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籍人间词话
19575600000005

第5章 无我之境优美,有我之境宏壮

【原文】

无我之境,人惟于静①中得之。有我之境,于由动之静时得之。故一优美,一宏壮也。

【注释】

①静:此处指宁静直观的状态。

【译文】

写作要达到无我之境,作者只有在超脱世俗、散淡静谧的心境中才能得到;写作要达到有我之境,作者却必须是在强烈情感的动态作用下,保持一种平静心态去抒发才能做得到。所以,前者显得优美,后者显得宏壮。

【评析】

王国维从动静关系来区别无我之境与有我之境,并将其纳入到西方美学优美、宏壮的风格类型之中,充分体现了他中西融合的美学思想。动和静是就观物时的感情状态而言的——静是指作者感情平和,没有很大的起伏,心境平静宛如一物;动是指作者感情激烈,这不仅指引领着作者的审美倾向,而且将物性也淹没在他激越的情感之中。在静的观物状态下,我与物之间没有明显利害冲突,所以物与我之间等闲相待,呈现出优美的风格;在动的观物状态下,我与物之间则有强烈的利害关系,所以物与我之间彼此不相对等,“我的强势”障蔽了“物之本性”,从而形成宏壮的风格。这是王国维的基本理路。

不过,王国维并非简单化地处理两种观物方式。事实上,任何一种境界,当要用文字予以表达时,都已经部分脱离了当时的情景,或多或少带有“追忆”的性质,处于创作状态中的作者都需要持有“虚静”的心理状态,才可能将其表述得精妙。换言之,无论表达怎样的境界,作者首先必须处于一种静思状态,才有可能清晰地构思所想要表达的内容,从而将其准确地表达出来。所以,在表现无我之境时,是从“静”中得之;在表现有我之境时,也要从“静”中得之。

王国维特别说明有我之境是“由动之静”时得之,在于强调虽然表达内容和形成境界各有不同,但在创作的虚静心理机制上相似——有我之境也同样要在动荡的心理渐趋安静时才能再度审视情感的特性,才能将“以我观物”的过程和心理完整地描述出来。

【参阅作品】

鹿柴①

(唐)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②,复照青苔上。

【注释】

①鹿柴:此处在建瓯王维在陕西蓝田辋川谷口别墅附近的一景色。

②景:景通影。返景:此处指夕阳返照。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①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②。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注释】

①黄鹤楼:在湖北武汉市武昌区,下临长江,为著名的风景旅游区。广陵:江苏扬州的故名。

②烟花:此处指春季艳丽的景色。

【鉴赏提示】

以上两首绝句都是千古名篇,分别能是创造意境——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的典范之作。其中,王维写鹿柴附近景物的幽深静谧是由静中得之,意在言外;李白写送别友人时的怅惘之情是由动中得到,以景寄情,豪放恣肆。用“无我之境优美,有我之境宏壮”来分析两首诗的特点时,我们必须充分地注意人的心情志趣对写景的影响。唯有如此,我们才能深深感悟到王国维提出这两种创作意境各自独特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