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贺兰师魂:北方民族大学师德师风建设征文选编
19532200000016

第16章 教师篇(15)

“师”之我见

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郑红艳

老师本是一个简单的生命个体,在家庭中汲取力量,在社会上勇于奋斗,在校园中默默奉献。在时代的百花园中,教师是永不褪色的亮丽风景。

个体

老师是一个普通的生命体,是一个平凡的人,但老师要努力塑造千千万不平凡的年轻人。老师也食五谷杂粮,也有七情六欲,但老师要尽量做到无欲则刚,以身作则,把正直向上的力量输送给学生。老师也是被“上帝咬过的苹果”,有优点,也有缺陷,但老师要竭尽全力做好表率,带领一群向上的心灵“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老师是生活的强者,有时也会怯懦,但老师最终是强者,因为老师背后有着千万双注视的眼睛,这是让老师坚强起来的势不可挡的力量。老师是辛苦的,他记挂着许多人的喜怒哀乐;教师也是幸福的,更多的人在记挂着他的音容笑貌。

老师是芸芸众生中的一个个体,他的生命也会悄无声息地穿过时空的隧道,直至消失在浩渺的苍穹,但老师的品格和风骨会在无数的生命个体中得以存续,最终化成气势恢弘的生命涛声。

成员

老师是家庭中的一个成员。家庭是老师生命的起点,是老师生命栖息的港湾。老师有着多重的家庭角色,在家庭的舞台上,不辞辛劳地扮演着异彩纷呈、悲喜交加的人生大剧,不要薪酬,却永不落幕。老师可能是母亲(父亲),又同时是女儿(儿子)和妻子(丈夫),老师要孝敬父母,为母亲梳头,为父亲暖手;老师要呵护孩子,让孩子微笑着健康成长;老师要关怀爱人,让他(她)即使在外边惊涛骇浪也要在港湾里惬意地休养。

老师是家庭生活的编织者,他要跑遍城市的各个角落,为家人寻觅教一处温暖舒适且具有升值潜质的栖息之所;老师也要在黄昏的菜市场里师一边紧盯着小贩的经常摇摆不定的秤杆,一边思考该奉献给家人什么样的美味;老师也会在寒流到来的时候,抓紧为家人买过冬的寒衣;老师也会排上几个小时的长队,为春运期间的一张车票而愁上眉梢。

老师是家庭的承重者与力量依托。当悲伤与痛苦降临的时候,老师要把眼泪吞入肚中,扶着老人,牵着孩子,一起慢慢走出伤痛。老师是家庭中永远不会被击倒的人,当变故与创伤渐趋弥合的时候,老师与他的家庭一起,又开始迎接新一天的太阳。

分子

教师是社会中的一个分子。老师与其他生命个体一样,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在社会转型的激荡时期,老师是见证者,也是推动者。在享受极大丰富的物质成果的同时,老师也在承受着转轨时期社会的隐隐痛楚。在世人慨叹人心不古、世态炎凉的语境中,老师也会欷歔不已,但却不会随波逐流,老师会用其智慧,解读社会密码,分析表象背后的魂真谛与规律,让“痛并快乐着”的年轻人找到“雾里看花、水中望月”的社会宝典。

老师要做社会乱象的揭露者、批判者和社会风潮的引导者。老师应该具有也能够具有看破世事浮华、建塑生命本真的魄力与能力。老师应该为急功近利者建构高瞻远瞩的人生阶梯,疏通人生轨迹;老师应该为“拜金女”指引人生方向,让她踏踏实实地走上生活的路程;老师应该为“犀利哥”营造一个温馨的精神家国,让他真的不只是一个传说;老师应该让“凤姐”停歇下来,让她也切实地享受生命的荣光与尊严;老师应该让“官二代”沉静下来,让他知道“李刚是谁并不重要”,而生命才是至高无上。

老师应该做社会生活的勇于实践者。老师应该是乐观向上、坦坦荡荡的追寻者,追寻生命的价值与真谛;老师应该是明辨真伪、“铁肩担道义”的正义者,像方舟子先生那样,做与社会丑恶势不两立的“打假斗士”;老师应该是刺破喧嚣、洞见灵光的思想者,在波澜壮阔的社会潮涌中永远吟唱鲜亮的命运交响乐章。

灵魂

老师是大学的一部分,是大学画卷上的活灵活现的点睛之笔,是大学的灵魂。没有老师,再辉煌的环境与建筑也只是背景,缺乏实质性的内容。

有人说,“大学之大,不在大楼而在大师”。那么大师是老师中的老师,是大学的灵魂的工程师。记得“钱学森之问”,钱老一直在追寻,“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是关于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一道艰深命题,我无法圆满地破解,但我至少知道无论什么样的答案,都离不开老师以其独特的精神气质为之提供鲜明的注脚。

众所周知,北京大学在五四前后曾经创造出其发展历程中的一次巅峰时期,除了因为北大催生了转型中国的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之外,更重要的在于蔡元培先生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教育理念网罗起一大批大师级的老师,这里面就包括陈独秀、李大钊、蔡元培、鲁迅、胡适、钱玄同、刘半农、蒋梦麟、辜鸿铭等政治文化名人。而北大之所以能够成为五四运动等多次思想文化启蒙运动的发祥地,最根本的原因即在于这些大师们所搭建出来的浩瀚的文化天空。抗战时期,西南联大为中国培养了一大批杰出人才,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李政道,“两弹一星”元勋郭永怀、陈芳允、屠守锷、王希季、邓稼先、朱光亚,以及90位“两院”院士。此种办学成就主要应归因于西南联大集合了北大、清华和南开三校的师资,可谓大师云集,群星璀璨。

大学时,一位朋友多次向我说起,无论走到哪里,他永远都无法忘怀他的母校。开始我还感觉有些诧异,他所在的那所学校虽然地处长三角的繁华都市,但并非国内一流,有什么值得如此留恋呢?后来机缘巧教合,我在那所学校逗留了一段时间,全方位地感受了学校独特的文化氛师围与学术气息,其中最让我难以忘怀的,就是老师这一群体所表现出的敬业精神与平易作风,从教学到管理到服务无不渗透出浓厚的人文关怀以及孜孜以求的科学精神。

方向

老师是学生的人生航向。

老师是一个传统的职业,正如韩愈所言:“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随着社会历史的新陈代谢,老师这一社会角色也历经了时代的打磨与推演。但无论世事变迁,师者永存。

老师的职责,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更主要的是一种思想与精神的沟通、交流。这是任何高超的程序软件也无法编译和复制的。老师对学生的启发,更重要的是人生方向的指引,在这方面,老师是学生的榜样,老师的品格与气质往往会内化到学生的成长历程当中。

有人穷其一生,在追寻老师的方向。一个朋友从本科阶段开始,追魂随他的老师整整10年,其间,从北方到南国,一直到博士毕业。10年的人生历程,老师已经由青年才俊发展成为国内知名的中年专家,而他也已经告别青涩走向成熟。他10年的收获除了获得了一纸博士文凭,找到一份比较理想的工作,更为重要的是在老师的人生境界中他找到了自己的人生航向,找到了自己心灵与价值的依归。老师永远是学生最生动的教材,在老师的言传身教下,学生会潜移默化地开始描摹自己的精神家园。

让我们祝福老师们在诲人不倦的同时,越来越年轻;让我们祝福在老师的感召下,同学们健康成长。

(郑红艳,女,蒙古族,北方民族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教师)

提高职业素质塑造新时代教师形象

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刘雅琴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承担着“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教从事教育工作以来,我已经在教学第一线奋斗了8个春秋。我上课从不迟到,也不在课堂上宣泄自己情绪中的不快,更不会在课堂上宣扬消师极、负面、庸俗的东西。始终坚持正面、积极、向上的育人理念,引导学生,鼓励学生,鞭策学生,并以自己逐步积累形成的教学风格,吸引学生,激励学生,培养学生。

回顾8年来的教学历程,感慨良多,千言万语一句话,就是:教师的职业素质是教师安身立命之本,是教师成长发展的基石。

什么是教师的职业素质?我体会教师职业素质的内涵至少应当包括三方面:一是思想道德情操和人格品行素养;二是科学文化专业理论素养;三是教学改革创新素养。简而言之,就是爱岗敬业,默默奉献,力戒浮躁,甘于平凡。如果再讲得直白一些,就是教师要对得起教的每一门课,对得起讲授的每一堂课,对得起讲课的每一分钟,对得起听课的每一位学生。一言以蔽之:决不误人子弟!

基于这样的理念,我认为要提高教师的职业素质,首先必需要时时、事事、处处加强自己的思想品德情操的修养。俗话说:“教育是一个良心活。”一方面,对教师这一职业要有崇高的责任感,作为自己毕魂生奋斗的一种事业去奉献。另一方面,教师要有良好的道德修养、高尚的情操,在平时的学习、工作、生活中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为人师表,一心一意地把知识、爱心传授给学生。以真理教育学生,以真情感染学生,用自己的言行影响学生,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做到每节课前精心准备,查阅大量相关资料、参考书,凝练授课内容。充分考虑到自己的责任不仅仅是给学生传授知识,还要传授学习方法,即“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传授知识时,要力争讲懂、讲透每一个知识点,让学生能听明白,只有听懂了,才谈得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更重要的是如何利用这些知识去解决问题,要学有所用,即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习的动力源泉。

其次,现代社会、现代教育的急剧变革向教师提出挑战,要求教师承担多重角色,要求教师具有多方面、综合性的能力。教师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要成为一条常流常新的小溪。高超的学识本领不仅是教师自我完善的基础,是从事教学工作的保证,还是教师树立教学威信的源泉。因此,教师应树立起“终身学习”“永远探索”的教育思想,在教育实践中,潜心学习,钻研业务,不断提高自己的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理论水平,力求在专业上有一定的造诣。在讲授工业微生物学课程时,我认真摸索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微生物学的兴趣、如何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微生物教学效果等方法,注重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2006年“工业微生物学”被评为自治区级精品课程后,我更加注重从以下几方面加强课程建设工作:一是从教学内容上进行调整,突出微生物的应用性,尤其将授课内容与近几年发展迅速的发酵工业结合起来,达到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专业方向课相结合的教学目的,让学生感觉到学有所用,调动学生专业学习兴趣,真正成为教学中的主体。二是在实践教学上,突出课程实践性、应用性强的特点,在实验课内容的安排上,除正常实验教学所安排的必做实验内容外,根据现有实验条件安排选做实验内容,并将选做实验项目公布出去,由学生选做。三是根据我院的实际情况,生物工程专业的微生物学改为工业微生物学更能够与注重应用、实践能力培养的专业特点和培养方向相一致,更能突出我院的专业特色,也符合生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第三,新时期高素质的教师还要具有研究意识,必须使教学科研相结合,做课程改革的探索者和实践者。要清楚所教课程的前沿知识、最新动态、教学思路和要求,以其超前的思想方法来指导自己的教学;要以人为本,注意研究学生,依据所教对象的不同层次,设计教学方法,选用教学模式;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促进教学水平不断提高。为了做好这一点,我积极申报教研项目,在校级教研项目“微生物学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探索与研究”中,我注重改革教学内容,参与制订(或修订)教学大纲规范教材的选定,编写完整、规范的教案,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运用启发、自学、讨论、互动式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教积极性;注重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强化教学效果;采取理论师课和实验课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建立科学合理的考试模式,采用多种评价手段,对学生进行综合考察)、充分利用现有实验条件:发酵酿造生物工程技术重点实验室、生物试验中心以及中试车间。注重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充分体现其基础性与应用性的特点,将其实践教学分成三个阶段,多种形式进行:①基础实验内容。即微生物学课程实验,与微生物学理论教学同时开设。加强对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理解与基本操作技能及技术的掌握。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同时开设两个综合性实验、一个设计性实验。②综合性实验内容。学生在学了相应的专业课程,如生物工程设备、生物工艺学、酿造工艺学等,在第6学期安排了以综合性大实验内容为主,强化学生各单元操作,并使各实验环节连续化。③创新性实验内容。吸收对微生物应用方面有兴趣的学生加入到教师科研课题中,根据其工作量以分散实践教学的形式给予相应学分。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随着社会对创新人才的需求,实验课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

综上所述,作为一名合格的大学教师,应该树立爱岗敬业,谨记责魂任,为人师表的职业道德观念,将这些观念落实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从教学到科研,从课堂教学到思想政治教育,从校园文化活动到社会实践,从学生管理到校园建设,从而达到教师爱岗敬业精神高尚,教书育人水平高超,为人师表品行高洁的境界。

(刘雅琴,女,1965年生,北方民族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