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给心灵洗个澡(男人篇·女人篇)
19672700000004

第4章 美丽由内而外(3)

于是一辆平板车往矿上一支,馄饨摊儿就开张了。8毛钱一碗的馄饨热气腾腾,开张第一天就一下来了12个人,随着时间的推移,吃馄饨的人越来越多,最多时可达二三十人,最少时从未少过12个人,而且风霜雨雪从不间断。时间一长,许多矿工妻子都发现自己的丈夫养成了一个雷打不动的习惯:每天下井之前必须吃上一碗馄饨。妻子们百思不得其解。

直到有一天,队长刨煤时被哑炮炸成重伤。弥留之际,他对妻子说:“我死之后,你一定要接替我每天去吃一碗馄饨。这是我们队12个兄弟的约定,自己的兄弟死了,他的老婆孩子,咱们不帮谁帮。”从此以后的每天早晨,在众多吃馄饨的人群中,又多了一位女人的身影。来去匆匆的人流不断,而时光变幻之间唯一不变的是不多不少的12个人。

时光飞逝之间,当年矿工的儿子长大成人。而他饱经苦难的母亲两鬓斑白,却依然用真诚的微笑面对着每一个前来吃馄饨的人。那是发自内心的真诚与善良。

心灵感悟:

有一种约定由真情铸造,可以穿越世间最昂贵的时光,抵达永远,这种约定就是爱。

付出才能得到

一个人在沙漠中穿行,迷失了方向。

两天后,烈火般的干渴几乎摧毁了他生存的意志。沙漠仿佛一座极大的火炉,要蒸干他全身的血液。绝望中的他却意外地发现了一幢废弃的小屋。他拼足了最后的气力,拖着疲惫不堪的身子,爬进堆满枯木的小屋。定眼一看,枯木中隐藏着一架抽水机。他立刻兴奋起来,拨开枯木,上前汲水。但折腾了好大一阵子,也没能抽出半滴水来。

绝望再一次袭上心头,他颓然坐地,却看见抽水机旁有个小瓶子。瓶口用软木塞堵着,瓶上贴了一张泛黄的纸条。上边写着:请先用水灌入抽水机才能引出水来!不要忘了,在你离开前,请再将瓶子里的水装满!

他拔开瓶塞,望着满瓶救命的水,早已干渴的内心立刻爆发了一场生死决战:我只要将瓶里的水喝掉,虽然能不能活着走出沙漠还很难说,但起码能活着走出这间屋子!倘若把瓶中唯一救命的水倒入抽水机内,或许能得到更多的水,但万一汲不上水,我恐怕连这间小屋也走不出去了……

经过一阵内心的挣扎后,他还是把瓶子里的水倒入了抽水机,然后开始汲水,抽了两下之后,慢慢地开始有清水泛出,之后越来越多,他高兴极了,他有救了,水冰凉甘甜,他痛快地喝了个够,在走出这间屋子之前,他没有忘记将瓶子里的水装满。

心灵感悟:

每个人都想得到更多,但是,换个立场想想,如果谁都不付出,给予又从何而来呢?这个简单的道理似乎人人都懂,但却未必办得到。只有“先付出”,你才有机会收获一连串的惊喜。

智慧中隐藏着伟大

这是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一个真实感人的故事。

在法国第厄普市有一位家庭妇女,人称伯爵夫人。她的丈夫在马其诺防线被德军攻陷后成了德国人的俘虏。她的身边只留下两个幼小的儿女——12岁的雅克和10岁的杰奎琳。为把德国强盗赶出自己的祖国,母子三人都参加了当时的秘密情报工作,投身到为解放祖国的光荣斗争行列。

每周四的晚上,一位法国农民装扮的人都会送来一个小巧的金属管,里面装着特工人员搜集到的绝密情报。伯爵夫人的任务就是保证把它藏好,直至盟军派人来取走。为了把情报藏好,伯爵夫人想了许多办法,她先是把金属管藏在一把椅子的横档中,以后又把它放在盛着剩汤的铁锅内。尽管他们安全地躲过了好几次德军的突然搜查,但伯爵夫人始终放心不下。最后,她终于想到了一个绝妙的办法——把装着情报的金属管藏在半截蜡烛中。外面小心地用蜡封好,然后把蜡烛插在一个金属烛台上。由于蜡烛摆在显眼的桌子上,反而骗过了几次严密的搜查。

一天晚上,屋里闯进了三个德国军官,其中一个是本地区情报部的官员。他们坐下后,一个少校军官从口袋中掏出一张揉皱的纸就着黯淡的灯光吃力地阅读起来。这时,那位情报部的中尉顺手拿过藏有情报的蜡烛点燃,放到长官面前。情况是危急的,伯爵夫人知道,万一蜡烛烧到金属管之后,就会自动熄灭,同时也意味着他们一家三口的生命将结束。她看着两个脸色苍白的儿女,急忙从厨房中取出一盏油灯放在桌上。“瞧,先生们,这盏灯亮些。”说着轻轻把蜡烛吹熄。一场危机似乎过去了。但是,轻松没有持续多久,那位中尉又把冒着青烟的烛芯重新点燃,“晚上这么黑,多点支小蜡烛也好嘛。”他说。烛光摇曳着,发出微弱的光。此时此刻,它仿佛成为这房里最可怕的东西。伯爵夫人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上,她似乎感到德军那几双恶狼般的眼睛都盯在越来越短的蜡烛上。一旦这个情报中转站暴露,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这时候,小儿子雅克慢慢地站起,“天真冷,我到柴房去搬些柴来生个火吧。”说着伸手端起烛台朝门口走去,房子顿时暗下来。中尉快步赶上前,厉声喝道:“你不用灯就不行吗?”一手把烛台夺回。

孩子是懂事的,他知道,厄运即将到来了,但在斗争的最后阶段,自己必须在场。他从容地搬回一捆木柴,生了火,默默地坐等最后的时刻。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突然,小女儿杰奎琳娇声地对德国人说道:“司令官先生,天晚了,楼上黑,我可以拿一盏灯上楼睡觉吗?”少校瞧了瞧这个可爱的小姑娘,一把拉她到身边,用亲切的声音说:“当然可以。我家也有一个你这样年纪的小女儿。来,我给你讲讲我的路易莎好吗?”杰奎琳仰起小脸,高兴地说:“那太好了。不过,司令官先生,今晚我的头很痛,我想睡觉了,下次您再给我讲好吗?”“当然可以,小姑娘。”杰奎琳镇定地把烛台端起来,向几位军官道过晚安,上楼去了。正当她踏上最后一级阶梯时,蜡烛熄灭了。

心灵感悟:

智慧的光芒,让这位母亲和她的一双儿女变得高尚而伟大。身为女人,我们可以没有漂亮的外表,可以没有较高的学历,可以没有时尚的装饰品,但是不能没有智慧。一个智慧的女人,一定是一个成功的女人。

甜甜的糖水

那是一个物资极度困乏的年代,一位教师要到学生家去补夜课。老师已经两天未进一粒米了。一天的劳顿和漫长的路程让这位老师气喘嘘嘘,疲惫不堪,特别是饥饿的咕噜声,不能遏止地响着。

等老师踏入学生家门时,发现学生家也是一贫如洗。学生的母亲窘迫地在堂屋踱步,不知道拿什么招待老师。老师说不用,喝口水就开讲吧。这位母亲突然一拍脑门说:“我真糊涂。”就连忙踩着炕沿儿,钩下一只篮筐。翻了半晌,拿出一只拇指粗的小玻璃瓶,再摇摇、敲敲,把里面的一点粉末冲进水杯,兴奋地捧给老师。

那是一杯甜甜的糖精水。

然而,老师只舔了一小口就再也喝不下了。几个孩子的眼睛闪着贪婪的目光,嘴里流着口水看着她,她怎能坦然地享受那杯糖精水呢?但那一小口糖精水一直甜到她的心底,凭着它的甜蜜,她走完了另外几处需要补课的学生家。

许多年后,想起那样甘甜的糖精水,她依然觉得心里暖暖的,因为那点学问,堪称她精神上唯一可贡献的最后食粮。而那点糖精,亦堪称学生家仅剩的食物,为了答谢对方的恩德,她们都倾囊而出。这是多么的情深义重啊!

心灵感悟:

给予别人的不在于多么贵重,而在于给予的东西对你而言有多大意义。如果把你自己都看不上的东西送给别人,那也算不了什么。但若倾囊相赠,不论所赠为何物,都会让人感念。

心中的那份温暖

南加利福尼亚大学的一名教育学助理教授,在一本杂志上刊登了这样一篇文章:

那是在我成为南加利福尼亚大学的教育学助理教授的头一天,我忐忑不安地走进教室,带着尴尬的微笑向学生们简短地问好。但那么一大班学生谁也不作声。我一下慌了,手忙脚乱地翻了一会儿我那些卡片,然后结结巴巴地讲起课来,似乎没有一个人在听。

在这个慌乱的时刻,我注意到第五排有一个身着夏装的姑娘,她坐得端端正正,全神贯注地在听讲。她的皮肤被太阳晒得黝黑,她棕色的眼睛是那么明亮、机敏,她的头发是金黄色的,她生机勃勃的样子和温暖的微笑足以促使我接着往下讲,我讲到什么时,她总是点点头或者说:“哦,对呀!”然后记下来。她给了我一种温暖的感觉,使我觉得她认为我结结巴巴讲的那些东西是重要的。

我开始径直对她讲课,又找回了我的信心和热情。过了一会儿,我大着胆子往四周一看,别的学生也都开始听讲了,还做着笔记。这令人吃惊的帮助使我度过了难关。下课后我查了花名册,才知道她叫莉亚妮。随后的几周里,我仔细看了她的作业,每一份都表现出她的创造力、敏感性和一种高雅的幽默感。

我已经要求所有学生在这学期都要到我办公室来谈谈,我特别期待着莉亚妮的到来。我想告诉她,她是怎样挽救了我的第一天,并鼓励她发扬自己爱护、体贴他人的品德。

心灵感悟:

爱的力量巨大无比,无论是朋友、恋人,还是亲人之间的爱,都能使一个人从痛苦与绝望中站起来。爱,有时只是一个微笑,一个拥抱。爱,这个令人陶醉的字眼,创造出了五光十色的生活。表达爱意并不需要一掷千金,也不用花费太多的时间,只有将爱时刻放在心里,在适当的时候表露出来,就会让别人感到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