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言公主监国
19537800000006

第6章 回舟度亡(二)

何钱氏栖身在高府主宅东南的别院,倚水观山,山石下苔藓丛生,和垂下的斑驳紫藤遥相呼应。放眼望去,却成了一方幽静隐秘的世界。

长孙姒眯着眼睛打量了半晌才叹道:“要不是说高显是这京城里的善人,对待萍水相逢之人都能如此周全,高复岑那个老头儿何德何能,啧啧!”

南铮看她一眼,“确实!”

她颇为诧异地道:“难得听你赞叹一句,方才听你们说话,以为着你觉得高显有问题呢。”

南铮未答话,却是目光一寒,近前一步将她遮在身后冷声道:“什么人,出来!”

前路怪石嶙峋,辟了三条卵石小道曲径通幽,除了前来迎客的仆人空无一人。他冷不防断喝倒把众人唬了一跳,纷纷举目看去。

山石后头跃出来一个郎君,二十四五岁,面容清秀,一身天青胡服,手里捏着把折扇也未打开,脑门上全是汗,一眼看过来险些又躲回去。

长孙姒同情地将他望了望,默默地揪了南铮的衣袖侧了身让个道出来,下一瞬就见烟官大步流星走过去,一把扯起那郎君的领子数落,“叫你守着个人怎么到处乱跑,鬼鬼祟祟做什么勾当?”

赵克承低着头,毕恭毕敬地道:“我我我方才看见个人影,追到这里不见了。”临了低着头嗫嚅道:“又不是无缘无故乱跑的。”

烟官步步紧逼,“说你两句,还敢顶嘴!说,什么人影,从哪来的?”

赵克承步步后退,身子歪歪斜斜地被挤在了山石上,跟前堵着一个面目狰狞的娘子也不敢高声,看热闹的人低着头笑,听他怯懦地说话,“那什么,咳,我守得好好的就看见一个人影出了门往北去了,我怕有变也没敢追。差不离过了半个时辰那人影又回来了,似乎看见了我又往门口跑,我追到假山这里……石头太多,跟丢了……哎哎哎,我都说实话了,你还打人!”

长孙姒埋在衣袖里笑得直哆嗦,听完他的话,不得不故作正经地抬起头来,“烟官你先松开,赵克承,看清楚男女了么?”

“咳咳,没有。”他纵身跃下山石往长孙姒身边躲,“隐约有个人影,约莫六尺五寸,青衣,动作很快。瞧着熟识这府里的路径,即便不是这府里的人约莫着也是常客!”

“往北去了?”

“嗯,我问过了,这儿出去往北,一条小道直通高府后门。那人就顺着小路下去的,不过途中还要经过些许园子,都有角门相连,不知道去哪!”

长孙姒疑惑道:“咱们就是从北边回来,”她回头看了一眼来的方向,寂悄无人,“沿途都没有看到什么青衣的人。”

南铮围着假山丛转了一圈回来道:“说起来,回舟台就在北面。”

“你的意思,他往回舟台去了?”

南铮望着来时的路,目光越过葱茏的绿意,冷声道:“往回舟台,杀人。”

他看她若有所思的目光接着道:“事情往往没有那么复杂。”走了两步回头看一眼停在原地的长孙姒道:“不是去看何钱氏么?”

“哦,”她眨巴了几下眼睛,拿扇子对着烟官和赵克承比划,“你俩也别闹了,找人要来这别院仆从的花名册,一个个比对,这半个时辰都在哪,做什么,有嫌疑的叫魏绰来把人领走。”

说完,拉着阿岩快步赶上了南铮。

她慢了他一步,跟在后面打量他的身形。南铮身量颇高,若是她不扬脖子很难越过他的肩头看到什么。他这个人也一样,若是不想叫人知道的事情,一般都是遮掩的严严实实的。

方才他三言两语不过给她看到了一点线索,瞬间又断的干干净净;一个青衣人,回舟台,全安之死,依照他说得也甚是合理,可为何下此结论?

那个青衣人又在哪里?他凭什么如此笃定?

她盯着他肩头衣衫上的修竹暗纹不发一语,南铮也没回头,突然道:“仆没穿青衣,一直和公主在一处,总盯着仆做什么?”

长孙姒干笑了两下,“大概是仰慕南统领吧!”

南铮:“……”

她笑着低头问阿岩,“你见过我们所说的那个人么?”

阿岩仍旧沉默,摇了摇头。

烟官和赵克承动作很快,他们到何钱氏居所前就见三个粉衣双丫髻的侍女匆匆地从楼上下来,抱怨道:“一个寄人篱下的流民,脾气还这么大,若不是郎君吩咐,哪个愿意伺候她似的!”

又一个接话,“可不是,两个孩子下手没个轻重,死了还朝咱们发脾气。”

有个年长的赶上来数落道:“闭着嘴,快走,前头总管有话问,甭说些有的没的!”

二楼左边一间屋,房门大开,有个十五六岁的小娘子蹲在门槛边收拾地上的碎瓷渣子,听着脚步声抬起头茫然地看了他们一眼,“郎君娘子是……”

长孙姒笑笑,“是贵府郎君叫我们来看看何钱氏。”

她起身道了万福,“您是衙门的贵人吧,婢子四夏。方才郎君差人来知会过了。只是,”她担忧地朝着里间望了一眼,低声道:“何钱氏方才发火,这会正哭得正盛呢。想是您要问话,也问不出什么来!”

里间垂地的水烟纱缥缈,窗户洞开,风吹进来一起一落,隐约能看见脚踏上的绣鞋,紧紧地缩在床下;有人在低低地啜泣,嘶哑压抑。

长孙姒招呼那侍女出来问话,“为何发火?”

“听说她那个小郎君,叫阿岩的要来看她,”四夏气哼哼地道:“自己的儿子,一个杀了一个,这会不乐意见,若不是婢子拦着,就要举了剪子冲下楼杀了那阿岩。您是不知道,平日里闷声不响,一副大家闺秀的做派,如今也不怕失了仪态。若不是郎君心眼好,瞧她可怜,搁在寻常人家早撵出去了。”

长孙姒看她手里还捏着一片黄蓝的唐三彩碎陶片,由衷地赞叹道:“你家郎君着实心善。”

“可不是的,”四夏说起高显来便有一股子骄傲之态,“她那孩子杀了人,郎君还是和颜悦色地叫拿回来问清楚,再扭送衙门。唉,咱们郎君这次好心没……”

她似乎才看到南铮身后还跟着个孩子,闷着头,两只手死死地绞在一处。

四夏尴尬了半晌才道:“贵人要见何钱氏吧,婢子给您叫她。”

她返身进了门,撩开帘子系在勾拢里,冷声道:“何钱氏,衙门里的贵人来了,别哭了,快出来拜见。”

长孙姒朝南铮摆了摆手,只身进屋,绕开那一方狼藉。掐金地毯上被茶水氲湿一处,茶叶还未来得及收拾;屋角搁着一只四角马蹄冰桶,清凉恣意。

四夏正将另一边的帘子撩起来,给她福了福身,“贵人,您请。”

里间榻上便见着伸出一双腿来,颤巍巍地要下地,长孙姒紧走了几步笑道:“何夫人身子不大方便,躺着回话吧。”

那是个中年妇人,三十来岁,面目清秀,水蓝中衣,散着头发,形容瘦削,加之方才又哭了一场,满脸泪水,尽显枯槁。

何钱氏双脚伸进绣鞋里,撑着床沿给长孙姒行了礼,“妾何钱氏见过贵人。”

长孙姒笑笑,余光瞥了瞥站在门外的阿岩,捏着衣角,垂着头,失魂落魄。

四夏扶着何钱氏躺回了榻上,又取来个竹夫人给她倚着,不留神踢倒了绣鞋,鞋尖上的绣球朝她这边歪斜着,鞋内绣着翠绿的兰花,栩栩如生,只是浸了水渍难免失态。

长孙姒多瞧了两眼,递了张帕子给她。她道了谢,伸出枯瘦的一双手来接过,哭得很了,连腕子都是湿滑的,玉镯带不住,极快地顺着手臂落了下去。

“我听说了令郎的事,夫人节哀。如今正是要来问问,夫人一家是怎样入的高府,住下后又是何等的情形,阿岩和小凡兄弟二人平日里如何?”

何钱氏止住了哭声,悲切道:“妾身一家是寿州人,原本郎君做些麻衣的营生,颇为宽裕。年前郎君外出收账,病死途中;入夏又洪水泛滥,淹了何家的家宅,妾孤身一人无法生计,只得往京城来投靠夫家的小娘子。可那郎子心肠硬得很,打发了妾身几文钱和些香烛了事。我只得带着孩子在京城中乞讨为生,也算老天开眼,上个月二十二五,妾身遇上高兵部城外救济灾民,瞧妾身两个孩子染病,于心不忍这才领到高府住下。”

她叹了一声又道:“高兵部请了郎中给孩子看病,又精心相待。妾不敢在高府白白受人恩惠,瞧着孩子大好了就在高府帮佣,将他们两个留在住处,晚上回来再行照顾。平常阿岩极其懂事,虽说沉闷些,但也还乖巧,妾帮工也能安心。谁想到……”

她绞紧了帕子,通红的眼睛里都是恨意,“若是我知道,我知道……”

长孙姒望了眼门外,阿岩不知道去了哪,就剩南铮一个负手立在栏杆边,“夫人是亲眼瞧见阿岩杀了人?”

“若是亲眼看见,宁愿叫他一块死了,也不要在这个世上苟活!那是他亲弟弟,才七岁,他怎么能……”何钱氏恨到了极致,扬了声音似乎叫外头的人听见,“是全管家来通知妾身,到的时候小凡……躺在地上,浑身是血,肚子上插着把匕首,阿岩已经逃走了……”

说到伤心之处,又捂着脸沉默起来。

长孙姒无法再问,起了身安抚道:“夫人节哀,我瞧这外头景致不错,若是得空出去散散,利于病愈。”

何钱氏摇摇头,一脸颓唐,“多谢贵人!妾身如今,只是虚度时日罢了,好与不好都是命数。”

“告辞!”

四夏送长孙姒出门,不忿道:“贵人何必管她,几日连榻都不曾下,饭也不怎么用。莫说景致了,死了的儿子都没力气看。”

她闻言回头看了一眼,纱帘依旧低垂,天边染了暮色,穿过水烟纱竟有了寒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