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给人生每日的心灵感悟
19672600000010

第10章 处世的智慧(3)

衙门老爷立即审理了此案,看着两个伤心痛苦的女人,任他怎么问都看不出任何破绽。只见找孩子的妇女哭啼着说:“我的孩子正是前两天丢的,而这个孩子正是我的亲生孩子,我亲手将他抚养到两岁,怎么会认错孩子呢?定是这个女人偷了我的孩子。”

胖女人立即辩解说:“这是我自己的孩子,街坊邻居都可以为我作证。”衙门老爷越听越糊涂,当即就将两个人收押,午后再审。

一位师爷将事情的经过都看在眼里,他随即给衙门老爷出了个主意。就这样到了下午,两个妇女到了堂上,依然大呼冤枉,在老爷面前,两个女人各自陈述着自己是孩子的亲生母亲的各种理由。看起来,似乎双方的理由都很充分,到底谁才是孩子的母亲呢?

接下来,老爷对两位妇女说道:“既然你们二人的争论相持不下,我也被你们弄糊涂了,这样吧,孩子你们抢到谁手里就是谁的。”说完,命堂下衙役将孩子抱到两位妇人之间,两个女人分别站在两侧,各自抓住了孩子的一只手。随着衙门老爷的一声令下,两个妇人开始使劲地拉扯着孩子,一个使劲另一个也不敢怠慢,同时使劲,小孩的手臂在拉扯下变得通红,孩子哇哇大哭起来。只见,告状的妇人心有不舍,立即松开了手,随即大哭了起来,胖女人凭着自己的力气立即将孩子拉到自己的怀里。

衙门老爷点点头,立即就问正在哭啼的妇人为什么松开了手。只见妇人伤心地说:“孩子还那么小,他哪能受到这样的拉扯呢?”老爷笑了笑,当即作出了决断,并对胖妇人说:“你分明就是想夺走人家的骨肉,还不从实招来?”果然,胖妇人认罪了,承认自己一直没有孩子才想到抱个别人家的孩子,这才起了坏心思。

正是这样的睿智,让孩子又重新地回到了母亲的身边,同时为衙门的老爷获得了百姓们称赞的美誉。原来,那位出此谋略的师爷深知母亲对自己孩子的爱是最无私的,对孩子的关心最深厚。无论如何,母亲是最不愿意自己的孩子受到任何伤害,即使自己将失去更多珍贵的东西也在所不惜。

人生哲理:清白在有的时候也会被一时的阴谋蒙蔽。不要让假象模糊了你的视线,应该用自己锐利的双眼去发现,用睿智的心去挖掘,用善于思考的头脑去权衡,如此,我们才能看到事物的本质,才能准确地解决。

聪明人的糊涂学

处世机智灵活,才能变中取胜,只有敏捷多变,才能遇险不惊,保存自我。

人生在世,精明一些,固然容易取得成就,但是一个精明的人通常是锋芒毕露的,精明的人具有才能,能够做这些别人做不来的事情,而且十分干练,自然会得到人们的羡慕。但是在功过得失之间,也难免遭到他人的阻碍、说三道四,又何必为此斤斤计较而浪费精力呢?

难得糊涂,是一种豁达的处世方式,也会减少很多烦恼!豁达大度也不失为一种好的为人处世的方式。

为了既能快速实现自己的目标和理想,又不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精明的人应该让自己显得糊涂些,把自己的精明掩藏在淳朴与厚实里。

真正的精明人信奉自己的哲学,踏踏实实地工作,豁达淡泊地生活。他的路一定会越走越宽,人生自然会越来越愉悦。

三国时期魏国政治家、军事家司马懿,含而不露,让曹操为之发憷,最终把持了曹氏家族的天下。

公元201年,司马懿二十刚出头,血气方刚,初生之犊,朝气蓬勃。而这时曹操已击败了北方最强大的敌手袁绍,统一了中国北部,挟天下而令诸侯。曹操对司马懿早有所闻,决定聘请他为己用。但是司马懿见汉朝衰弱,而且还有曹氏专权,不愿屈节为曹操做事,推辞说身患瘫痪,不能起身,并加以拒绝。

但是曹操生来就非常的机警多疑,马上意识到这个青年必是借故推托,而不应聘正是对他的大不敬,曹操自然是非常的恼怒。于是马上派人前去探个虚实,派去之人扮作刺客,悄悄地翻墙越到司马懿的卧室里面,那人手挥寒光闪闪的利剑,刺向司马懿。就在这个千钧一发之际,警觉的司马懿立即意识到是曹操派人前来试探自己卧床的虚实,于是就将计就计,装着瘫痪在床的样子,毅然放弃了一切逃生、反抗和自卫的努力,安卧不动,任刺客所为。刺客见状认定真的是瘫痪无疑,便收起了利剑,扬长而去。

装作瘫痪这一招不仅使司马懿逃避了聘征,而且也逃避了不受聘征受到的迫害。做到这般“糊涂”,需要有在仓促间对刺客来意的准确判断和当机立断的决案,又需要临危不惧、置生死于度外的果断,真是惊险无比,常人难为。

司马懿躲过这场试探后,非常谨慎而有节制地行事,但是最终还是被奸诈而多疑的曹操有所察觉了。于是,事情过不了多久,曹操再次请他做文学官,而且还交代了前去的使者说:“司马懿若仍迟疑不从,就抓起来。”善于审时度势的司马懿判定,若再拒绝,定遭到杀身之祸,只能就职。况且此时曹氏专权已经成为定局,逐鹿中原已经是稳操胜券。

之后的一天,曹操在梦中梦到“三马共食一槽”,槽与曹同音,曹操认为这就预示着司马氏将要谋取曹氏的权柄。于是对司马懿多加留意,这样的举动同样没有瞒过司马懿的眼睛,他感觉到曹操对自己的猜疑将会带来灾难,于是司马懿就装出一副对权势地位无所用心的样子,整天也是一副胸无大志、目光短浅的样子,就这样让曹操安下心来,取消了对他的怀疑和警惕。

司马懿用他的智慧同曹操斗了几十年,不但保存了自己,而且也为司马家族夺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若不是司马懿关键时刻装糊涂恐怕早早地就死在了曹操的手下。

人生哲理:用兵的时候应随着敌情的变化而采取适宜的战法,为人处世同样也需要有恰到好处的智慧。做人也好,做事也罢,都应该学会具体事情具体对待,切不可自认为机智让人看出破绽,故作聪明往往只有失败的下场。

和不同的人交往

和不同的人交往,就像打开一扇扇不同的窗子。看到的风景不一样,对人们的帮助自然也是不一样的。有人说:“一个人的成功,只有百分之十是由于自身的专业技术,而百分之九十则是要靠他的人际关系。”人际关系是成功的基础,构建和谐通达的人际关系,需要人们平日里的细心经营和维护。

朋友有的时候不仅仅只是人们生活中的情感需要,它也能给人们的事业和人生带来实际的价值和利益。再也没有什么力量能像真挚的朋友一样,帮助人们实现成功,成就梦想。

在美国有一位叫华卡的农家少年,在杂志上读过很多大企业家大实业家的故事,他也很想成为那样的一位成功的人,为了知道他们是怎样成功的,为了知道更多详细的细节,也很希望得到他们的忠告。

于是,有一天,他便跑到纽约,早上七点就到了他慕名已久的大企业家的事务所里。高个子企业家看到一位跑到自己面前的少年很不高兴,甚至是有点讨厌,然而他听到少年问道:“我很想知道,我怎样才能像你这样成为一位成功的企业家呢?”

高个子企业家立即觉得这个孩子的思想不一般,脸上便露出了柔和与微笑。他居然拉着孩子畅谈了一个小时。除此之外,华卡还拜访了其他的实业家人士。

华卡照着计划,走访了所有成功商业人士,他们遍布各个领域,并且还给了华卡很多赚钱上的技巧,也许有的忠告并不适合华卡,但是这至少是得到了成功者的知遇,给他带来了自信和勇气,于是,他便开始做起他的事业。

几年之后,少年的华卡已经成长为一个成熟的男人,然而他的事业如同他增长的年龄一样,年年在增加,在扩大规模。

华卡活跃在商界许多年,实现了他少年时的梦想,但是他同样总结出了一条原则信条,即多与有益的人结交,一定能改变一个人的前途和命运。

和天性乐观、自信的人交往,我们就仿佛打开了一扇快乐之窗,展现在眼前的,全都是阳光明媚,碧野飞花。这种人脸上总是写着笑容,眼里总是含着渴望,仿佛生活都是风和日丽,仿佛世界永远充满花香。即便厄运临头,他们也坚信,阳光总在风雨后,不经风雨怎么见彩虹。和这样的人交往久了,你也会渐渐变得乐观、坚强,将所有烦恼悄然遗忘。

和天性悲观、绝望的人交往,我们就如同打开了一扇哀怨之窗,映入眼帘的全是霜天暮景,惨淡愁云。这种人内心忧郁、颓废。总是生活在阴影里,即便是阳光普照,他们也会伤心地感叹不久就要天黑。如果经常和这样的人来往,难免你也会变得悲观和颓废,不知不觉中丧失自信,丢掉希望。

和心地善良、高贵的人交往,我们就好似打开了一扇温暖之窗,收入眼底的全都是暖风徐徐,春意盎然。这种人心中充满和善、友爱,乐于奉献,在别人需要和理解的时候,总是毫不犹豫地伸出双手,给予关怀、帮助。和这种人亲近久了,你也会渐渐变得热情洋溢,拥有高尚的情怀。

和内心阴暗的人交往,我们就宛如打开了阴冷之窗,扑面而来的全都是污臭熏天、霉菌丛生。这种人心胸狭窄,性格偏激,自私,眼睛里从来装不下别人,一举一动全都是为了自己。千万不要试图和这样的人成为朋友,因为在他们心中,永远没有真正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每一个人都是一扇窗,为我们打开不同的世界。有的人让我们看到美好,有的人让我们看到丑陋,有的人让我们看见精彩,有的人让我们看到无奈。当然,人是一个复杂的个体,每个人的“个性”也不都是一成不变的。因此,有时候,同一个人也可能为我们呈现出截然不同的风景。

人生哲理:不同的窗子,为我们展开不一样的世界;不同的窗子,给我们不一样的感悟。然而,就像蜜蜂永远迷恋花丛,就像花儿永远期待春光,我们每个人都希望结识一个优秀的朋友,都希望打开一扇美好的窗子。结交比自己优秀的朋友,则能促使我们更加成熟,不断地使自己力争上游。关键是你的选择,你打开的是哪扇窗子,又将为他人呈现出一个怎样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