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在输得起的年纪,遇见不放弃的自己
19575700000032

第32章 培养一份好心态(2)

幽默几近于一种缓冲机制,它显然与对抗、失望和悲观无缘;幽默也近乎一种默契形式,它使人以友善、宽容、谅解和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以这样的人生态度潇洒处世、交往,毕竟会消弭许多无谓争端,而结交许许多多的同路人。

马三立小时候,家里条件不好,小学毕业后,考进天津汇文中学。学校校规繁多,管理严格,第一条就是所有学生在校要穿统一的校服。马三立没钱买校服,总穿一件改了又改、补了又补的破大褂。老师多次当着同学面挖苦他:“告诉你,咱这是汇文中学,是天津数得着的学校。回去给你家大人捎话,再不穿校服就别来上课了!”深知家境贫困的马三立以前一直不敢和家人说做校服的事,可他知道这次不说不行了。

回到家,马三立把这事向父亲说了。听了儿子的话,父亲马德禄无言以对,咬了咬牙,将准备买炉子和煤球的钱拿出来给马三立的哥哥,让他帮三立买校服。马三立抢先接过钱,说:“爸爸,还是让我去吧。”

马三立买回了一套起码大三号的校服,穿在身上就像披了一件大斗篷。父亲一看生气了,厉声道:“连家里取暖做饭的煤钱都花了,你怎么还不买一件贴身合体的呢?”

“我想热天单穿、冬天套棉袄……明年、后年我……还能穿……”马三立小声解释。

“哎,闹了半天,他的‘包袱’在这呀……”听着儿子抖的“包袱”,父亲含泪笑了。

当一个人对人生中的各种困难都抱乐观态度时,解决困难的信心便产生了。在工作、生活、学习中如有幽默作润滑剂,其作用确实妙不可言,会给你一种激动心灵的力量,又使你逐渐向成功目标靠近。

有一个老先生,做了一辈子的光棍理发师,膝下无儿无女,自己过了一生孤独的日子。岁月不饶人,他已经快干不了几年了。

一天,有个调皮的男孩学着大人的模样来到这间理发店,要求刮胡子,这让老理发师很不舒服:是欺我年迈啊!这位老理发师让他在理发椅上坐下来,并在他脸上涂了肥皂水,便去跟别人闲聊去了。那个男孩等得不耐烦了,叫了起来:

“师傅,你什么时候才替我刮胡子呢?”

“我在等你的胡子长出来哩!”理发师答应着说。

“我胡子长得太慢,那就等到我的胡子长出来时再来理吧。”

“不用麻烦你小伙子再跑一趟了,我还可以再等你十年、二十年都没有问题!”

生活中,当有人提及我们的不幸时,或是指责我们时,都可以带上一些幽默色彩,多让内心多些安慰,多让生命发出些亮色。

当然,幽默的语言都发源于幽默的心态。一个整天郁郁寡欢的人,是讲不出什么笑话的。幽默是一种人生佳境,具备幽默的心情,则大千世界无事无物不可幽默,即使是烦恼和逆境。

某君房屋漏雨,每次请求修缮都没有结果。一天,单位领导视察民情,问及此君房子一事。人们以为他会大诉其苦,却没想到他微微一笑说:“还好,不是经常,只是下雨时才漏。”妙语博得领导等人一阵大笑。几天后,修房问题妥善解决。

幽默感十足的人,也往往是奋力进取的弄潮儿。美国发明家爱迪生就是一个善于以幽默来对待失败,不断进取而终获成功的典型代表。最著名的事情就是他的耳朵失聪后,妻子安慰他时,他却幽默地说:“这下再也不用听你唠叨了!”

幽默同时也是一种乐观豁达的品格。巴尔扎克一生写了无数作品,却常常手头拮据,穷困潦倒。有一天夜晚,他正在睡觉,有个小偷爬进他的房间,在他的书桌里乱摸。巴尔扎克被惊醒了,但他没有大喊大叫,而是悄悄爬起来,点亮了灯,平静地微笑着说:“亲爱的,别翻了。我在大白天都不能在书桌里找到钱,现在天黑了,你就不用枉费力气了!”

幽默也是我们回击那些没有素质的人的柔中带刚的利器。俄罗斯有一位著名的丑角叫杜罗夫。一次演出幕间休息时,一个傲慢的观众走到他的身边,讥讽地问道:“丑角先生,观众对你非常欢迎吧?”“还好。”“要想在马戏班中受到欢迎,丑角是不是就必须具有一张愚蠢而又丑怪的脸蛋呢?”“确实如此。”杜罗夫回答说,“如果我能生一张像先生您那样的脸的话,我准能拿到双薪。”

总之,我们需要幽默,就像鱼需要水,树木需要阳光一样。掌握了幽默的技巧,也就是具备了化腐朽为神奇的魅力,不仅有益身心的健康、有益人际关系的改善,也有益于道德情操的培养。与幽默同在,尽情领略生活的风姿,快乐就可以如影随形、无处不在!

随手关上门,挥别过去迎接未来

传说上帝创造了人类,然而自普罗米修斯的黄金一代后,人便开始变得丑恶。人世间的种种罪恶让上帝后悔,于是他决定毁掉人,然后重新塑造,人间有个虔诚的信徒叫诺亚,上帝想让他活着,于是让他准备一条方舟,把世间所有的生物都选一对放在舟内。上帝让他把方舟放在靠山的背面,并且逃离的时候绝对不可以回头看后面的村庄。那天,诺亚收到上帝的信息后就和妻子与孩子一起开始逃亡。他记住了上帝的话,一路跑向方舟。他的妻子忍不住回头看了一眼,立即化作石像。诺亚和孩子跑进方舟。在一阵巨响之后,大水四处漫溢。诺亚望了望村庄的方向,那里已经化作汪洋一片。七天七夜后,诺亚上岸,开始重新生活。

之所以在这里转述这个故事,就是要借助它告诫各位读者:好汉不提当年勇,怯者还怕旧时羞。不管过去有多痛苦,都已成为历史。我们没有能力把它们统统忘记,但我们同样没有能力改变那些既定的伤悲。既然已经幸运地逃离到了今时今日,就不要再回头看了。否则的话,我们的生活注定要变成一座僵硬的石像。

前英国首相劳尔·乔治每次外出都将身后的门仔细关好。他说:“当门关上的时候,就是关上了所有的过去。”这样才能够重新开始,向前行进。人生的路上,我们不断地推开门窗寻找新的天地,却遗落了身后的细节。关闭身后的门,关闭一切“过去”,才能更坚定地前行啊。

关闭身后的门,是关上了过去所有的荣光。所有的奖励与名誉都只能代表曾经的成就,在前进的路上它们只能让起点显得略高一些,但毕竟不是永恒的存在。留恋这些过去,荣誉的光环也会变成枷锁。孔乙己念念不忘“秀才”身份,终于成了酒店门前唯一穿长衫却站着吃酒的独特风景。他若能放下穷书生的臭架子找一点实际营生,倒也不至于潦倒而终。鳌拜自恃元老功高过人,终于被少年气盛的康熙帝用计处死。他若能摆正为人臣的身份而不是贪揽大权专横跋扈,也能成为康熙早年的得力助手。荣光之美,其实不停地成为过去时。不懂得关闭身后的门,太多的美好也只能恶化成牵绊。只有将过去所有的荣光统统关在身后,才有更多机会取得新成就。

关闭身后的门,是关上了过去所有的阴霾。每个人一路走来都必定经历无数风雨坎坷,它们组成了记忆中一整块暗灰的色彩,但这并不是人生的主色调。消沉于过去的遭遇,阴霾便显得无法被赶走般那样强大。梵高与高更决裂后无心应对生活,导致精神走向崩溃割去左耳甚至最终自杀。他若能把痛苦的过去看轻,小镇阿尔的风景正等他画出更惊人的作品。其实那些可怕的黑暗,很多时候只是失意中的人臆想出来的“灾难”。生活中并没有什么是真正不能跨越的。把阴霾统统关在身后,面对新的一天便又见阳光。

英国有一句古老的谚语:“别为打翻的牛奶哭泣。”意即中文的覆水难收,旨在告诉人们不要为那些无法挽回的既定事实大伤脑筋、后悔不迭、痛不欲生……也就是说,一个人应该对自己宽容。

生活中,每个人都会为曾经失去的机会,或者曾经的失足耿耿于怀,每当失意的时候,人们就会感慨或抱怨,“如果当初我不那样做就好了”,“如果当初我那样选择就不是今天这个样子了”,这摆明了是跟自己过不去,摆明了是在自寻烦恼。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即使是失足了,也不要让自己沉浸在悔恨之中,否则你可能真的一失足成千古恨了。世上没有卖后悔药的,已经过去的事情就不要再说什么如果、假如了。我们最需要的,是“而今迈步从头越”的勇气。我们最应该做的,是学会忘记那些不愉快,或者汲取教训,在过去的失意中奋起。

20多年前,在美国新泽西州的一所小学时,有一个特殊的班级,班里共有26个孩子,他们都曾经失足,有的偷过东西,甚至进过少管所,家长、老师和校长都想放弃他们,因此把他们安排到了一起。可是与此同时,却有一位名叫菲拉的女教师主动要求接管他们。

第一堂课,菲拉没有像其他老师那样向孩子们重申课堂纪律、要好好学习等,而是给大家出了一道选择题,题目如下:

根据你的判断,在下列三位候选人当中,选出一位能够造福人类的人。

A.他笃信巫医,有两个情妇,有多年的吸烟史,嗜酒如命;

B.他曾经两次被赶出“办公室”,每天要到中午才肯起床,每晚都要喝掉大约一公升的白兰地;

C.他曾经是国家的战斗英雄,一直保持着素食的习惯,从不吸烟,偶尔喝一点啤酒,年轻时从未做过违法的事情。

结果孩子们都选择了C。但是菲拉老师的答案却让他们大吃一惊,因为他们认为最可能造福人类的那个人恰恰是法西斯恶魔希特勒,而A则是担任过四届美国总统的罗斯福,B则是英国历史上最著名的首相丘吉尔!

菲拉语重心长地说:“孩子们,别为打翻的牛奶哭泣!你们的人生才刚刚开始,过去的荣誉和耻辱只代表过去,真正能代表一个人一生的,是他的现在和将来的作为。从现在开始,只要努力,你们都将成为了不起的人!”

菲拉老师的话,改变了那些孩子的命运,其中就有今天华尔街最年轻的基金经理人罗伯特·哈里森。

的确,过去的一切只代表过去,而且已经过去,无可挽回。真正重要的,是把握好现在和未来。更何况我们大多数人都不曾有过上述故事中的失足,让我们无法释怀的过去,不过是一些错误的决定、不当的做法而已。为它们自责连连,想想是不是更加不值?

难得糊涂,做人不必太较真

孔子说:“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无论是谁,如果沦落到了没有朋友的地步,无疑都是一种悲哀。所以在生活中,我们应该练就一双明察秋毫的慧眼,但是在更多的时候,要学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难得糊涂一把。因为光阴如流水,转眼就白了少年头,事事认真不仅太累,还会透支我们的生命,所以做人要学会卸载生活中的无奈,把那些本不该发达却过度发达的神经剪除,把那些不必要的是是非非抛开,生活中的不愉快自然就此消失。如其不然,雪亮的眼睛非但与你的生活和事业无益,反而会招致许多不必要的烦恼。

法国人有一句谚语:“如果无知是福,那么愚蠢就是聪明了!”这里的“愚蠢”,其实就是“难得糊涂”的代名词。它看似愚蠢,但实则是一种超越,一种机智,一种历经沧桑后的成熟,也是每个人都应该懂得的明哲保身之道。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小罗奇福特领导的一个小组,在中途岛之战时成功地破译了日本人的密码,得到了日军海上作战部署的确切情报,并有针对性地进行了作战准备。谁知,就在成功在即之时,美国一位新闻记者得到了这一绝密情报,竟然不顾作战机密,而将其作为独家新闻在芝加哥一家报纸上发表了。这样一来,随时都可能引起日本人的警觉而更换密码和调整作战部署。

发生了如此严重泄露国家战时情报的事件,作为美国战时总统的罗斯福却对此置若罔闻,既没有责成追查,也没有兴师问罪,更没有因此而调整军事部署,而是装作一概不知的糊涂样子。结果事情很快就烟消云散了,就像什么事也没发生一样,根本没有引起日本情报部门的重视。在中途岛战役中,美军靠“糊涂”占到了大便宜。

试想,如果罗斯福一定要把泄露机密事件查个水落石出的话,那么,其结果可能是:记者受到了应有的惩罚,而此次作战计划却落空了。聪明的人不是不知道原则,也不是不懂得是非,而是他们更看得清得失,看得到真正价值的所在。

宋高宗时,有一次宫廷厨师煮的馄饨没有熟,皇帝下令把那个厨师下了大狱。没过多久,在一次演节目时,两个演员扮作读书人的模样,互相询问对方的生日时辰。

一个说“甲子生”,另一个说“丙子生”。这时又有一个演员马上来到皇帝面前控告说:“这两个人都应该下大狱。”皇帝觉得蹊跷,问是什么原因。这个演员说:“甲子、丙子都是生的,不是与那个馄饨没煮熟的人同罪吗?”

皇帝一听大笑起来,知道了他的用意,就赦免了那个“馄饨生”的厨师。

如果这几个人直接向皇帝谏言,那就是和皇帝“较真”,很可能一不小心触犯了龙颜。而这种错误的推理具有很强的荒诞性,通过这种“糊涂”的方法,含不尽之意于言外,会使人在含笑中明确是非,从而达到糊涂的真正目的。让皇帝自己去参悟其中的道理,既给了皇帝面子,又达到了办事的目的。不是很好的方法吗?

有位爱缠人的先生盯着小仲马问:“您最近在做些什么?”小仲马平静地答道:“难道您没看见?我正在蓄我的胡子。”胡子是自然而然长的,小仲马故意把它当作极重要的事情,显然是所答非所问。小仲马表面上好像是在回答那位先生,其实就是在用“糊涂”策略。小仲马自然是懂得对方问话的意思,但他偏要答非所问,用幽默暗示那人:不要再继续纠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