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给心灵洗个澡(青少年版)
19672800000022

第22章 人生的内容(3)

弱点与优点,有时还是相辅相成的:

性格内向、胆小怕事,是个弱点,可有这样弱点的人常常处事谨慎、办事周到。

不善交际、寡于言辞,是个弱点,而这样的人却能耐住寂寞、深谋远虑。

脾气暴躁、点火就着,是个弱点,可有时他们却能处事果断、抓住良机。

秉性懒散、反应迟缓,是个弱点,可他们常常遇事不慌、做事稳重。

诸如此类,不一而足。

看似弱点的“弱点”也会给你带来好运,带来知足、知趣的快乐。由此可见,善待“弱点”,珍惜“弱点”,也应把它看成是人生智慧的内容之一吧!

把碗晾干

一位云游的道人来到一个酒馆前。酒馆老板把他请进酒馆里,给店内有疑惑的伙计答疑解惑。于是一位伙计上前向道人请教,道人耐心聆听此人滔滔不绝地谈论自己存疑的各种问题达数分钟之久。最后,道人打断了他:

“你吃早餐了吗?”

这个伙计点了点头。

“你洗了早餐的碗吗?”道人再问。

这个伙计又点点头,接着张口欲言。

道人在他说话之前说道:“你有没有把碗晾干?”

“有的,有的,”这个伙计不耐烦地回答,“现在你可以为我解惑了吗?”

“你已经有了答案。”道人回答。

几天之后,这个伙计终于明白道人是在提醒他要把重点放在眼前——必须全神贯注于当下,因为这才是真正的要点。

对于那些遥远而美丽的目标,也许你该放弃,把重点放在伸手可及的眼前。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生命运动是一次探险

美国翰森公司新产品部主任吉姆·伯克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开发研制一种供儿童使用的胸部按摩器。然而,他的试制失败了,伯克心想这下可要被老板炒鱿鱼了。伯克被召去见公司的总裁,然而,他受到了意想不到的接待。

“你就是那位让我的公司赔了大钱的人吗?”总裁问道,“好,首先向你表示祝贺,你能犯错误,说明你勇于冒险。而如果你缺乏这种精神,我们的公司就不会有更大的发展了。”

经过数年的奋斗,伯克成了翰森公司的总经理,前总裁的这句话对他的影响非常大。

生活中勇于冒险求胜,你就能比你想像的做得更好。这种精神会不断地向你提出挑战,不断地奖赏你,也会不断地使你恢复活力。

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作为青年人,我们一方面要通过学习和实践不断地增长智慧,另一方面还要永远保持冒险精神。裹足不前、举棋不定,只能在当今瞬息万变的社会中被淘汰出局。

有很多人都在寻找成功的捷径,可是冒险这一捷径却很少有人敢走。他们熙来攘往地拥挤在平坦的大路上,这路虽然平坦安宁,但他们永远也领略不到奇异的风情和壮美的景致,永远也体会不到成功的快乐。他们平平庸庸、清清淡淡地过了一辈子,直到走到人生的尽头也没有享受到真正成功的快乐和幸福的滋味。

而事实上,有限度地探求冒险,无非带来两种结果:成功或失败。如果你获得成功,你可以提升至新领域,显然这是一种成长;就算你失败了,你也很快学会以后该避免怎么做,这也是一种成长。

我们要清楚:鼓励尝试风险,不仅有助于培养个人不满足于现状、勇于进取的精神,也有利于提高个人对市场变动的敏锐感。一个人往往在冒险并盘算着该做什么时,成长最快。

既然如此,我们还等待什么?去做一次生命的探险吧!

生命运动从本质上说就是一次探险,如果你不主动地迎接风险的挑战,那么你便要被动地等待风险的降临。

南极的另一端

北风呼啸的寒冬里,北漂一族的他窝在滴水成冰的小屋里,向朋友诉说自己这一年来的种种不愉快经历。

毕业后就来到北京寻梦的他,拥有英语六级证书,第一家外企公司却认为他口语不过关;他是电脑二级程序员,第二家公司嫌他打字速度太慢;第三家呢,他与部门经理不合,他主动炒了老板;第四家、第五家……

他暗淡地说:“一次次全是失败,让我浪费了一年的时间,这使我对自己都快丧失信心了。难道是因为我不够优秀吗?”

朋友一直耐心聆听,最后说:

“讲个笑话给你听吧。一个探险家出发去北极,最后却到了南极,人们问他为什么,探险家答:‘因为我带的是指南针,我找不到北。’”

他说:“怎么可能呢,南极的对面不就是北极吗?转个身就可以了。”

朋友反问:“那么失败的另一端,不就是成功吗?”

在瞬间,他如梦初醒,悟出了失败的宝贵。

谁能在一开始便明察秋毫,寻觅到那通往柳暗花明的小径?仿佛数学里的排除法,当把所有不可能的结论、荒谬的推论、曾寄予莫大希望的假设一一排除,剩下的,才会是惟一的正确。所谓失败,是令你溺水的深潭,同时也是能为你解渴的甘泉。

选择快乐就能快乐

阿杰的心情总是很好。当有人问他近况如何时,他回答:“我快乐无比。”

如果哪位同事心情不好,他就会告诉对方怎么去看事物美好的一面。他说:“每天早上,我一醒来就对自己说,阿杰,你今天有两种选择,你可以选择心情愉快,也可以选择心情不好,我选择心情愉快。每次有坏事情发生,我可以选择成为一个受害者,也可以选择从中学些东西,我选择后者。人生就是选择,你选择如何去面对各种处境。归根结底,你自己选择如何面对人生。”

有一天,他忘记了关后门,被三个持枪歹徒拦住了。歹徒朝他开了枪。

幸运的是事情发现比较早,阿杰被送进了急诊室。经过24个小时的抢救和几个星期的精心治疗,阿杰出院了,只是仍有一小部分弹片留在体内。

一年后,他的一位朋友见到了他。朋友问他近况如何,他说:“我快乐无比。想不想看看我的伤疤?”朋友看了伤疤,然后问当时他想了些什么。阿杰答道:“当我躺在地上时,我对自己说有两个选择:一是死,一是活。我选择了活。医护人员都很好,他们告诉我,我会好的。但是他们把我推进急诊室后,我从他们的眼神中读到了‘他是个死人’。我知道我需要采取一些行动。”

“你采取了什么行动?”朋友问。

阿杰说:“有个护士大声问我有没有对什么东西过敏。我马上答‘有的’。这时,所有的医生、护士都停下来等我说下去。我深深吸了一口气,然后大声吼道:‘子弹!’在一片大笑中,我又说道:‘请把我当活人来医,而不是死人。’”

阿杰就这样活下来了。

快乐有两种:物质的和精神的。物质的快乐有限,而精神的快乐无穷,只要把命运掌握在手中,就能争取更多的机会并最终走向成功,获得快乐。

第五个人

几年前,一家橡胶制造厂由于生产任务不足,面临亏损困境。厂里进行减员分流,把减员指标分到各车间、班组,要求以末位淘汰制的方式来压缩员工。

该厂仓库有5位员工,是清一色40多岁的女工。她们平时团结一心,工作十分出色,经常被评为先进班组。但这5人中也分到一个减员指标,要按照末位淘汰制办法,由员工互相打分,按分数从高到低排列,前4个留下,第5个被淘汰。

组长参加动员会回来,苦思良久,觉得太残酷,不忍向员工开口。但员工们却早已知道,大家说,总有一个人要走,大家投票吧,每人提一个,谁得票多谁就走。

于是组长发给每人一张白纸,让大家写上将被淘汰的“末位”,也就是要走的那第5个人的名字。当组长将5张纸一一打开来,看见的却分别是5个不同的名字。原来每个员工都写上了自己的名字,第5个是自己。于是,仓库的这名“末位”一直到规定截止的日期仍迟迟不能确定下来。与此同时,厂部却收到了这5位职工呈递的辞职报告。接着,这5位员工都办理了辞职手续。

然而这5位员工并没有各奔东西,在辞职后的第二天,大家又聚在一起,共谋出路。她们思来想去,除了原来的仓库管理工作,大家都没有其他特长,但作为家庭主妇,买菜烧饭却是每天的功课,大家决定从自己最熟悉的工作入手,办一家小吃店。

就像原来在厂里工作时那样,齐心合力,不计较,肯吃苦,小吃店越办越红火,规模越来越大,后来有一天,竟兼并了那家濒临倒闭的厂子。几年过去了,小吃店发展成一家餐饮连锁集团。

工作和生活中并非总是体现人与人之间的无情竞争,有时候,退让或许也是一种更积极地进取。

坦然面对失去

“有得必有失”的道理人人皆知。但人们总是习惯于得到而害怕失去。认为得到了可喜可贺,而失去了就可叹可惜。每有所失,总要难受一阵,甚至为之痛苦。为了生命尽可能卓越,我们的确应该追求得到,努力用智慧和汗水创造业绩。然而,我们也应该正确看待失去,学会忍受失去。为了成就一番事业,有时不得不失去一些感官的享受;为了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主要人生目标,有时不得不“丢卒保车”;尤其是为了不玷污自己的人格,有时不得不失去一些利益,比如金钱——那种只要出卖良心或尊严就可以得到的金钱。

坦然面对失去,需要及时调整心态,首先要面对现实,承认失去,不能总沉湎于已经不存在的东西之中,得到和失去其实是相对的。为了得到,需要失去,因为失去一些,可能又意想不到地得到了另一些。

老百姓有句俗话:“旧的不去,新的不来。”事实正是如此。与其为了失去而懊恼,不如全力争取新的得到。应该明白的是,有时失去并不一定是损失,而是放弃,是奉献,是大步跃进的前奏或序曲,这样的失去,不也是好事吗?

坦然面对失去,就是胸襟更豁达一些,眼光更长远一些,经常为自己整整枝、打打杈,排除那些不必要的留恋与顾盼,以便集中精力于人生的主要追求。这样,大而言之,有益于社会;小而言之,有益于自己。

抽不出来的“手”

据说在印度有一种奇特的狩猎方法捕捉猴子:在一个固定的木盒里放上坚果,盒子上有一个小洞,刚好猴子的前爪可以放进去,猴子一旦抓住坚果,爪子就抽不出来了。因为猴子有种习性,不肯放下已到手的东西。

人们总是嘲笑猴子,但审视一下自己,就会发现,并不是只有猴子才会犯这样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