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办公室秘战:在人脉角逐中平步青云
1961200000022

第22章 拓展人脉,在职场中平步青云(5)

考虑到受夹板气的日子实在是太难受了,崔霞决定给自己找个靠山,于是就选择了当初对自己有知遇之恩的杜总。在工作中,她对杜总的吩咐绝对言听计从,对张副总的交代的事则敷衍对待,有时张副总在大会上点名批评崔霞,杜总就会挺身而出,为她说好话,崔霞真正体会到“有人罩着”的好处。

一天,崔霞突然听说杜总要辞职。原来,两位老总的争斗已严重影响了公司的发展,董事会经过综合考虑后,决定牺牲杜总,把张副总“扶正”。杜总则对崔霞说,他要去另一家公司担任常务副总经理,希望崔霞跟他一起离开。慎重考虑之后,崔霞也跟着杜总跳槽了。

在新公司里,杜总对崔霞仍然格外照顾,崔霞也迅速适应了新公司的工作节奏,并再次成长为技术骨干。但没过多久,崔霞发现,新公司里的派系斗争仍然是暗流涌动、凶险非常。

有一天,杜总跟杨副总因为业务问题发生了激烈的争执。当晚,杨副总就约崔霞出去吃饭,由于未看到两位老总吵架的一幕,崔霞爽快应约。没想到次日中午,就有同事把她叫到一边说,杨副总上午就找杜总摊牌说:“你最得力的‘铁杆’都向我靠拢,你还有何话可说?”

崔霞认为,多疑的杜总一定不会轻饶自己,就决定与他当面讲清楚。但推门进去的时候,杜总笑容可掬地请她坐下:“公司准备派你去外地工作,请你珍惜这次锻炼的机会。”崔霞明白,自己被下放了,没想到自己费尽心思,仍然逃不过办公室派系斗争的漩涡。

办公室是最容易滋生派系斗争的温床,无论对于谁,面对办公室里的派系斗争,都是一种严峻的挑战。有的职场人士认为,如果能够成为某个派系中的一员,对自己职业生涯的发展会有很大的好处;如果自己置身事外,保持中立,很可能会被某一帮派排挤,从而无法在职场中立足。

在一定程度上说,这种看法是正确的,因为如果你进入到一个小圈子里,那么你面临的职场压力也就会被摊薄。而办公室里的小圈子的确也有其迷人之处,因为一则小圈子中的人彼此非常熟悉,沟通良好,相互信任,能互相提供帮助,共同完成工作任务;二则如果你在工作中遇到了挫折,小圈子里的人会比你的家人更容易理解你的心情,更能够提供你所需要的安慰,从而减轻你的工作压力。

但是,在没搞清楚情况之前,你应该先对所有的小圈子都抱一种友好的态度,多与各个小圈子的人马来往,而不要随意站队。

肖楠刚来到一家公司,连续几天接受一个小圈子的同事的午餐邀约,不久之后,他就发现自己被糊里糊涂地贴上了标签,而遭到了其他小圈子的同事的排挤。为此,肖楠感慨道:“原来饭是不能随便吃的。”

要不要加入某个小圈子,你还得考虑这些小圈子的性质。一般而言,办公室里的小圈子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同事之间出于志趣相投所形成的小圈子,比如运动圈、电影圈、美食圈、游戏圈等等,这种小圈子能让你与同事建立深厚的友情;另一类则是涉及实际利益的小圈子,这种小圈子里的人结党营私,经常玩弄“办公室政治”。在这种小圈子里,缺乏情感的交流,更多的是权力的维护及运作。如果你加入这种小圈子,就很容易卷入办公室复杂的政治斗争中,需要特别慎重。

在考虑清楚之后,如果你决定加入某个小圈子,掌握以下两条原则就能让你在其中应对自如。

第一,分享信息,但不传递评论。小圈子的人聚在一起,难免会聊到各类公事和其他同事。这时交流一下各部门的一些信息、动态,比如已经确定的人事变动、新工作任务等,有助于大家掌握单位的近况。然而,你千万别把这种互动当作真情告白的评论大会。如果你大吐苦水,甚至批评自己的领导,就会给自己惹来日后的麻烦。

第二,提供支持,但不制造矛盾。你之所以加入某个小圈子,主要的目的是与大家和睦地相处和交往。如果你就此聚众排挤外人,制造矛盾,就容易衍生严重的办公室人际冲突,结局往往是两败俱伤。

如果你已经成为某个小圈子中的一员,并感到自己的工作表现因此而受到不良影响,那么与之保持适当的距离就非常有必要了。如果最后你决定“独善其身”,那也要提醒自己和这个小圈子里的人保持友好的关系,而不是把自己变成游离在办公室角落里的边缘人。当然,有时候无门无派的做法也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好结果,比如当为一个职位几派人马争执不下的时候,没有鲜明圈子标签的你往往最后可能变成大家都能接受的人选。

九、巧妙地应对办公室里的流言

有人的地方难免就会有流言,学会处理流言是你在职场中平步青云的重要一课。有人对“上班族”进行了一次随机调查,竟然得到了一些令人啼笑皆非而又值得深思的结论。当那些职场人士被问到“什么是吸引你每天上班的理由”时,竟然有相当一部分人在“不上班,就听不到很多小道消息、谣言、流言、传言和谗言”之后打了勾。

传播伤害他人的流言,有时是出于嫉妒、恶意,有时是为了借揭示别人不知道的秘密来抬高自己的身份和重要性,这些都是极其令人厌恶的行为。但职场流言之所以产生,自有其根源。因为办公室同事之间首先是一种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而利益毕竟是有限的,你获取了更多的利益,那么失去利益的同事势必会心理失衡,于是他们就会传播不利于你的缺乏客观根据的流言。

1.流言究竟会伤害谁?

对大部分的职场人士而言,办公室是对个人情绪影响最大的地方。如果听到跟自己有关的“八卦”新闻,有的职场人士会一笑了之,但有的职场人士却为此而心中不安,甚至神经衰弱、彻夜难眠。那么,办公室里最容易被流言打垮的是哪些人呢?一般而言,优秀的人、盼望升职的人和缺乏自信的人最容易被留言打垮。

第一,优秀的人。如果你表现优秀,难免会招惹流言上身,这是因为优秀与平庸总是如影随形,相伴而生,优秀者总是难免会受到平庸者的打击和排挤,而流言正是平庸者惯用的招式之一。

管筱在一家国有企业的公关部任职,工作积极努力,业绩突出,不仅得到了领导的赏识,而且年年都被评为“优秀员工”。但是,管筱的苦恼也随之而来,因为她积极的工作态度不仅得不到周围同事的认可,而且同一个部门的两个女孩总是对她有意见。有意见当面说就算了,讨厌的是这两个女孩根本不当面说,而是在背后向领导打她的小报告,说她工作积极是在领导面前卖乖,想借此升职。

管筱在不同的场合下都听到过这两个女孩的各种议论,刚开始的时候她还不以为意,认为过段时间她们自然就不再议论了。但令她没想到的是,她们的议论愈发变本加厉了,而且胆子也越来越大,有时即使被管筱当面听到,也是照说不误。

第二,盼望升职的人。这种人非常想升职,为了实现升职的目标,他们往往不惜牺牲自己当前的利益。比如,为了维护个人形象,他们会尽量杜绝绯闻的出现。富于心计的他们习惯于计算自己职业生涯中的各种成本和收益,并由此做出自己的选择。这种人往往能够在同事和领导面前保持谦谦君子的公众形象,但一旦他们的心计被人看穿,流言也就随之而来了。

第三,缺乏自信的人。正因为对自己缺乏信心,所以他们会在意同事和领导对自己的评价,甚至可能为了维护形象而做出一些本来不愿做的事情。比如,他在中午休息的时间工作,同事却要去逛街,如果他不去的话,同事会说“你没必这么用功吧”。他为了不被同事排斥,有可能就会跟着去逛街。这种人有一种趋同的心态,担心“与众不同”是错误的,害怕“与众不同”会遭到孤立。这种人遇到困难的时候,容易责备自己;遇到流言的时候,会归因于自己做人是否太出格,而不会想到是因为他人的原因。

宋琬刚进单位的时候,担任行政助理。虽然她因为只有很低的中专学历而不太自信,但她做事非常努力,所以深得大家的喜爱。销售部经理马睿恰好是一个重实绩而轻学历的人。没过多久,他就发现宋琬身上有一股子闯劲。于是,他大胆地将宋琬调到了自己的部门,并让她独立负责一个区域的销售工作。由于工作的缘故,两个人经常一起出差,一起用餐,一起探讨工作。可能因为在一起的时间太多了,渐渐地,办公室里就传出了他们之间关系暧昧的流言。

起初,宋琬对此还一无所知,但她觉得周围同事的目光变得越来越怪异。有一次,一位年长的同事意味深长地提醒她说:“你不要太过接近马睿,免得别人以为你的业绩是因为沾了他的光”不得已,宋琬去找跟自己要好的同事黄梅,想问个明白。

黄梅直到现在还后悔,不该将自己听到的流言告诉宋琬。她记得宋琬听完自己的话,吃惊得张大了嘴巴,半天都说不出话来。宋琬是一个非常要强的人,她不能容忍无凭无据的流言就这样继续下去。第二天,宋琬就找到了办公室里那个最喜欢传播小道消息的“小广播”,警告她以后不要随便乱说话,而对方也毫不示弱,结果双方闹得不欢而散。

有了这档子事以后,宋琬在工作中常常会分心。她故意和马睿疏远,但流言仍然愈传愈烈。万般无奈之下,宋琬向公司提出了换一个部门的申请。于是,她被换到了公司的售后服务部。可能是因为在售后服务部工作需要耐心细致,而这与宋琬的个性相去甚远,于是,刚调到售后服务部不久,她就与客户发生了一次争执。

原本,这只是一个工作中常有的失误,但是,流言马上又传开了。有人说:“宋琬以前在销售部的工作业绩,都不是她自己做出来的,而是马睿给她帮的忙。宋琬根本就不能胜任销售部的工作,所以才主动要求调离。”最后,流言竟然影响到了售后服务部的乔经理,他让宋琬停职了。

这下子,宋琬不得不来到乔经理的办公室,与他“恳谈”。但乔经理的态度非常坚决,希望她作一次深刻的自我反省。宋琬真是有口难辩,急火攻心。此后,不管遇见谁,在什么场合下,宋琬都要为自己辩解一番,因为她想通过这样的解释来还自己一个清白,简直就成了现代版的“祥林嫂”。可是,谁也帮不了她。宋琬的情绪日渐低落,最后终于选择了辞职。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这是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正是因为职场中存在着利益冲突,所以,在办公室里,大家才会相互倾轧,相互利用,相互诽谤,以此来达到自己的个人目的。当你了解到这些真相之后,你就会对办公室里的流言蜚语有了更加清醒的认知,而有了这种更加清醒的认知之后,你就应该着手于解决自己与同事之间的利益冲突,尽量从源头上减少流言事件的发生。

2.如何应对办公室流言?

第一,保持冷静。你切忌在流言面前心态失衡,暴跳如雷,大吵大闹,那样做不仅于事无补,反倒会给领导和同事留下一个遇事急躁、不够沉稳的坏印象。流言绝非是空穴来风,你应该静下心来寻找流言产生的源头,找到解决之道。因为在流言面前保持冷静和微笑,要比捶胸顿足、泪雨滂沱效果好得多。

第二,自我反省。“苍蝇不叮无缝的蛋”,流言的产生是否真的与你在哪方面做得不妥有关呢?如果真的是因为你在哪方面做得不妥而导致流言事件的发生,那么你不妨当面认错并积极改正,求得同事和领导的谅解与支持,让流言逐步降温,并最终熄火。

第三,寻求支持。单枪匹马地面对流言,虽然显示了你为人坦荡的一面,但毕竟会让自己陷入一种孤立无援的境地,因此,你不妨寻求同事和领导支持,争取建立绝大多数人的同盟。

第四,攻其破绽。在稳定了自己的阵脚之后,接下来你就可以主动出击,驱散流言了。流言最怕真相,如果你能摆出事实的真相,流言就会很快消失。

第五,舍弃小利。不可否认,所有流言或多或少地都与利益挂钩,如果你能舍弃小利或者置身利外,就可以有效地规避流言。当然,这里的舍弃是相对的舍弃,是以退为进,为了获取更大的利益,否则不仅会中了传播流言的人的圈套,而且也会让自己得不偿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