩,因此捐弃前嫌,于六月六日赶至东流,重新投身曾幕,二人又开始了密切的合作。

每一个人都应该学会“退一步想”,其实生活中没有那么多大的原则问题,偶尔的退让你的人生将海阔天空。可惜的是,两千多年来,能参悟和运用这一心术的人如凤毛麟角。在名利权位面前,人们忘乎所以,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你。可到头来,这些争得你死我活的人,大都落得个遍体鳞伤、两手空空,有的甚至身败名裂、命赴黄泉。

俗话说:“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以退让求得生存和发展,这里蕴含了深刻的哲理。对于人生利益,任何一个都不可过于执著,该放下的就要放下,适时地放开就等于解放自己。然而,在人生的旅途中,应该什么时候进,什么时候退呢?退和进的选择取决于主客敌我双方的力量对比。当主体力量明显占优势,居高临下,以一当十,采取行为以后,可以取得显著的效果时,应该进。而当主体处在劣势的位置上,稍一动作,就可能被对方“吃掉”,或者陷于更加被动的境地,那么,便应该以退为进,坚守“无为”方是。退只是一种权宜之计、人生手段,待时机成熟,成功条件已到,便可由退转为进,由守转为攻,这就是中国古人所说的处世艺术之精髓。

有进有退的人生,才是一种和谐的人生,在工作和生活中,我们不能一味地争,有时你退让的路,会给你带来更大的空间,更好的回报。为此,我们提醒那些想提高处世修养的人们,在人生大道的某一个点上,有时只有退几步,方能大踏步前进!

3.善于寻找得力的合作伙伴

常言道:“生意好做,伙伴难找。”伙伴难找,善于运筹帷幄的朋友就更难求了,寻找一位能独当一面、协助自己成功的朋友尤为困难。

一个获取成功的人本身也许是个极平凡的人,并不一定有什么出类拔萃的异能,但是他们善于正确选择对自己有帮助的人为己所用,从而成就自己的事业。每一个人的生命中都会面临着各式各样的选择,这些大大小小的选择往往足以影响我们一生。如何选择也就注定你是否成功,而最好的选择,要的是一种独特的眼光。

李鸿章奉命组建淮军,经过一番努力,终于组建了一支9000人的队伍,但是部队的营官有了、士兵齐了,就缺幕僚了。李鸿章跟着曾国藩,十分了解幕僚的能力和作用,幕僚们能解决军事指挥、后勤补给、还有管理地方建设、应付上司和协调等等问题。李鸿章开始建立自己的幕府,幕府中很快招集了一大批各种各样有能力的人才。其中有精通数学、天文、机器制造的科学家,有懂得会计、钱谷之事的经济学人才,有熟悉兵法懂得机谋的军事人才等等。

李鸿章首先把目标定在了程学启身上,这不仅因为他勇猛善战,而且最关键还是安徽老乡。程学启是桐城人,原是太平军将领,后隶属于曾国荃麾下。太平军的安庆主将受天福叶芸来对程十分器重,还把妻妹嫁给他。当时,曾国荃屡攻安庆不下,十分焦躁,桐城名士孙云锦来献计,程学启因为是乳母抚养成人的,对乳母至孝,只要把乳母捉来,程学启必能投诚。曾国荃按计施行,放出话去,果然程当夜就率手下干将82人从太平军逃到了清营。程学启投到曾国荃帐下后,以勇猛进攻太平军来表达自己的忠诚,攻破安庆后杀戮太平军最力,立下赫赫战功。和鲍超一样,成为湘军中屈指可数的外省籍悍将。然而,崇信忠诚义朴的曾家兄弟从本心里看不起变节者,因此即使程学启战功赫赫却并未得到曾国荃的信任。李鸿章早已耳闻程学启的大名,因此一心想要将他收入麾下。李鸿章组建淮军后,即向曾国藩提出此一要求,对这样为曾家兄弟不耻的叛将程学启,曾国藩主动派给李鸿章,李鸿章如获至宝。李鸿章对程学启极为看重和信任,而程学启也不负李鸿章所望,在上海确实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初期站稳脚跟的几战,随后又攻打苏福省,程学启每战必争先,所部歼敌最多,战果最著,最终战死在浙江战场上。

李鸿章还发掘了身边的人才周馥。周馥字玉山,安徽建德人,才气横溢。周馥家庭重视读书,虽然家道因战火荡然,仍然学业不辍,为维持生计先在八卦门正街摆个测字摊,还兼帮人写书信,后又搬到李鸿章安庆寓所马王坡的附近。曾国藩1861年打下安庆后设木匦时,小周投的意见稿让曾国藩看了大加赞赏,立刻让李鸿章把周馥找来。李鸿章知道周馥生活窘迫,还把自己每月为数不多的几两银子薪水和25岁的周馥共享。淮军组成后,周馥一支追随李鸿章左右,后来四十年间,除开丁忧、赋闲及担任四川布政使的六七年,一直追随李鸿章左右。李鸿章去世时,周馥还亲自在跟前伺候着。据说当时李鸿章的眼睛一睁一睁的,闭不上,周馥说:你还有什么不放心的呢,我们会替你把所有的事都办了,你就闭眼吧!周馥在他那个脸上摸了一把,把李鸿章眼皮合上了。周馥这人水平才能平庸,没有做过多大的事,但是他是李鸿章非常贴心的一个幕僚,李鸿章去世之后,周馥接替李鸿章担任了直隶总督。

李鸿章寻找得力助手的标准就是一个才字,以才能优先,道德文章全在其次,这也为他招致了不少人才,为他剿灭太平军立下汗马功劳。其中凌焕与李鸿章关系非比寻常,二人是道光二十年(1840年)的乡榜同年,凌焕进过临淮袁甲三、都兴阿的幕府充当文案,沉稳干练,学识轶伦,熟悉洋务,以后办理淮军的后路粮台。刘瑞芳、刘含芳兄弟,安徽贵池人,刘瑞芳擅长与人打交道,以后曾担任过驻外公使,而刘含芳到上海后负责军械粮饷的供应。

在李鸿章的幕府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幕僚叫丁日昌,是广东丰顺人,这人没考过进士,没有大的功名,但他是非常智慧的人。他的家乡人叫他鬼奴,丁鬼奴,也就是说这个人脑子非常好用,办法很多。当年太平天国打到潮州府的时候,他率领家乡的3000人保护了潮州府,立了战功。后来他投靠了李鸿章,做了李鸿章的幕僚。李鸿章很器重他,一直提拔他,干到了江苏巡抚。丁日昌在自强洋务方面,给李鸿章出了很多很重要的主意。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幕僚叫袁保恒,就是袁甲三的儿子。袁保恒和李鸿章的关系非常紧密,因为他的父亲就是李鸿章的顶头上司,靠着这样一层关系,他投靠了李鸿章,给李鸿章做了幕僚。后来他又考中进士,座师是李鸿藻。李鸿藻当时是北清流的首领,是一个和李鸿章对着干的人。但是因为李鸿章和李鸿藻之间有着袁保恒,袁保恒一直在做沟通工作,不断地调节着李鸿章和李鸿藻的关系,所以说李鸿藻在弹劾官员问题上,没有给李鸿章带来多大的阻碍,不能不说是袁保恒起了很大的作用。

虽然,李鸿章使用一些被他称为“君子”的人管理财政机构,但是出于策略上的需要,他还任用了一些例如金鸿保这样声名狼藉的人物帮他做事,因为金鸿保同地方上的各种要人都有广泛的关系。李鸿章需要利用这些关系维持和壮大自己在江苏地区的势力。

到了上海后,李鸿章还收纳了一批和他接洽的上海名流们,最著名的就是钱鼎铭,钱鼎铭是沪上绅士们公推的户部主事,当时太平军围攻上海,钱鼎铭作为上海士绅代表前入湘军,请求支援。一见曾国藩面,钱鼎铭先是以利诱,称上海每月可收厘金银60万两;接着又捧公函又递私牍,哭诉上海危情,一篇洋洋洒洒数千言情真意切的《沪绅请兵公启》让文章大家曾国藩看了也为之动容,评价道“深婉切至”。钱鼎铭的举动起了作用,于是曾国藩派遣李鸿章组建淮军支援上海。而李鸿章也是借此机会才得以上位,开始了他掌政握权的人生。可以说这位哭出了李鸿章前程的哭师大员,虽然忽悠李鸿章们说上海月入厘金有五六十万两,但李鸿章后来还是评价其操行贞笃,条理精密。

而“精思卓识,讲求经济”的冯桂芬是林则徐的得意弟子,不仅文章作得好,还精于经世致用之术,举凡河漕、兵刑、盐铁甚至算学样样精通,思路开阔,令曾国藩由衷赞叹“东南大局,不出桂芬一纸书”。李鸿章早就闻其大名,所以当冯桂芬在上海码头迎接淮军时,甫一见面,立刻被延入李鸿章幕府。从此,李鸿章嘴不离“老前辈”三字,冯桂芬“佐戎羽扇,指顾规划”,将其《校邠庐抗议》书中的“自强理论”,逐一通过李鸿章而全力施行。12年后,1874年4月,冯桂芬病逝,终年66岁。已是晚清自强运动领袖的李鸿章亲撰《墓志铭》,情真意切:“君于学无所不窥,而期于实用,天下大计,无日不往来于胸中……鸿章附骥尾而彰,不敢掠为己有。”冯桂芬因此被称为“赫然中兴名臣之师”。

李鸿章到上海后,王大经、郭柏荫、陈庆长、王凯泰、陈鼐、冯竣光这些人纷至沓来,这些人普遍精明干练,为一时之干才。李鸿章是个有文才又有风度、为人够朋友的人,他振臂一呼从者如云,很快凑成了幕僚班底。这些幕僚帮助李鸿章主事、出主意,帮他办大事,无论是带兵打仗还是兴办洋务办理外交,李鸿章的幕僚都能办理得十分出色,成为了日后淮军的中流砥柱,成为了李鸿章最得力的助手。

世上有不少人获得了成功的人生,这是因为他们具有获得成功的条件。一项事业的发展,如果有了得力伙伴的帮助,就像往火中添柴,越烧越旺。在大多数的情况下,要想成功,必须仰赖得力伙伴的帮助。与你合作的人越多,你的运势就越旺,如果你还能正确地选择对你有帮助的人,成功必定指日可待。

4.与人方便,为自己铺路

方便别人,即是方便自己;给别人留路,其实就是给我们自己留路。所谓助人自助、利人利己就是这个道理。

与人方便是待人处世的艺术,是进退自如、收放从容的人生哲学。为人处事时为别人行个方便,才不会在把别人推向绝路的同时也封死了自己的后路。所谓‘人情留一线,日后好见面’,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有一句名言:“帮助别人往上爬的人,会爬得越高”。因为你帮助了别人,以后你有困难的时候,别人也会同样帮助你。相反,如果我们做事不留余地,那么以后遭灾的也许是我们自己。

同治元年(1862年)十一月十八日,常熟太平军守将骆国忠投降。李鸿章乘机率淮军发起收复苏、常的战役。经过与前来平叛的太平军反复激战,淮军最终攻克常熟、太仓、昆山等地。在初步扫清苏州外围后,李鸿章制订了三路进军计划:中路程学启统率,由昆山直趋苏州;北路李鹤章、刘铭传从常熟进攻江阴、无锡;南路则下攻吴江、平望,切断浙江太平军增援的道路。二年(1863年)七月,程学启部兵临苏州城下,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率军自天京往援,与北路淮军大战于无锡大桥角,太平军失利。

此后,淮军节节胜利。同治三年(1864年),攻克常州,太平天国护王陈坤书被捕杀。苏南地区的太平军基本被肃清。

先前曾国荃军水陆相互配合,整整包围了南京两年,到同治三年(1864年)正月,攻克了钟山的石头堡垒,太平军失去了险要的要塞,致使太平军内外不通,粮食运送不进去,城中的粮食也消耗殆尽,很多太平军都被饿死。洪秀全知道已经没有战胜的希望,便于四月二十七日自杀,他的儿子洪福继位。当时,湘军久攻南京不下,清廷屡次诏催李鸿章率领在江苏的得胜之师帮助进攻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