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太太顿觉天旋地转,呐呐地张着嘴,眼里全是痛苦。
“起来吧,姨娘。”大少爷亲手去扶二太太:“刚才可是忘了告诉你,我一直就没有答应赵家的亲事,我有了小九,怎么会再娶一个身份重于小九的正妻?难道这些年我娘受你的苦还不够么?我还要把这样的痛苦也加诸到小九身上么?所以,打从一开始,我就没打算要娶英姑,就算您不自贬,我也不会同意这门亲事的,我娘她,感激小九还来不及呢,当然也不会做对小九不利的事情。”
二太太听完眼一黑,真的晕过去了。
阿九有些发愣地看着大少爷,他与英姑间的暧昧不过是在做戏,这一切,他怕是早就设计好了吧,应该是从发现二少爷对英姑有意开始,他就存心接近英姑,又对英姑说一些似是而非,暖昧不明的话,让英姑对他动情,再以此来打击二少爷……
而二少爷才是二房的根本,若没有二少爷,二房岂会如此嚣张!尤其是在他病重的时候,大老爷眼里的儿子几乎就只有林思聪,他只是个等死的嫡子而已,这口气,他忍很多年了吧,今天总算是出了。
大少爷柔柔地伸出手来,牵住阿九的手,郑重地对大太太道:“娘,您别再为我的亲事操心了,我有小九了呢。”说完也不等大太太反应,就牵着阿九往竹篱斋去,远远的就听到大少爷训阿九:“一个小姑娘家,成日介往外头跑,看我读书辛苦,也不说来服侍你相公,你瞧瞧,我的眼睛都快红了,都是看书看的,从今儿起,你不许乱跑,要来为我念书……”
大太太就柔和地看着那一高一矮拉长了的背影,微微叹了一口气,四姑娘扯着大太太的手道:“娘,小九真的很好,大哥说得对,您受的苦,可不能再让小九也受了,大哥会用心等小九长大的。”
大老爷最近忙于交接,所以,回后院的时间就少,大太太拿着那份自贬文书和不菲的礼物亲自去了族长家,族长太太也了解到了上一次正院里发生的事情,对二太太的作法也很是不齿,加之大太太出手阔绰,自然就应允了改族谱的事。
大老爷一回府,族长就找上了门,亲自对他提出要贬二太太为妾的事,大老爷愣怔了半晌,族长就把二太太写的自贬文书交到他手上:“那赵氏自知做事下作,没脸做林家的媳妇,自贬为妾,凌秋啊,你于政事上兢兢业业,在岳洲府的名声也好,可不要后院起火,影响了仕途就不值当了啊。”
大老爷听得冷汗直冒,时疫的事情所幸没有闹到外头,顾氏也是个顾全大局的,更没去族里闹,不然,让御使得知自己后院里平妻为了陷害正室不惜引来时疫,那自己这顶乌纱帽哪里还顶得住?
一时越发觉得大太太贤良淑德了起来,只是这商女人身份,实在是上不得台面啊,尤其自己的官位越高,她的身份就越发拿不出手,将来来往的可都是四品及以上的官太太,人家哪个不是名门闺秀?
“我知道你素来宠爱赵氏,但宠妾灭妻的事情做了一次就足够了,若再犯事,也休怪族里用族规罚你了。”族长见大老爷半晌都没作声,不由就来了气,沉声道。
送走族长,大太太请了大老爷去正院,将二太太自请为妾的事情原原本本地说了一遍,大老爷听得更气:“那你答应她了?”
“敏儿那孩子为了英姑消沉成那样,我能不答应么?难道为了一门亲事,就毁了那孩子?”大太太的声音也不善,如今面对大老爷,她不再像以前那样一再的做低伏小了,阿九说得对,嫁汉嫁汉,穿衣吃饭,自己一不吃他的,二不穿他的,凭什么要在他面前低声下气?他该拿自己的手短才是呢。
大老爷听了觉得错怪了大太太,愧疚地握住大太太的手:“太太,还是你仁慈啊,赵氏如此对你,你对聪儿还是一如既往的好。”
“唉,赵氏如今成了妾,我也不能让敏儿几个也跟着掉身份,就把那三个孩子过继到我的名下吧,以后就由我来管教他们。”
“难为你了,娘子。”结婚十几年,大老爷还是第一次叫大太太娘子,以往这个称呼,他只对二太太说的,大太太的鼻子一酸,半晌没有说话。
赵林两空最终还是结为了亲家,却没能如了舅老太太的愿,把英姑许给大少爷,而是给了二少爷。
舅老太太拿到婚书时,气得从椅子上跳了起来,赵氏那个贱人,平妻已经很低下了,她竟然还自贬为妾,好吧,林思聪原本还是平妻之子,如今成了名副其实的庶子了,自己好好的嫡孙女儿,竟然要嫁给个庶子,还是个母家穷得叮当响的庶子……
好在大太太大方,为定的小礼送得封厚,舅老太太这才缓了脸色,接受了事实。
二少爷林思聪得偿所愿,自然是意见风发,一扫先前的颓废,兴高采烈地去看英姑,英姑却在听到消息后憔悴得不像样子,见了林思聪只是冷笑。
“你娘亲果然好手段,为了你,连自贬这一招都想出来了,逼得捷表哥不得不答应退婚,林思聪,我讨厌你,是你毁了我的幸福!”
林思聪如遭雷击,少年郎的痴心被打击得碎了一地,踉跄地回到长歌行,却再也没心思拿起书本。
还是三姑娘知道后,去把哥哥痛骂了一顿:“原本舅老太太就打算把英姑许给你的,可后来为何又变了卦,许给大哥了?还不就是因为太太有钱,我们的娘亲穷么?哥哥如今被人瞧不起,却还一味沉沦在儿女私情上,于自己的前程不顾,将来只会更让人瞧不起,你去看看大哥,他可是半点也没受影响,日日苦读不辍,你若再自怜自艾,那就等着落榜,大哥高中后,大房就更看不起咱们了。”
林思聪这才惊醒,从此把自己关在屋里苦读,把那伤心事压在一边不去再想。
阿九就天天被大少爷关在竹篱斋里陪他读书,她原就记性好,又有前世几千年的文化积累,有些时论见解就很独特,能开拓大少爷的思路,在阿九不经意的提点过几次好,大少爷的策论比以前作得更好,更有新意了,就是大老爷看过,也是赞不绝口的,看大儿子的眼光就越发的不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