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给心灵洗个澡(全集Ⅱ)
19673000000019

第19章 忽略人生路上的旁枝杂草(6)

坦白是使人心地轻松的妙药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我国著名的翻译家傅雷先生说:“我一生做事,总是第一坦白,第二坦白,第三还是坦白。绕圈子,躲躲闪闪,反易叫人疑心;你耍手段,倒不如光明正大,实话实说,只要态度诚恳、谦卑、恭敬,无论如何人家不会对你怎么样的。”襟怀坦荡、光明磊落,能使你更多地获得他人的信赖、理解、支持与合作。更重要的是,一个心怀坦白的人,因为自己心明如镜,心澄似水,因此他总是快乐的、轻松的。

假如你心里总是藏着不可告人的秘密;假如你总是在心里揣着嫉妒他人的火焰;假如你总是戒备所有人;假如你总是关闭心灵的大门,不让它容下一丝阳光,那么,你就不可能有一丝轻松的时候,更不可能有愉快的心情。你总是对他人遮遮掩掩,他人也不会和你赤诚相见、心心相印。只有敞开心扉给人看,才会赢得他人的信任,也是让自己快乐的途径。

孔子曾一再要求自己的学生做胸怀坦荡的高尚之人,而不应该效法心胸狭窄、忧愁缠身的小人。你如果想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首先就得敞开自己的心扉,坦诚相见,因为人们都十分乐意与胸怀坦荡、宽容大度的人交朋友,而不喜欢那些心里打着“小算盘”、别有用心的人交往。

英国作家哈尔顿为编写《英国科学家的性格和修养》的书采访过达尔文。

达尔文的坦率是尽人皆知的,为此,哈尔顿不客气地直接问达尔文:“您的主要缺点是什么?”

达尔文回答说:“不懂数学和新的语言,缺乏观察力。不善于合乎逻辑的思维。”

哈尔顿又问:“您的治学态度是什么?”

达尔文又回答说:“很用功,但没有掌握学习方法。”

听到这些话,谁能不为达尔文的坦率与真诚鼓掌呢?照理说,像达尔文这样蜚声全球的大科学家,在回答作家提问时,说几句不痛不痒的话,甚至为自己的声望再添几圈光环,有谁会产生异议呢?但达尔文不是这样。一是一,二是二,甚至把自己的缺点毫不掩饰地袒露在人们面前,这样高尚的品德,换来的必是真挚的信赖和尊敬。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也是如此,你敢说实话,不遮遮掩掩,不吞吞吐吐,就能以坦率换来他人的尊敬和爱戴。

最好洗耳恭听所有人说的话

我们要学会做一个好的听众。专心地听别人讲话,是我们能给予别人最大的赞美。上帝给我们两只耳朵一张嘴,就是让我们少说多听。

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当你同别人谈话时,如果对方将脸扭向一边,一副漫不经心、爱理不理的样子,你的谈兴会骤然大减。“看样子他似乎不愿和我谈话,算了,别浪费时间了!”有时即便对方也不时附和地说一两句“是吗?”“原来如此”之类的话,但他那举止不定的眼神也在提醒你:“别谈了,他根本没听进去。”于是,一场谈话只能半途而废。

相反,如果你的听众是一个聚精会神、侧耳聆听的人,你的心情就会大不一样。“噢!瞧他那副认真听的样子,似乎对我说的事很有兴趣,我还可以多说些。”

如果对方边听边点头,并不断附之以“嗯”、“嗯”之声,那么你的谈兴一定会受到更大的刺激,你会对自己产生更大的信心,话题会源源不断地涌出,思路也会变得清晰。

显然,善于倾听无形中起到了褒奖对方的作用,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一种手段。

你如果能耐心地听对方倾诉,这就等于告诉对方“你说的话很有价值”、“你是一个值得我结交的人”。无形中,说者的自尊得到了满足。于是,说者对听者就会产生一个感情上的飞跃,“他能理解我”、“我终于找到了一个倾诉的对象”。彼此心灵间的交流使双方的感情距离缩短了。

但是,我们周围的许多人在与人交谈时,往往缺乏“听”的功夫。他们没有耐心听别人讲话,或是不礼貌地打断别人的谈话;或是滔滔不绝地自言自语;或是心不在焉地听别人谈话……而这样的后果对你非常不利。下面这个故事就是一个例证。

美国的汽车推销大王乔治·吉拉德在一生的推销生涯中,卖出了1万多辆汽车,其中有一年卖出汽车1425辆,这一记录被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中。在他的工作过程中,有过这样一次经历。

一天下午,一位先生来买车,吉拉德展开如簧之舌向他介绍,眼看那位先生就要签单了,结果却放弃了购买,走了出去。

到了深夜11点钟,吉拉德仍在思索这笔生意为何失败,不知道错在哪里。平时这时候,他正在回味这一天的成功呢!

吉拉德再也忍不住了,拿起电话打了过去,问那位先生为什么不买他的车。

“现在是晚上11点钟。”对方不耐烦地说。

“我知道,很抱歉。但是我要做个比今天卖车更多的推销员,你愿意告诉我究竟我哪儿错了吗?”

“真的?”

“绝对!”

“好,你在听吗?”

“非常专心!”

“但是今天下午你并不专心听话。”那位先生告诉吉拉德,他本来下定决心买车,可是在签字前最后1分钟犹豫了。因为当他提到自己的儿子杰克要进密执安州立大学,准备毕业后当医生,杰克很有运动能力等时,吉拉德却满不在乎,一点兴趣也没有。当时吉拉德一边准备收钱,一边听办公室门外另一位推销员讲笑话。顾客感到自己受到了冷落,感觉吉拉德并不是真的关心自己,他只关心怎样卖出自己的车。因此他决定要给吉拉德一个教训,不卖他的车了。

专心倾听是极为重要的,再也没有比这么做更有恭维效果的了。

使自己成为别人的朋友

如果你要得到仇人,就表现得比你的朋友优越吧;如果你要得到朋友,就要让你的朋友表现得比你优越。

有一句老话说:“如果你需要朋友,就要先成为别人的朋友,把朋友的事当作自己的事,像做自己的事一样做好朋友的事。”朋友就像一面镜子,他所表现的态度是你的真实反映。你如果总是乐于助人,急他人之所急,且善于站在他人的角度想问题,你的朋友必然慷慨大方,像你一样富有爱心;你如果视友谊为理所当然的事,并常常为自己的付出要求对等或更多的回报,你会发现朋友们都会离你远去。

和朋友交往,我们应该经常反省自己:你给朋友打电话或发电子邮件了吗?你还记得那些对于朋友来说意义重大的事情吗?在他们处于低潮期时,你能否主动安慰或是承担他们的一部分痛苦?你是不是在自己需要帮助时才与他们联系?

朋友是生命中最不可遗忘的人。关心朋友不应挂在嘴上,而应该付诸于行动。当朋友处于无助时,我们应该伸出援助之手;当朋友遇到不顺心的事时,我们应该安慰、鼓励,而切忌袖手旁观,或以漠然的态度视之。只要我们付出真心,就能赢得友谊与信任。

有位哲人曾说:“拥有几个知心的朋友,是人生的一大福气。”的确,朋友是我们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人。当你需要他们时,他们永远都在你的身边,他们会默默倾听你的心声、分享你的喜怒哀乐,也会关心你的一切。想哭时,你可以哭湿了他的肩膀;想笑时,也可以笑倒在他怀里;他也可能和你相拥而泣、并肩欢呼,因为他能充分了解你的感受。

必要的话,他们也会毫不保留地助你坚守目标。你退缩时,他会鼓舞你前进;你犹疑时,他会为你分析前路;你绝望时,他会点燃一盏明灯;你跌倒时,他会搀扶着你走完全程。

古希腊盲诗人荷马说:“真正的朋友是一个灵魂寓于两个身体,两个灵魂只有一个思想,两颗心的跳动是一致的。”

马克思和恩格斯就是这样的好朋友。在马克思的著作里渗透着恩格斯的智慧和辛劳,在恩格斯的论著中同样包含着马克思的智慧和辛劳。他们的著作被人们誉为友谊的结晶。

法国工人运动领袖、马克思的女婿保尔·拉法格说:“当我们回忆恩格斯的时候,就不能不同时想起马克思;同时,当我们回忆马克思的时候,也就不免会想起恩格斯。他们两人的生活联系得如此紧密,简直是不可分的一个人。”

友谊是基于不求回报的付出之上的,要想成为别人的朋友,你就得先付出,并且要让对方知道你对他们跟其他人一样,而不是对他们能为你做的事感兴趣,这样你也许会发现,你已建立起真正且忠诚的友谊。

装糊涂有时是最佳的选择

试看世间会打算的,何曾打算得别人一点,直是算尽自家耳。

生活中,那些看似“愚不可及”、“稀里糊涂”的人往往有极好的人缘。究其原因,是因为人们都对那些处世精明、聪明绝顶的人怀有戒心,敬而远之。因此,那些在小事上吃点亏,装点糊涂,比事事精明、咄咄逼人的人更受欢迎。

在公众场合,有时候并不是话说得越多越好,在一些特殊的场合,保持适当的沉默对自己有百利而无一害。

老张是某销售公司的元老级人物,也正因为如此,他常倚老卖老,挤兑同事。闲暇之时,他总爱和同事们找茬争执,一旦他缠上了谁,就极尽取笑、挖苦、嘲讽之能事,使人脸上无光、自尊心受损。

同事小王是公司刚聘用不久的年轻人,工作经验不足,一次和客户联系业务时发生口角,结果被主任狠狠批评了一顿。老张得知后阴阳怪气地说:“你这小伙子,那么点小事都做不好,怪不得老板收拾你,你还太嫩呀!”

几句话气得小王脸色都变了,没等到他反驳,老张接着转身对其他同事说:“大伙不知道吧,小王的私生活其实过得挺潇洒的,他每晚都去泡吧呢。”

小王听后,虽然极为愤怒,但一想到与如此尖酸刻薄的人斗嘴不值得,便不再理会老张。老张见自己的挑衅只换来了小王的沉默,和同事们的冷眼,自觉没趣,只好灰溜溜地装作上厕所,走了。

由此可见,“装聋作哑”不是软弱,不是怯懦,而是与他人相处时的一种智慧,学会了“装聋作哑”往往会平安无事。

在生活中,装糊涂至少有以下好处:

1、减少烦恼。在公众场合,我们免不了与他人磕磕碰碰,当他生气、指责我们时,如果我们忍让一点、糊涂一点,不去斤斤计较,麻烦、损失、烦恼就会少很多。

2、容易解决难题。装糊涂的人会在人际交往中,处处隐藏自己的聪明,并把“糊涂一点”作为特定情况下的交际武器,去解决那些棘手的难题。

3、损小得大。在坚持原则的情况下,对一些细枝末节的小事,装糊涂就能够把自己从不必要的纠缠中解脱出来。这样就能集中精力去办大事。装糊涂是明智的处世策略,是大智若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