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休闲名贵观赏鱼饲养指南
19543100000013

第13章 常见名贵观赏鱼(10)

对光照没有特殊的要求,性情较为凶猛,对其他后来的鱼种有较强的攻击性,很适合在大缸中与其他凶猛的鱼混养。

饲养适应性指数

★★★☆☆

容易饲养,适合初学者饲养。

混养指数:

★★★★☆

可与蝴蝶鱼科同科但不同品种的鱼一起混养。

繁殖方法:

人工养殖环境没有繁殖成功的报道。雌雄异体,雌雄个体之间差别不大,有的差别在繁殖期间才能显现出来。大多成群产卵。有的新月时产卵,有的满月产卵,一月1次。

孵化之后,最初几天浮性卵依靠卵黄营养,第四天开口摄食浮游生物。成为仔鱼后,身体呈侧扁,背鳍和腹鳍出现棘刺。体表无鳞,身体透明具银光。仔鱼后期称为“acronuruslarva”。逐渐地,身体变成卵圆形,尾部出现棘刺,鳍上的棘开始消失。

摄食浮游生物将持续大概10周,然后幼鱼到浅礁开始生活,随着逐渐成熟,攻击性降低,开始集群生活。

妙招共享:

刺尾鱼科的鱼类大多以藻类为食。它们最大的特点就是尾部有一对像手术刀一样的尾刺,具有防御作用。

纹倒吊

基本档案

学名:Acanthuruslineatus

英文名:Stripedsurgeonfish

科名刺尾鱼科

别名纹吊

原产地及分布印度洋和太平洋

形态特征:

纹倒吊鱼的身体呈椭圆形而侧扁,身体上部为黄色下部为淡黄色,鱼的头部及体侧约四分之三的部位具有八至十一条镶黑边的蓝色纵纹,上部数条伸到背鳍,腹鳍黄色而具黑缘,各鳍淡褐色和黄褐色。嬉戏于珊瑚礁或岩礁,深度0~15米,具有强烈的领域性。纹倒吊鱼的最大体长可以达到38厘米。

选购要点:

在选购纹倒吊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注意它的体色是否变深;二是体表黏液是否多则变白,体表是否有伤;三是尾刺是否完整;最后一点就是眼睛是否浑浊发白,要求是鱼的眼睛要清澈透明,有精神。另外要选择一家信誉良好的水族店也是必要的。

食物种类:

可以吃各种动物性饵料及藻类,冰冻的、干的、人工饵料都可以喂,干海藻也是很好的食物,也可以追加一些像芦笋、椰菜等植物性饵料。饵料有冰冻鱼肉、虾肉、蟹肉、水蚯蚓、海水鱼颗粒饲料等,喜欢啄食软珊瑚。

换水及清洗

因为刺尾鱼科的鱼主要以藻类为食,人工养殖时藻类大多以白菜代替,所以它们排出的粪便也都是白菜里的粗纤维,在水体里不容易滤掉,这样一来就要经常清洗底沙。用吸沙器做定期清洁工作,每次吸沙将水直接抽掉,作为换水方式。换水量不要太大,可以控制吸沙的排水量。海水鱼缸大都有蛋白分离器,要每天清洁蛋白帽,使蛋白分离器正常工作。

饲养方法:

800升以上水族箱饲养,需要足够的游泳空间及藏身地点。对同种有攻击行为,但对其他品种很友好。虽然吊类鱼也和其他鱼一样喂食动物性饵料,但需要注意要提供足够的海草及海藻等植物性饵料。这能增强其身体免疫力,减少攻击行为及提高其全面健康。

饲养适应性指数

★★☆☆☆

适合有一定经验的饲养者饲养。

水质环境:

水温:24℃~26℃,pH值:8.1~8.4,比重:1.020~1.025。

繁殖方法:

人工养殖环境没有繁殖的成功报道。雌雄异体,雌雄个体之间差别不大,有的差别在繁殖期间才能显现出来。大多成群产卵。有的新月时产卵,有的满月产卵,一月1次。

孵化之后,最初几天浮性卵会依靠卵黄营养,第四天开口摄食浮游生物。成为仔鱼后,身体呈侧扁,背鳍和腹鳍出现棘刺。体表无鳞,身体透明具银光。逐渐地,身体变成卵圆形,尾部出现棘刺,鳍上的棘消失。

摄食浮游生物将持续大概10周,然后幼鱼到浅礁开始生活,随着逐渐成熟,攻击性降低,开始集群生活。

混养指数:

★★★★☆

可与红海海域的蝴蝶鱼混养。

妙招共享:

刺尾鱼科的鱼类大多以藻类为食。它们最大的特点就是尾部有一对像手术刀一样的尾刺,具有防御作用,当刺尾鱼受到威胁或是争夺地盘时它们会用尾部的尾刺来恐吓对方。

橙斑刺尾鱼

学名:Acanthurus olivaceus

英文名:Orangespot surgeonfish

科名刺尾鱼科

别名宪兵倒吊、一字吊

原产地及分布印度、日本、夏威夷和马克萨斯群岛

形态特征:

此鱼的主要特征是,鱼身体的两侧各有一条水平的橙色斑纹,斑纹边缘为蓝色。领域性比较强,分布各水层,嬉戏于珊瑚礁区,性情温和,最大体长可达到25厘米。

换水及清洗

换水量不要太大,可以控制吸沙的排水量。海水鱼缸大都有蛋白分离器要每天清洁蛋白帽,使蛋白分离器正常工作。

饲养方法:

800升以上水族箱饲养,需要足够的游泳空间及藏身地点。对同种有攻击行为,但对其他品种很友好。

选购要点:

注意体色橙黄色的一字是否清晰。

混养指数:

★☆☆☆☆

和习性相同的鱼混养。

饲养适应性指数

★★★★☆

是一种比较容易养活的种类。

水质环境:

对水质要求不严,饲养水温22℃~26℃。水质为中性或微酸性的软水。

食物种类:

这种鱼主要以海草及海藻等植物性饵料为食。草食性,活饵、冷冻饵料、薄片均可,在饲养过程中要着重添加蔬菜、螺旋藻。少投多喂。

繁殖方法:

人工养殖环境鲜有繁殖的成功报道。雌雄异体,雌雄个体之间差别不大,有的差别在繁殖期间才能显现出来。

七彩倒吊

学名:Acanthurus japonicus

英文名:Powder brown tang Vl8R

科名刺尾鱼科

别名花吊

原产地及分布印度、日本、中国台湾、菲律宾、威夷群岛、新喀里多尼亚岛

形态特征:

外表呈圆盘状,体色多变,为褐色至黑色。眼下方有块灰至白的斑块,背鳍、臀鳍为黑色,外有白边,内镶有黄边,胸鳍底部和尾柄为黄色,尾白。一条宽的白色条纹从眼的下缘到上嘴唇延伸。背鳍外部有一条鲜橘色条纹。尾柄黄色,前面的颜色变成黑色短距离。胸鳍基底鳍黄色。

换水及清洗

用吸沙器做定期清洁工作,每次吸沙将水直接抽掉,作为换水方式。

饲养方法:

草食性鱼类,喂食一些大型的藻类,江蓠可用作其开口饵料,其他如螺旋藻和海带也比较受欢迎,但也需要摄食肉类。

选购要点:

注意与天狗吊区分开。

混养指数:

★★★★☆

与蝴蝶鱼科同科但不同品种的鱼一起混养。

食物种类:

杂食性。野外主要以底栖硅藻、叶状褐藻为食。也摄食藻类和冷冻人工藻类。

饲养适应性指数

★★★★☆

容易养活,适合初学者。

水质环境:

水温:24℃~26℃,pH值:8.1~8.4,比重:1.020~1.025。

繁殖方法:

集群产卵,体内受精,一般在傍晚,这种鱼会集群在开放性水域产出受精卵。

妙招共享:

在疾病防治方面,可以多添加一些维生素C,可以预防体色变淡和侧线疾病。

学名:Acanthurus dussumieri

英文名:Eyestripe surgeonfish

科名刺尾鱼科

别名波纹吊、眼纹倒吊

原产地及分布东非、夏威夷岛、日本

额带刺尾鱼

形态特征:

身体呈白褐色,头部较宽,有不规则的条纹。眼部之间有橘色条纹。喜好清澈的岩礁沿岸以及泻湖,深度4~131米。

换水及清洗

要经常清洗底沙,海水鱼缸大都有蛋白分离器,要每天清洁蛋白帽,使蛋白分离器正常工作。

饲养方法:

主要以素食为主,最好养殖在大水族箱中,成群游动,饵料充足时长势很快。可喂食白菜,颗粒饲料生鲜类可喂食鱿鱼、鲅鱼等。

食物种类:

杂食性。野外主要以底栖硅藻、叶状褐藻,如马尾藻为食。在人工饲养环境下也摄食藻类和冷冻人工藻类或螺旋藻。也摄食一些冻丰年虾和糠虾、摇蚊虫、碎蠕虫、颤蚓。

选购要点:

选购时选择体型小的,注意它的体色是否变深。

混养指数:

★☆☆☆☆

与蝴蝶鱼同科但不同品种的鱼类一起混养。

饲养适应性指数

★★★★☆

是一种比较容易养活的种类。

水质环境:

对水质要求不严,饲养水温22℃~26℃。水质为中性或微酸性的软水。

繁殖方法:

人工养殖环境鲜有繁殖成功的报道。雌雄异体,雌雄个体之间差别不大,有的差别在繁殖期间才能显现出来。

长吻独角吊

学名:Naso unicornis

英文名:Longnose unicornfish

科名刺尾鱼科

别名独角吊、像鼻鱼、长吻鼻鱼

原产地及分布印度、东非洲、夏威夷群岛、马克萨斯群岛、迪西岛、日本

形态特征:

这种鱼的体色是蓝绿到橄榄绿,背鳍及尾鳍带蓝色边。两个亮蓝色出现在尾部及身体之间。当这种鱼达到30厘米后会出现一个角,位置在头部靠后部分,长度不会超过嘴部。它有一个大刺,用网捞时很容易挂住网,用手抓时,也会伤手。

换水及清洗

换水量不要太大,可以控制吸沙的排水量。海水鱼缸大都有蛋白分离器要每天清洁蛋白帽,使蛋白分离器正常工作。

饲养方法:

800升以上水族箱饲养,需要足够的游泳空间及藏身地点。对同种有攻击行为,但对其他品种很友好。

选购要点:

选购时注意与短吻区分开,短吻头上方的角要长。

混养指数:

★★★★☆

与蝴蝶鱼科同科不同品种的鱼混养。

食物种类:

喂食动物性饵料,也须提供足够的海草及海藻等植物性饵料。

饲养适应性指数

★★★★☆

容易养活,适合初学者。

水质环境:

温度:24℃~26℃,比重:1.020~1.025,pH值:8.1~8.4。

繁殖方法:

集群产卵,体内受精,一般在傍晚,这种鱼会集群在开放性水域产出受精卵。

妙招共享:

尾部有一对像手术刀一样的尾刺,当刺尾鱼受到威胁时它们会用尾部的尾刺来恐吓对方。

拟刺尾鱼

基本档案

学名:Paracanthurus hepatus

英文名:Palette surgeonFish

科名刺尾鱼科

别名蓝吊

原产地及分布马斯克林群岛、基里巴斯、日本、新喀里多尼亚

形态特征:

成鱼体长呈椭圆形而侧扁。口小,端位,上下颌齿较大,齿固定不可动。背鳍及臀鳍硬棘尖锐;腹鳍3条;尾鳍近截形。尾棘在尾柄前部,后端固定于皮下。体蓝色,体上半部从胸鳍中央至尾柄全为黑色,但胸鳍后方具有一长椭圆形蓝斑;眼后另具一黑带,沿背鳍基部与鱼体黑斑相连。腹鳍、背鳍和臀鳍蓝色而具黑缘;胸鳍前部蓝色,后部黄色;尾鳍黄色,上下叶缘黑色。幼鱼和成鱼没有太大差异,不同之处在于:随着成长体形逐渐拉长。栖息于有潮流经过的礁区平台水深2~40米之间的水域。成鱼通常会聚集于离海底1~2米高的水层,而幼鱼和亚成鱼则聚集在鹿角珊瑚附近,一旦受到惊吓立即躲入珊瑚的枝芽间。主要以浮游动物为食。

选购要点:

注意体色是否变深;体表黏液是否增多变白;体表是否有伤;尾刺是否完整;眼睛是否浑浊发白。鱼体蓝色,体上半部从胸鳍中央至尾柄全为黑色,但胸鳍后方具有一长椭圆形蓝斑;眼后另具一黑带,沿背鳍基部与鱼体黑斑相连。

食物种类:

家庭饲养首选肯定还是海水鱼干饲料,呈片状或颗粒状,但是得经过一段时间的驯化才行。天然饵料包括丰年虫、冷冻海产品和一些淡水性的饵料如水蚤、水蚯蚓、小活鱼等。

换水及清洗

因为刺尾鱼科的鱼主要以藻类喂食,人工养殖时藻类大多以白菜代替,所以它们排出的粪便也都是白菜里的粗纤维,在水体里不容易滤掉,这样一来就要经常清洗底沙。用吸沙器做定期清洁工作,每次吸沙将水直接排掉,作为换水方式。海水鱼缸大都有蛋白分离器,要每天清洁蛋白帽,使蛋白分离器正常工作。

饲养方法:

要求水质澄清,呈弱碱性,通过调节水族箱各设备使水中pH值在8.1~8.3之间,水温保持在25℃~26℃。无NH4+、NO2-,NO3-浓度不得超过25×10-6,最好低于5×10-6。比重1.021~1.024,需氧量(6~7)×10-6。

饲养适应性指数

★☆☆☆☆

不容易饲养,适合有一定经验者饲养。

混养指数:

★★☆☆☆

单独养殖或与少量小丑鱼养殖。

繁殖方法:

人工养殖环境鲜有繁殖的成功报道。雌雄异体。雌雄个体之间差别不大,有的差别在繁殖期间才能显现出来。大多成群产卵。有的新月时产卵,有的满月产卵,一月1次。

幼鱼孵化之后,最初几天会依靠卵黄营养,第四天开口摄食浮游生物。成为仔鱼后,身体呈侧扁,背鳍和腹鳍出现棘刺。体表无鳞,身体透明具银光。仔鱼后期称为“acronurus larva”。逐渐地,身体变成卵圆形,尾部出现棘刺,鳍上的棘开始消失。

摄食浮游生物的摄食方式将持续大概10周,然后幼鱼到浅礁开始生活,随着逐渐成熟,鱼的攻击性降低,开始集群生活。妙招共享:

刺尾鱼科的鱼类大多以藻类为食。它们最大的特点就是尾部有一对像手术刀一样的尾刺,具有防御作用,当刺尾鱼受到威胁或是争夺地盘时它们会用尾部的尾刺来恐吓对方。

曲纹唇鱼

学名:Cheilinus Undulatus

英文名:Humphead wrasse

科名隆头鱼科

别名苏眉子

原产地及分布红海西太平洋

形态特征:

体型为椭圆形,头较大,嘴上方有额头,全身体色为浅蓝色,鳞片具有复杂的花纹,幼鱼嬉戏于礁盘内侧浅水区,成鱼则在礁外较深的海域,以软体动物、海胆甲壳类和其他无脊椎动物为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