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因为精致所以最美:做林徽因一样的女人
19576000000005

第5章 目如炬,看出前方风景(1)

人的一生,原本就是一趟远行的列车,蜿蜒的铁轨,承载着一个又一个关于远方的梦想。走出去,去远方邂逅一段美丽的风景,与这个世界温柔相处,无论何时都为人所崇尚,不管是在今日,还是在彼时。

走出去,放开你的眼界,迎接辽阔

1920年代,这个诞生无数传奇的年代,漂洋过海是一种潮流、一种时尚。林徽因就是在这个年代里,随着父亲林长民以“国际联盟中国协会成员”的身份乘上远航的轮船,踏上前往欧洲的旅程。

常常在想那一刻的她,面对浩瀚无边的大海时,是否也曾感悟,原来在一切辽阔的面前,自己不过只是一朵微弱渺小的浪花?

后来,有好多人都曾在揣想,假若林徽因没有那次的漂洋过海,那么她的生命轨迹又将会被怎么样的谱写呢?

但我们都相信,她拥有的聪慧终究会让自己在任何时候、任何境况都做出最为理智的选择的。

欢快的浪花在自由飞舞的海鸥的陪伴下不停地拥抱着布莱顿海湾,充满生机的港口向来自远方的旅人张开热情的双臂。新的篇章已经展开。

总是很羡慕林徽因的这一段旅程,作为女人,诗酒趁年华,青春正好,就该好好把握,切莫将自己持久地、了无天日地困在笼中。金丝雀的生活固然安逸,可是像海燕一样直面海洋,感受风浪地飞翔更为动人。

想要真真正正地领略生命的珍贵,就必须做到人间百态亲自尝、世间美景亲自赏,置身于中、亲自丈量才能知晓这一段历程的长度与距离。

法国、意大利、瑞士、德国、比利时……一路行走。

文化名胜、博物馆以及工业革命后迅速发展起来的一些工厂……林徽因和父亲一一走过。

在父亲的眼中,这些地方之中蕴含体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和经营方式,可以给中国社会今后的改良做参考。

在林徽因的眼中,虽然此时的工厂报馆尚对她没有太大的吸引力,不过当各处景物流光溢彩地从眼前流过,巴黎街头的自由,罗马胜地绿如波涛的松林,阿尔卑斯山终年不化的白雪,法兰克福蓝天上盘旋的鸽群……钟声、鸟鸣、草地、树林、遗址、古迹,古老而迷人的欧洲在林徽因的眼中如此风情万种、浪漫多姿,兀自散发着久远而高贵的气息。

一切就该如此,漫漫长路,只有亲自丈量才能知晓其中的长度与距离,假若有幸可以拥有这份开始,就无须顾虑无须回避。迈出第一步吧,天高地远、扬帆万里,一旦出发就无须再想回头。茫茫沧海,不妨且行且铭记吧。

1920年9月,林徽因与父亲一行来到了伦敦,先是入住Rortland,最后在伦敦西区阿尔比恩门27号安顿下来。林徽因也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伦敦圣玛利学院学习。

人在旅途,看得尽繁华耐得住寂寞

常常会听见身边的闺蜜这样的抱怨:“好无聊!一个人空荡荡的,不知道该干些什么。太寂寞了!”

现代社会,车水马龙的都市一面是紧张、繁华的快节奏,一面是灯红酒绿的荼蘼诱惑。身处其间,难免会有迷失的时候。

有时你会觉得自己一个下午都处在彷徨之中,微博、微信、QQ刷了一遍又一遍,手机握在掌中热得滚烫,可心情却丝毫未曾因此而变得开朗起来。

有时你会一整天赖在床上,即睡不着也清醒不了,迷迷糊糊地,只觉得自己毫无目标、情绪颓废。

你会纠结、会疑惑这是怎么了,是不是病了,还是发生了什么事情。

说到底,这是你自己的心理情绪作祟。千万不要被眼前的车水马龙、灯红酒绿所迷惑,要知道生命原本就是一场孤独的旅行,所以看得尽繁华耐得住寂寞才是最理智的释然。

林徽因父女的欧洲之旅也非是一路游山玩水这么简单的。除了游览之外,林长民更多时间要用于各种应酬活动之上,与各国各地的相关人士会晤,应邀去做一些演讲,接待许多慕名前来拜望的友人与学生社团。当他格外奔忙的时候,林徽因常常要一个人待在伦敦寓所之中。

作为一个十六七岁的少女,身处异国他乡,从早到晚的孤单是可想而知的。崭新世界纷至沓来的印象与知识夹杂着各种各样的信息常常使她感到既新奇又疲惫。而远离故乡,远离亲人朋友的失落感又让她感到深深的孤独与无所适从。可是她并没有选择接受孤独、承认孤独,而是将暂时的孤独当作一种难得的享受。

一个人的时候,她总会依偎在壁炉旁边,一本又一本地读书,从维多利亚时代的小说到丁尼生、霍普金斯、勃朗宁的诗歌或者是萧伯纳的剧本……

阅读为她开启了一个心醉神迷的世界,文学唤醒了她对生活的种种体验,激起了她那颗天性敏感细腻的心灵的强烈共鸣。

渐渐地,林徽因开始以女主人的角色加入父亲的各种应酬活动,接触了众多的文化名流。这些遇上孤独、利用孤独、享受孤独的经历为她后来的文学创作奠定了深厚而扎实的基础;因为有过游学经历,又得到著名学者老师的点拨,后来的林徽因在文坛上的起步要比当年同时代的许多女作家要高出一筹。

在林徽因的身上,“人在旅途,看得尽繁华耐得住寂寞”的观点得到了充分的印证。

有了方向就前行,有了梦想就去追

不知道你有没有想过这样一个问题,当百年之后、终此一生之前,你会如何为自己的这一辈子做个总结呢?

终生纷繁,有人一生迷糊,有人一世清醒。茫茫红尘,有人一生寻觅终究怅然若失,有人目标清晰认定便不放手。

这世界可以小到转身便遇见,这世界也可以大到稍有不慎就失去。懂得珍惜,是我们唯一能做的功课。当然,有时候一路行来,还有太多太多的稍纵即逝与彼此之间的缘分有关。或许冥冥之中缘由天定,刹那繁华总是匆匆。

林徽因寓所的女房东是一位建筑师,风和日丽的时候,林徽因总会和她一起出去写生、作画。

在剑桥一带,林徽因捧着书本,坐在草坪上。皇家教堂的富丽庄严,皇家学院的宁静幽雅,“三一学院”图书楼上拜伦雕像正潇洒地凝视着遥远的天际……种种的一切好像忽然随着空气与星光渗进了林徽因的灵魂。

在与女房东的交谈中,林徽因懂得了建筑与艺术的密不可分。原来,建筑师不是自己儿时印象中那些盖房子的人!她想起儿时在祖父家中看过的那些宋元名家山水画,在故乡看到过的庙宇殿堂,果然发现此中包含的是一门艺术,如同诗歌和绘画一样,有着自己独特的语言,而这些唯有大师们才能掌握。

林徽因的眼前骤然亮了,在布莱顿的大街小巷中,一座桥、一条路、一栋房子、一根柱子、一扇窗,忽然都像变戏法似的,充满了神奇的魅力。从这一刻开始,林徽因的心中忽然萌生出了一个朦胧而美好的梦想,关于未来的事业——“建筑学”,一种把艺术创造和人的日常需要结合在一起的工作。

在后来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林徽因全心地投入为实现自己梦想的努力拼搏之中。甚至就连她的先生梁思成后来的回忆时也说,他对于建筑学的兴趣,是由林徽因启发的。他说:“我第一次去拜访林徽因时,她刚从英国回来,在交谈中,她谈到以后要学建筑。我当时连建筑是什么还都不知道,林徽因告诉我,那是艺术和工程技术为一体的一门学科。因为我喜爱绘画,所以我也选择了建筑这个专业”。

若问世上什么样的女人最美?林徽因已经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作了回答。

世上最美的女人,不一定得拥有倾国倾城的容貌,不一定得拥有富可敌国的财富、尊贵无上的身份。世上最美的女人,是心怀梦想并愿意穷自己所能为了实现梦想而脚踏实地去奋斗、去学习、去钻研的女人。这种女人发散出来的光芒不仅点缀了自己,更能感染身边与之相近的每一个人。

从容淡定,岁月深处清新隽秀

女人如花,繁花似梦。滚滚红尘之中,女人总是不易的。婚姻、工作、家庭、生活、事业、孩子……生活之中总会有各种各样、接踵而至的琐事时时刻刻在磨砺着女人原本细腻柔软的心灵。

面对着每日周而复始的繁忙,你将以一种什么样的心态处之呢?焦虑、不安、悲伤、颓废、逃避……抑或是在此种种之外的其他呢?

不要,你千万不要选择这些。

面对着种种变迁与挫折,你应该做的仅仅只是淡然、从容、温和。

淡淡的风、淡淡的云、淡淡的梦、淡淡的情,不再是年少时“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无病呻吟,也不再是年少时“怒发冲冠为红颜”的武断冲动,而应该是在岁月的熏陶下渐渐如同一杯清茶,落花无言、人淡如菊……

一如后来,林徽因的好友费慰梅女士记忆中1932那位已是两个孩子的母亲的林徽因。

“……我们有时分析和比较中国和美国的不同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但接着我们就转向我们在文学、意识和冒险方面的许多共同兴趣,把关于对方不认识的朋友的追忆告诉对方。”

“天才的诗人徐志摩当然是其中的一个。她不时对我谈起他,从来没有停止思念他。我时常想,她对我用流利的英语进行的题材广泛、充满激情的谈话,可能就是他们之间生动对话的回声,那在她还是一个小女孩在伦敦时就为她打开了一个更广阔的世界……”

作为已经是两个孩子的母亲的林徽因,以一个体弱多病的身子操持着一个大家庭的诸多日常事务,相夫教子、奉养老人,担心时局的动荡变迁、关心物价的涨跌等等,甚至还要打理梁家与林家两个大家族许多亲戚之间的往来关系……如此忙乱的日常生活,不免让人会为之担心,担心她会就此迷失在柴米油盐的琐碎之中。

值得庆幸的是,林徽因是个淡然的女人,正因为如此,所以她懂得在世事的牵累、终日的忙碌之中找到自己的平衡点,在适当的空闲时刻修饰自己、放松自己、滋养自己,从不让自己的心灵沉湎在日常琐事之中。

更多的时候,林徽因把自己心灵的空间留给了志同道合的朋友,留给了诗歌,留给了建筑艺术、音乐、绘画。每每在尘埃落定只是,在一盏温馨的灯光之下,看书、创作。用她那双闪闪发亮的明眸,在探索、发现、创造、分享着平凡生活之中许许多多不平凡的美。这就是一种无法言喻的魅力。

应该说林徽因的一生,从精彩纷呈、别于他人的一开始到终究历经沧桑磨砺却依旧初心未改的结局这整个历程之中,“从容淡定”四个字一直都伴随在她左右。

正因为如此,即使面对困境、面对病痛,她都丝毫未成对自己、对身边的亲人朋友施加、流露过任何的压力。她只是一次又一次用自己的坚毅告诫自己必须努力、必须坚持、必须振作。在苦难面前,她要求自己必须跨过颓唐,积极乐观地去拥抱明天新一轮的太阳。

后来的费慰梅一直在回忆着林徽因与她在一起的点点滴滴,比如出去看画展时,某一幅画作常常会激发林徽因的灵感,使她联想到音乐、建筑、诗歌创作……于是会有更多更多的美好曼妙的构思澎湃而来。这时的她总会抑制不住地想找朋友倾诉。再比如有时在家里听音乐,一首乐曲常常会令她凝神屏息、浮想联翩,甚至热泪盈眶。

费慰梅还记得那时林徽因曾因为听到一首乐曲而非常激动地对她说:“那时一段当我还是个小姑娘是在横渡印度洋回家的船上所熟悉的乐曲——好像那月光、舞蹈表演、热带星空和海风又都涌进了我的心底,而那一小片所谓的青春,像一首歌中轻快而短暂的一瞬,幻影般袭来,半是悲凉,半是光彩,却只是使我茫然。”

从容淡定的女人总是能追寻到生活的乐趣,总能发现美丽的风景。即使身心一次次受伤、即使生活一次次受挫,正因为有这样的磨砺,她显得更加宽容、更加感恩,更加呈现出一种历尽沧桑但仍然随遇而安的美丽。

回首唯有从容淡定,才能安然端坐在人生的彼岸,任时光荏苒、任青丝染成白发,岁月深处清新隽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