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在输得起的年纪,遇见不放弃的自己
19575700000021

第21章 在积累中懂得做人的道理(3)

真正谙熟处世“秘诀”的人是绝不会滥用优点和荣誉的,他不会等待着去享受荣誉,他会继续努力去做那些需要做的事。正如俄国科学家巴甫洛夫所谆谆告诫的:“决不要陷于骄傲:因为一骄傲,你们就会在应该同意的场合固执起来;因为一骄傲,你们就会拒绝别人的忠告和友谊的帮助;因为一骄傲,你们就会丧失客观方面的准绳。”

更糟的是,你在得意时越夸耀自己,别人就越回避你,越在背后谈论你的自夸,甚至可能因此而怨恨你。然而,你越少刻意寻求赞同,越少刻意炫耀自己,你却会获得越多的赞同和欣赏。要知道,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更留心那些内向、自信,不随时随地表现自己的正确与成绩的人。大部分人都喜欢那些不自夸的、谦逊的人,他们总把自己藏在内心,而不是表现为自我主义。

有一位朋友对谦逊曾经有过深刻的体验。在被提职后的几天里,他与朋友聚了一次。朋友们都不知他提升了的消息,他很想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大家。而且他与另一个朋友都是被提升的候选人。同为候选人,他和这个朋友之间当然有些竞争,现在的结果是他得到了提升,所以他极想向大家宣称自己被提升而那位朋友没有。可话到嘴边,他隐隐觉得有个声音在说:“不,千万别说!”于是他只淡淡地笑了一下,只告诉大家自己被提职,而没有提及另一个朋友未被提升之事。因为他明白,这事不用说大家也知道,说出来反而影响自己的形象,伤害朋友间的感情。自己在心里庆祝一下又何妨呢?

总之,如果自己得到了,哪怕是经过艰苦奋斗而得来的荣誉和成绩也好,你只在自己内心里庆贺,尽量不外露为好。

以低姿态的方式出现在人们面前

日常工作中不难发现这样的同事:思路敏捷,口若悬河,但一说话就给人狂妄的感觉,因此别人很难接受他的任何观点和建议。这种人多数都是因为喜欢表现自己,总想让别人知道自己很有能力,处处想显示自己的优越感,从而获得他人的敬佩和认可,但结果却往往适得其反,反而失掉了在他人心中的威信。

事实上,那些谦让的人总能赢得更多的朋友;相反,那些妄自尊大,高看自己,小看别人的人往往会引起别人的反感,最终在交往中使自己走到孤立无援的地步。吕坤在《呻吟语》中道:“气忌盛,心忌满,才忌露。”他把心满气盛、卖弄才华视为待人处世的大忌。

在交往中,任何人都希望能得到别人的肯定性评价,都在不自觉地强烈维护着自己的形象和尊严。如果对方过分地显示出高人一等的优越感,那么无形之中是对他自尊和自信的一种挑战与轻视,排斥心理乃至敌意也就不自觉地产生了。

很多时候,我们面对的大多不是大是大非的原则问题,没必要针锋相对。退一步,别人过去了,自己也可以顺利通过。宽松和谐的人际关系,可以给我们带来很多方便,又避免了许多麻烦。假如你胸怀鸿鹄之志,可以一心一意去积蓄力量;假如你只想做普通人,可以活得从从容容,逍遥自在,可进可退,两头是路,何乐而不为?

或许你会说这样做过于世故,过于圆滑,压抑了人性的自由发展。其实不然,这里所讲的收敛恰恰是保护个性健康发展,成功实现自我价值的一条捷径。

现实生活中,由于年轻气盛,爱出风头而处处碰壁的人大有人在,但他们最终还是为了适应社会,不得不磨平棱角,锐气尽殆,甚至一事无成。好刀出在刃上,一个人的才华应该在关键的时候、必要的时候展露给众人,那时人们自然会承认你确实是一把锋利的宝刀。但不应时不时地拿出来挥舞一番,直杀得别人片甲不留方才甘心。刀刃需要长期磨砺,只图一时之快,不懂保养,只会令其钝化。

英国大文豪萧伯纳赢得了很多人的尊敬和仰慕。据说他从小就很聪明,且言语幽默,但是年轻时的他特别喜欢崭露锋芒,说话也尖酸刻薄,谁要是跟他对一次话,便会受到他一番奚落。后来,一位老朋友私下对他说:“你现在常常出语幽他人一默,非常风趣可喜,但是大家都觉得,如果你不在场,他们会更快乐。因为他们比不上你,有你在,大家便不敢开口了。你的才干确实比他们略胜一筹,但这么一来,朋友将逐渐离开你。这对你又有什么益处呢?”老朋友的这番话使萧伯纳如梦初醒,他感到如果不收敛锋芒,彻底改过,社会将不再接纳他,又何止是失去朋友呢?所以他立下誓言,从此以后,再也不讲尖酸的话了,要把天才发挥在文学上。这一转变不仅成就了他后来在文坛上的地位,同时也广受各国人民的敬仰。

你要是比别人聪明,不一定要张扬着让他人知道,时间会证明一切的。收敛锋芒,韬光养晦,使你在与人共事时留下较大的回旋余地,是一种必要的自我保护,也是让旁人敬佩的一种内在气质。从另一方面讲,谦虚的人往往能得到别人的信赖。因为谦虑,别人才不会认为你对他构成威胁,你也会赢得别人的尊重,与之建立良好的关系。

谦虚是通向成功的助推器

人际交往中,“劳谦虚己,则附之者众;骄慢倨傲,则去之者多”。这句话的大概意思是:谦虚待人,愿意和他亲近交往的人自然就多;如果骄傲自大,盛气凌人,原来和他亲近的人也会离他而去了。谦虚是人品、学识修养高的表现,骄狂傲慢的人往往是浅薄无知的人。这种人摆出一副盛气凌人、不可一世的俗态,只会引起别人的反感,不能获得别人的尊敬和信任。

《庄子》中有多则斥骄的故事。其中有一则说:宋国有一个叫曹商的,替宋王出使秦国。去的时候他得到几辆车马,回来后宋王很高兴,又赏给他一百辆车马。曹商扬扬自得,对庄子说:“在陋巷过苦日子,我没有这种本事;游说大国的君主,使其悔悟,因而得到百辆车马,这是我的长处。”庄子对他说:“秦王有病召医,破痛溃痤者得车一乘,舔治痔者得车五乘,所治愈下,得车愈多。你难道为他治痔了吗?为何得了这么多车?”

《庄子》对这种得志小人的骄狂之态刻画得活灵活现,而其入木三分的辛辣讽刺更是发人深省。这种人的人品已亏,又如何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和信任呢!

日本著名的企业家松下幸之助在讲述人生时用了盲人走路的比喻,他说:“盲人的眼睛虽然看不见,却很少受伤;反倒是眼睛好的人,动不动就跌跤或撞到东西。这都是眼睛好的人自恃眼睛看得见而疏忽大意所致。盲人走路却非常小心,一步步摸索着前进,脚步稳重,全神贯注。人的一生中,若不希望莫名其妙地受伤,或挫败,那么,盲人走路的方式就颇值得引为借鉴。”

《红楼梦》中的荣国府,在元妃省亲时,排出的场面是极度铺张的。大观园的奢靡繁华达到极致,权势赫然冲天,可是正应了元妃的话,有权有势不可使尽,金山银山也有挥霍尽净的一天。荣国府最终因不懂谦和韬晦,骄纵太过,结果被人参本,举府查抄,家道一落千丈。历史上有过多少这样的覆辙啊!谦虚者多益,骄矜者易损,这确实是古往今来人类的经验之谈。

一个人即使在事业上做出了成绩,在仕途上春风得意,也不能忽视谦虚待人,特别要注意尊重别人。

每个人都有独立的人格,都要求维护人格的尊严,不受侮辱,不被歧视。因此,在和别人交往时,要尊重他人的人格,做到平等待人,礼貌待人。不能以势利的态度,谄上而慢下,媚富而傲贫。另外,还要有自知之明,须知山外有山,天外有天。个人的知识、能力总是有限的,要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学习别人的长处。有地位的不要以地位骄人,有才学的不要以才学骄人,有财富的不要以财富骄人。如果有这样的胸襟,自然能以谦和平等的态度待人,不致给人以骄狂傲慢的俗态。

清人申涵光说:“自谦则人愈服,自夸则人必疑。”一个人有地位、有才学而能谦虚待人,就越能使别人信服。因为谦虚是美德,有巨大的吸引人、感召人的力量。

懂得谦虚就是懂得人生无止境,事业无止境,知识无止境。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有谦乃有容,有容方成其广。人生像一局胜负无常的棋局,我们无法奢望自己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况且“鹤立鸡群,可谓超然无侣矣,然进而观于大海之鹏,则眇然自小;又进而求之九霄之凤,则巍乎莫及”。只有建立在谦虚谨慎、永不自满的基础之上的人生追求才是有所作为、有所成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