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胡雪岩那些事儿
19673900000016

第16章 魄力与眼光(1)

阜康钱庄的新机遇

王有龄调任到湖州做市长,这对胡雪岩也是一个绝好的消息。

一个政府,必然有财政。大清国的金融体系已经比较成熟,地方政府税粮的交付、公款的来往、公库的管理,都要委托一个钱庄或者票号来代理。这对于任何一个钱庄而言,都是挤破头都要争取的差事。

这其中有什么好处呢?钱庄和官府有了往来,牌子自然就硬了,知名度得到提高,并且做什么事情官府即使不帮忙也不会从中作梗,做些小动作;再者,代理官府的公库,公款都要存到钱庄里面。虽然公款大部分是短期存款,但这也充实了钱庄的存款,钱庄可以有更多的钱去放款,充实了自己的实力。

王有龄一上任,自然就把这个美差交给了胡雪岩的钱庄。但这个美差也不是那么容易的,胡雪岩必须处理好同王有龄的师爷之间的关系。

在湖州,虽然王有龄掌握着财权、司法权,但这些事情他不可能一一照顾过来,这就需要师爷来帮忙。师爷又称幕友、幕宾、幕客等,是人们对于作幕之人的一种俗称。师爷虽说整天待在官府里面,但并不是政府编制内人员,而只是官员自己聘请的高级顾问,师爷与官员属于雇佣关系。官员尊称师爷为宾、为友,师爷则称官员为东翁、东家。师爷的名堂奇多,有管出纳的“账房”、写信的“书启”,以及为子弟授书的“教读”、帮忙考试的“阅卷”、征收地丁的“征比”等,但是里面最重要的还是“刑名”师爷和“钱粮”师爷。

刑名师爷,负责断案判狱和法律文书的起草。对于这一类师爷,我们或许并不陌生。很多古装的电视剧里,在威武升堂审问犯人时,坐在县官旁边摇头晃脑出谋划策的家伙,就是刑名师爷。刑名师爷最著名的就是绍兴师爷,绍兴师爷几乎垄断了大清国的刑名师爷,因而有“无绍不成衙”的说法。

钱粮师爷,专门负责办理钱粮奏销、地丁人口、门牌清册、田地丈量、开仓赈济、杂税征收、奉宪采买这一类业务。他们的特长是不仅谙熟这方面的种种门道,而且精于计算,全是一流二流的会计师,现在要是去考CPA绝对没问题。

师爷在当时是连州县本官也不敢轻易得罪的角色,而且师爷向来独立办事,不受东家干涉,表面谦和的尚与州县本官敷衍一下,做事专断的甚至可以对州县本官置之不理。所以,胡雪岩要代理湖州府库官银,也就必须要笼络他们延请的钱粮师爷。另外这刑名师爷也必须重视。刑名师爷最能够钻法律的空子,手中一支笔,改一个字,既可以杀人,也可以救人。倘若胡雪岩生意上和他人有了什么纠纷,这刑名师爷自然可以仰仗。

王有龄聘请的刑名师爷叫秦寿门,钱粮师爷叫杨用之。而在笼络师爷的过程中,胡雪岩和王有龄二人就演了一出“花花轿儿,人抬人荣耀”的绝好的双簧。

王有龄调任湖州正是端午期间,胡雪岩打听好已经接受延请到湖州上任的刑名、钱粮两位师爷在杭州的家眷所在,在王有龄还没有到湖州接任之前,就派人给他们送去过节正需要的钱粮。不过他是以王有龄的名义送的,这两师爷自然要感激王有龄的好意。但等到他们拜谢王有龄时,王有龄却说这原是胡雪岩的心意。这一来,师爷不仅见了胡雪岩的情分,自然也知道了王有龄的意思。好事做了一件,情分却落了两处,做得十分巧妙。

王有龄赴任以后,便分别宴请自己的刑名师爷和钱粮师爷,胡雪岩以市长好朋友的身份赴宴。胡雪岩善于把握人的心理,投其所好,自然把秦寿门和杨用之恭维得舒舒服服,酒足饭饱,大家无不满意。一切妥当,这样凭着代理湖州公库的东风,胡雪岩的阜康钱庄从此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

聘请新经理

现在胡雪岩在外面奔波,钱庄的生意已经顾不过来了。真正的领导者不是事无巨细、事事操心的。古代说一个皇帝能干,不是说他每天熬夜熬到凌晨两三点,日理万机,鞠躬尽瘁,而是要“垂拱而治”,意思就是什么事情都不干,天下就治理得很好了。但皇帝也不是真的什么事情也不干,而是要提纲挈领,做一些战略性的工作。所以胡雪岩决定要找一个经理,来帮助自己管理钱庄。

想来想去,自己钱庄里面的伙计没有能够担当此大任的,胡雪岩就想去别的钱庄挖一下人才。

还真有这么一个人。这个人姓刘,叫做刘庆生,在清河坊的大源钱庄做伙计。胡雪岩和他打过一次交道,觉得此人头脑很清楚,仪表和口才也都不凡,所以胡雪岩决定挖这个人过来。

胡雪岩找了自己的好友信和钱庄的张胖子,把自己的想法说了一下。张胖子正好和刘庆生很熟悉,便做了中间人,介绍给胡雪岩见面。两个人便在一家酒楼里面碰头了。

这就像是找工作的面试。不过,胡雪岩是面试官,知道自己的目的;而刘庆生却还不知道从自己见到胡雪岩开始,就已经上考场了!

胡雪岩考察人还真有一套办法,不用网申,不用投简历,不用小组讨论,不用PPT展示。

第一个考题是考刘庆生的耐性。

钱庄是服务业,不是政府机关里面的公务员,可以随便给人脸色看。做这一行的,必须有忍耐力、性格温和、不急不躁,这样才能和顾客处理好关系,并且遇事才能深思熟虑。

胡雪岩一开始也不谈正题,一直在谈天南海北的趣闻,海阔天空,滔滔不绝,把刘庆生弄得莫名其妙。好几次拉回正题,问有何见教。胡雪岩却总是敷衍一句,又把话扯开了去。

刘庆生性格本来就极坚忍,他现在倒是静下心来,要看看胡雪岩究竟想干些什么。

就这样,空话说了一个钟头,刘庆生毫无愠色,胡雪岩非常满意,他这一关算是过了。

第二个考题是考刘庆生的专业知识。

胡雪岩本来就是开钱庄的行家,不是HR,出的问题都很难且非常专业,但是刘庆生都能一一作答。当胡雪岩问及钱庄同行时,刘庆生把杭州全城四十几家大小同行的牌号,一口气背了出来,这足以显示他对钱庄业的熟悉程度,胡雪岩对此甚是满意。第二关,刘庆生也过了。

这样,刘庆生就成功地通过了考核,进入了试用期。

胡雪岩招揽人才方面毫不吝啬,出手慷慨,当时就定了刘庆生的年薪。刘庆生的年薪是二百两银子,年底还有分红。拿到现在,二百两银子就是16万人民币,刘庆生从小伙计一下子升为经理,两者的地位可是判若云泥。胡雪岩的慷慨使得刘庆生心悦诚服,甘心为胡雪岩卖命了。

虽然,刘庆生现在已经成为阜康钱庄的新经理,但毕竟还是在试用期,胡雪岩还是要考他一下。

胡雪岩从湖州回到杭州,先不回家,就直接来到了阜康钱庄。他想来一次突然袭击,让刘庆生猝不及防,才能看得出来刘庆生一手经营之下的阜康到底成什么样子。

胡雪岩一面谈湖州的情形,一面很自然地观察店里的情况,接待顾客也还客气,兑换银钱的生意也还不少,所以对刘庆生觉得还比较满意。

“账上应该结存的现银还有多少?”胡雪岩问道。

“还有75000两银子。”刘庆生翻了翻总账,说道。

“明天有提的吗?”

“明天没有要付的。”

“那好!”胡雪岩说,“我提7万两银子,只要用一天。”说着拿笔写了一张提银7万两的条子,递了过去。

胡雪岩是要试探一下,刘庆生的账目与结存是不是相符。

等刘庆生毫无迟疑地开了保险箱,点齐7万两的客票送到他手里的时候,胡雪岩完全放心了。

刘庆生的这番表现让胡雪岩非常满意,以后就放心地让刘庆生处理起阜康钱庄的业务了。

别人不愿意认购官票,我愿意

阜康钱庄虽然得到了湖州府代理公库的美差,但是它现在还只是杭州的一个小钱庄,说话没有什么分量,也并没有什么名气,特别是在外地,大部分的人根本就没有听说过阜康钱庄。商场上有一句很流行的话,叫做“先做名气后赚钱”。因此,胡雪岩更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把它的名气做出来。驰骋商场,名气其实就是一种无形的资产,一笔无形的本钱。一个商号有了名气,客户会不远千里慕名而来,而只要有了名气,就能真正树立起自己的形象。形象树立了,生意也就好做了,银子也自然来了。

为了对付太平军,筹措军费粮饷,大清国的财政部要发行纸钞,那个时候叫官票。大清国是银本位制,全国流通的都是白花花的银子。可是太平军占了江南的富庶地区,大清国的财政现在已经非常拮据,不得不通过发行这种纸钞来弥补赤字。这种官票是一种可以上市流通的银票,可以兑换现银,也可以代替制钱“行用”——用它抵交应按成缴纳的地丁钱粮和一切苛捐杂税,因为是户部所发行,所以称之为“户部官票”。

当时发行的官票要先有钱庄或者票号认购。认购户部官票无疑要担风险,户部发行的这种官票根本就没有保证金。虽然官票上明文写有“愿将官票兑换现银者,与银一律”的字样,但如果官票发行太多太滥而现银不足,以票兑银就将是一句空话。特别是在战乱的时代,官票的价值很难得到保证。想一下南京国民政府末期的超级通货膨胀吧,那就是滥发纸币的后果。所以,阜康钱庄的新“档手”,也就是阜康的新经理刘庆生在与胡雪岩商量认购官票事宜的时候,也认为将来官票一定不值钱,并不想认购官票。

但胡雪岩却不这样看。在胡雪岩看来,一桩生意能不能做,关键是生意人自己的眼光,生意做得越大,眼光越要放长远。乱世之中生意确实越来越难做了,不过越是难做,越有机会。就拿眼下认购官票来说,如果朝廷章程定得不完善,滥发起来,它的价值当然会大打折扣。但即使是这样,也要认购,而且还要主动认购,要认购得有气魄。这里有两个原因;

第一,这是在帮朝廷的忙。只要是帮朝廷打胜仗的生意,哪怕亏本,也都要做。短期看这是亏本,长远看却不是亏本,而是放了资本下去,放下去资本自然是要收回的。只要官军打了胜仗,时世一太平,百业待兴,什么生意都可以做。那个时候,也就可以收回先前投下去的资本了。自己为朝廷帮过忙、出过力,朝廷自然会给予回报,处处提供做生意的方便,哪里还有不能发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