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结合全国艺术院团转企改制由律师事务所介入的做法,话剧团与宁夏“宁人律师事务所”签订了相关合同,让律师为话剧团的转企改制提供法律服务。律师事务所主要负责:提供改制有关的法律政策信息,并出具书面法律意见;协助制订改制的具体实施方案,解决改制过程中涉及的法律问题;协助完成改制的各项内部审核、批准程序;编制决议类法律文件、公告类法律文件、当事人之间承诺或保证类法律文件,向政府提交用于审批、核准或备案的申请报告;为改制企业编制公司章程、规章制度(草案)等工作。
第三,建立了一系列制度性文件,为转企改制工作的展开做好了必要的法律保证。完成了《宁夏话剧艺术发展有限公司章程》(草案),并根据《公司法》和《公司章程》明确了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完成了《公司员工守则》《公司财务管理制度》《公司合同管理制度》《总经理办公室管理制度》等内部管理制度主要文件的起草工作,工作小组正在对公司章程中的具体问题进行调整和细化,主要是为了解决改制方案中不涉及但《公司法》明确规定国有独资公司应当建立的董事会和监事会的构建问题和公司经营范围的确定问题。目前,工作小组已经就上述两个问题进行了会议研究,初步解决方案也已经形成,等待文化厅文改办协商决定。
第四,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批复的《宁夏话剧团岗位设置方案》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下达的职数,话剧团工作组对人员岗位设置已完成了上报工作。目前,文化厅文改办正在积极协调人事厅审批。另外,人员分流安置前期准备工作已结束,话剧团工作组利用全团职工大会多次向职工解读中央和自治区文化体制改革有关文件精神,符合提前退休和辞职条件的人员已递交了退休和辞职报告。分流安置工作待岗位设置完成后可实施。
第五,关于转企后人员社会养老保险事宜,由“宁人律师事务所”律师与银川市社保局进行了初次接触,相关事宜的办理待完成工商注册后进行。
第六,话剧团小剧场由政府拨付专项资金进行改造,经有关检测部门测试,存在较大安全隐患,不符合在原有基础上进行改造,致使改建工程滞后。为此,文化厅专门成立了“宁夏话剧团小剧场改造领导小组”,确定了钢结构的改建方案,通过与银川市规划局的协调,目前各项改建工作正在积极推进中。
三、转企改制的初步经验和面对的问题
转企改制的成功与否,首先取决于单位领导对国家政策的把握和贯彻程度。要带领全团人员尽快开拓出属于自己的市场,而又不失话剧团的本体属性,这才能确立市场主体的地位,实现身份的真正置换。在这个意义上,话剧团领导显然不只是要更多地了解当前的文化市场走向,还要有破釜沉舟的勇气、锐意进取的胆识,以及重任在肩的责任心和使命感,这些都将直接影响到话剧团未来的命运。
在企业员工利益分配的确保上,在身份置换以后一系列后续工作的处理和安排上,话剧团领导表现出了极强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感,他们很注重学习和借鉴全国先进的改革经验,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始终以合情、合理、合法为原则,积累了值得其他国有演艺团体转企改制借鉴的有益经验。
第一,及时而又深入、反复地向职工群众宣传和解释中央和自治区的有关政策,认真听取群众的意见,从而成功地发动了群众,使改制赢得了职工群众普遍的支持,并且始终保持着“大篷车”初创时期就形成的党员模范带头作用的优良传统,党员干部的表率作用、良好的思想政治工作,保障了改制的顺利进行。
第二,面对转企改制中出现的诸多困难和问题,话剧团汲取了全国先进的改制经验,把改制程序始终运行在法制轨道上,使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建立、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的建立以及离退休人员安置法制化,为以后的发展开通了道路。
以上两点,为话剧团进入市场,成为市场主体奠定了坚实基础。
至于转企成“宁夏话剧艺术有限公司”的产品问题,即话剧团本体性问题,就如何变以被动地靠政府部门采购为主到更多地主动自己开拓市场,也值得进一步思索。
2009年度文化厅给宁夏话剧团的演出任务一共是150场,话剧团完成了152场。其中属于由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自治区总工会、自治区纪委、自治区卫生厅、银川市委委托或主办,话剧团只配合承担某一任务的就有46场,话剧团与卫生厅合作的《村医》分两队下乡巡演105场,而这105场实际上也是资金有保障的演出,并且,虽然演出形式属于话剧团“大篷车”的流动舞台演出,但性质仍然与政府部门采购的46场一样,也就是说,在演出剧目的选择上,话剧团还没有完全发挥出自己的市场潜力。
宁夏话剧团自主创作剧目的减少,在转企改制的背景下,也许还不能完全说明本质的问题,因为转企改制一系列基础性工作耗去了剧团很多的精力,而且,建立档案、起草章程、公司挂牌,以及与相关部门的协调这些繁琐的、细致的管理工作,都不可避免地对团里聚精会神地搞创作、演出会有所影响,对此应该给予话剧团以最大限度的理解。然而,一年来独创数量的减少,从另一方面表明,话剧团如何寻找自己的市场,如何培植自己的市场;是坚持在话剧的本体上作文章,还是主业另辟蹊径;以及如何更为主动进入自己新的创作轨道,真正确立市场主体的地位,都还需要进行十分艰辛的探索。
(布青沪:宁夏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教授;鲁忠慧:宁夏社会科学院哲学与文化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牛学智:宁夏社会科学院哲学与文化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为有源头活水来
——宁夏人民出版社转企改制前的改革及转企改制后的总体思路
李建功
2009年8月30日,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召开全区文化体制改革动员大会,自治区党委书记陈建国、自治区主席王正伟、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李东东等领导为黄河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等6家单位授牌。9月8日,新闻出版总署批复:同意成立黄河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9月9日黄河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挂牌成立,标志着宁夏出版体制改革迈开了实质性的步伐,出版发行产业将以独立企业法人的姿态,融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潮,在与国内外同行业的竞争和互补中,实现更大的发展和跨越。
一、转企改制前的改革
(一)背景和思路
背景:作为事业单位的宁夏人民出版社,经营收入一直以来过于依赖教材租型出版。但近年来,教材两次指令性压价让利、纸张涨价、经营管理不善、工资增幅加大等因素,使经济效益入不敷出、急速滑坡。2004年收入1625万元(教材教辅占80%),支出1338万元,盈利287万元;2005年收入1630万元(教材教辅占77%),支出1585万元,盈利45万元;2006年收入1476万元(教材教辅占72%),支出1745万元,亏损269万元;2007年收入1434万元(教材教辅占56%),支出2396万元,亏损962万元。2007年下半年因累计亏损导致营运资金严重不足而申请贷款800万元用以周转。面对这一严峻形势,2007年底,社党委班子开始着力研究当时经营困境的根源。在深入调研剖析后,总结出五大根源:一是传统的事业管理体制已不适应出版产业发展的需要,严重制约着产业规模的扩大和效益的提高。所谓“自收自支”的事业体制,造成企业不像企业,事业不像事业:纳税的时候企业化了,执行企业纳税标准;管理的时候从机构编制、干部人事、岗位职务、职称评审、收入分配、经营项目、资产调配、投资融资、经营模式、产品结构、行业分割等方面又按照事业管理,追求行政级别,注重干部身份,管理工作行政化,市场反应迟钝。二是市场意识和竞争意识薄弱,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过于单一,缺乏整体合力,加上经营管理水平不高,财务管理不严,忧患意识不强,缺乏长远规划,没有发展目标和定位,过分依赖政府资源统配,可持续发展乏力。三是图书生产从策划、立项、编辑、装帧、印刷、出版、发行等各个生产环节普遍存在规模小、人才缺、精品少、底子薄、装备差、技术弱、经营散的状况,难以统筹资源做大产业。四是产业集中度低,出版印刷发行缺乏统筹兼顾,各环节在市场运作上“画地为牢”,缺乏资源和优势互补。五是产业结构过于传统。出版和发行过分依赖中小学教材,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缺乏与其他产业的交融互补,赢利模式传统单一,缺乏经济增长的多元互补,这种单一的经营模式抗风险能力很差。
思路:2007年底,面对生存危机,面对效益的急剧滑坡,宁夏人民出版社已经到了必须抉择的时候: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摆脱困境,谋求生存和发展,只有一条路可走,那就是坚定不移的进行改革,推进体制和机制创新,迅速整合现有出版发行资源,壮大实力,走集团化发展之路。对宁夏人民出版社来说,早一天改革早一天受益,改革越彻底,发展空间越大,经济增长越快,发展后劲越足。按2007年总收入和总支出的情况测算,每推迟一天改革,就要增加亏损9.7万元。
针对这种境况,社党委班子经过反复酝酿讨论,于2008年初,从保生存、谋发展的立足点出发,本着以人为本的精神,提出了“拆分体制结构,实施转企改制,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保留宁夏人民出版社事业单位性质,组建黄河出版发行集团”的改革思路,并研究制订和上报了《宁夏人民出版社改革暨组建黄河出版发行集团公司方案》。
(二)内部管理制度和经营机制的改革
2008年3月,自治区财政厅对宁夏人民出版社进行为期两周的财务大检查,结果显示:宁夏人民出版社账面资产总额1.26亿元,2007年底以前形成的拖欠印刷费、纸张费、银行贷款等负债金额高达3145万元。2008年出版社已陷入再生产资金断档的境地。面对越来越严峻的形势,集团化改革方案尚未获得批准的情况下,要生存只能在现行的体制框架内,改革内部管理制度和经营机制。
1.财务管理制度逐步健全化、规范化。
强化增收节支,加大清收账款力度,强化财务规范管理。通过强化内部支出管理和大力推行印制招标议标等节支节流措施,有效遏制了内部资金支出管理混乱局面,初步建立健全了财务管理制度。2008年初至2008年底,全年清收各类新旧账款5907万元,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建立了《宁夏人民出版社货币资金管理办法》《宁夏人民出版社发行(仓储)财务监督基本规范》等5项新制度,为规范经营管理、资金周转有序运行打下了良好基础。
2.以投资带动产业调整,重构新的增长模式。
一是推动产业升级。将传统纸介质出版与数字化、网络化出版同时并举,投资100万元注册成立了“宁夏黄河数字出版传媒公司”。2008年6月取得新闻出版总署颁发的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成为宁夏首家拥有互联网出版资质的单位。“手机阅读网”项目建设竣工,为传统图书内容的转移提供了数字化平台。二维码平台项目建设完成,成为国内首批进入二维码技术宣传图书的传统出版社之一,使图书宣传及销售步入数字移动行列。2008年,“黄河网上书店”系统上线运行,全面提供在线购书、网上支付服务。截至目前已制作电子书2000多种。2009年1月,温家宝总理访问英国期间,将一套由总理题词的方正阿帕比电子书及数字图书馆系统——“中华数字书苑”作为国家礼品赠送给剑桥大学,其中收录宁夏人民出版社开发的宁版数字图书572种。西北42家出版社仅有5家入选。
二是为拓宽产业结构,有效解决现金流严重不足的问题。2008年投资255万元,引进社会资金245万元,注册成立了“宁夏黄河文化实业有限公司”,并贷款2000万元做现金流使用。
2009年,宁夏黄河文化实业有限公司紧扣出版主业,以延伸出版产业链为目标,以图书出版用纸供应为核心,大做“纸”的文章。截至10月份,公司纸张、纸浆销售收入达4600多万元,实现纯利润308万元,预计年底可达370多万元。同时推进胜利南街CNG加气站项目的合作投资建设,于10月份正式投入运营,预计年经营毛利润可达400万元。
三是投资37万元改造改组北京信息中心,建设对外窗口。按照股份制引入职工投资共67万元组建了北京宁华繁锦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实行企业化管理。
四是引进社会资本投资整合宁夏画报社编辑出版发行业务,作为改革的第一块“试验田”,运营模式完全企业化,由此,推动了画报社的整体出版经营工作迈上了新台阶,2008年完成收入180万元,是2007年的4倍。
3.量力偿还债务,谋求和谐发展。
偿还了2004~2007年拖欠的印刷及纸张费873万元,补发了2007年度人员费用142万元;偿还了2003年出版大厦建设欠款22万元、2006年空调设备欠款69万元等,累计清偿各类债务1106万元。从2008年开始再未出现拖欠当年印刷费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