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贺兰师魂:北方民族大学师德师风建设征文选编
19532200000010

第10章 教师篇(9)

青春篇

感谢你们让我青春永驻。

曾经,与你们一样,我也拥有自己的青春。世事的消磨,俗情的牵绊,让我一度忘却人生几何。是那次“历史短剧”的展演,让我见识了你们的激情澎湃,你们的炽烈如火,同时我也突然意识到白驹过隙,岁月如流,恍然间我已是30多岁的人了。

我有些怆然,自己必须告别青春。因为我面对的是你们,“90后”的你们,青春在你们那里找到了更好的归宿。我这样一个“70后”的老男人理应为你们击节而和。身处你们中间,我时常感受到青春气息扑面而来。我惊讶于你们见解的深刻,我惊异于你们知识的广博,我赞叹于你们思维的活跃,我佩服你们无所畏惧的青春锐气。这就是你们,不同寻常的“90后”,诞生于信息时代的自信的、张扬的、一往无前的、丰富多彩的“90后”。

当然,我也记得那位点名中冒名顶替的同学,你那狡黠的微笑如今依然历历在目;我还记得那位颇具侠士风骨的同学在帮助兄弟完成作业时,竟然写上了自己的学号;我还记得课间休息中那位在我的眼睛的余光中偷偷溜走的小伙子……其实,这些我都记得。我觉得这些也是青春的表征,因为我也青春过。记得大学时曾为了喝酒,向老师谎称卧病在床不能聆听教诲,但没想到酒醉后竟然在校园里见到了老师,而老师教不但没有迁怒于我,反而对满嘴酒气的我嘘寒问暖,此事现在想来依然师让我汗颜。那一次,让我记住了那位老师,也进一步理解了“老师”这样一个词汇的深意。老师应该是海,是江河,而青春的学子们,你们是逐浪的弄潮儿,虽然风浪中有可能暂时迷失方向,但真正的老师永远是你们最坚实的支撑。

同学们,是你们,让我醒悟青春已逝,但同样是你们,让我感觉自己青春永驻。正因为有青春的你们,我开始与你们一样关注“犀利哥”的传说,洞察“凤姐”现象背后的人生百态,考察“学历门事件”的个中原委,愤慨于“我爸是李刚”的官二代狂言。

因为我与青春在一起,我与青春的你们在一起。年龄已不是青春的屏障,青春成为心灵的感悟与乐音。

生命篇

感谢你们让我生机勃发。

我出生在中国社会转型的一个关键时期。那一年,“文革”结束魂而改革开放的春风即将吹起;也是在那个年份,新中国的几位开国元勋相继离开,全中国都处在悲痛中;同样是在那个年份,我所在的那个山村被大自然惊天动地的怒吼与咆哮卷入剧烈的战栗之中——唐山大地震爆发了,而那时我刚刚出生百天。当父母在摇曳震颤的土坯房中将我抱出时,注定我已经烙印下那个时代那个年份的深深的印记。那是一个让人深思也值得人深思的年代。记忆中我是在父母的无数次的忆苦思甜、苦口婆心的唠叨絮语中长大的。其实不用他们担心,我永远忘不了那段岁月,那段灰色单一但充满纯真快乐的少年时光,那一段奠定了我生命基调的沉重乐章。

当我伴着社会的潮音,聆听着《春天的故事》《走向新时代》的时候,中国、中国人已经一次又一次的为世界带来惊喜与震撼。正是在这样一个创造奇迹的社会与时代中,我来到了你们——北民大的青年学子中间。说实话,多年来的奔波与闯荡,社会转型加速期给人与社会带来的阵痛,市场经济浸润下的人心不古与急功近利让我时常感受到生命的疲惫与怠惰。在为事业还是为生计的情感纠结中,我来到你们中间。

但是,就是你们,为我送上了一次又一次的惊喜,让我的生命为之一震。还是那次“历史短剧”的展演,你们精心准备、全身心投入地表演了中国人永远都难以在记忆中抹去的“南京大屠杀”,让人悲愤,让人沉痛,让人深思,让人警醒,让人百感交集。观看你们的表演,我的泪水止不住的流淌。这是你们在一学期的教学中送给我的最珍贵的厚礼,是一份关乎生命的厚礼。从你们身上,我意外地发现了存在于你们血液与灵魂中的中国人的历史责任感与使命感。这种让人血脉贲张的感觉我也曾经拥有,我赞美你们,我欣赏你们,你们让我这样一个先行者为自己的麻木感到羞愧,但我这样一位“70后”的老大哥要用我的方式告诉你们:最好的面对现实的方式,最好的报效祖国的方式就是把各种情感都化成“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动力。朋友们,衷心地祝愿你们取得成功!

最后,祝北民大所有的青年学子:学业顺利!宏图大展!

你们的朋友杨红星2010年11月10日

(杨红星,男,博士,北方民族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教师)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师德师风建设之我见

信息与计算科学学院董晓亮

师德师风建设?

师德师风建设!

师德师风建设……

写下上述题目,掩卷沉思,我不禁在心里打了一个大大的问号:什么是师德师风的建设?师德师风的建设又有着怎样的意义呢?我想,只有真正理解了师德师风,才能便于今后开展教书育人与班主任的工作,而且在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方面无愧于心,对得起学生,对得起社会。带着这样一些问题,我在图书馆与网上查阅了一些资料,在不断的学习和思索中,对于师德师风的建设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与体会。

什么是师德师风?至今尚无严格定论,但通常认为,师德是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道德素养,包括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等;师风是教师的行为作风,包括热爱尊重学生,关心爱护学生等等。由此可见,师德师风的建设并非曲高和寡,而是直接、实在、潜移默化而又随时随处体现在日常师生交往中教师的处事方式、态度、过程和结果上。对于师德师风建设的自觉关注不仅仅是一位教师在他的岗位上爱岗敬业、成熟优雅的直接体现,而且他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更会给学生的一生带来重大的影响,甚至成为学生模仿的楷模。

我顿时醍醐灌顶,原来爱岗敬业,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关心学生是我们教师最基本的道德素养。我不禁想起了2007年我刚参加工作时的情形。

2007年9月,带着对教师职业神圣光环的无限憧憬,我走上了梦寐以求的三尺讲台。由于初入职场,对学校的环境、学生的心态与学习情况缺乏了解,我仅凭着一腔热诚而没有注重工作方式方法,在实际工作中不时碰壁。如在教学或班会中,一旦看到学生不认真听讲,我就忍不住停下来去批评教育学生,虽然自认为用语文明,而且本意是好的,但表达方式不够委婉可能让学生颜面尽失。起初学生表面上还能接受,后来学生渐渐敬而远之。而我天生认真严谨,学生的无动于衷反而会波动我的情绪,影响自己的工作。还记得第一年的教学满意度测评中,学教生对我评价很不好,学院领导根据反馈意见与我进行了聊天式的亲切长师谈。在详细了解实际情况后,这位宽厚的长者既实事求是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又语重心长地告诉我教学上要多上心,勉励我尽快熟悉、精通业务,最后对我提出殷切期望。我心生委屈,很多教师应该和我有同感:面对一个新的班级,无论是带班或是任课,都希望碰到听话懂事、求知欲强、一教就会、讨人喜欢的学生。转念一想:哪个学生不希望遇上一位品德高尚、知识渊博、平易近人和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呢?反观我授课,不觉汗颜:有些教学环节把握得不够细致也不熟练,重点强调不够;难点不能做到深入浅出,易于理解接受,便于轻松掌握。大学数学教育是“用数学的语言来讲数学”,通常形式化且注重常规能力的传授,因其抽象性强、逻辑性强、证明烦琐而难学难教,既听不到“林中凤鸣”,也看不到“青山秀水”,从而让学生觉得数学非常枯燥乏味。要想让学生在知识的殿堂上欣赏、体味数学的瑰丽,就一定要能使课讲得轻松自然,引导学生自然而然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打铁还需自身硬”,我一定要尽快钻研教材,领悟教学,提高质量。

自此,我做了很多努力,狠抓落实,对同一部分内容看看不同教材之间安排、衔接的差异。为了获取教学经验,我还虚心听取了我院教师的很多门课,课上认真听讲,一一记好笔记,课后分析研究他们的教学:小到概念的外延与内涵,定理的叙述导入与推演证明,例题的取舍和练习的衔接过渡;大到应用的广度与深度,语言的锤炼与板书的设计,教材的理解把握与讲课的方法、技巧、风格、艺术等等方面。哪些成功经验值得借鉴,哪些诟病必须力避,我都一一牢记在心。我还在网上看了专家的教学视频,包括王国俊教授在我校讲学的视频录像《讲课十忌》,以及图书馆中他的《讲授艺术论》与《讲授艺术通论》。总之,在不断的揣摩中得到的这些宝贵的第一手资料对我帮助很大,在很短的时间里我对教学豁然开朗,也对教学有了信心。

同时,我很虚心向同事们请教过课堂内外如何与学生交往的技巧。我意识到,必须进行“换位思考”,注意做事的方式方法,在失败的教训中多尝试,总结经验,提升自我。我拿出了最好的精神状态,站在讲台上的我只是一个“演员”,学生成了我的“观众”。角色的转变,使我在讲台上卖力的、投入的、忘我地表演着……渐渐的,和我打招呼的学生多了;渐渐的,上课认真听讲的学生多了;渐渐的,我真正意义上的学生也多了。

3年高校教师的工作经历,我深深地体会到:

作为民族高校教师,我们要热爱自己的岗位,有无私奉献的责任心,有明辨是非的公德心,有积极向上的进取心,只有这样才会真正全身心地投入,认真备课,精心撰写每一次讲稿,认真对待每一个细节,想方设法把更多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传道、授业、解惑。“一枚硬币有它的两面性”,学生看到教师努力、认真,付出这么多来教他们,他们会首先在思想上有所触动,从而对这位教师予以肯定,从情感上愿意接受、接近这位教师,继而从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上自我转变,积极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

作为民族高校教师,要能淡泊名利,经得起外面精彩世界的诱惑。“古来圣贤皆寂寞”,但我认为高校教师有着难得的洒脱与飘逸:在浩瀚的知识海洋里,宇宙间万事只是沧海一粟的匆匆过客,但教师如一叶扁舟,经年累月航行其中,将一批批渴望成才的求知者送达理想的彼岸,风雨无阻,无怨无悔。浪遏飞舟、激流险滩中难免惊心动魄,但闲庭信步其间,也有欢畅与欣慰,谁又能说这不精彩呢?时代需要改革开放的弄潮儿锐意进取,但时代更需要默默奉献、甘为人梯的园丁造福桑梓,发出自己的光与热,燃烧、奉献自己的同时温暖、照亮别人,用高贵生命延续华夏文明的传承,用无悔青春浇灌伟大祖国的幼苗。

作为民族高校教师,我们应该更加清醒地认识我们的环境。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我校学生的生源整体水平一般,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应该得到肯定。我们要热爱学生,主动经常与学生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思想,在课堂内外都要建立起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话,既教强调了教师的示范性,也肯定了我们教师在教育中起到的重要作用。我师想,在师德师风的建设上,在教书育人的重任上,我还是一个初学者,应该以加倍的努力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让我在实践中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加强自身的师德师风建设。

(董晓亮,男,中共党员,北方民族大学信息与计算科学学院教师)

我身边的感动——记我的导师窦忠英教授

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赵清梅

对窦老师的了解是在学院的宣传栏和宣传册上,窦老师总能占据大量的篇幅。第一次见窦老师是在大三时的一次学术报告会上,他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记得当时他穿着洗得发白的衬衣,提着黑色的手提袋,满头白发,面带微笑走进教室,和蔼可亲如邻家大爷。他讲述了干细胞中心实验室的研究成果和国内外研究进展。每当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和国内外比较时,他总是说,虽然我们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仍存在很多不足,仍需努力。尽管当时窦老师和他的团队研究所获得的“心脏样跳动细胞”轰动全国,但他一点都不对自己研究所取得的成就骄傲自满。报告结束后窦老师耐心地给我们解答每一个问题,当有同学问他招研究生有什么要求时,窦老师回答说:“欢迎每一位同学来报考我的研究生,我的研究生都很辛苦,常常半夜还给我打电话汇报实验进展,所以上我的研究生要做好吃苦的准备”。当时对窦老师所说的半夜汇报实验结果还半信半疑,读了他的研究生以后,我才知道通宵做实验的大有人在,每一个实验成果的取得都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这就是窦老师留给我的第一印象,平易近人、含蓄内敛、虚怀若谷,以至于很长一段时间我都认为学有成就的人都如他一般。