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给心灵洗个澡(全集Ⅱ)
19673000000034

第34章 把追求成功当成一种习惯(3)

“OK!就是你了!”当教授给向东生一个肯定的答复后,又微笑着说,“你知道我为什么录取你吗?”向东生诚实地摇摇头。

“其实你在所有的应试者中并不是最好的,但你不像你的那些同学,他们看起来好像很聪明,其实是愚蠢不过了。你们是为我工作,只要能给我当好助手就行了,还扯几十年前的事干什么?我很欣赏你的勇气,这就是我录取你的原因!”

后来,向东生听说,教授当年是做过中国军队的俘虏,但中国士兵对他很好,根本没有为难过他,他至今还念念不忘。

如今,向东生公司的股票市值已达70亿美元,他被美国著名的商业杂志《亚洲之星》评选为最有影响力的50位亚洲人之一。向东生承认,当初求职的经历对他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

许多人认为机遇总是属于那些最聪明、最优秀的人才。因此,他们往往还未行动,心理上就已落败了!无论是求职还是干一番事业,自信心都是第一位的,一个人的天赋并不是决定成功的关键因素。

成功在于比别人走更多的路

成功是靠自己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任何的小聪明和懒惰都会使你偏离成功的方向。

努力不懈、自强不息,这是成功者的一项基本素质。有几分耕耘,就有几分收获,这是一条铁的规则。很多人都没有实现自己的梦想,是因为他们没有进行让梦想变成现实的努力。

身高只有1.45米的原一平,貌不惊人,可是在日本的人寿保险界里,他却是一位响当当的人物。因为他在同行业中连续15年夺得了全国业绩第一,被日本人尊称为“推销之神”。

原一平69岁时,一次应一家人寿保险公司的邀请作公开演讲。在演讲会上,有人问他推销成功的秘诀。他当场脱掉鞋袜,请提问者走到讲坛上,说:“请您摸摸我的脚底。”发问者莫名其妙,但也只好照原一平说的做了。

原一平问:“您觉得怎么样呢?”

提问者说:“您的脚底茧好厚啊!”

“不错,我的脚茧特别厚,您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为什么呢?”

“因为我走的路比别人多,比别人跑得勤,所以脚茧特别厚。”

提问者这才恍然大悟,道谢而去。

原来,原一平的意思是说,他推销成功的秘诀惟有“勤”字而已。

原一平在从事推销人寿保险工作之初,因为没有固定收入(没有固定薪金,收入完全来自成交额提取的佣金),所以有三年多的时间,不吃中餐(没钱吃),不搭电车(没钱搭车),每天用那双勤奋的脚,马不停蹄地推销。

他平均每个月要用掉1000张名片,每天一定要访问15位准客户,没访问完毕就决不作罢。他经常因受访者不在,而在晚餐后再去访问,常常是晚上11点后,才能回家休息。

由于他访问勤快,五十年来,他积累了2.8万个准客户,这就是他被誉为“推销之神”的由来。

原一平以自己的切身体验,深有感触地说,“好运”眷顾努力不懈的人。

如果你听到远方大海的呼唤,不要由于周围的幼稚言论和矛盾而改变方向。路有许多条,从每条路上看到的大海都有所不同,你的任务不是评判别人的路,而是坚持走自己的路,当你的努力到达一定的程度,成功自然随之而来。

古老的阿拉比王国坐落在大漠深处,多年的风沙肆虐,使昔日富饶的城市变得满目疮痍,城里的人越来越少,一天国王将四个王子召集到一起,对他们说:“我打算将国都迁往据说美丽而富饶的卡伦。”

“卡伦离这里很远很远,要翻过许多崇山峻岭,要穿过草地、沼泽,还要涉过很多的大河,但究竟有多远,没有人知道。”国王说。

国王看了看他们继续说:“我决定让你们四个分头前往探路。”

四个王子都惊异于国王的决定,但他们还是服从了命令,带上充足的物品出发了。

大王子乘车走了8天,翻过四座大山,来到一望无际的草地,他一问当地人,才知过了草地,还要过沼泽,还要过大河、雪山……便打马往回走。

二王子策马穿过一片沼泽后,被一条宽阔的大江挡住丁去路,望着奔涌的江水,他掉转马头……

三王子飘过了两条大河,却又走进了一片无际的大漠,在茫茫的沙漠中,他搜寻着回来的路。

一个月后,三个王子陆陆续续回到国王身边,将各自沿途所见报告给国王,并都再三特别强调,他们在路上问过很多人,都告诉他们去卡伦的路很远很远。

又过了六天,小王子风尘仆仆地回来了,他兴奋地报告父亲——到卡伦只需18天的路程。

国王满意地笑了:“孩子,你说得很准,其实我早就去过卡伦。”

几个王子不解地望着国王——那为什么还要派他们去探路?

国王一脸郑重道:“我只想告诉你们一句话,成功是靠自己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任何的小聪明和懒惰都会使你偏离成功的方向。”

别把偶然当成必然

一次偶尔的绝妙成功,如果不懂得收敛,就一定会导致自己永远的失败。

一次偶尔的绝妙成功算不了什么,暂时的喜悦之后应该是另一个阶段的开始,否则就是昙花一现。很多人却在喜悦中飘飘然,被成功淹没。

有这么一则童话,说的是斑马埃里克在一次逃避狮子的袭击中,本能地向后一踢,恰好踢中狮子的额头,狮子应声倒地,一会儿工夫就命归西天。于是斑马群中就流传着埃里克是上帝派来的保护马群的天马。在大家的推崇之下埃里克成了草原上斑马的领袖,狮子们也知道它们同伙中一名骁将就命丧于它的铁蹄之下,自然谁都不敢贸然主动前去找埃里克的麻烦。

一年后,埃里克在幸福安逸中发福了。庞大的体形配上油光发亮的毛皮,让大家一眼就知道这是“马中之尊”,加上慢悠悠的走路姿态,十足的头领身份。

一天,一只从外地流浪到此的狮子,见到斑马群早已垂涎三尺。它决定用择其弱者一口定乾坤的捕食原则。主意已定,它搜觅了一下斑马群,见弱者不少,但不是骨瘦如柴,就是小如羔羊,实在不值得填自己的狮口。正犹豫不决时,它的眼睛突然一亮,一只体态臃肿、油光发亮,走路胜似闲庭信步的斑马钻进它的视线。凭它的断定,这匹马虽不年迈,但绝对没有奔跑力。想到这里,这头流浪狮子喜自心出,于是一纵身向那只它看好的斑马袭去。埃里克也已发现这头狮子向它袭来,除了加快速度夺路逃窜之外,还使出它曾经踢死一头狮子的历史经验,抬后腿频频向狮子踢去,可这头狮子狡猾地一偏头躲过去了,并趁斑马放慢了速度之际,一口咬断了它的喉管。众斑马见它们的头领被一头很一般的狮子未费多大力气地捕获了,个个停止奔跑瞪起惊奇的眼睛。

草原上斑马头领埃里克成了一头很一般狮子的口中美味,作为低等动物的斑马,未必能找出真正的症结所在,但作为高等动物的人来说,再找不出症结所在可能就是笑话了。作为斑马埃里克一蹄踢死一头狮子是大家毋须争辩的事实,应当算是绝妙无比的成功,但也得承认,埃里克那次绝妙的成功是偶然所得,并非必然结果。假如埃里克比较聪明的话,既然大家推崇自己当了领袖,就要以此为开始,苦练奔跑能力和求生技巧,而绝不能不自量力地贪图安逸,自高自傲。

斑马总是斑马,经不起一丁点儿的尊贵诱惑,自己幼稚地养肥了膘,用生命早早地填饱了狮子的肚子。但斑马埃里克的悲惨结局可以给人类的我们竖起了很好的参考标杆。

真能耐,真本事还得靠自己在生存的过程中,不间断地总结经验,来不得半点虚伪和骄傲,以利夯实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不然的话,一次偶尔的绝妙成功,如果不懂得收敛,就一定会导致自己永远的失败。

机遇总是与风险并存

想要抓住机遇,就得承担相应的风险,没有冒险的胆量,机遇也将与你无缘。

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想要抓住机遇,就得承担相应的风险。一位哲人曾说:“没有冒险的胆量,机遇也将与你无缘。”事实上,谁记住了这句话,谁就有可能获得成功,谁忘记了这句话,谁就可能与失败为伍。

生活在传统的商人家族,受到特殊的家庭氛围与商业熏陶,摩根年轻时便敢想敢做,颇富商业冒险和投机精神。1857年,摩根从德哥廷根大学毕业,进入邓肯商行工作。一次,他去古巴哈瓦那为商行采购鱼虾等海鲜归来,途经新奥尔良码头时,下船在码头一带兜风,突然有一位陌生白人从后面拍了拍他的肩膀:“先生,想买咖啡吗?我可以出半价。”

“半价?什么咖啡?”摩根疑惑地盯着陌生人。

陌生人马上自我介绍说:“我是一艘巴西货船船长,为一位美国商人运来一船咖啡,可是货到了,那位美国商人却已破产了。这船咖啡只好在此抛锚……先生!您如果买下,等于帮我一个大忙,我情愿半价出售。但有一条,必须现金交易。”

摩根跟着巴西船长一起去看了看咖啡,成色还不错。——想到价钱如此便宜,摩根便毫不犹豫地决定以邓肯商行的名义买下这船咖啡,然后他兴致勃勃地给邓肯发出电报,可邓肯的回电是:“不准擅用公司名义!立即撤销交易!”

摩根勃然大怒,深为邓肯如此不重视送上门的赚钱机会而痛心疾首。但邓肯商行毕竟不是他摩根家的,他也无可奈何。无奈之下,摩根只好求助于在伦敦的父亲。吉诺斯回电同意他用自己伦敦公司的户头偿还挪用邓肯商行的欠款。摩根大为振奋,索性放手大干一番,在巴西船长的引荐之下,他又买下了其他船上的咖啡。

摩根初出茅庐,做下如此一桩大买卖,不能不说是冒险。但上帝偏偏对他情有独钟,就在他买下这批咖啡不久,巴西便出现了严寒天气,一下子使咖啡大为减产。这样,咖啡价格暴涨,摩根便顺风迎时地大赚了一笔。

对于机遇中隐含的风险,只要我们认真把握,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关键在于你敢不敢去冒风险而获得机遇。与此同时,我们还要善于抓住机会,别让机会从身边溜走。

一次,美国人克兰和他叔叔到遥远的西部去淘金,他们手握鹤嘴镐和铁锹不停地挖掘,几个星期后,他们终于惊喜地发现了金灿灿的矿石。于是,他们悄悄将矿井掩盖起来,回到家乡马里兰州的威廉堡,准备筹集大笔资金购买采矿设备。

不久,淘金的事业便如火如荼地开始了。当采掘的首批矿石被运往冶炼厂时,专家们断定他们遇到的可能是美国西部罗拉地区藏量最大的金矿之一。克兰仅仅只用了几车矿石,便很快将所有的投资全部收回。

然而,有趣的是,美国淘金人克兰万万没有料到,正当他们的希望在不断升高的时候,奇怪的事发生了:金矿的矿脉突然消失!尽管他们继续拼命地钻探,试图重新找到矿脉,但一切都是徒劳。好像上帝有意要和克兰开一个巨大的玩笑,让他的美梦从此成为泡影。万般无奈之际,他们不得不忍痛放弃了几乎要使他们成为新一代富豪的矿井。

接着,他们将全套机器设备卖给了当地一个收购废旧品的商人,带着满腹遗憾回到了家乡威廉堡。

就在他们刚刚离开后的几天里,收废品的商人突发奇想,决定去那口废弃的矿井碰碰运气。他请来一名采矿工程师考察矿井,只做了一番简单的测算,工程师便指出前一轮工程失败的原因是由于业主不熟悉金矿的断层线。考察结果表明:更大的矿脉其实就在距克兰停止钻探三英寸远的地方!

作为怀着同一梦幻的有心人,克兰虽然付出了最大的努力,但他获取的却是罗拉地区最大金矿的一个小小支脉;收废品的商人虽然只花费了最小的代价,却通过一口废弃的矿井而成功地拥有了最大金矿的全部。

由此看,前者是一种命运,后者也是一种命运。但正是在这两种截然不同的命运与遭际背后,原本暗藏着一次完全相同的、对等的、冷漠而又灼人的机遇。只不过,放弃机遇的人并不知道自己放弃的是机遇;而索求机遇的人恰恰知道机遇或许就要降临。除此之外,机遇本身也知道自己最终只能属于那些与它有缘并对它一往情深的人。

机会青睐有准备的人

机会对于有准备的人来说,是通向成功之路的催化剂;对于缺乏准备的人来说,却是一颗裹着糖衣的毒剂。在你还沉浸在获得机会的兴奋之中时,它却会给予你致命的一击。

机会为一个人的成功插上翅膀,但机会只有在为成功做充分准备的人身上才起作用。在我们身边经常有人感叹:“曾经有一个非常好的机会,可惜我没有把握住。”其实,我们每个人拥有的机会都是均等的,之所以每个人的处境不一,就是因为对机会把握的程度不同。归根结底和自身的能力有关。而能力的提高就需要我们认真工作,用心完善自己。在机会到来之前,你一定要做好准备。

机会对于有准备的人来说,是通向成功之路的催化剂;对于缺乏准备的人来说,却是一颗裹着糖衣的毒剂。在你还沉浸在获得机会的兴奋之中时,它却会给予你致命的一击。

大家也许都对证券界的巨人巴菲特感到好奇,想知道他是如何在瞬息万变的股票市场如何敏锐地发现机会、把握机会的。巴菲特曾经说过:“做一个有准备的投资人,而不是冲动的投资人。”其实,这句话就已经把答案告诉我们了。

巴菲特对那些想在股市中赚大钱的年轻人忠告是:先准备好足够的会计知识,因为会计是一种通用的商务语言,通过会计财务报表,你会发现企业的内部价值,而冲动的投资人看重的只是股票的外部价格。

还有,不要急于购买某个公司的股票,在这之前应该多了解这个公司的情况。虽然有时你不可能亲自去这个公司的总部考察,但你可以给他们打电话进行了解,并认真阅读他们公司的年报。巴菲特认为,如果一个公司的年报让你看不明白,这家公司的诚信度就值得怀疑,或者该公司在刻意掩藏什么信息,故意不让投资者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