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胡雪岩那些事儿
19673900000018

第18章 “丝”“丝”甜蜜(1)

做生丝生意,先拉拢人才

前文表过,王有龄上任后,阜康钱庄代理了湖州府的公库。按照惯例,代理公库不付利息,等于是白借了公家的银子。银子放在钱庄里面当然不会自己生钱,因此钱庄要把钱贷给别人做生意,或者自己做生意。

江浙一带是著名的生丝产地,大清国在苏杭等地专门设置“织造衙门”,杭州下城一带,更是机坊林立。苏杭一带的女子,十一二岁便学会养蚕缫丝,养蚕人家一年的吃喝用度,乃至婚丧嫁娶的大事开销,都大体得自每年三四月间一个“蚕忙”季节的辛苦。丝分三种,上等茧子缫成细丝,上、中等的茧子缫成肥丝,下等的茧子只能缫成粗丝。织绸则一定要用肥丝和细丝,以肥丝为纬,细丝为经,粗丝是不能上织机的。

王有龄所在的湖州更是江浙一带有名的蚕丝产地,产出的细丝号称“天下第一”,湖州南浔七里地所产“七里(缉里)丝”,据称可与黄金等价,连洋人也十分看好。

胡雪岩因此想做生丝生意。他的想法就是用代理湖州府公库的银子购买生丝到杭州,将生丝在杭州卖掉换取现金,再送到“藩库”——省政府的公库。这个如意算盘打得确实不错。可是这“丝客人”也不是那么好当的。“丝客人”就是指那些带了大批的现银到产地买丝的人。

首先,胡雪岩虽然精通钱庄业,但是却从来没有涉足过生丝业,对生丝业的内情不太清楚;其次,胡雪岩不是湖州本地人,外地人在湖州做生意,难免会被当地人欺生,或者被当地的丝行联合抵制。再次,大家都知道胡雪岩和王有龄的关系,如果胡雪岩以自己的名义开丝行,难免会被人说某某丝行有知府撑腰,遭人忌恨,生意也就难做了。

因此,胡雪岩便决定找一个本地人开丝行,替他收购生丝。王有龄的钱粮师爷杨用之手下有个书办,叫做郁四,在当地是一个实力派人物,现在正在做蚕丝生意,杨用之便介绍他们认识。

什么叫书办呢?书办就是负责衙门基层事务的官员。事实上,这些基层的公务,只有这些书办才熟悉。这些公务的处理有很多的关键、诀窍,为不传之谜,所以书办虽无世袭的制度,但是在无形中一般都是父子相继,有着世袭的惯例。

就拿“户房”的书办来说吧。有句话说,“户房”的书办最阔气,这是因为官府征收钱粮地丁,中央的户部只关心总数,不问细节。当地谁有多少钱,多少地,坐落何方,是几等地,这些问题只有当地的“户书”才清楚。他们所凭借的就是祖传的一本秘册,叫做“鱼鳞册”;没有这本册子,就算有天大的本事,也征不到粮食。有了这本册子,不但公事可以顺利,户书本人也可以大发其财。

郁四就是这样一个阔气的书办。一番交谈后,郁四和胡雪岩自然又成为看彼此都非常顺眼的人,要知道胡雪岩确实八面玲珑,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初次见面聊天,都能把话说到对方的心坎上去。

郁四有个侄子叫陈世龙,外号叫“小和尚”,十分精明,于是郁四就把他介绍给了胡雪岩,让他帮着胡雪岩打理生丝生意。这样,胡雪岩的生丝生意就开始起步了。

胡雪岩和陈世龙也算是有缘。胡雪岩要去拜访郁四,在一间酒馆里,他问有谁可以送他到郁四的住处。陈世龙便走了出来,拉上自己的黄包车,一直将胡雪岩送到目的地,在与陈世龙闲聊的过程中,发现此人不但聪明,干事也挺利索,便想日后用此人为自己跑跑腿也是一件很好的事。后经过郁四的介绍,胡雪岩对陈世龙有了更深的了解。

陈世龙酷爱赌博,胡雪岩便要求他若答应为自己做事的话就必须改掉这一恶习。陈世龙信誓旦旦地答应了,但是胡雪岩还有些不放心,于是想考察一下他。胡雪岩特意给了陈世龙一笔钱,随后派两个人跟踪他的足迹。结果发现陈世龙虽进了赌场,但看了半天的“边风”,自己却始终未下注,因此对他的表现颇为满意。当然,这一切胡雪岩事后也一直没有告诉陈世龙,暗中考察才会有真实的效果。

胡雪岩的丝行叫做裕记丝行,陈世龙负责在湖州收购生丝。生丝收购了还要卖出去啊,在当时,洋人是生丝的大买家,想当年,中国的丝绸沿着丝绸之路运到西方,那在欧洲是绝对的奢侈品。现在洋人可以自己来中国了,这丝绸的生意自然要做。

胡雪岩要把生丝卖给外国人,就要找一个能和洋人打交道的人。他在上海认识了古应春,此人是个“通事”,拿现在的话来说是个翻译。当时考秀才考举人这样的升学考试可不会考外语,所以懂外语的人那是凤毛麟角。因为他们能够做中国人和外国人之间谈话交易的传声筒,因此结交的人脉很广,并且非常熟悉外国人。

古应春虽然混迹洋场,却十分注重维护中国人的利益,对中国人内部互相争斗、让洋人捡便宜的现象极其不满。胡雪岩与古应春头一次见面,就感到脾气相投,特别谈得来。

胡雪岩决定把裕记丝行同洋人交涉的事情交给古应春。古应春也确实没有让胡雪岩失望,后来帮了胡雪岩很多的忙。

大家一起来对付洋鬼子

胡雪岩在湖州收到的生丝运到上海,正想简简单单地把手里的生丝卖掉,不料上海的民间组织小刀会对政府不满起来闹事了。

小刀会本来是福建人的组织,以前是在厦门。五口通商以后,上海开始繁荣起来,于是大量的福建人都来到上海谋生。这出门在外,人生地不熟,一个人难免被当地人欺负,于是自然而然的,一个地方来的人要抱成团。在那个时候,同乡人的组织就是会馆。上海本来就有很多的会馆,这会馆就相当于某某地驻上海办事处,或者某某老乡会,是那些漂泊在异乡的商民能够找到家乡感觉、相互扶持的地方。

小刀会的作用和会馆类似,但和会馆又有些不同。一般的会馆都是良民的组织,和政府一般没什么冲突,但这小刀会可不一样。小刀会乃是大名鼎鼎的天地会的一个分支。天地会那可是拜天为父拜地为母,以反清复明为宗旨,在大清国看来,那是不折不扣的恐怖组织。虽说几百年过去了,这“复明”是不太可能了,但是这些民间的帮会还有着反抗官府的传统,时不时的给官府一些难堪。

小刀会的主要成员就是福建的一些水手、船员和帮工等。上海是以港兴市的城市,航运业一向为重要行业。19世纪50年代,上海的航运业是以沙船为主体的旧式航运业。清代上海的沙船运输业达到鼎盛,它不仅是上海海运贸易的主力,还承担着运输漕粮的重任。而沙船业主的雇工现象非常普遍,不论造船还是运输,“耆、舵、水手系船商所雇”。船中主事者名耆老,或称耆民,相当于船主雇佣的经理人员,主持全船事务;舵工称老大,主掌舵航行;其他均为水手。鸦片战争前,整个上海沙船业拥有“在船水手十余万人”,往往每次船出海时临时招雇。于是上海海运码头总有大批水手待雇,一般无固定雇主,其中许多都是福建人。上海开埠后,许多洋人的船舶进入上海港。外国船先进,又有着不平等条约的保护,构成了对沙船为主体的中国旧式航运业的严重威胁。大批水手没有了营生,游荡在城市中,成了游民。吃不上饭,便要怨政府。于是小刀会的首领刘丽川便领导广大穷苦人民起来向官府讨个说法来了。

小刀会杀了上海县的县令,占领了上海县城。这样形势可有了微妙的变化。本来这大清国的东南富庶之地,因为有太平天国,搞得非常不太平。太平军时不时地便要向上海这边进攻一下子,上海的地界就不怎么安稳,商人的生意自然就有些不太安全。你从水路运着一船船生丝往上海走,说不定水里就杀出一群水大王,大喊“此水是我挖,此船是我开。要想从此过,留下买路财”,不由分说地把这些货物劫走;要是走海路,说不定还碰到中国版的加勒比海盗。小刀会现在控制着上海县城,那商人们的生意自然受影响。

一般人遇到这种情况,可能会尽快把手中的生丝脱手,赚够了银子尽快离开这是非之地,越快越好。可胡雪岩却又看到了赚大钱的商机。这就是牛人和普遍人的区别啊。

洋鬼子是唯恐中国不乱,最喜欢做浑水摸鱼的事情。天平天国起来了,洋人们就暗地里资助太平军军火,帮助太平军对抗官府,然后两边吆喝,赚取好处;现在小刀会起事,他们不仅以此为借口接管了上海海关,代收中国的关税,还开始资助小刀会粮食和军火,对抗官军。帝国主义真是自古就有干涉别国内政的传统啊!要知道,小刀会其实困守孤城,如果没有外界的帮助,根本就支撑不了多久。

这大清国的头头们也怒了,心想平时伺候你们这洋鬼子好好的,你们要通商我们就通商,你们要卖鸦片我们也不管,现在我们有事了,你们不帮帮我们也就算了,还在暗地里给我们下绊子,耍阴招,阻碍我国和平统一大业的进程,不给你们这些洋鬼子点颜色看看,那你们是不知道我们天朝上国的威严!

于是乎,两江总督怡良下禁令限制内地的商人同外国人通商。你们这些洋人竟然把我们的海关给接管了!这上海的海关可是我们大清国的钱袋子,给你们拿去了那可怎么了得?于是,又下令设立内地海关。这样,那些外国的商人可就不愿意了,买不到中国的货物就算了,现在买东西都要交两次税,那怎么能行?

形势就是这样。一方面,因为上海同内地的联系断绝,那么上海的货物价钱必然上涨,这是做生意有利的一方面;但是,因为断绝了交通,外面的货物又运不进来,手中无货,价钱再高也没有用。因此,在这样的形势下赚大钱,必须趋利避害。

胡雪岩实际上是想垄断上海的生丝市场。要做好这一步,有两个办法,第一个办法是说服上海丝行同业联合起来,让预备卖给外国人生丝的商人公议价格,彼此合作,共同对付洋人,迫使洋人就范;第二则是拿出一笔资金,在上海就地收丝,囤积起来,使洋人要买丝就必须找我,以达到垄断市场的目的。当然,还可以通过走私,但是走私的风险和成本太大,胡雪岩还不想做违法乱纪的事,这个方法就不予考虑了。

当时胡雪岩手中并没有那么多的现款,能够把上海的大部分生丝都收购过来,于是只能考虑第一个方法。但是胡雪岩只是刚开始涉足生丝行业,论经验,论实力,在生丝行都没有能够影响其他同行的影响力,因此,他必须说服上海生丝行业的老大一起谋事。在上海有一个丝业世家庞家,现在主事的叫做庞二。庞二控制了上海生丝市场的大部分生丝,如果能和庞二联合起来,便能够在生丝行业达成协议,以统一的口径和洋人谈判,那才能赚最多的银子。

可胡雪岩和庞二素未谋面,现在还是一个路人甲,一个路人乙,两个人没什么交情。因此,胡雪岩必须要先把庞二拉拢过来。

要想和人套近乎,必须投其所好。有人贪财,便送他一座金山;有人好色,便送给他美女如云;有人恋权,那就赏给他一顶乌纱帽戴着。但是这庞二又和一般人不一样,他本来就是个富家子弟,送钱送礼人家不稀罕,身边也不缺女人。另一方面,他还是一个捐官的道台,头顶上已经有花翎顶戴。但是这庞二还有一个很独特的癖好,那就是他尤其好赌。有人陪他赌得痛快,赌得开心且赌出水平,他也就会将对方高看一等,那也就等于将他收服了,也就什么都好说了。

胡雪岩于是让自己的公关经理刘不才去伺候他。

话说这个刘不才被胡雪岩收服,成为他的公关部长,这里面还有一段故事呢。

刘不才是胡雪岩的湖州姨太太芙蓉的叔叔。刘家原来也是家境殷实的小康之家,是做药铺买卖的,芙蓉的父亲在世时,生意一度很红火。后来,芙蓉的父亲一次出意外死了,药铺就落在了弟弟的手上,也就是这个刘不才。刘不才,原名叫做刘三才,因为自己好赌,后来把整个刘家的产业都败光了,所以人们就把他的名字改了,叫做刘不才。

虽然家道败落,可是这个刘不才,说得好听点,还有一点儿骨气,说得不好听点,就是死要面子。当初自己的侄女芙蓉嫁给胡雪岩,是胡雪岩的朋友郁四依靠自己在当地的势力强迫的,刘不才并不愿意。刘家好歹也是大户人家,怎么能把女儿嫁给别人当小妾呢?

因此,在侄女嫁给胡雪岩后,刘不才对胡雪岩是一点儿好感都没有,根本就不认这门亲。别人都劝胡雪岩给这个叔叔几万两银子,让他自生自灭好了,但是胡雪岩看到刘不才沦落到如此地步,竟然还有一点儿骨气,就产生了要把他收归己用的想法。

刘家是开药铺的,所以家里有几味祖传秘方,所谓的祖传秘方,那是不能轻易给别人的。现在的高科技生物制药公司不也要对自己的新配方保密吗?道理其实都是一样的。这些祖传秘方要是卖出去,就像卖专利一样,也能卖一个好价钱。

刘不才虽然很落魄,却一直不肯把这些祖传秘方卖出去,说总有一天他要靠这些药方恢复自己家的药铺。从这一点看,刘不才也还真有一点儿骨气。

胡雪岩因此就派胡氏集团生丝部采购经理陈世龙去游说他。陈世龙以前也是一个赌徒,和刘不才在赌场上那是赌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