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官道曾国藩
19673200000035

第35章 处世之态不摆正,纵使高官亦枉然(3)

心胸宽阔,方能藏天下

赤子之胸怀,若天地之最初,混沌似无物,然万物出于其中。

当官之人,要有“宰相肚里能撑船”的气概,只有这样的胸襟、气度,才有可能实现抱负,有一番作为。

中国有句名言:“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而现在心胸宽阔、不计前嫌的君子少了,一旦有人得罪自己,偏激点的睚眦必报,城府深的静待时机,或暗中使绊子。

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想要成就一番事业,就必然要集中精力和时间,不为无谓的事情伤脑筋。你一会儿想起上午地铁上这个人踩你脚了,一会儿想起某某昨天好像说你坏话。

大人物的心胸宽阔,为什么说“宰相肚里能撑船”?胸有国家大事,江山社稷,自然不会在意那些琐碎之事。

曾国藩早年曾在长沙岳麓书院读书。与他同住一个宿舍的是当地知府的儿子,他性情怪僻,而且有些飞扬跋扈,很看不起曾国藩。

曾国藩学习的书桌离窗有几尺远,屋子里的光线又不好,看书很是费劲。为了借光,曾国藩就把书桌往窗口移了移。这时那个书生发怒道:“把我的光都遮了,我怎么看书呢?”对于同室的蛮横、无理,曾国藩忍住心中的怒火说:“那我搁在哪儿呢?”书生指着床侧恶狠狠地说:“可以搁这里。”曾国藩依言搁在床侧。

半夜曾国藩仍苦读不休,那个书生又发怒道:“平日不读书,这个时候读,还让不让人睡觉?”曾国藩没有计较,接着无声默读。

如果换成别人的话,或许早大声叫嚣“是可忍孰不可忍”!

性格暴躁的早就对骂起来了。然而,曾国藩并非没有怒气,不屑于和这种人计较,这也是一种心胸宽阔。

心胸狭窄,难免看人待物有偏差,不会虚心接受别人对自己的意见。曾国藩也不是完人,有段时间,没有宽容豁达之心,不够沉稳老练,睚眦必报。

曾国藩在日记中曾经记录了这样一件事儿:曾国藩的好朋友邵蕙西,当着曾国藩的面数落了他的三个缺点:一是怠慢,心高气傲,对朋友不尊重;二是自视清高,自以为是,说他看诗文多固执己见;三是虚伪,心口不一,说他对人能做出几副面孔。

虽然邵蕙西的每一句话都直指曾国藩的要害,但曾国藩并没有恼怒,这事给他带来很大刺激,他在日记中反思道:我有此“三恶”,还怎么能跟朋友交往?拿什么吸收别人的长处?这是拒友人于千里之外啊!

自此之后,曾国藩做出很大努力来要改正自己身上的缺点,力图做到儒雅待人。不过,改得并不彻底。

1860年,曾国藩调李元度新招募的3000兵士到徽州跟李世贤作战。李元度带兵奔赴徽州后,并没有听从出发之前曾国藩交代的“只守不攻”的军令,主动出城跟李世贤做正面交锋。结果没有过10天,李元度就兵败失去了徽州。徽州战略意义重大,失去了徽州,安庆就有可能保不住了,导致“截长江之腰”的战略构想就难以实现,会影响整个战局!所以,当李元度在外逃亡了一个月后才逃回到曾国藩的祁门大营,曾国藩很是生气,决心参劾李元度丢失徽州。由于新招募的3000兵士被调到前线之前,根本就没有经过训练,所以吃败战丢失徽州有一部分属于曾国藩决策失误。因此,很多人指责曾国藩。然而曾国藩气愤之下,根本不顾这些,一意孤行要李鸿章为自己写奏折弹劾李元度。李鸿章与曾国藩有师生之谊,但深思熟虑之后觉得不妥,因此没有听老师的,他说:“如果你要弹劾李元度,学生我是不会给你写奏稿的。”曾国藩说:“你不写,我写。”李鸿章表示:“如果真这样,那我就走。”曾国藩见李鸿章并不维护自己,竟气愤地说:“走就走吧。”

李鸿章果真负气走了。李鸿章走后,曾国藩也在反思是自己的确没有雅量,心胸不够宽阔。于是他很内疚,重新邀请李鸿章回到自己身边,协助自己完成大事。

李鸿章回来后,像邵蕙西一样,直率地指出曾国藩没有雅量,不容人,曾国藩也明白这样会导致身边的人离心,所以以后心胸宽厚了不少,有雅量,能容人,也就有了后来“幕府宾僚之盛,冠绝一时”的盛况。

心胸开阔、虚心纳谏也是古代有作为的帝王的共性之一。

贞观初年,唐太宗想在洛阳修复破败的乾元殿做行宫之用。

大臣张玄素上书极力反对,说天下刚定就大修宫殿,劳民伤财,恐怕您比亡国之君隋炀帝都不如。显然,这是一道笔锋犀利、击中要害的奏折。但是张玄素竟敢有胆子把英明的君主唐太宗比作昏聩的暴君隋炀帝,冒犯天威,这不是拿鸡蛋往石头上撞么?满朝文武都为他捏一把汗,同时人们也都在暗中观察唐太宗的反应。

假如当时不是唐太宗,而是别的皇帝,看到如此大不敬的奏折,当即会雷霆震怒,张玄素人头落地是肯定的,甚至可能会株连九族。唐太宗没有直接问罪,而是接着问他:“你说我不如隋炀帝,那么比历史上的暴君桀、纣如何?”张玄素直截了当从容地回答:

“若是这座殿修成,您和桀纣也差不多了。”唐太宗听后不仅没有发怒,反而被深深地感动了。他想,一个小官,敢于冒死直谏,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他的江山社稷?因此,唐太宗收回了他的谕旨,停止重修乾元殿。并且表扬了张玄素,同时赏给他500匹绢。

事后唐太宗对人说:“唯唯诺诺的人再多也不如一个能说出逆耳之言的忠臣。”

唐太宗这样的胸怀,是难能可贵的。他一直广开言路,虚心纳谏,任人为贤,知人善用,因此贞观年间涌现出了大量的优秀人才,可谓是“人才济济,文武兼备”。到了贞观九年,牛马遍野,百姓丰衣足食,夜不闭户,道不拾遗,出现了一片欣欣向荣的升平景象,这就是唐朝初期的太平盛世——贞观之治。这应当归功于唐太宗虚心纳谏。

为官之人,心胸和眼界要略高人一等。接人待物,要心胸宽阔,不计较个人得失,否则心胸狭窄,成为“小心眼”,总是死咬着别人的过失不放,只会使别人都不愿意与自己交往了,而且有失风度和威严。

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殴攘虽快心,少忍理则长。此中藏真意,力行方有功。

当一个人情绪失控时,很容易做出一些不理智的事情,以至于后来后悔万分。所以,要懂得制怒,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人是很容易发怒的,而发怒很容易坏事,古代兵书中就有激将法,设法让对方发怒,一旦对方失控,就很容易丧失理智而干出蠢事。古今中外,很多人因为情绪失控误了大事,甚至误了性命的人和事儿,并非少见,不胜枚举。光三国时的张飞、关羽、周瑜几乎都是死在一个“怒”字上。所以,有很多这样的名言劝诫人们,懂得制怒,懂得退让。

曾国藩从少年起,就“困知勉行,立志自拔于流俗”,深知人在一生中,难得事事如意。学会隐忍,婉转退却,可以获得无穷的益处。因此天天写日记反省自己,他待上、待下、待同事谦恕自抑,豁达大度,所以,一生中避过了很多“人祸”,而且还得到很多朋友。

《劝忍百箴》中曾记载,张公艺九世同居,唐高宗问他有何齐家之道,张公艺什么也没有说,却一口气写出百十个忍字来。

唐高宗会意,受教,觉得如此甚好,自己所求的不过是醇酒美人,只要忍字贴上脑门,两眼一闭,双耳一堵,此中乐外人又岂能道之!心中暗喜,既然有人来担这种苦劳,又何乐而不为呢?从此越发地不理朝政了,让那个“久已夫非一日矣”的则天皇后把天下治理得井井有条。

很多先哲都明白,得与失之间就在于忍与不忍。善忍一时之气才能避免不必要的灾祸,甚至有意外惊喜的收获。发怒并非良策,反而会增添新的烦恼,理智地让步,不仅可以使心理上获得解脱,还会得到别人的谅解和同情。

汉武帝时期,先后有十几位担任过丞相,而第六位就是公孙弘。在职期间,虽然并无大的建树,但其人品却屡次遭非议。公孙弘出身平民,年轻时家贫,即使后来贵为丞相,生活依然十分俭朴,吃饭只有一个荤菜,睡觉只盖普通棉被。就因为这样,大臣汲黯向汉武帝参了一本,批评公孙弘虚伪,明明位列三公,有相当可观的俸禄,却只盖普通棉被,实质上是使诈以沽名钓誉,目的是为了骗取俭朴清廉的美名。

汉武帝便问公孙弘:“汲黯所说的都是事实吗?”公孙弘面对汲黯的指责和汉武帝的询问,并没有发怒,从容承认汲黯所说属实,又接着说:“诸位大臣中,他与我交情最好,也最了解我。今天他在朝廷上责问我,确实说中了我的毛病。我位列三公而只盖棉被,生活水准和普通百姓一样,确实是有沽名钓誉之意。不过,如果不是汲黯忠心耿耿,陛下又怎么会听到这样的话呢?”公孙弘的话,显得宽厚大度,汉武帝听了他的这一番话,反倒觉得他为人谦让,更增加了一番好感,就更加尊重他了,封平津侯。

暂且不管公孙弘是否城府极深、投机取巧,然而他在当时,并没有义愤填膺,破口大骂,反而一句也不辩解,并全都承认,这是常人所没有的一种智慧!可以想象当时的情形,汲黯在满朝同僚面前,指责他“使诈以沽名钓誉”,无论他如何辩解,旁观者都已先入为主地认为他也许在继续“使诈”。倘若公孙弘一怒之下,与其对骂,旁人就会怀疑他“恼羞成怒”,深知这样的后果,所以公孙弘采取了十分高明的一招,不做任何辩解,承认自己沽名钓誉,也就减轻了罪名的份量。

此外,公孙弘对于指责自己的汲黯“口下留情”,大加赞扬,称赞他是“忠心耿耿”,这样一来,便让人觉得公孙弘确实是“宰相肚里能撑船”,这是他另一点高明之处。

官场的人,会常常遇到类似的场面,不妨向公孙弘学习一下,不轻易发怒,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什么话能说,什么话不能说,都要三思,小心祸从口出。必要的时候,三缄其口,以防被小人激将。

话又说回来,人都有七情六欲,愤怒是我们每个人都具有的一种情绪。有时候难免有生气、愤怒、发火的时候,万事都不能让你发脾气是不可能的。当你受了气,忍无可忍时,该怎么办呢?

一天,陆军部长斯坦顿来到林肯的办公室,气呼呼地说,一位少将用侮辱的话指责他偏袒某些人。林肯建议斯坦顿写一封内容尖刻的信回敬那家伙。

“可以狠狠地骂他一顿。”林肯说。

斯坦顿听后,立刻写了一封措辞激烈的信,然后拿给总统看。

“好,好,”林肯高声叫好,“要的就是这个!好好教训他一顿,真写绝了,斯坦顿!”

可是,当斯坦顿把信叠好装进信封里时,林肯却叫住他,问道:

“你这是要干什么?”

“寄出去呀。”斯坦顿有些摸不着头脑了。

“别开玩笑了。”林肯大声说,“这封信不能发,快把它扔到炉子里去。凡是生气时写的信,我都是这么处理的。这封信写得好,写的时候你已经解了气,现在感觉好多了吧,那么就请你把它烧掉,再写第二封信给他吧。”

林肯的主意确实很好,大怒伤身,这种不满情绪堆积在心中是有害的,反击回去或发泄给别人都不是上策,适当的发泄,比郁积在心要好得多。

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除了有“小不忍则乱大谋”的顾忌,还有另一层意义,那就是学会宽容。宽待别人,也就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在宽待自己。

我们常常会发现,领导脾气不好,下属也往往会有这种脾气。所以,如非必要的事儿不要发怒,试着看开些。

此外,为官之人轻易发怒,会丧失好不容易树立起来的威信。

因而,为官之人更是要有“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的觉悟,避免灾祸,又利人利己。

冲动时,不妨在心中默念“世界如此美好,我却如此暴躁,这样不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