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宁夏文化蓝皮书:2010
19532300000010

第10章 精神文化(2)

培育弘扬六盘山精神,奋力推进固原新跨越

刘小河

固原市委、政府决定大力培育和弘扬“不到长城非好汉”的六盘山精神,这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力打造“文化固原”的重要内容和重大举措,对于推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一、为什么要培育和弘扬六盘山精神

固原是闻名全国的贫困地区,但固原人民并没有被困难压倒,而是团结一心、迎难而上,自强不息、奋力拼搏,通过艰苦的努力改变着贫困落后面貌。我们在思考,靠什么战胜困难?团结奋进的力量源泉在哪里?认真总结和回顾固原的发展和历史,我们认为,靠的就是在固原这片热土上孕育和形成的“不到长城非好汉”的六盘山精神。这种精神过去虽然没有形成系统的概念,但在人民的心中却无形地起着支撑作用,是固原群众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胡锦涛总书记讲延安精神“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集中体现,是中国共产党崇高品德和伟大情怀的集中体现,过去、现在、将来,都是我们战胜困难、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我们从中得到启示,由红军长征引发的六盘山精神,与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等共同组成和丰富了伟大长征精神,是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留给固原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是用来教育全市广大党员干部、凝聚激励广大群众的强大动力,是我们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长征中,不断解放思想、攻坚克难、创新事业、跨越发展的重要法宝。

2008年10月,在自治区成立50周年庆典之际,中央代表团团长、中央政治局常委、中纪委书记贺国强同志视察固原时激励我们要“继续发扬‘不到长城非好汉’的精神”;自治区党委陈建国书记在自治区十届人大二次会议上提出:“要发扬‘不到长城非好汉’的英雄气概”;面对党中央和自治区党委的亲切关怀与殷切期望,固原市委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认真研究,科学谋划,提出了培育和弘扬“不到长城非好汉”的六盘山精神,着力打造固原经济社会发展的精神支柱。

大力培育和弘扬六盘山精神是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需要。固原无论从国土面积还是从人口数量上讲,均占全区五分之一还多,宁夏能否实现跨越式发展,重点在固原,难点在固原,关键在固原,压力也在固原。固原经过多年的发展,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都取得了显著成就,全市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和谐、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但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固原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较低层次,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运行质态差,贫困人口比例大,这种状况如果不用超常规的思路去开拓,不靠超常规的精神意志来拼搏,差距将会越拉越大。应该讲,我们发展上的差距,根子在干部群众的思想观念和精神状态,对此,我们要通过大力培育和弘扬六盘山精神来改变和消除,一方面充分调动全市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鼓舞士气、凝聚人心、激发内力,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另一方面通过在全区、全国唱响六盘山精神,使之成为一种无形的品牌和信誉资本,为固原发展赢得主动、赢得机遇。

大力培育和弘扬六盘山精神是建设“文化固原”的需要。固原文化底蕴十分深厚,而丝绸之路东段北道必经之地、草原游牧文化和中原农耕文化结合地带,使固原成为历史上的经济重地、交通枢纽和军事重镇;秦昭襄王修筑的秦长城、汉代古城遗址、北魏隋唐时期的须弥山石窟、元太祖成吉思汗的避暑行宫等等,令来者叹为观止;特别是雄踞于境内的六盘山,因毛泽东的壮丽诗篇《清平乐·六盘山》而成为历史上的一座丰碑,我们还有六盘山花儿、剪纸、泥塑等丰富多彩的民间民俗文化。基于这样丰富的文化资源优势,按照自治区党委“小省区要办大文化”和打造“宁夏九大主流文化”的要求,我们提出了建设“文化固原”的总体构想,着力提升“西海固文学”品牌,全力打造“红色六盘、萧关古道、丝路古城、花儿家乡”文化品牌。同时,我们还编辑出版了《六盘山文化丛书》,成立了西海固文学艺术研究会,重点研究西海固文学艺术的形成、现状和发展,西海固文学艺术的主题、内涵和艺术特征,西海固文学艺术与西海固经济、文化、地域以及民族文学和民族艺术等。六盘山作为固原的地标,是一座经历了历史风云、积淀了历史文化的山脉。在它的身上体现和再现的就是这种多文化背景,实质上已成为固原的文化窗口。“不到长城非好汉”的六盘山精神就是固原最具深层次、最具永久价值的文化符号,是“文化固原”建设最具标志意义的重要构件。

大力培育和弘扬六盘山精神是建设和谐固原的需要。构建和谐社会,有赖于人的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不到长城非好汉”的六盘山精神是固原人民在经济社会长期发展中积累的可转化的、无形的宝贵资源财富,是固原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的内在表现和价值趋向,是我们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精神的凝聚向心、感召激励、规范导向和教育塑造作用,提升人们的思想境界,加强道德修养,规范社会行为,净化社会风气,兼顾各方,兼容并包,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使社会更加和谐、更具活力、更能良性运行。

二、什么是六盘山精神的实质和内涵

培育和提炼六盘山精神的过程,实质上是寻找固原灵魂、进行精神再造的过程。从2009年1月份开始,我们面向全国、全区公开征集到六盘山精神理论文章近350篇,经专家学者反反复复、上上下下多次讨论和市委常委会议研究,初步提炼出三套内涵方案,再次征求方方面面的意见和建议后再凝结提炼,初步认为,六盘山精神的精髓就是“不到长城非好汉”,内涵就是“团结奋进、自强不息、百折不挠、勇攀高峰”。

团结奋进。就是勇于正视艰难险阻,团结一心、迎难而上,顽强拼搏、开拓进取。团结包含着党和人民团结、军队和人民团结、干部群众团结、各族人民团结、民族内部团结之意。固原是少数民族地区,团结是我们的生命所在、力量所在。从东周固原建置到明清疆土固定,特别是丝绸之路的开辟,使固原各民族间以及固原人民与外来人口友好交往、和睦相处、融合发展。当年红军在固原的五天四夜里,十分珍视民族团结,尊重回族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得到了回族群众的衷心拥护和支持。红军将这种精神播在了六盘山区,植在了六盘儿女的骨子里,成为固原人民改天换地、重置山河的巨大力量源泉。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市回汉各族人民以民族团结为纽带,互相尊重、和睦相处、共建家园,使固原成为全国长期以来经济发展、政治稳定、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的民族聚居区之一。2008年,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同志在西吉视察时语重心长地讲了一句话,“回族、汉族群众都是弟兄”,深情地肯定了固原回汉各民族团结奋进的优良传统。去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我市马铃薯销售出现难题,市委、政府和广大群众团结一心、知难图进,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和胡锦涛总书记、回良玉、王岐山副总理的亲切关怀,得到了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国家有关部委的大力支持,在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专设了六盘山绿色冷凉农产品销售专区。实践证明,团结奋进既是固原促进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一条最基本经验,也是固原在新的长征中再创辉煌所必须坚持的一条基本原则,符合全体固原人民的根本利益。

自强不息。这包含两层意思:一是自立自强,顽强不屈,不妄自菲薄,不怨天尤人,坚决摒弃“等”、“靠”思想,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早在魏晋时期的皇甫谧就潜心研究医学理论,成就了《针灸甲乙经》;明代固原的砖石包砌城墙,造就了城郭文化的辉煌。新中国成立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全市人民没有丧失斗志、没有颓废沉沦,与天争、与地斗,打井窖、修梯田,治流域、抓生态,铺地膜、建温棚,输劳务、挣票子,不断探索扶贫开发路子,创造和积累了如彭阳生态建设和党建经验、隆德全国梯田化县建设和“中国书法之乡”、西吉县“中国马铃薯之乡”和“全国劳务输出示范县”等一个又一个奇迹,为全市人民竖起了一座又一座值得骄傲与自豪的精神丰碑。二是不小富即安,不小进即满,不断朝着更高的目标攀登,追求更高的生活和精神境界,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文明作为发展的基本价值取向和检验标准。撤地设市后,固原国内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年均增长18.%、14%、26%、13.3%和14.4%,这五大指标均高于或持平于全国同期平均水平。这充分说明,固原人民在加快发展、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积淀的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是最可宝贵的财富和内在的动力,是六盘山精神中最令人荡气回肠的音符。

百折不挠。就是在困难面前不低头,认定目标不放松,始终以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姿态看待前进道路上所遇到的各种困难和挫折,以坚定的信心和执著的精神勇敢战胜各种风险和挑战,永不言败、信心百倍,矢志不渝、奋勇前进,披荆斩棘、攻坚克难,全力以赴推进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和谐发展。固原是一个地理环境差、自然条件恶劣、资源匮乏的贫穷落后地区。严酷的自然环境威胁着人的生存也砥砺着人的意志,影响着人的福祉也铸造着人的品德。纵观历史,从远古的游牧狩猎到丝绸之路的巅峰,从改革开放到撤地设市,固原的每一次前进、每一项成就,固原人民都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和艰辛。撤地设市后,面对国内千相竞发的发展态势,各级领导和广大人民群众始终不言小、始终不怕苦,“领导苦抓、干部苦帮、群众苦干”,尽管双手磨起了老茧,尽管累弯了腰,但固原人民依然像挺拔的青松,始终坚持不懈,始终坚韧不拔,始终高昂向上,始终开拓进取。这既是一种工作作风,也是一种思想作风;既是我党的优良传统,也是凝心聚力、激励斗志的强大精神动力;既是弥足珍贵的历史经验,也是六盘山精神鲜明的时代主旋律。

勇攀高峰。就是不满足于以往的成绩,不陶醉于今天的进步,不畏惧于他人的优势,不断挑战自我、超越自我,不断展现新风采、实现新跨越。陶醉于已往的成绩只能使自己裹足不前,封闭在狭隘的天地里只能被时代淘汰。翻越六盘山的红军是这样,千百年来生活在固原这块热土上的人民也是这样,英勇的六盘儿女不断追求美好的生活,永不满足,永不懈怠,朝着一个又一个更高的目标、更高的层次不断前进。毛泽东同志的“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表达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志存高远,进而发出的“不到长城非好汉”的千古浩叹,这“长城”就是中国革命的高峰,而且要非到不可,不达目标誓不罢休。新中国成立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固原人民虽面对重重高峰,但敢于打破惯性思维和传统模式,遵循自然规律、社会规律和经济规律,勇于探索,奋勇争先、敢于攀登,用勤劳的智慧和辛勤的汗水坚持不懈地攀登着一座又一座高峰,使“贫瘠甲天下”的固原于20世纪末实现了整体基本解决温饱的历史跨越,在向稳定解决温饱进而向小康迈进的新征程中,创造出了许多全国全区的亮点,步入了固原历史上经济社会发展最好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群众得实惠最多的时期,集中体现了固原人民不向贫困低头、勇立时代潮头、善开风气之先、敢于争创一流的胆识和魄力。这种长期积淀下来的精神,是六盘山精神中最气势恢弘的乐章。

当然,我们提出的这16字内涵还是初步的,还需要进一步提炼和凝结。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六盘山精神的核心和精髓是“不到长城非好汉”,这种精神,彰显了固原人民不畏艰险、充满必胜的坚定信念和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壮志豪情,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固原人民,像一条红线,贯穿于固原发展的全过程;像一根柱石,挺起了固原人民的脊梁;更像一泓清泉,滋润着固原人民的精神家园。

三、固原怎样培育和弘扬六盘山精神

培育和弘扬六盘山精神,既要深入挖掘其传统内涵,又要与时俱进地不断丰富、完善和赋予其时代内涵。

培育和弘扬六盘山精神,必须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培育和弘扬六盘山精神,其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要更好地服务于固原经济社会发展。我们将紧紧抓住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树立“贫困地区也能办大事”的坚定决心和顽强斗志,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快宁夏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即将召开的自治区第四次固原工作会议精神,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凝聚各方面的力量,发挥各方面的才智,激发各方面的活力,以争取与全国、全区同步实现全面小康的气魄,以跨越式发展的实践和成果来丰富六盘山精神。

培育和弘扬六盘山精神,必须集中打造文化固原品牌。固原历史悠久,文化资源禀赋深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