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籍人间词话
19575600000042

第42章 写情和写景之不隔

【原文】

“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①,“服食求神仙,多为药所误。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素”②,写情如此,方为不隔。“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③,“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④,写景如此,方为不隔。

【注释】

①“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出自《古诗十九首》第十五。

②“服食求神仙,多为药所误。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素”:出自《古诗十九首》第十三。

③“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出自东晋诗人陶渊明的《饮酒诗》第五首。

④“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出于北朝·北齐诗人斛律金的《敕勒歌》。

【译文】

《古诗十九首》中的“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服食求神仙,多为药所误。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素”,写情能到这个份儿上才可以称得上不隔。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斛律金的“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写景写到这个份儿上,也才可以称得上不隔。

【评析】

对于诗词的隔与不隔,王国维在此则做了进一步补充说明——此前言及隔与不隔侧重在写景或咏物方面,此则将重点转移到写情方面。王国维先具体分析作品,表达出一种理论倾向,然后总结理论,再补充和调整理论。他的隔与不隔说的形成、补充和完善堪称这一撰述方式的典范。

关于写景的不隔,王国维此前已有数度分析。他列举“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服食求神仙,多为药所误。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素”,一则为了强化写景在隔与不隔说中的主导意义,一则为了与写情形成对应的格局。于是,水到渠成地引用不隔的例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期文人五言诗的代表之作,比较典型地体现了在动荡之世文人或对于人生短暂、及时行乐的感慨,或对于功名的强烈渴望,而且在表达这种感慨和愿望时,往往直言不讳,肆口而发,形成了一种自然、直率、畅达的文风。刘熙载的《游艺约言》曾以“亲切高妙”赞誉《古诗十九首》的整体风格。王国维此则所举“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服食求神仙,多为药所误。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素”都表达了因为生命容易稍纵即逝而产生的及时享受和游乐的心理。

与中国古代诗歌的比兴传统不同,《古诗十九首》所呈现的是一种未加任何掩饰、包装的感情,也因此而显得格外真实。所以,王国维“不隔”理论不仅包含真景物,也包括真感情。搞清楚了这些,“不隔”之说与境界说的关系也就非常明白了。

【参阅作品】

浣溪沙

(北宋)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①。

【注释】

①香径:花间小路。

【鉴赏提示】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是晏殊词中最为脍炙人口的一首。它的上片通过对眼前景物的咏叹,将怀旧之感、伤今之情与惜时之意交织、融合在一起。下片仍以融情于景的笔法抒发前意。渗透在句中的是一种混杂着眷恋和惆怅,既似冲淡又似深婉的人生的惆怅的感触。因此,此词不但以词境胜,还兼以理致胜。试着分析此词是隔还是不隔,我们欣赏此词时将会有欣喜地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