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鬼谷子全书
19673400000023

第23章 空往而实来

【原文】

用于人①,则空往而实来②,缀而不失,以究其辞。可箝而从③,可箝而横④;可引而东,可引而西;可引而南,可引而北;可引而反⑤,可引而复。虽覆,能复,不失其度⑥。

【注释】

①用于人:用在对人的关系上。

②则空往而实来:用好听的空话,突出对方的实情。

③从:合纵。

④横:连横。

⑤反:返还。

⑥度:节度。

【译文】

如果把“飞箝”之术用于他人,可用好听的空话去套出对方的实情,通过这样连续行动,来考究游说的辞令。这样就可以实现合纵,也可以实现连横;可以引而向东,也可以引而向西;可以引而向南,可以引而向北;可以引而返还,也可以引而复去。虽然如此,还是要小心谨慎,不可丧失其节度。

【延伸阅读】

“空往而实来”,是说可以用好听的空话去套出对方的实情,即以虚求实。这和“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大同小异、如出一辙,有时候故意“指假为真”,以假象去迷惑对方,往往能引诱甚至逼迫对方显露出真实意图。这就是“以假求真”。

以假求真、以虚求实的最大奥妙就在于反复试探以抓住对方心理,从而决定是投其所好、用激励褒奖的言辞去说服对方,还是故意诘难对方,用假象使对方说出实情。

苏秦巧用反语智激张仪便是采用了后者。

当苏秦正踌躇满志说服诸侯合纵时,秦军击败魏国后准备乘胜攻打赵国。为顺利完成合纵,苏秦想让同门师兄弟张仪去秦国游说秦王罢兵。于是他派人送亲笔信给张仪,给他造成他去赵国后苏秦必会推荐他得到重用的假象。

张仪到了赵国,当他兴冲冲去见同窗好友、今日大富大贵、且大权在握的苏秦时,却一连吃了好几天闭门羹。好不容易传见了,这位昔日的好友却待他无比傲慢、刻薄,毫无故人之情。一连串的羞辱之后,张仪终于忍无可忍,大骂苏秦为势利小人。

苏秦却不气不恼,微笑着进一步贬低他:“以余子之才,应该先我而际遇,未料你竟穷困如此。我本想把你推荐给赵侯,使你得于富贵,就怕你志衰才退,无所作为,反连累于我。”

张仪说:“大丈夫自能取富贵,难道非由你推荐不成?”

苏秦冷笑道:“既然如此,即可自便。”于是便让人给张仪十两金子。张仪将金子扔在地上,愤然而去,苏秦也不挽留。

张仪走投无路,果然如苏秦所愿去依附秦国了。

在这个故事中,张仪的所见所闻,苏秦的所作所为其实都是假象,这种假象仿佛一只无形的手,一步一步把张仪引向秦国,从而完成了苏秦预先设计的计谋。这是故意诘难、贬低、诋毁对方的激将之法,也是对“飞箝”之术的反用,即不褒反贬,故意打击对方,以激发其自尊和斗志。这正是所谓“请将不如激将”,当因为某事不得不求于人时,倘若直接以礼相待、盛意拳拳不能奏效,不妨虚晃一招,以假求真、以虚求实,让对方在不知不觉中如你所愿。

如果把“以虚求实、空往实来”应用于军事,便是家喻户晓的“空城计”了。

西汉时期,北方匈奴势力逐渐强大,不断兴兵进犯中原。飞将军李广任上郡太守,抵挡匈奴南进。

一天,皇帝派到上郡的宦官带人外出打猎,遇到三个匈奴兵的袭击,宦官受伤逃回。李广大怒,亲自率领百名骑兵前去追击。一直追了几十里地,终于追上,杀了两名,活捉一名,正准备回营时,忽然发现有数千名匈奴骑兵也向这里赶来。匈奴队伍也发现了李广,但看见李广只有百名骑兵,以为是为大部队诱敌的前锋,不敢贸然攻击,急忙上山摆开阵势,观察动静。

李广的骑兵非常恐慌。李广沉着地稳住队伍:“我们只有百余骑,离我们的大营有几十里远。如果我们逃跑,匈奴肯会追杀我们。如果我们按兵不动,敌人肯定会疑心我们有大部队行动,他们决不敢轻易进攻的。现在,我们继续前进。”到了离敌阵仅两里地光景的地方,李广下令:“全体下马休息。”李广的士兵卸下马鞍,悠闲地躺在草地上休息,看着战马在一旁津津有味地吃草。匈奴部将感到十分奇怪,派了一名军官出阵观察形势。李广立即上马,冲杀过去,一箭射死了那个军官。然后又回到原地,继续休息。

匈奴部将见此情形,更加恐慌,料定李广胸有成竹,附近定有伏兵。天黑以后,李广的人马仍无动静。匈奴部将怕遭到大部队的突袭,慌慌张张引兵逃跑了。李广的百余骑安全返回大营。

“空城计”在我国历史上应用甚多,三国时期诸葛孔明的“空城计”,同样是以“虚张声势、瞒天过海”,取得了“胜司马懿”之实。

“空往实来”不仅可以在政治、军事上广泛应用,同样可以作为生活智慧应用于日常生活。

有个叫比克的人,借给一个商人3000金币,可是第二天他不小心把借据丢失了,到处找也找不到,急得直冒汗。妻子在一旁,也想不出补救的办法,嘴里还不停地埋怨。比克心里发慌,赶忙跑去找他最好的朋友卢比,请他想个办法。

“如果那个商人知道我丢了借据,就不会把钱还我了,真主在上,那可是3000金币啊!”比克对卢比说,“我手里再没有任何关于这笔借款的证据了。”

“商人借钱时没有第三个人知道吗?”卢比问。

“只有我妻子知道,但那是在商人把钱借走之后,我才告诉她的。”

“那等于说,鱼儿跑了,你才撒下网去。”卢比说,“商人借钱的期限是多长时间?”“时间是一年。”比克说。

卢比深思了片刻,为比克想出了好办法:“可以向那个商人要一个借钱的证据。”

“什么?向借钱的人要借钱的证据?”比克困惑不解,感到简直荒唐可笑。“对,只有这个办法可行。”卢比说,“你马上给商人去封信,要求尽早归还你借给他的3500金币。”

“我只借给他3000金币,哪来的3500金币?”

“你去信催讨3500金币,他必定立刻回信,说明他只欠你3000金币。这样一来,你手里不就有证据了吗?”比克一听有道理,便写了一封信,对于为什么要急着催还这笔借款,理由说得很充分。

果然,不出5天工夫,商人回了一封亲笔信,信中这样写道:“……你发生了一点特殊情况,问我能不能提前偿还这笔借款,我不能照你要求的去做,我们商定的借期是一年,我是按借款日期安排我的买卖的。至于说到借款的数目,你搞错了,肯定错了!我只借了3000金币,绝不是3500金币,你那里有我亲自写的证据,你是不是把别人的借款算到我头上来了?真主在上,我借的是3000金币,不是3500金币……”

比克拿着这封信,高兴地跑去找卢比报喜。

商人比克在意外丢失了借据后,经朋友卢比点拨,向自己借贷的商人寄去了一封信,假说急需对方还款,并故意将其所借金币数额多说了500,使得对方不得不急忙回信申辩,这样,比克就等于重新拥有了借据。这真是“恶人先告状”、“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啊!不过这种“以虚求实、空往实来”的策略的确可以帮我们搞定很多靠“正经方法”无法解决的棘手问题。

总之,“以虚求实、空往实来”是一种高明的人生智慧,它能帮助我们解决很多“疑难杂症”,使我们的人生之旅更加轻松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