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事说石嘴山
19533700000002

第2章 市情概述

石嘴山市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北部,东、北、西三面与内蒙古毗邻,南与银川市接壤,东濒滔滔黄河水,西依巍巍贺兰山,因贺兰山与黄河交汇处“山石突出如嘴”而得名。1960年设市,下辖大武口区、惠农区和平罗县,总面积5310平方公里,总人口74.16万,城镇人口70%,回族人口19.5%。2013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46亿元,增长10%;固定资产投资459亿元,增长20.5%;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1亿元,增长13.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224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928元,分别增长9.5%和12.1%。经过50余年的发展,石嘴山市从典型的煤炭工业城市转型为独具特色的山水园林新型工业城市。

历史久远、文化底蕴深厚的塞上湖泊水乡。秦朝时设浑怀障,西汉时设置第一个行政建制——廉县。悠久的历史造就了石嘴山深厚的文化底蕴,孕育了贺兰山岩画、古长城、北武当寺佛寺、平罗玉皇阁等人文古迹。湖泊星罗棋布,湿地面积415平方公里,水资源总量10.8亿立方米。融江南水乡与大漠风光于一体的全国首批5A级旅游景区——沙湖,是著名休闲旅游度假胜地。星海湖水域面积23平方公里,是国家水利风景区、国家湿地公园、国家水上运动训练基地和全国首批中国文化旅游新地标。中华奇石山集天下奇石之大成,是全国观赏石博览基地。贺兰山北武当生态保护区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森林公园、汇泽公园、舍予园等园林景观媲美竞秀,城市绿化覆盖率36%,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4平方米。2013年1月,石嘴山被人民网评选为“首批中国文化旅游示范基地”。

基础雄厚、开放包容的西北工业重镇。石嘴山是宁夏工业的摇篮,境内矿产资源丰富,煤炭探明储量25亿吨,其中被国际上誉为“煤中之王”的无烟煤——太西煤储量5.6亿吨,硅石探明储量42亿吨。电力资源丰富,总装机容量达319万千瓦,人均发电量居全国城市第一。交通便捷,距银川河东机场100公里,包兰铁路、京藏高速、石银高速、109国道、110国道等贯穿全境,被列为全国179个国家公路运输枢纽城市之一。现有一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即石嘴山经济技术开发区,三个省级工业园区即石嘴山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石嘴山生态经济开发区(平罗工业园区)、宁夏精细化工基地。已形成以机械装备制造、电石化工、特色冶金、碳基材料、新型煤化工、煤炭开采及洗选等传统优势产业和汽车制造及零部件、太阳能及节能环保、有色金属新材料、农产品精深加工、医药等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的工业体系,是世界重要的钽铌铍、碳基材料制品生产研发基地,国内重要的镁硅及深加工产品基地和宁夏光伏新材料产业化示范基地。中色(宁夏)东方集团公司位列世界钽铌行业前三强,宁夏恒利公司生产的密封钢丝绳被誉为“亚洲第一绳”,煤机综采设备国内市场占有率达30%;镁及镁合金产量占国内20%以上,是全国金属镁皮江法生产示范基地;煤质活性炭、碳化硅产能占全国30%以上。统筹推进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已形成以清真牛羊肉、蔬菜、枸杞、水产、制种、酿酒葡萄等优势特色产业为主导的现代农业体系,以商贸、物流、旅游为主导的服务业体系。石嘴山是一座典型的移民城市,来自全国各地的建设者在这里交汇交融、开发开拓、共建共享,形成了“五湖四海、自强不息”的石嘴山精神,铸就了开放包容、海纳百川的文化特征和城市品格。

社会稳定、城乡协调发展的文明和谐城市。石嘴山是宁夏的统筹城乡发展试点市,在西北率先编制完成了统筹城乡发展全域规划,陶乐、红果子、星海镇等一批特色小城镇和新型农村大社区开创了城乡统筹建设新模式。平罗县被确定为全国农村土地经营管理制度改革开放试验区。在西北率先实现城乡居民养老和医疗保险全覆盖。建立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门诊统筹制度,医疗卫生网络覆盖城乡,实现了一乡一院、一村(居)一室。石嘴山是宁夏的教育强市,共有各类学校275所,被国务院评为全国“两基”工作先进地区。宁夏理工学院进入全国30所知名民办本科高等院校行列,职业教育基础雄厚,高中毕业生免费接受职业教育。石嘴山是全国首批85个创业型城市试点,建成22个全民创业基地和一批中小企业创业孵化基地。石嘴山是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典型范例,“四矿”等历史遗留问题基本解决,昔日的采煤沉陷区被改造为国家煤矿地质公园。突出基层建设、体制机制创新、管理服务并重,着力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在所有街道(乡镇)设立民生服务和综合治理“两个中心”,城乡社区全面推行网格化管理,基层社会管理服务能力不断提升,维护群众权益机制不断健全,流动人口、特殊人群和重点领域管理服务全面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和平安石嘴山建设扎实推进,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城乡居民幸福指数居全区五市第一。

前景广阔、充满活力的投资兴业佳地。石嘴山地处宁东、蒙西两个国家千亿吨级煤田之间,是呼包银兰经济带、宁夏沿黄经济区、宁蒙陕乌金三角经济区的重要节点城市,惠农陆路口岸铁水联运直达天津港,是西北重要的内陆口岸,在宁夏扩大对外开放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资源、区位优势明显。石嘴山被列为国家首批资源枯竭型城市、全国循环经济试点城市,民生、产业、生态转型发展潜力大、活力足、推进速度快。国家优先推进西部大开发、批准建立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自治区实施沿黄经济区发展战略等重大战略部署和政策优势,为石嘴山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石嘴山抢抓机遇、积极作为,制定出台了推进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鼓励科技创新、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建设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深入开展进一步营造风清气正发展环境活动,全市政务、法制、市场、人文、金融、用人、中小微企业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在2012年自治区发展环境测评中位列全区五市第一。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石嘴山市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自治区第十一次党代会及市第九次党代会精神,坚持主题主线,围绕民生、产业、生态转型发展,大力实施工业强市、民生优先、城乡统筹、生态立市、人才支撑五大战略,深入推进“六项攻坚工程”,加快建设内陆开放型陆港经济先行区、资源型城市转型和生态经济示范区、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高技能人才培养重点区,努力把石嘴山建设成为和谐富裕美丽新型工业城市,在全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